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国的疆域(1)》优质教学课件设计
- 格式:pptx
- 大小:2.43 MB
- 文档页数:15
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疆域》第一课时教师姓名:课题: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第一课时)课标内容1.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课标分解"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已经对学习地理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并且已具备基本的读图用图能力,初步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但是,再利用资料和图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转化能力、抽象思维、概括归纳能力方面还比较薄弱因此在这些方面需要加强。
"教材分析了解并认识我国的疆域是学习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基础,也是增强学生的国土意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节教材从“优越的地理位置”入手,让学生通过读图比较认识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从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领土面积、邻国、临海、疆界线等方面让学生意识到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通过活动题,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及其优越性,增强学生的国土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目标1. 通过读图、描图、画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2. 利用图文资料通过对比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 运用图文资料从我国陆地领土面积、陆上国界线、大陆海岸线、邻国、临海、我国领海和管辖海域面积,我国所跨经纬度及东西、南北距离说明我国疆域辽阔,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国,让学生增强国土意识,进一步增强爱国情感。
4. 通过读图、识图认识并记住我国的14 个邻国、6 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和濒临的海洋。
"学习重点1. 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2. 我国领土的面积辽阔的疆域及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学习难点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及辽阔的疆域产生的影响和优势。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外交部长王毅谈南海仲裁案》课件展示:中国疆域图过渡语:这就是南海,散布在海洋中的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根本无需仲裁。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领土的范围和面积。
了解并记住我国濒临的海洋,我国的领海和内海、半岛和岛屿、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国家的分布。
2.教会学生识读和使用“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图,并能在空白的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图上填注邻国、领海及濒临的大洋名称。
3.通过教授有关我国疆域的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激励学生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具备了读图和分析地图的能力【重点难点】本节重点是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的疆域和国土面积。
难点是记住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国家的名称和分布。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课程引入[收听歌曲“歌唱祖国”的录音]“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宽广美丽……”,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会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
我们伟大的祖国国土究竟有多大呢?它在地球上的位置如何呢?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以便更深入地认识我们可爱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活动2【活动】读图分析[读图练习]指导学生看“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让学生说出我国所处的半球位置。
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板书][读图练习]看“世界地形图”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2.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在太平洋西岸。
[板书]活动3【讲授】教师讲解[教师讲解]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而言,除了了解它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以外,还应了解更为准确的经纬度位置。
[提问]读“中国疆域示意图”,说出我国领土最北端、最南端各在什么地方,纬度大约各为多少度?我国领土的最东端、最西端各在什么地方?经度大约各为多少度?3.经纬度位置[板书]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板书]最南端: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上,4°N附近;[板书]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135°E多;[板书]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73°E附近。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疆域》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以及各个省份的分布情况。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展示了我国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地理文化。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地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增强国家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的基本地理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等概念的理解尚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于我国各个省份的特色和文化的了解还不够全面,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的基本知识。
2.使学生了解我国各个省份的分布情况,提高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文化的兴趣,增强国家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各个省份的分布情况。
2.难点: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的概念理解,各个省份的特色和文化。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等问题。
2.运用地图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掌握各个省份的分布情况。
3.引入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省份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特色和文化。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我国地图、省份分布图等相关教学素材。
2.收集各个省份的特色和文化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设计问题探究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自然风光和地理景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和省份分布图,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以及各个省份的分布情况。
引导学生关注地图细节,提高观察能力。
3.操练(15分钟)设计一些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答。
初中地理课优秀教案《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在地球上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并分析优越性;了解我国的领土范围,记住陆地面积,知道我国濒临的海洋,记住我国的内海和主要岛屿。
能力目标:运用地图掌握地理事物在地图上的空间分布,培养学生分析图文资料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激发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
教学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教学难点: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探究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播放课件:请同学们欣赏几张图片,看看是祖国什么地方的风景。
师:这些照片漂亮吗?我们的祖国美吗?那你对它了解多少呢?一起来学习《中国的疆域》。
【多媒体课件】: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屏幕显示中国在世界的位置示意图,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1.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北半球)2.指出东西半球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东半球)3、让学生指出亚洲、欧洲和太平洋,再让学生指出中国在亚洲的什么部位、太平洋的什么方向。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承转过渡: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影响着地理环境的特点和人民的经济活动,我国海陆位置有怎样的优越性呢?【活动设计】读图思考:就海陆位置而言,中国与英国、蒙古有何不同,有什么优越性?分析:英国,四面临海,是一个岛国,沿海多港湾,海上交通便利。
蒙古,陆上交通便利,但没有海上交通运输,同时难以受到海洋影响,气候干旱。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许多国家接壤,可以从陆路通往中亚和欧洲各国。
东临浩瀚的海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知识小结: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东部地区:临太平洋,多岛屿和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交流。
受太平洋季风影响,降水多,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在陆上与中亚、西亚、欧洲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