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三个代表”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教科版九年级思品引导、自主、互助、高效导学案第十五课《“三个代表”》(两课时)备课时间:2011.11.16 主备人:殷万荣学生姓名:________小组:____学科组成员签名: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 _____ _____审核:_______ _______ 下发时间:__________课标要求: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知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第一课时学习流程:引言——明确学习目标——自学与互学指导(探究展示交流识记)——精讲点拨——测评反馈一、引言(5分钟)(一)历史回眸:多媒体展示材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同志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指出:“总结我们党70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这是江泽民同志首次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月14日,他在江苏、浙江、上海党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就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意义作了精辟的阐述:“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和意义:即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二、明确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分钟)自学目标::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和意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和基本特征以及中国共产党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第十五课“三个代表”》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知道“三个代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提高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3、使学生理解“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表现。
以实际行动来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教学重难点1、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
1、教师: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为指导,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又有了新的指导思想。
大家知道这一新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吗?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讨第十五课。
2、教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教师:那么,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建设中为什么要做到“三个代表”,又是如何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呢?让我们逐一来进行探究。
二、板块一: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过去没有的东西,现在有了,曾经缺少的东西,现在多了。
我们最平常的生活在被一种神奇的力量改变着,这种神奇的力量就是先进生产力。
1、感受先进生产力的神奇力量。
教师总结:回顾历史,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是一种神奇的力量,社会的进步,归根到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那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呢?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09页的第一段正文后回答问题。
即:是由党的性质和我国的国情决定的;发展先进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被认为是解决21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称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第十五课“三个代表”教学要求1.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2.知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知识要点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
(1)“三个代表”指的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社会的进步,归根结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由党的性质和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当代科学技术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重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体现。
党和国家敏锐地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趋势,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的战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
3.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先进文化是健康、科学、向上、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文化。
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人的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
中国的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
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
第十五课“三个代表”
教学目标:
1、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2、知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教学重难点:
“三个代表”的重要意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按教材编写导入课题。
二、新课
(一)教师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学生自学,完成预习思考题。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为什么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社会的进步,归根结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由党的性质和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国家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说明了什么?为此,实施了哪些战略?
重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的战略,
4、什么是先进文化?它有哪些特征?
先进文化是健康、科学、向上、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文化。
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人的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
中国的先进文化根植
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
先进文化的特征: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群众性、创新性。
5、怎样才能发展先进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⑴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
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
我们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⑵优先发展教育与科学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
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重要的体现。
⑷发展先进文化既要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大胆地吸收和利用世界优秀文明成果。
6、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此,做出了哪些努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发展史深刻地表明: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个政党、政权兴衰存亡的关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和政府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
作为检验各项工作成败的最高标准。
落实在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各项方针政策中。
体现在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的行动中。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何重大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创立的,最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必
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8、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9、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
⑴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⑵它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⑶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
进行个别辅导。
(三)学生分学习小组讨论
重点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教师继续巡视课堂,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疑难问题。
进行小组辅导。
(四)师生互动释疑
主要由学生分析、讲解,解决疑难问题。
教师仅适时指导、点拨。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