九年级第十五课三个代表
- 格式:ppt
- 大小:9.18 MB
- 文档页数:48
第十五课“三个代表”学习目标:1、了解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内涵。
2、知道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懂得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培养崇尚科学的价值取向。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结合学习目标,认真研读教材,独立勾画课本基础知识,并做好问题标注。
2、小组长要做好对成员的督促和指导,保证按时高质量完成导学案。
情景引入:教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和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今天首先学生学习“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知识结构:①1.“三个代表”重要性:②③①2.“三个代表”的含义:②代表先进③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①原因:3.“代表先进生产力②含义的发展要求”③我国在这方面的努力:4.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由和决定的,发展先进生产力是要求。
1.“先进文化”指的是:代表先进文化2.“代表先进文化①含义的前进方向的前进方向”②原因:③我国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1.含义:代表最广大人民2.原因:群众的根本利益3.做法:①②4.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分块引学: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_______,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_______,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_______。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
加快发展科学技术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_______。
《第十五课“三个代表”》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知道“三个代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提高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3、使学生理解“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表现。
以实际行动来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教学重难点1、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
1、教师: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为指导,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又有了新的指导思想。
大家知道这一新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吗?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讨第十五课。
2、教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教师:那么,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建设中为什么要做到“三个代表”,又是如何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呢?让我们逐一来进行探究。
二、板块一: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过去没有的东西,现在有了,曾经缺少的东西,现在多了。
我们最平常的生活在被一种神奇的力量改变着,这种神奇的力量就是先进生产力。
1、感受先进生产力的神奇力量。
教师总结:回顾历史,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是一种神奇的力量,社会的进步,归根到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那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呢?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09页的第一段正文后回答问题。
即:是由党的性质和我国的国情决定的;发展先进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被认为是解决21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称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