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袖结构原理与设计练习
- 格式:pdf
- 大小:267.57 KB
- 文档页数:10
版型丨衣身、袖子的结构变化衣身结构变化案例第一步:转移袖窿省,使胸围线以上的区域形成平面的状态,为分割的造型提供一个良好的绘制环境。
第二步:剪切腰节线,还原成二围的结构状态。
第三步:将腰部到臀部的省道进行合并,使上胸、前中、臀部三个区域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图形。
第四步:根据款式进行分割线的绘制,(注意分割线要经过腰省靠近前中线的省根点)。
第五步:将前侧片的形状还原。
第六步:合并腰省,将省道量转移到分割线当中。
第七步:修顺弧线。
第八步:合并腋下省,还原袖窿省。
前片的省道全部转移到分割线当中,没有更改面积,只是发生了位移。
袖子结构变化案例袖山的1/2的位置设置一根剪切线,按照图示进行剪开。
根据款式特征抬高袖山修正袖山用省道将袖山增加的量进行消除分散合并省道合并肘省修顺结构线1什么是原型“原型”,有的国家也称之为“基本纸样”或“样板”,就是以测量实际的人体尺寸为基础,建立的服装基础纸样。
来,我们顾名思义一下。
原,在《说文解字》中写道:原,水泉本也。
意通“源”,可以解释为最初的、本来的;型,本义是铸造器物用的模子。
合在一起,用于服装结构语境,我们可以把“原型”理解为制作服装所用的最根本的模型,且服装原型是服装版型的基础。
类比于学武,那就是万变不离其宗,从小练起的基本功——扎马步站桩~原型学得好,人体的三维立体造型和细部尺寸烂熟于心,再去打一些变化款式so easy!2几大原型的介绍与比较日本新文化式原型日本新文化式原型结构制图去除标注后:日本新文化式原型结构制图(简化版)东华原型东华原型的结构制图如下:▲东华原型结构制图刘瑞璞新女装原型(北京服装学院)刘瑞璞新女装原型的结构制图如下:刘瑞璞原型结构制图三种原型的比较相同点差异点为体现直观可比性,以160/84A为例,胸围放松量均为12cm,背长均为37.5cm,推算出3种原型各部位尺寸。
三种原型各部位尺寸比较若将160/84A规格的3种原型制作成样衣,进行观察分析。
第五章衣袖结构设计衣袖是服装中的一部分,覆盖着全部或部分的手臂。
与衣领相比其功能性比装饰性更为重要,要求在确保手臂活动自如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多样化的设计。
衣袖的款式多种多样,既有长袖、九分袖、七分袖、中袖、短袖、盖肩袖之分,见图5-1;也有一片袖、二片袖、多片袖之分;就其形状而言,又可分为灯笼袖、喇叭袖、花瓣袖、泡泡袖、插肩袖、落肩袖、连袖等,见图5-2。
第一节衣袖基本型结构及主要部位分析一、衣袖的结构线名称衣袖的基本型是各种袖型变化的基础,尤其女袖更为重要。
在样板设计前应掌握衣袖结构线名称。
见图5-1-1。
二、衣袖的测量部位(亦可参照第一章/第四节/人体测量)衣袖的测量部位主要包括袖长、臂围、袖肘围、手腕围、手掌围,测量方法如下:(1)袖长手臂呈自然下垂状态,从SP向下量至手腕点或所需长度。
(2)臂围在上臂最丰满处小平围量一周。
绘制合体袖型时此部位尺寸很重要,有弹性的面料可直接采用测量的数据,其他面料需加放一定松量方可使用。
(3)袖肘围手臂自然下垂,通过肘关节突出点水平围量一周,并加放一定的松量后使用(亦可将手臂弯曲取得其数据)。
(4)手腕围沿手腕桡骨突出部位围量一周,是确定袖口尺寸的依据。
(5)手掌围将拇指往掌内收进,在手掌最宽处围量一周,是确定袖口穿脱方便的依据,也是确定服装口袋大小的依据。
三、衣袖基本型结构袖片基本型应在上半身衣片基本样板完成后进行,制图时需掌握两个数据:袖窿弧长(AH)和袖长(SL)。
注:AH值为前、后衣片的袖窿弧长之和,测量方法为:将软尺立起,沿袖窿边缘分别测量,前袖窿弧长为前AH,后袖窿弧长为后AH,如图5-1-2。
(一)衣袖基本型结构的制图方法一,见图5-1-3。
制图说明:1.做相互垂直的两条直线,由交点向上量取袖山高AH/3。
2.前袖肥取前AH值,画袖山点到袖深连线。
3.后袖肥取后AH+1cm,画袖山点到袖深连线。
4.袖肘线(EL) SL/2+2.5cm。
5.袖长线由袖山顶点向下量袖长尺寸。
服装制版合体连身袖造型原理和制图步骤分享连身袖结构与装袖结构的造型方式的比较连身袖的肩部塑型的方式与装袖有着本质的区别。
深入了解他们塑型的方式与差别并将合体装袖的造型方式运用于合体的连身袖造型中是连身袖造型原理的关键,也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
1.1 袖窿部位造型方式的比较(1)装袖结构的袖子与袖窿分离而单独进行裁剪,再进行缝合。
这样的结构可以在不同的位置设计一些余量,当手臂抬起和下落时,这些余量像褶裥一样折叠在肩部和腋下,以适应手臂活动所需要的长度变化。
在装袖结构中,有着袖片的“袖山高”与衣片“袖窿”两个因素共同塑造肩部造型及其转折关系。
袖子纸样的袖山高,随着腋窝位置的上下设定、肩部的绱袖位置、绱袖角度等要素的不同而变化。
绱袖角度发生变化时,袖山高的增减是在袖肥线的上下进行,由于袖长没有变化,所以绱袖角度大的时候袖下会变长,袖子更加便于活动。
这是装袖结构在处理袖子合体外观与活动机能性之矛盾的特性。
装袖结构在塑造合体的造型时,袖山高取值便会增大,衣身袖窿开深位置提高,接近人体腋下部位,衣身与袖子的肥度减小,肩点立体程度增强,整体呈合体内收状。
此时虽然服装松量不大,但袖下长度的增加,也可保证手臂的运动自如。
这种调和外部廓型与运动机能两者关系的自主性和互动性,大大体现出装袖结构本身的合理性。
(2)连身袖结构袖子与衣片连裁,既没有像装袖那样的袖山结构,也没有像装袖那样的袖窿结构,这就成为连身袖结构的独特之处,同时也成为影响连身袖合体问题的主要因素。
连身袖结构中,前、后片的纸样分别从肩部到手臂构成构成完整的一片,没有袖窿,也没有像装袖那样的袖山结构,也就不可能有袖山和袖窿的契合关系,衣身肩线与袖中线的相交角度几乎成为影响服装肩部造型的重要因素,只有当减小肩线与袖中线的夹角,使之趋近人体肩部角度时,肩部有可能呈现出合体状态的造型。
但此时袖下线的长度会大大减小,使得手臂的活动机能性减弱。
如何借鉴装袖的造型原理,处理合体连身袖的外观造型与活动机能性之间的关系是本论文的中心和难点。
第六章衣袖结构原理与设计练习一、填空题1、衣袖按结构分,,,按袖的片数分有,,。
2、袖型结构设计是以为依据的,袖隆的开度不能超过,开深的幅度一般。
3、一般情况下,后袖隆深前袖隆深,女正常体前后袖隆深差数在,男正常体前后袖隆深的差数在之间。
4、袖山高与袖斜线倾角,袖肥与袖斜线倾角。
5、袖隆与袖山结构的吻合包括和两部分。
6、合体型连袖一般袖中缝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变化范围 ,在之间7、袖山指,其形状成,故称袖山。
8.袖肘省一般有和两种不同的形式。
采用袖肘省的结构设计主要是为解决袖筒部分的问题。
9、当一片袖变化成二片袖时,在袖原型的基础上设计条分割线,同时利用分割线把前后的部分去掉,使袖片不但符合的形状,而且更加美观。
10、袖山顶点贴近落山线的程度,被称为。
11、袖山缩缝量在整个袖山弧线上进行不等量的分配,当袖窿弧线曲率越大时,缩缝量分配。
12、袖窿弧长一定的前提下,袖山越高,则袖肥越,袖子造型性。
13、袖子与衣身连成一体的袖子被称为。
二、选择题1.必须依靠衣片来制图的衣袖有哪些?( )A.衬衫袖B.插肩袖C.连肩袖D.西服袖E.蝙蝠袖2.利用袖原型进行衣袖结构设计时,应注意运用的相关技法。
( )A.加省法B.原型法C.分割法D.连身法E.收放袖口3.衣袖结构设计时,除了用原型法外,还可以根据效果图和哪些数据直接制图。
( )A.袖型B.袖窿弧长C.袖深D.袖缝线E.袖口尺寸4、袖斜线倾角的选择,合体型一般为:()A.0~21° B.22°~40° C.41°~60° D.5°~15°5、袖窿弧线与袖山弧线的吻合包括:()A、形状吻合B、角度吻合C、长度吻合D、宽度吻合6、中性插肩袖成型后呈现中间状态,既不十分贴体亦不十分宽松,选择基本袖山高,袖中线与水平线夹角为()A、35°B、45°C、19°D、21°7、影响袖山缩缝量的因素( ABCDE )A、袖窿弧长B、缝子倒向C、衣料厚度D、垫肩厚度 E 袖斜线倾角8、袖斜线倾角的选择,合体型一般为:()A.0~21° B.5°~15° C.22°~40° D.41°~60°三、判断题(在下列叙述中,你认为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1、袖山越高,袖子越瘦越贴体,腋下合身舒服,越易于运动. ( )2、当袖山高为零时,空隙减少到最低限度,运动舒适性随袖山高的减小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