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高考生物 材料—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560.56 KB
- 文档页数:5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真题练习含答案1.[2023·全国甲卷]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可以沿着食物链传递,食物链中的每个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
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种动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能属于不同营养级B.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所固定的能量来源于太阳C.作为次级消费者的肉食性动物属于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D.能量从食物链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只能单向流动答案:C解析:杂食动物既捕食植物,又捕食动物,如果捕食植物,就是第二营养级,捕食动物,就是第三营养级或更高营养级,所以不同食物链中的同种动物会处于不同的营养级,A正确;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量来源于太阳,B正确;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C错误;因为第一营养级是植物,第二营养级是动物,食物链是单向的,能量流动也就是单向的,D正确。
2.[2024·武汉高中调研]组织生长效率是指生物的净生产量(生物体可被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量)与同化量的比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从能量角度来看,净生产量相当于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从物质角度来看,植物的净生产量相当于植物的净光合产物量C.随着营养级增加,组织生长效率逐级递减D.提高肉牛的组织生长效率可以提高牛肉的产量答案:C解析:某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剩下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A正确;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实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耗,B正确;一般来说,随营养级增加,生物的净生产量下降,同化量也下降,不能确定组织生长效率逐级递减,C错误;提高肉牛的组织生长效率,可提高其净生产量,进而提高牛肉的产量,D正确。
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能量示意图,其中ɑ表示该营养级的摄入量,f表示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b表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B.图中e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图中d所表示的能量均未被第二营养级同化D.f与ɑ的比值通常为0.1~0.2答案:A解析:图中的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A正确;图中的e表示细胞呼吸散失的能量,B错误;d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和第二营养级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其中第二营养级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属于该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的同化量,C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之比,再乘以100%,通常为10%~20%,而a表示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f与a的比值可能小于0.1,D错误。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能使能量循环利用B.桑基鱼塘可显著提高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生产者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一般没有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多D.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损失的能量就越多2.科研小组对某人工养殖鱼塘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所示。
养殖的草鱼除以饲料为食外,还以轮叶黑藻和苦草为食,表中字母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
轮叶黑藻和苦草同化的能量草鱼摄入食物中的能量草鱼同化饲料中的能量草鱼粪便中的能量草鱼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a b c d e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生物量金字塔可直观地反映出该鱼塘各营养级间能量的关系B.从轮叶黑藻和苦草到草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d)/a×100%C.草鱼粪便中的能量d属于草鱼同化能量中的一部分D.一定时间内,e中的能量包含流向分解者、流入下一营养级和未被利用的能量3.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及相关食物网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为3种鱼,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大量捕捞甲不会影响藻类种群数量的增长B.丁在该生态系统中处于最高营养级,其能量的流动途径与乙的相同C.甲和乙属于同一种群,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属于不同种群D.图中所示的生物都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4.如图所示为生物界可能出现的4种生态金字塔。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树→虫→鸟的数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可分别用图甲和图丙表示B.图丁不能表示能量金字塔,原因是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C.生态金字塔中,每一种生物只能属于一层,每一层都不含分解者D.生态金字塔中每一层代表一个营养级,图中“1”代表第一营养级5.南宋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下列有关该稻田的说法错误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水稻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青蛙的摄食量减去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等于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该生态系统能帮助人们合理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D.青蛙在该生态系统中可属于第三营养级6.如表是某食物网中第一、二、三营养级的生物甲、乙、丙在一年内的能量流动情况(能量单位:×106 kJ)。
训练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①能量输入②能量传递③能量储存④能量转化⑤能量散失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⑤2.下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解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多少B.该图中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20%C.该图中的A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图中所示四个营养级能量的关系为A≥B+C+D3.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均为10%,若草固定的能量相同,则下面哪一条途径鹰获得的能量最多()A. B.C.草→昆虫→青蛙→蛇→鹰D.草→昆虫→食虫鸟→鹰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个体平均重量分别为M1、M2,则下列正确的是()A.N1·M1>N2·M2 B.N1·M1<N2·M2 C.N1·M1=N2·M2 D.N1·M1≥N2·M2 5.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A.甲乙丁丙B.丁甲乙丙C.甲乙丙丁D.甲乙丙丁6:(2010山东高考理综)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
正确的分析是()A.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20% 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D.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7.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食用菌也利用了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8.运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规律分析下列四项中,能量不利于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的是()A.在森林中,使能量多储存在木材里B.在草原牧场,使能量多流向牛和羊C.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人的食物)D.在养鱼池,让有机肥料以腐屑形式被鱼类或饵料动物直接摄食9.右图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2/5来自鼠,1/5来自蛇,那么,猫头鹰若要增加20 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的植物为()A.80 g B.900 g C.800 g D.600 g10.如图所示食物网中,E是生产者,共含有7.1×109 kJ的能量,B生物种群总能量为2.3×108 kJ,从理论上计算A最多获得的能量是()A.2.84×108 kJ B.2.38×108 kJ C.1.41×109 kJ D.3.05×108 kJ11.(2010江苏高考卷)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
1. 在生态系统中,养分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总能量越少。
以下解释错误的选项是A .各养分级中总有一局部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B .各养分级中的能量一局部以热能形式散失 C .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一局部能量 D .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数量少,需要能量少 答案 D解析 各养分级生物的同化量一局部用于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局部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等,其中一局部流向下一养分级,一局部流向分解者,所以能量流淌具有单向流淌、逐级递减的特点;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由于所处养分级最高,因而获得的能量最少,不能满足太多数量的个体所需。
2.一只羊一年内吃了 100 kg 的草,排出 20 kg 的粪,长了 10 kg 的肉(不考虑其他散失 ,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该羊一年的同化量是 80 kgB .第一养分级到其次养分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C .20 kg 的粪属于羊未同化的能量D .该羊一年的呼吸量是 70 kg 答案 B3. 有一食物网如以以下图所示。
假设能量传递效率为10%,各条食物链传递到庚的能量相等,则庚增加1 kJ 的能量,丙最少含多少能量A .550kJB .500 kJC .400 kJD .100 kJ答案 A解析 设丙的能量为x ,经丙→丁→己→庚传递到庚的能量为 0.5 kJ ,则需要丙 0.3=,经丙→戊→庚传递到庚的能量为 0.5 kJ ,则需要丙0. 500+50=的能量。
2= ,即丙最少含4.以以下图中为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乙为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以下相关解释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食肉动物所含的能量一般为食草动物所含能量的10%~20%B.甲生态系统受到DDT 农药污染,污染物含量最高的是食肉动物C.图乙中,人类确定处于第三养分级D.图乙表示的生态系统,一旦人的作用消逝,该生态系统会很快退化答案C5.如图为某鱼塘中能量流淌图解局部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确定的能量值,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⑤大于①B.图中④包含了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C.在食物链中各个养分级能量输入的方式和形式是完全一样的D.第三养分级到第四养分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②答案D解析在人工鱼塘中,人们可通过投放饲料等措施来饲养更多的鱼类,所以⑤可能比①小,A错误;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养分级,所以④应包含三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B 错误,在食物链中各养分级能量输入的方式和形式不完全一样,C 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一个养分级的同化量/上一个养分级的同化量,所以第三养分级到第四养分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②,D 正确。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都来自太阳B.绿色植物和真菌等固定的太阳能是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从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考虑,农田除草和合理放牧的目的相同D.充分利用作物秸秆等可以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2.(2024·龙岩高三一模)如图表示一般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在不考虑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情况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量主要是以太阳能的形式输入生态系统B.组分1、2、3分别代表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C.在一个幼苗茁壮成长的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出量小于输入量D.如果组分1是生产者,那么组分1代表的是绿色植物3.草原上,牧草的地下根(a)不可食。
在地上,羊摄食部分茎、叶(b),未被食用部分落入地表(c)。
在羊摄食的能量(b)中,部分以粪便(排遗量d)的形式排出,部分以有机氮如尿素、尿酸(排泄量e,羊代谢产生)等的形式排出,还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f)。
若a~f表示一年中的能量增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年内,牧草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a+b+cB.牧草的能量传向羊时,传递效率小于(b-d)/(a+b+c)C.一年内,羊从牧草中获得的能量为b-dD.一年内,牧草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c+d+e4.(2020·海南,5)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称为初级生产量,其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余下部分称为净初级生产量。
如表为4个生态系统的研究实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与玉米地相比,荒地的太阳能利用率低,净初级生产效率也低B.若入射太阳能相同,上述4个生态系统中,制造有机物质最多的是玉米地C.两个湖泊中植物的呼吸消耗率与玉米地的大致相等,但明显高于荒地D.两个湖泊的太阳能利用率低,与太阳光穿过水层时损失了部分能量有关5.(2024·抚州高三期中)如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被植食性动物利用过程中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
高考生物专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分析和计算》真题练习含答案1.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答案:A解析:夏季草原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羊的数量远少于第一营养级牧草的数量,其数量金字塔为金字塔形,而森林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昆虫的数量远多于第一营养级乔木的数量,其数量金字塔为倒金字塔形,故A正确,B、C、D错误。
2.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如下,单位:J/(m2·a),A、B、C、D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输入此生态系统的能量只有生产者的总初级生产量B.调查期间,C未利用部分(8.5)就是C的生物量C.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6.67%D.B流入D的能量包括B的粪便及其遗体残骸中的化学能答案:C解析:输入此生态系统的能量除了生产者的总初级生产量,还有外界输入的有机物,A 错误;生物量是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不仅仅是未利用部分,B错误;据图分析,图为该农场的某年能量流动示意图,A是生产者,其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25+39+16+5=85 J/(m2·a)。
B是第二营养极,总能量为16+2=18 J/(m2·a)。
C是第三营养级,总能量为3+8=11 J/(m2·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B是第二营养级,总能量为16+2=18 J/(m2·a)。
C是第三营养级,其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3 J/(m2·a),则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3÷18×100%=16.67%,C正确;B流入D的能量包括C的粪便中的能量及其遗体残骸中的化学能,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D 错误。
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能量流动》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都是消费者,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B.细菌都属于自养生物,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D.分解者在分解动植物遗体时,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产者再利用2.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光能或化学能B.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金字塔存在倒置情形,能量金字塔则不存在C.与传统鱼塘相比,桑基鱼塘可显著提高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在农田中除草、捉虫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4.绿色植物→兔→狼→虎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但不一定是唯一的生产者B.兔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其同化能量部分流向狼C.狼是该生态系统的次级消费者,消费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D.老虎与狼的种间关系一定有捕食关系,还可能有竞争关系5.汉·韩婴《韩诗外传》:“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下列关于某生态系统中蝉、螳螂(捕食40余种害虫)和黄雀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地面上无蝉时,螳螂种群不会随之消失B.大量捕杀黄雀,螳螂的种群密度会一直增大C.调查黄雀的种群密度时,样方大小需适当D.“蝉→螳螂→黄雀”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6.(2021·安徽阜阳检测)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概念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③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④中可能有微生物,并都是自养生物D.该图漏写了生态系统的某项功能7.(2021·安徽黄山联考)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B.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不包括各营养级的呼吸量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D.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产者所固定的总能量便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或食物网进行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并且是逐级递减的。
答案:B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流动。
随着营养级的升高,其获得的总能量越来越少。
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B.各营养级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C.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需要消耗一部分能量D.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进行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少解析: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原因是一部分能量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也消耗一部分能量。
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进行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不一定少。
答案:D3.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B.某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并不等于该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全部经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每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都有一部分要流向下一营养级解析: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即生产者(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A错误;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经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B正确、C错误;最高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会流向下一营养级,D错误。
答案:B4.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数量构建的金字塔分别称为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
在某一栎林中,第一营养级生物为栎树,第二营养级生物为昆虫,第三营养级生物为蛙、蜥蜴和鸟,第四营养级生物为蛇。
3.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1.能量流动的概念: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 、 和 的过程。
2.能量流动的过程分析(2)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以第一营养级为例)Ⅰ.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④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⑤ 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
Ⅱ.构成植物体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等被⑥分解而释放出来;另一部分则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体内,流入⑦营养级。
3.能量在某个生态系统中流动的图解分析生产者及各级消费者(除最高营养级)能量流动相同的三个去向分别是通过呼吸作用以 的形式散失;流向 ;被 分解利用。
4.能量流动图解(W 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表示为 。
(2)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 或。
(3)A1、B1、C1、D1可分别表示、、、。
(4)用于生产者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可表示为或。
(5)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或,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或。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1. :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不可,也不能流动。
2. :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个营养级。
三、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1.计算公式能量传递效率=×100%。
2.一般生态系统中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四、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的条件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如人工鱼塘需要投喂饲料,此时流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人工投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五、生态金字塔及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1.生态金字塔类型:、、Ⅰ能量金字塔(1)概念:如果将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数值转换为相应面积(或体积)的图形,并将图形按照营养级的次序排列,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作能量金字塔。
(2)特点:通常呈的金字塔形。
训练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①能量输入②能量传递③能量储存④能量转化⑤能量散失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⑤
2.下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解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多少
B.该图中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20%
C.该图中的A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图中所示四个营养级能量的关系为A≥B+C+D
3.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均为10%,若草固定的能量相同,则下面哪一条途径鹰获得的能量最多()
A. B.
C.草→昆虫→青蛙→蛇→鹰D.草→昆虫→食虫鸟→鹰
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个体平均重量分别为M1、M2,则下列正确的是()
A.N1·M1>N2·M2 B.N1·M1<N2·M2 C.N1·M1=N2·M2 D.N1·M1≥N2·M2 5.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
A.甲乙丁丙B.丁甲乙丙C.甲乙丙丁D.甲乙丙丁
6:(2010山东高考理综)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
正确的分析是()
A.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20% 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
D.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
7.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食用菌也利用了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8.运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规律分析下列四项中,能量不利于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的是()
A.在森林中,使能量多储存在木材里B.在草原牧场,使能量多流向牛和羊
C.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人的食物)
D.在养鱼池,让有机肥料以腐屑形式被鱼类或饵料动物直接摄食
9.右图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2/5来自鼠,1/5
来自蛇,那么,猫头鹰若要增加20 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的植物为
()
A.80 g B.900 g C.800 g D.600 g
10.如图所示食物网中,E是生产者,共含有7.1×109 kJ的能量,B生物种群总能量为2.3×108 kJ,从理论上计算A最多获得的能量是()
A.2.84×108 kJ B.2.38×108 kJ C.1.41×109 kJ D.3.05×108 kJ
11.(2010江苏高考卷)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
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
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
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
12.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
表中的A、B、C、D
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Pn表示生物
贮存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能量单位为102 kJ/(m2·a)。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 C D E
Pg 15.9 870.7 0.9 141.0 211.5
Pn 2.8 369.4 0.3 61.9 20.1
R 13.1 501.3 0.6 79.1 191.4
A.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即五个Pg之和
B.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B→D→A→C
C.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5.7%
D.流入各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被生物的呼吸作用所消耗
13.下图是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D分别代表不
同营养级的生物类群,对此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减去自身呼吸消耗的
能量
B.在此生态系统中,若一只狼捕食了一只野兔,则该野兔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
入这只狼体内
C.B同化的能量要大于B、C、D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
D.由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一定的,所以B获得的能量越多,留给C、D的能
量就越少
14:图2食物网中,若人的体重增加1kg,最少消耗水藻kg;若消耗105kg水藻,最少使人增重kg。
15.下图表示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除了图中所示,第
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箭头________是不应存在的(填序号)。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初级消费者自身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是________(填序号)。
(3)食草动物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部分能量被分解者所利用的过程应属于箭头________。
(4)图中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有________个营养级。
属于第三营养级的是________。
(5)图中⑬所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E代表的成分是
________。
(6)④中的能量大约只有③中能量的________。
(7)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7.非洲某草原生态系统有如下食物网:
(1)当这个草原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输入系统的能量______________输出系统的能量;生态系统输出的能量形式是____________。
(2)已知在人类干预作用前,这个草原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此时这块草原的生产者固
定太阳能为300万千焦。
按10%的传递效率进行能量流动,设一种生物被下一个营养级
各种生物平均摄食,此时狮群获得的能量正好维持一个种群的生存。
这时狮群获得的能
量是________万千焦。
(3)后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鼠类大量繁殖,种群密度大增。
此时鼠类摄取的能量占本
营养级的2/3。
其仍按10%能量流动,其他生物量被下一个营养级各种生物平均摄食,
计算人类干预后,狮群能够获得的能量为________万千焦。
如果狮群维持原有的种群数
量继续生存,狮子的捕食区域的面积应是原来的________倍。
如果草原的面积有限,则
预测狮子种群的密度会__________。
18.(2009潍坊调考)利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原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请回答:[注:能量单位为:J/(cm2·a)]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2)图中A代表,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原因是。
(3)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J/(cm2·a),其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4)由于某种因素使得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能力。
答案
1.C 2.D 3.A 4.A 5.A 6.C7.C8.C9.B10.B
11.C12.A13.C
14.25kg 1kg
15.(1)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2)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
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6..(1)⑪(2)①⑤(3)⑧(4)四 C
(5)生产者呼吸消耗的能量分解者(6)10%~20%(7)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7.(1)等于或大于热能(2)1.11(3)0.572下降
18.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2)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能量流动逐级递减(3)11012.7%(4)自我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