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31.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学习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意识和情感。
二、重难点分析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3.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难点:1.食物链的书写。
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三、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态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部分,______________由生产者、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组成;非生物部分由______________等部分组成。
(2)生产者:包括______________,能通过______________制造有机物,并将______________储存在有机物中。
(3)消费者:包括______________,不能自己制造______________,直接或间接地以______________为食。
(4)分解者:包括______________,能将有机物分解成______________。
答案:(1)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消费者分解者阳光、空气、水(2)植物光合作用光能(3)动物有机物植物(4)真菌、细菌无机物2.食物链和食物网(1)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__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__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答案:(1)消费者生产者食物链食物网(2)物质能量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1)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是相对稳定的。
(2)生态系统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______________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______________。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1.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学习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2、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3、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4、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课前预习】1.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秸秆,畜禽粪便和垃圾等“农村三废”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农作物、畜禽和微生物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通常属于分解者C.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秸秆隐含着一条食物链:农作物→细菌D.越在食物链前端的生物,受到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越严重2.关于“浮游藻类→剑水蚤→小鱼→大鱼”这条食物链的分析正确的是A.浮游藻类是该食物链所在生态系统的生产者B.该食物链中的四种生物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C.食物链越长,终极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D.若该食物链所在生态系统被重金属汞污染,则小鱼体内汞含量最高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不变的D.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的结构就越复杂,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就越强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它属于生产者B.阳光、空气和水都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C.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般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形成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5.牛头山森林公园是我市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下列与其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公园中所有的树木构成了一个森林生态系统B.森林中朽木上的蘑菇是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C.夏季的公园清凉怡人,说明了生物能影响环境D.这一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最终来自于绿色植物【学习探究】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与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
2.生态系统的组成: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两课时〕知识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目标:1.初步具有搜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尝试通过分析图文资料提高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2.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情感目标:1.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开展的意义,了解生态保护的紧迫性,认识到提高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保护我们的家园——生物圈。
3.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学习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
学习难点:食物链和食物。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在书上划出〕1、什么是生态系统?2、绿色植物为什么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3、动物为什么被称为消费者?细菌、真菌为什么被称为分解者?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5、你能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吗?6、什么是食物链?7、食物链和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8、你能举例一条食物链吗?9、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怎样流动的?10、你能结合教材说说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吗?11、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会造成什么后果二、合作探究〔一〕生态系统的组成观察分析第23页课本插图,并讨论其中的思考题:1.〔1〕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树桩最终会消失吗?〔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真菌分别扮演什么角色?2.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3. 写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二〕食物链和食物1.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是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2、形成食物链的条件〔1〕表示的是________与_________之间的关系,与分解者没关系。
〔2〕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_____________,终点是_____________。
1.2.2 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课时1【教材分析】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学完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明确了“生物生活的环境”、“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还能影响和改变环境”等问题后,转入到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的学习,对生态问题的学习和探究就水到渠成。
通过本节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对于生物圈这个所有生物的家的认识和爱护,从情感上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学情分析】虽然初一学生刚开始接触生物学知识,但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已通过各种渠道对生态系统知识有一些了解。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资源,在此基础上建构新知,理解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意义,使他们关爱自然关爱生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得到升华。
明确自己做为生物圈一员所应担当的社会责任。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理解各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在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尝试合作互助。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提高环保意识,热爱家乡,爱护我们的家园——生物圈。
【教学重难点】1、概述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2、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1、在创设情境的前提下,利用多媒体辅助,根据学生学生认知规律及生物学科的特点,采用层层设疑。
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学生自学讨论、互助相结合,使课堂气氛活跃,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学法指导】在创设教学情境中学生合作,探究,互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荣州MV片段——梧桐花开诗书香(3分钟)视频:大佛寺、花龙沟、双溪水库、桫椤谷……一个个生态系统二、新课明确学习目标: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
(1分钟)(一)什么是生态系统?1、学生阅读教材19页一、二段文字,勾画理解生态系统概念(2分钟)。
2、练习巩固(2分钟)哪些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个水库、一群羊、一群鱼3、教师总结强调、板书:生态系统概念,关键字:生物和环境(1分钟)。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概述生态系统的概念,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
2、阐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4、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5、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生态系统的概念。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作用。
(3)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流动规律。
2、难点(1)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三、知识梳理(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例如: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类型1、自然生态系统(1)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
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2)草原生态系统:多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少。
(3)荒漠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那里烈日炎炎,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少,气候干燥,动植物种类十分稀少。
(4)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
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
湿地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
(5)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共同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大都能在水中游动。
2、人工生态系统(1)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
(2)城市生态系统:人类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
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1、生物部分(1)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零碎一、生态零碎的组成1.甚么是生态零碎在必然的空间范围内,______与______所构成的分歧的全体叫做生态零碎。
2.生态零碎的组成生态零碎⎩⎨⎧ 生物部分⎩⎪⎨⎪⎧ 植物—— 动物—— 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3.消费者次要是指________,能经过________制造无机物,并将____储存在无机物中;消费者次要是指____,不能本人制造无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____为食;分解者次要是指__________,能将______分解成简单的物资。
消费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________的关系。
二、食品链和食品网1.食品链在生态零碎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________的关系而构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品链,食品链的起始环节是________。
如草、兔、狐三种生物之间,用箭头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食品网在一个生态零碎中,常常有很多条______,它们彼此________,构成食品网。
生态零碎中的______和______就是沿着______和______流动的。
3.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资进入生态零碎,有毒物资可能会经过________不断积累,危害生态零碎中的许多生物,毕竟要挟人类本身。
三、生态零碎具有必然的自动调理能力1.特点(1)普通情况下,生态零碎中各种生物的______和________是绝对不变的。
(2)生态零碎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但这类调理能力是有________的。
如果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制,生态零碎就会________。
2.举例:草场上放养的牲口太多,就会严重破坏________,构成土地______。
答案:一、1.生物环境2.消费者消费者分解者阳光、空气、水等3.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能量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无机物彼此依存二、1.吃与被吃消费者草→兔→狐2.食品链交错连接物资能量食品链食品网3.食品链三、1.(1)数量所占比例(2)必然的自动调理能力必然限制遭到破坏2.草场植被沙化食品链与能量流动在生态零碎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构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品链。
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的食物,羊的数量增加了,请问羊数量会无限制的增加吗?2.同一片草原,人们过度放牧,草原会有什么改变?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发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3.试想,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生态系统不容易遭到破坏呢?4.请阅读教材第26页的资料分析,通过分析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吗?在食物链中有毒物质会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
5.思考:自然界中的有毒物质是哪里来的?(举例说明)(1)(2)(3)这说明了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会通过不断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
检测案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开始于()。
A、绿色植物B、真菌C、动物D、人2、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生产者的是()A、小草B、松树C、人D、白菜3、下列食物表示正确的是()A、阳光→草→兔→狼B、草→兔→狼C、草→兔→狼→细菌D、狼→兔→草4.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A.增加 B.减少 C.先少后多 D. 先多后少5.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问下列哪一条食物链是正确的()。
A.A→B→C→D→EB.E→D→C→B→AC.D→A→B→C→ED.C→E→B→A→D6.捕杀森林中的全部肉食动物后,鹿、兔等植食动物的平均奔跑速度将会()A.减慢 B.增快 C.不变 D.先减后增7.人们不恰当地干预自然生态系统,如盲目围湖造田、开垦草原和造单纯林,其共同特点是()A.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B.更加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C.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得以保持 D.丰富了生态系统的食物链8. 下图是一个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内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食物网中有条食物链。
(2)如果将该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大的应该是。
(3)该食物网中的各类生物间,具有竞争关系的是 . 。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抽测反馈】1、生物与_________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什么是生物圈?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4、生物与环境的关系?5、环境中的生态因素包括和。
非生物因素是指,生物因素是指。
【学习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重点难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
【自主学习】一、课前预习:1.什么叫生态系统?举例说明。
2.什么是食物链?3.什么是食物网?4.什么是生态平衡?5、描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二、课堂提升1、观察教材23页的图进行资料分析,讨论题目:A、昆虫、啄木鸟、树之间是什么关系?B、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吗?C、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真菌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请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分析讨论,归纳其组成及它们各自所起的作用。
D、如果没有分解者,自然界会出现什么局面?E、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2、完成教材23页资料分析。
【梳理巩固】1、生态系统的组成::植物生态系统:动物:细菌、真菌:阳光,空气,水,温度等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_ _ 和_ _ 流动。
3、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__ ,_ _ _ 的生态系统不容易被破坏。
【达标检测】1.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成分是()A食物链和食物网 B分解者 C生产者 D 消费者2.生态系统包括()A生产者、消费者 B生产者、分解者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组成的是()A食物网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4.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A.阳光→草→蝗虫→蛙 B.草→蝗虫→蛙→细菌C.草←蝗虫←蛙 D.草→蝗虫→蛙5.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 . 池塘中的水草 B. 池塘中的鱼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D. 一个池塘6.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A . 增加 B. 减少 C.先少后多 D. 先多后少7.捕杀森林中的全部肉食动物后,鹿、兔等植食动物的平均奔跑速度将会()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先减后增8.下列是一些池塘中常见的生物①鱼类②藻类③水生甲虫④池边杂食动物⑤水蚤。
生态系统导学案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能写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提高观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5、增强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生态系统的情感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能写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增强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生态系统的情感
1、对“生产者”的理解
2、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理解
问题导学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
1、概念(A)
阅读课本19—21页内容,在重点信息处作标记,理解什么是生态系统,并记住生态系统的成分。
(1)(理解、记忆)生态系统:
2、组成(10)
分析课本20页的图片资料,结合20页的文字部分。
讨论(B)
(1)课本左图树皮里面有昆虫的幼虫。
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右图中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吗?为什么?
(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真菌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
(D)在生态系统中除了生物外还有什么?(阅读课本21页倒数第二自然段,结合生态系统概念)
,如。
——植物
生物部分——动物
总结:组成——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等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1、(A)阅读课本21页最后一段,理解食物链的概念
思考:食物链中有分解者吗?
2、观察与思考:
(B)观察课本22页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图片,按照课本要求,完成讨论问题。
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阅读课本23-24页,了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跟踪练习
1、右图是某种生态系统图解,请据图回答:
⑴图中共有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彼此
交错形成了。
写出图中最短的一条
食物链。
⑵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⑶图中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生物部分缺少
了。
⑷如果有毒物质DDT污染了草,那么积累有毒
物质DDT最多的生物是。
交流展示
问题检测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棵树B、一群羊C、一片草地D、一片树林中的所有鸟
2、下列食物链中,不正确的是()
A、小虾→小鱼→大鱼B、绿色植物→兔→狐
C、松林→松毛虫→啄木鸟D、农作物(玉米)→老鼠→蛇→鹰
3、下列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
A.一个湖泊 B.一口池塘中的全部鱼
C.一片森林中的树木 D.一块农田里的水稻
4、从在生态系统中功能的角度分析,蘑菇属于()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什么也不是
5.下图示生态系统中的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据图作答:
(1)图中标号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2)B和C在生态系统成分中统称。
(3)能分解生物遗体的D主要是自然界的哪些生物? 。
(4)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阳光之外,还需要等非生物条件。
6、(1)右边是某同学根据短文画出的
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中还有一条
食物链未画出完整,请你补充画完整。
补画完整后该食物网中食物链共有____条。
(2)该生态系统缺少了。
(3)若某种自然原因导致该生态系统鼠类
大发生,短时期内,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和_______数量会随之增加,而随着上述两
种生物数量的增加和绿色植物数量的减少,鼠类的数量也会随着_________,使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原样。
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能力。
(4)如果人们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大量捕捉森林中的鹰、狐和鸟类,会造成、大量繁殖,毁坏森林。
这说明动物是生态系统_______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后反思: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困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