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头孢菌素致尿毒症脑病的观察与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308.92 KB
- 文档页数:2
血液透析滤过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尿毒症脑病临床观察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在尿毒症脑部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9年6月63例医院收治的尿毒症脑部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2例)。
对照组采取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血液灌流联合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生化指标差异。
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肌酐、尿素氮、血钾水平改善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注能够有效改善尿毒症脑部患者的生化指标,从而保护患者的组织器官功能。
【关键词】: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注;尿毒症脑部尿毒症是指终末期肾病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尿毒症脑部是该病的常见并发症,多表现为易疲劳、易怒、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妄想等精神症状,同时伴随癫痫、抽蓄等体征,增加了患者死亡的风险[1]。
血液净化是尿毒症脑部的常见治疗方法,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注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血液净化方法,其中单一的治疗方法效果不够理想。
因此近些年来临床多采取联合治疗的方法,且获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
为了进一步分析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注的疗效,文章选取2014年3月-2019年6月63例医院收治的尿毒症脑部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3月-2019年6月63例医院收治的尿毒症脑部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2例)。
观察组31例尿毒症患者中有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为46~78岁,平均年龄为(55.6±7.5)岁;病程为5~18年,平均病程为(6.6±1.7)年。
对照组32例患者中有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为43~78岁,平均年龄为(56.1±6.1)岁;病程为6~19年,平均病程为(6.5±1.8)年。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本次研究采用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血液透析滤过仪以及配套的血滤器,选用碳酸氢盐透析液,治疗前建立血液通路,血液透析过程中的血流量为250~280mmol/L,置换量为80ml/min,透析液控制在800mL/min,肝素量为0.6~1.0mg/kg,透析结束前30min停用肝素,透析时间为4~6h。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脑病患者的护理随着尿毒症发生成逐年增高趋势,血液透析(HD)成为目前治疗尿毒症病人的可靠方法之一。
但有许多问题尚不能很好解决,如尿毒症脑病,这主要是由于甲状旁腺激素、氨甲酰化蛋白质、硫酸吲哚吩等中分子物质在体内集聚所致,血液灌流(HP)技术是近年来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的一项特殊的透析技术,是一种吸附型的血液净化技术,能增加中分子毒素的排泄。
本文旨在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脑病病人的临床效果和护理。
1 临床资料观察我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脑病患者共25例,男性9例,女性16例,其中6例呈昏迷状态,5例呈谵妄躁动状态,3例频繁抽搐状态,3例呈嗜睡状态,7例为肢体不自主抖动者,每位患者均行相关检查排除脑血管意外等其他因素引起的意识改变。
本组患者原发病为慢性肾炎13例,高血压肾病5例,糖尿病肾病4例,慢性间质性肾炎3例,均规律透析半年以上,透析充分。
2 方法血液透析采用费森尤斯4008B型血透机,6LR金宝透析器,透析液为碳酸氢盐透析液和健帆牌HA130树脂灌流器。
血液通路为动静脉内瘘穿刺和股静脉或颈内静脉插管通路建立操作为采用健帆牌HA130树脂灌流器与透析器联合灌流透析治疗,灌流器串联在透析器之前,以免患者脱水后血液浓缩,使血流阻力增大,并易致灌流器凝血,血流量为200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ml/次,先灌流透析2h,达到饱和后取下灌流器,再继续透析2h。
3 护理3.1 尿毒症脑病一般护理本组2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对意识尚清楚的患者要耐心做好思想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对谵妄躁动的5例患者要尽量固定好血路管道防止脱管或自行拔管,对3例抽搐的患者必要时予以地西泮静脉推注。
3.2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感染加强血液灌流管道系统各个接头的管理,特别是灌流器与透析器串联处的衔接要随时保持紧密,防止空气栓塞。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脑病患者的护理尿毒症脑病是指由慢性肾脏疾病引起的神经精神障碍,是尿毒症患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
为了有效治疗尿毒症脑病患者,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生存率,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此介绍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脑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
一、监测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效果1.定期监测患者血液生化指标,如血尿素氮、肌酐、尿酸等。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可以评估患者的肾功能恢复情况和血液透析治疗效果。
2.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包括神经系统症状、心血管症状等。
特别是对于尿毒症脑病患者而言,注意观察其认知能力、精神状态以及意识模糊程度等症状的改善情况。
二、护理措施1.保持透析器通畅:定期检查和清洗透析器,确保其通畅无堵塞。
定期更换透析器和血液灌流材料,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以降低感染风险。
2.保护血管通路:定期检查血管通路,如造瘘和引流管,观察有无异常,防止血管炎症和感染的发生。
避免过度插管和抽血,减少对血管造成的损伤。
3.维持血液稳定: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处理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等问题,保持血压的稳定。
4.合理饮食护理:针对尿毒症脑病患者的特殊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限制高磷、高钾食物的摄入,增加蛋白质的补充,维持营养均衡。
5.心理护理:尿毒症脑病患者往往伴有认知障碍、精神状态不稳定等问题,需要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开展心理疏导和支持,提供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
三、并发症预防和处理1.感染预防:制定感染防控方案,加强手卫生和消毒措施。
对于血液灌流和透析过程中的操作,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降低感染的风险。
2.药物管理:严格按照医嘱给药,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时间。
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
3.电解质紊乱处理: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及时纠正低钠、高钾等异常。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适时补充或者调整电解质的输注量。
透析联合灌流对慢性肾衰患者应用头孢菌素引起的脑病的疗效观察头孢菌素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在应用头孢菌素后出现意识障碍,定向力障碍,言语不清震颤等症状,被认为是头孢菌素(β,內酰胺酶类)引起的神经毒性并发症,可能与β,內酰胺结构有关近几年来,我院血液透析室对相关患者进行了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治疗并分析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象:①回顾规律透析的患者共18例,均有头孢抗生素使用的病史。
②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意识障碍,定向力障碍,言语不清,震颤等症状。
③完善相关检查后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相关症状的可能。
④通过透析联合灌流方法治疗后,上述症状消失。
18患者中其中男12例,女6例,平均53.6岁,均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其中糖尿病肾病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7例例,高血压肾损害3例。
1.2 应用头孢抗生素的种类及使用方法18例患者患病原因为呼吸道感染12例,肠道感染2例,皮肤感染3例,上呼吸道感染预防使用1例。
其中使用头孢哌酮4.0 g/d静脉注射3~5 d者10例,头孢他啶2 g/d静脉注射3~5 d者5例,头孢克洛2.0 g/d口服4~7 d者3例,在使用后出现神经症状的时间不同,3~6 d不等,出现症状的程度及表现不同,回顾发现,早期发病有单纯的头昏,病情冷淡,嗜睡症状,常难以发现,为解除病因则出现单纯定向力障碍,言语不清,有单纯出现及混合出现的,严重者有幻听、幻视及意识障碍。
2 方法及结果使用瑞典金宝公司生产的95 s型,200 s型血液透析机,使用金宝14L低通量透析器,珠海健帆公司生产的HA130、HA230灌流器,常规预冲,透析液流量500 ml,血流量200~240 ml/min之间,使用普通肝素及低分子肝素,每次治疗3~4 h,前2 h使用灌流器,连续治疗2~5 d。
患者症状较轻者应用透析加灌流(HA130)在治疗2~4 d症状减轻至完全消失;较重者使用透析加灌流(HA230)症状在3~5 d减轻至完全消失。
头孢类抗生素引起尿毒症患者药物性脑病的观察及护理发表时间:2012-09-07T15:32:28.3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23期供稿作者:杨慧[导读] 透析及灌流过程中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给予心电、血压、血氧监护,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杨慧(辽宁省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辽宁大连 116001)【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3-0375-01头孢类抗生素,具有抗菌作用强、疗效好和不良反应少等特点,主要经肾脏排泄,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抵抗力差易合并各种细菌感染,临床上经常需要用头孢类抗生素治疗,但透析患者由于头孢抗生素蓄积引起神经系统损害,易发生药物性脑病。
患者在使用药物后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经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脑电图、头颅CT、MRI等检查,排除了全身性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的神经系统损害,即可诊断。
[1]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有10例应用头孢菌素出现药物性脑病,本文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10例应用头孢菌出现药物性脑病患者中男6例,女4例,年龄51-85岁,平均年龄66.6岁。
均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诊断标准,并维持血液透析2-3次/周。
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3例,糖尿病肾病3例,高血压肾病4例。
维持血液透析时间1-75个月,平均43,5个月。
使用抗生素的原因:合并呼吸道感染8例,合并胰腺炎感染1例,合并妇科炎症1例。
使用抗生素种类:头孢噻肟4例,2-4g/d;头孢哌酮—舒巴坦2例,2-4g/d;头孢他啶4例,1g/d。
患者分别在使用抗生素2-10d后表现神经精神症状:患者精神神经障碍时出现双上肢、头部不自主震颤,继之烦躁,谵妄,部分患者有幻觉,迫害妄想、答非所问、语无伦次、反应迟钝等症状,严重者出现昏迷。
所有患者经神经专科医师检查,均未发现明显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用药前后肝肾功能、离子、酸碱平衡用药前无明显差异,血压无明显变化,感染征象减轻。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头孢菌素致尿毒症脑病的观察与护理包娅(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江苏淮安223300) 关键词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头孢菌素 尿毒症 精神异常 护理 Key words Hemoperfusion Hemodialysis Cephalosporin Uremia Mental abnormalities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6975(2012)22-2062-02 作者简介:包娅(1965-),女,江苏淮安,本科,副主任护师,从事血液净化护理工作 尿毒症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是细菌感染的高发人群,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组织体液浓度高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尿毒症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几乎为零,如按常规剂量用药,药物在体内蓄积,发生药物毒副反应的概率增加,2006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救治20例头孢菌素致尿毒症脑病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均为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时间2~7年,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31~76岁,平均年龄56岁。
使用抗生素原因:呼吸道感染13例,泌尿系感染5例,导管相关性感染2例,使用的药物有头孢他啶8例,头孢噻肟3例,头孢吡肟2例。
不良反应出现时间为使用药物3~7d。
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者15例,癫痫样发作3例,谵妄、幻觉、狂躁或攻击行为2例,临床除外原发或尿毒症脑病、高血压脑病,均行头颅CT检查无明显异常。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后经检查排除脑血管意外及其它脑病后,立即停用相应抗生素,同时尽早给予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
使用内瘘穿刺或中心V双腔留置导管建立血液通路,采用金宝AK-95S型透析机和费森尤斯4008S型透析机,尼普洛150G或费森尤斯F6透析器,珠海健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HA230树脂灌流器,用生理盐水500ml加肝素15mg共2 000ml预冲灌流器,再用生理盐水500ml加肝素100mg冲洗浸泡灌流器30min,上机前用生理盐水500ml冲洗灌流器然后串联在透析器前,灌流2h取下达饱和的灌流器,继续透析2h,共进行4h。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头孢菌素致尿毒症脑病的观察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5-10-22T15:15:49.540Z 来源:《河南中医》2015年7月供稿作者:张彬1 吴瑞格2
[导读] 唐山市协和医院脑卒中后并发肺部感染可以加重病情,使病程延长,甚至死亡,危害极大。
(1.保定市第五医院急诊科河北保定 071000);
(2.保定市第五医院血透室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尿毒症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是细菌感染的高发人群,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尿毒症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几乎为零,如按常规剂量用药,药物在体内蓄积,发生药物毒副反应的概率增加,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采用血液灌流联合在线血滤救治18例头孢菌素致尿毒症脑病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血液灌流;血液滤过;头孢菌素脑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330-02
尿毒症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是细菌感染的高发人群,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组织体液浓度高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尿毒症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几乎为零,如按常规剂量用药,药物在体内蓄积,发生药物毒副反应的概率增加,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救治18例头孢菌素致尿毒症脑病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均为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时间2~7年,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31~65岁,平均年龄56岁。
使用抗生素原因:呼吸道感染9例,泌尿系感染6例,导管相关性感染3例,使用的药物有头孢哌酮9例,头孢他啶5例,头孢吡肟4例。
不良反应出现时间为使用药物3~6d。
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者10例,癫痫样发作4例,谵妄、幻觉、狂躁或攻击行为4例。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电解质、血气分析、血糖检查排除了严重酸碱平衡紊乱及低血糖或高血糖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18例患者均复查肾功能, 与用药前无明显差异。
18例患者血压变化不明显,排除高血压脑病。
18例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后,经检查排除了脑血管意外等疾病,支持药物性脑病。
1.3 方法 18例患者均及时停药,并进行血液透析(HD)联合血滤及血液灌流治疗,使用日本DBB-27血透机,130G透析器,灌流器用丽珠 HA-230,普通肝素钠30-80mg或低分子肝素(有出血倾向者)抗凝。
治疗开始前先用含肝素20mg/L的肝素盐水冲洗管路及灌流器。
灌流器串联于透析器前端,用碳酸氢盐透析液,流量500ml/min ,每次治疗HP1.5-2小时,HD4小时。
HP串联HD时血流量150-200ml/min,HP结束后HD血流量250-300 ml/min。
隔日做在线血滤,血滤器HIPS15,应用血液透析滤过机为贝朗型,置换液为血液滤过置换液。
置换液流量为115~120ml/min ,治疗1~3次。
2 护理
2.1 头孢类脑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要防止患者脱管或自行拔管,做好固定,对抽搦的患者必要时予以安定静脉推注;对昏迷的患者应注重观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2.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加强血液灌流管道系统的接头管理,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3凝血的观察及护理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循环管道的血液颜色变化,动、静脉壶壁,滤网有无凝血块,若动脉压持续升高,提示灌流器内阻力增长;若静脉压持续升高,可能是静脉管道凝血或滤网堵塞;若动脉压持续升高而静脉压减低,提示体外循环系统广泛凝血,冬季或室内温过低时对灌流器进行保暖措施处理,因温度过低易使灌流器凝血。
2.4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血液灌流过程中血小板的吸附可导致血小板减少症,其治疗后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肝素用量太大,在治疗后注重局部压迫止血。
2.5密切观察患者体温有无畏寒、发热、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如发现发热,应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注治疗;若有胸闷和呼吸困难,提醒有栓塞可能性。
2.6灌流器应串联在透析器前,以免透析器脱水后,血液浓缩,使血液阻力增大,造成灌流器凝血。
2.7灌流结束后采用生理盐水回血,既避免空气回血造成空气栓塞的风险,又简便易行从而减轻护士负担。
2.8做在线血滤前:向患者讲解进行该治疗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签署同意书评估患者的病情、通路情况。
评估机器性能及所需物品。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确保治疗的准确实施。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记录、通路情况、机器运转,注重患者的自诉,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和机器报警。
2.9 血液透析滤过可能发生与普通血透相同的并发症如低血压、出血、破膜漏血、凝血、空气栓塞,另外置换液被污染时.可能出现败血症、内毒素休克。
2.10患者的健康教育①向患者讲解进行该治疗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②签署治疗同意书;③如果滤器需要复用,应签署滤器复用知情同意书。
2.11 结果:18例患者中16例治愈, 1例留有永久性脑损伤, 1例死亡。
3 讨论
尿毒症患者使用头孢菌素后易合并药物性脑病的机制可能为: ①药物排泄速率减慢:尿毒症患者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肾小管分泌排泄作用减弱,药物排泄慢, 导致抗生素在血液中浓度过高, 进入神经中枢,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枢递质氨基酸的合成和转运, 抑制中枢神经细胞Na-K-ATP 酶, 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体内外动物实验表明, 头孢菌素主要通过干扰GABA 受体功能而不是通过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 受体促进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的作用导致惊厥的发生[2- 3]; ②低蛋白血症使游离血药浓度升高, 代谢性酸中毒的存在使酸性药物(如头孢菌素) 的血清游离水平升高, 显示出较强的生物学效应和毒副作用; ③尿毒症患者血脑屏障和脑的通透性受损, 血浆蛋白与药物结合率下降, 游离抗生素浓度增高, 药物易在脑内蓄积。
尿毒症头孢菌素脑病的特点为:(1)患者均在用药3~5 天后发病,多在治疗5天时发病,用药剂量越大发病越早;(2)年龄大、体质差的病人易发病,且多以淡漠、昏睡、昏迷为主;(3)临床表现为神经兴奋性高的患者治疗后缓解快,均在治疗一次后基本缓解;(4)昏迷者需2~3次治疗方可缓解;(5)再次发病的疗效差。
尿毒症晚期患者体内有200种以上
物质的水平高于正常人,这些物质均能加重脑病的发生,尿毒症头孢菌素脑病的致病物质,既有小分子物质如游离的药物、肌酐、尿素氮等,又有中分子物质(分子量300~5000之间的多肽物质的总称)和其他一些物质如氨基酸、激素、药物结合蛋白。
血液灌流及血液滤过可清除与蛋白质或脂类相结合的而为一般血液透析所不能清除的物质,所以尿毒症脑病发生后,应采用全面清除各种有毒物质的方法,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可有效满足上述要求,并于临床实践中证明安全有效。
尿毒症患者使用头孢菌素治疗应注意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发生脑病后应尽早给予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
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1]王质刚.血液净化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40-342.
[2]孙成春. 泰能引起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浅析[J].中国药房, 2002, 13(7):423. 3.Sugimato M, Vchida I, Mashimo T, et al. Evidence for the invovoment of GABA(A) receptor blockade in convulsionsinduced by cephalosporins [J] . Neuropharmacolopy,2003, 4(3):304-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