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olles骨折小夹板外固定操作比赛评分标准

Colles骨折小夹板外固定操作比赛评分标准

Colles骨折小夹板外固定操作比赛评分标准

Colles骨折小夹板外固定操作比赛评分标准

骨折固定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骨折固定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考生编号: 总分: 项目内容操作要求标准分扣分及原因实得分观察周围环境,评估安全并报告(2分)10 表明身份(1分) 初步判断伤情(意识、截瘫)(1分) 告知伤者不能随意活动(1分) 准备物品,做好操作准备(5分) 急救员位置正确(4分) 助手使用头锁手形正确(5分) 准备 调整颈颈椎损伤安置 颈托 检查判助手体姿正确,手指不遮盖双耳(4分) 部位置 术者食指置伤者胸骨正中指引,助手调 整颈部位置(4分) 术者使用胸锁手形正确(5分) 术者体姿正确,手指不遮盖口鼻(4分) 助手检查颈部手法正确(4分)

颈托使用方法正确,安置得当(5分) 全身查体顺序和方法正确(5分) 检查并报告伤情(3分)夹板长度合适17 18 断伤情5左股骨干骨折(4分),位置放置正确(4分),棉 垫保护(4分),宽带从身体空隙处穿过(4),宽带放置位置正确(4分), 捆绑顺序正确,松紧适当(5分),打 结位置正确(4分),趾端外露(4分), 检查血运(4分)。 选手操作手法规范,口令简洁,动作交5 替流畅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计时从评判长宣布 操作开始到操作完毕,8分钟完成)40 整体质量 评委签名:5 骨折固定操作流程 伤者病情概述: 伤者高处坠落,颈部疼痛,四肢感觉障碍,左大腿肿胀畸形,无软组织损伤。 救护体位:

卧位 (一)颈椎损伤的固定原则 术者正面走向伤者,表明身份;告知伤者不要做任何动作,初步判断伤情,简要说明急救目的,助手位于患者头侧进行协助。在操作过程中,应先稳定自己,再固定伤者,避免加重颈椎损伤;用“颈椎固定手法”徒手固定颈椎后再用颈托固定; (二)徒手固定操作规范 1.头锁: 伤者仰卧位,助手双膝跪在伤者头顶位置,并与伤者身体成一直线,先固定自己双手手肘(放在大腿上或地上),双掌放在伤者头两侧,拇指轻按额,食指和中指固定其面颊,无名指及小指放在耳下,不可盖住耳朵。术者食指指在胸骨正中,以便助手调整颈部位置。 2.胸锁: 伤者仰卧位,术者跪于伤者头肩位置,一手伏及前臂紧贴伤者胸骨之上,手掌固定伤者面颊。另一手肘稳定后,手掌固定伤者前额。不可遮盖伤者口鼻。 (三)颈椎损伤的固定操作流程 1.初步判断伤情。助手行头锁固定伤者头颈部后,术者行胸锁,助手进行颈后部查体,发现异常,初步判断颈椎损伤。助手再行头锁固定伤者头颈部,由术者放置颈托。 2.放置颈托时先放置颈后,再放置颈前,保证位置居中,扣上搭扣,松紧度适中。 3.颈托固定后,术者进行全身体格检查,顺序由上到下,由躯干到四肢,发现左股骨干闭合性骨折。 4.两人配合进行股骨(大腿)骨折双夹板固定。

常见骨折固定方法

常见骨折固定方法 前臂骨折固定 夹板固定用两块木板,加垫 上臂骨折固定 夹板固定用一块木板放于上臂外侧,从肘部到肩部,放衬垫,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上下两端,屈肘位悬吊前臂,指端露出以便检查血液循环。 躯干固定现场如无夹板或其他可利用之物,则用三角巾或宽布带将上臂固定于躯干。 首先将三角巾折叠成宽带或用宽布带通过上臂骨折上、下端,绕过胸廓在对侧打结固定,然后屈肘位将前臂悬吊于胸前,指端露出以便检查血液循环。 大腿骨折固定 夹板固定用两块木板,一块长木板从伤侧腋窝到外踝,一块短木板从大腿根内侧到内踝;在腋下、膝关节、踝关节骨突处放棉垫保护,空隙处用柔弱物品填实;用七条宽带固定,先固定骨折上下两端,然后固定腋下、腰部、髋部、小腿及踝部;以“8”字法固定脚踝(即将宽带置于踝部,环绕足背交叉,再经足底中部绕回至足背打结);最后露出趾端以便检查血液循环。如只有一块木板,则放于伤腿外侧,从腋下到外踝,内侧夹板用健肢代替,两下肢间加衬垫,固定方法与以上同。 健肢固定用三角巾、腰带、布带等五条宽带将双下肢固定在一起,两膝、两踝及两腿间隙之间垫好衬垫,以“8”字法固定足踝,并露出趾端以检查末梢血液循环。

小腿骨折固定 夹板固定用两块木板,一块长木板从伤侧髋关节到外踝,一块短木板从大腿根内侧到外踝;在膝关节、髋关节骨突处放棉垫保护,空隙处用柔软物品填实;用五条宽布带固定,先固定骨折上下两端,然后固定髋部、大腿、踝部;以“8”字法固定足踝,并露出趾端以检查末梢血液循环。 健肢固定与大腿健肢固定相同,可用四条宽布带或三角巾固定。 骨盆骨折固定 使伤病员呈仰卧位,两膝下放置软垫,膝部屈曲以减轻骨盆骨折的疼痛;用宽布带从臀后向前绕骨盆,捆扎紧;在下腹部打结固定;在两膝之间加放衬垫,用宽布带捆扎固定。 颈椎骨折 ,分别置于前臂的外侧、内侧,用三角巾或绷带在骨折上、下端捆绑固定;屈肘位,用三角巾悬吊伤肢于胸前;露出指端以检查末梢血液循环。 就便器材固定也可用书本、杂志等垫于前臂下方,超过肘关节和腕关节,用布带捆绑固定;屈肘位,用三角巾悬吊伤肢于胸前;露出指端以检查末梢血液循环。可用颈托、脊柱板固定:双手牵引头部恢复颈椎轴线位,上颈托或自制颈套固定;保持伤病员身体长轴一致位侧翻,平移至脊柱固定板;将头部固定,双肩、骨盆、双下肢及足部用宽带固定在脊柱板上,以免运送途中颠簸晃动。

小夹板外固定操作流程

精选文档 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克雷氏(colles)骨折) 一、评估环境及告知 安全环顾四周,(顺序:左、上、右、下,双上自自然打开)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并报告(周围环境安全),表明身份:您好! 我是医生,现在由我为您包扎固定,请您配合,不要紧张! 二、物品准备 药膏、绷带、压垫、夹板、扎带、剪刀。 三、认真检查伤员伤情检查并报告伤情:左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骨折呈 “银叉、枪 刺样”畸形,为克雷氏(colles)骨折。 四、骨折整复 口述:骨折复位。指导两名助手维持复位。 五、敷药包扎 要点:(1)膏药:放置桡背侧; (2 )包扎:绷带缠绕自腕关节开始,缠绕膏药两周后,向上 缠绕至前臂上1/3位置(约于所选夹板等长)。 (3)松紧度:(口述+动作)“以能插进小手指为宜” 。 六、放置压垫: 要点:压垫放置位置及顺序 精选文档

口述:①“骨折远端、桡背侧” ②“骨折近端、桡掌侧” ③“桡侧骨折端” ④“尺侧远端” 七、放置夹板要点:夹板位置及顺序 口述:“ 1号板:远端至第H、皿、W掌骨底部” “ 2 号板:远端至腕关节” “ 3号板:远端至第I掌骨底部” “4 号板:远端至尺骨小头术者放置夹板时,助手帮助扶持。八、绑扎带 扎带捆绑3-4 道。扎带打结在1 、3 号夹板缝隙处,打活结。 九、调节扎带松紧度 上下活动以不超过1cm 为宜。 术者口述+动作:“扎带上下活动1cm”。十、修剪扎带长度 尾端留出2cm 为宜。术者口述:“扎带尾端2cm”。 十一、悬挂采用绷带双悬挂法。 要点:截取两段适宜长度绷带,一根置于远端扎带处,另一根于近端扎带 处,指导患者将患肢置于胸前,两绷带绕于颈后 精选文档 打结,打活结。 口述:“ 请将患肢置于胸前,屈肘90 度”。十二、观察末梢血液循环 要点:拇指按压指甲以观察甲床毛细血管反应时间,一般在 3 至

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评分

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评分 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的操作:共100分,该考题灵活一般是在模拟人跟前一边口述一边操作。 物品准备:(10分) 1.木质、铁质、塑料制作的夹板或固定架。 2.就地取材,选用适合的木板、竹竿、树枝、纸板等简便材料。 操作内容: (1)肱骨(上臂)骨折固定法(70分)其中口述(10分) 1 .夹板固定法用两块夹板分别放在上臂内外两侧(如果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上臂外侧),用绷带或三角巾等将上下两端固定。肘关节屈曲90 度,前臂用小悬臂带悬吊。 2 .无夹板固定法将三角巾折叠成10~15cm 宽的条带,其中央正对骨折处,将上臂固定在躯干上,于对侧腋下打结。屈肘90 度,再用小悬臂带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2)尺、挠骨(前臂)骨折固定法(70分)其中口述(10分) 1 .夹板固定法用两块长度超过肘关节至手心的夹板分别放在前臂的内外侧(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前臂外侧)并在手心放好衬垫,让伤员握好,以使腕关节稍向背屈,再固定夹板上下两端。屈肘90 度,用大悬臂带悬吊,手略高于肘。 2 .无夹板固定法采用大悬臂带、三角巾固定法。用大悬臂带将骨折的前臂悬吊于胸-前,手略高于肘。再用一条三角巾将上臂带一起固定于胸部,在健侧腋下打结。 (3)股骨(大腿)骨折固定法(70分)其中口述(10分) 1 .夹板固定法伤员仰卧,伤腿伸直。用两块夹板(内侧夹板长度为上至大腿根部,下过足跟;外侧夹板长度为上至腋窝,下过足跟)分别放在伤腿内外两侧(若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伤腿外侧),并将健肢靠近伤肢,使双下肢并列,两足对齐。关节处及空隙部位均放置衬垫,用5~7 条三角巾或布带先将骨折部位的上下两端固定,然后分别固定腋下、腰部、膝、跖等处。足部用三角巾“8”字固定,使足部与小腿呈直角。 2 .无夹板固定法伤员仰卧,伤腿伸直,健肢靠近伤肢,双下肢并列,两足对齐。在关节处与空隙部位之间放置衬垫,用5~7 条三角巾或布条将两腿固定在一起(先固定骨折部位的上、下两端)。足部用三角巾“8”字固定,使足部与小腿呈直角。 (4)胫排骨(小腿)骨折固定法(70分)其中口述(10分) 1.夹板固定法伤员仰卧,伤腿伸直。夹板长度超过膝关节,上端固定至大腿,下端固定至跖关节及足底。并将健肢靠近伤肢,使双下肢并列,两足对齐。关节处及空隙部位均放置衬垫,用5~7 条三角巾或布带先将骨折部位的上下两端固定,然后分别固定大腿、膝、踝等处。足部用三角巾“8”字固定,使足部与小腿呈直角。

小夹板固定技术

骨折后小夹板固定技术 小夹板固定技术是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经过不断实践,逐步改进的结果:目前已成为骨折外固定技术中较常用的方法之一。 小夹板固定适用于四肢长管骨闭合性骨折,包括肱骨骨折,尺、桡骨骨折。远端骨折,股骨骨折,胫、腓骨骨折和踝部骨折等。应用时只固定骨折部位而不包后上下两个关节,恰当地解决了“静”和“动”、“局部”和“整体”的对立统一关系,即能保持骨折部位的固定,又能使骨折两端关节适当地活动。 夹板类型: 小夹板可用木板、竹片或树皮作材料,根据伤肢长度和肢体形状制成。厚变一般为3毫米,四边刨光,棱角修圆,肢体面衬以毡垫,外包纱套。小夹板因应用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规格和形状,现将四肢骨折固定常用的小夹板介绍如下: ①、肱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外侧,二号夹板在前侧,三号夹板在后侧,四号夹板在内侧。 ②、尺、桡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背侧,二号夹板在掌侧 ,三号夹板在尺侧,四号夹板在桡侧。 ③、桡骨远端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背侧(到掌骨头部),二号夹板在掌侧(到腕关节) ,三号夹板在桡侧(到第1—2掌骨),四号夹板在尺侧(到尺骨小头)。 ④、股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外侧,二号夹板在内侧,三号夹板在后侧,四号夹板在前侧。

⑤、胫、腓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后侧,二号夹板在外侧,三号夹板在内侧,四、五号夹板在前侧(胫骨的两侧)。 ⑥、踝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有内翻和外翻两种(A)内翻骨折:一号夹板在内侧,二号夹板在外侧。(B)外翻骨折:一号夹板在外侧,二号夹板在内侧。压力垫是用多层软纸或棉纸迭成不同形状的垫子,用于纠正骨折移位或维持已复位骨折的对位。例如在尺、桡骨骨折时,骨间筋膜部位即可用分骨压力垫撑开。 操作步骤: 1.外敷药:骨折用手法复位后,在骨折部敷好消肿膏。敷药范围要大一些,尤其在关节附近的骨折,应包括关节远端部分肢体在内,而后用绷带松松地缠绕2—3。 2.放置压力垫:将选好的压力垫,准确地放在肢体的适当部位,用胶布固定;放夹板:按各个骨折的具体要求,依次放好夹板,由助手托住加以固定。 3.捆绑布带:共捆四道。先捆中间两道,后捆近、远两端。各捆两周,打活结固定。捆绑时两手用力要均匀。 使用方法: 一、肱骨干短斜形骨折,伴有成角移位,复位后用小夹板和压力垫纠正、固定。 二、尺、桡骨骨折复位后,可将分骨压力垫放在骨折部位的掌、背两侧骨间筋膜处,使骨间筋膜张开并保持紧张,防止骨折端出现靠拢移位。小夹板固定后,前臂放于旋前旋后中间位。

骨折外固定

症状: 1、舒适度的改变与疼痛有关 2、自理能力下降与关节活动度变小,负重能力减轻有关 3、焦虑与意外受伤及担心不良预后有关 4、相关疾病知识缺乏与缺乏外固定护理相关知识及康复锻炼技能知识有 关 5、潜在并发症感染、神经血管受损、骨折不愈合、关节僵硬等 护理诊断和措施 1、患肢用垫枕抬高放置,以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减轻或预防肢体肿胀。 2、密切观察被固定患肢的远端血液循环、感觉和运动情况。 3、术后指导患者早行功能锻炼,预防患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4、保持外固定器针道清洁、干燥,预防针道感染。 骨外固定器的术后并发症及防治 1、针道感染和渗液:针道感染和渗液的主要原因在于:针与骨体结合不紧 密,造成松动。钻速过高,引起针道周围的烧伤,形成针道周围肌肉的坏 死、液化。穿针没有垂直骨干造成应力不均衡。对针道的护理不仔细,不 能及时处理等。针对上述原因,应采取如下措施:①保持针道的清洁,减少患肢的活动。②要及时应用抗生素。③若经精心针眼护理、换药后,感 染仍然得不到控制,可在骨折端基本稳定后拆除外固定器,改用小夹板或 石膏等其他外固定方法,并不会影响骨折治疗的固定效果。 2、断针:断针是金属疲劳所致,最易产生金属疲劳的地方是针与连接杆的接合部。不多次紧旋固定钢针的螺钉或在固定夹面上加放非金属垫圈,以及钢针只1次性使用,可防止断针。 3、皮肤压迫性坏死与神经、血管损伤:这在肢体水肿时尤易发生,应扩大针孔皮肤切口,抬高患肢,同时组装外固定器时,保持皮肤与连接杆之间的间距不少于3cm,即可避免皮肤压迫性坏死。神经与血管损伤、关节功能障碍、骨筋膜室综合征或穿针部位骨折等,这些并发症可以通过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与细心护理来避免。 4、骨折延缓愈合与不愈合:这是外固定器治疗骨折的另一个主要并发症,其主要原因有骨折损伤严重、软组织挫伤严重、骨折难愈合部位、外固定器的应力遮挡、外固定器固定欠稳定等。其相应的防治方法有准确复位;对有骨折端间隙与骨缺损的骨折可采用早期自体松质骨移植术和带血管骨瓣、肌瓣移位修复骨质缺失和改善血运,促进骨折愈合。 1.疼痛:与骨折部委神经损伤和水肿有关 疼痛疼痛一般手术后24 h内最为严重,轻者可给予安慰及转移注意力等使症状减轻,药物镇痛,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恢复。抬高患肢,并密切观察患肢变化,重视患者及家属主诉,观察患肢感觉、皮温、色泽、如发现足趾不能背伸或足下垂,应立即报告医生。 术后护理 3.1 麻醉后护理下肢手术一般采用硬脊膜外腔麻醉,硬膜外麻醉阻滞了交感神经,血压受到影响,回病室过床时动作要轻稳,防止体位性低血压,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h,

小夹板固定技术临床技能操作指南

小夹板固定技术临床技能操作指南 Small Splint Fixation 一、目的 临时固定,便于转移;骨折治疗,动静结合;止痛防休克;纠正畸形。 二、适应证 注意:小夹板固定能有效地防止再发生成角、旋转和侧方移位;一般不包括骨折的上下关节,便于早期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1.创伤患者应紧急转移,肢体外伤临时固定保护。 2.肢体骨折的治疗,适用于骨折相对简单,易于复位,相对稳定的骨折,包括肱骨、尺桡骨、桡骨远端、胫腓骨及踝关节等部位的骨折,包括闭合骨折需要辅以外固定者,手术治疗切口愈合需辅以外固定者,开放骨折软组织伤口愈合者。 3.肌腱损伤后肢体保护,维持治疗所需位置,促进肌腱愈合特别是手指足趾部位的损伤。 4.关节脱位整复后的同定及四肢软组织挫伤的制动。 三、禁忌证 1.开放损伤,局部组织缺损或皮肤条件差,挤压可造成损伤加重或缺血。 2.骨折已有神经损伤症状,加垫可能加重损伤者。 3.局部肿胀严重或张力水泡存在,可疑筋膜间室综合征者审慎使用。 4.不推荐用于不稳定骨折、关节周围骨折、股骨骨折、粉碎骨折及躯干部位的骨折的治疗,但可用于临时同定。 5.不能按时观察的患者。. 6.过度肥胖,皮下脂肪多,固定不可靠,影响效果。

四、操作前准备 注意:术前注意沟通。 1.器材准备:包括合适大小外形的夹板,由柳木、椴木或杉木制成,肢体而衬毡垫,外用纱套,各种纸垫或棉垫,捆扎用的布带。2.患者准备:需要手法复位者可先清理皮肤,局部麻醉下进行骨折整复,患肢套纱套,骨突部位及骨折成角突出着力部位加衬垫。3.术者准备:根据患者肢体大小选择合适的夹板,由助手维持复位后的位置。 五、操作步骤 1.伤肢摆放在正确的位置,皮肤清理,需要手法整复者先整复骨折,固定部位加衬套,骨突及夹板着力部位加衬垫用胶布固定防止移位。2.选择合适大小外形的夹板放在肢体前后内外侧,一般不超过关节,宽度大约为肢体周径的 4/5,助手扶稳,术者用布带包扎固定,先扎骨折端的一条,然后向两端等距离捆扎,松紧程度以布带上下移动各lcm为准。 3.检查肢体末端血液循环及感觉情况,检查无异常情况,X 线检查确认骨折对位情况。 4.固定后1-3天内观察伤肢末端血液循环情况,及时调整捆扎布带松紧度,之后每周 检查调整2-3次,择期进行拍片检查确认骨折无移位。 六、并发症及处理 1.皮肤压疮:包扎过紧,或肢体肿胀,多发于骨突部位,受力集中,早期表现剧烈疼痛,还会出现肢体末端血液循环异常,发现应及时松解调整捆扎布带,骨突部位增加衬垫,儿童及意识不清使用夹板要及时观察,避免压疮。 注意:绑扎太松或固定垫应用不当,易导致骨折再移位;绑扎太紧可产生压迫性溃疡缺血性肌挛缩导致严重残废。 2.筋膜间室综合征:骨折早期因局部血肿及软组织损伤,肿胀会持续

小夹板外固定操作流程

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克雷氏(colles)骨折) 一、评估环境及告知 安全环顾四周,(顺序:左、上、右、下,双上自自然打开)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并报告(周围环境安全),表明身份:您好!我是医生,现在由我为您包扎固定,请您配合,不要紧 张! 二、物品准备 药膏、绷带、压垫、夹板、扎带、剪刀。 三、认真检查伤员伤情 检查并报告伤情:左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骨折呈“银叉、枪 刺样”畸形,为克雷氏(colles)骨折。四、骨折整复 口述:骨折复位。指导两名助手维持复位。 五、敷药包扎 要点:(1)膏药:放置桡背侧; (2)包扎:绷带缠绕自腕关节开始,缠绕膏药两周后,向 上缠绕至前臂上1∕3位置(约于所选夹板等长)。 (3)松紧度:(口述+动作)“以能插进小手指为宜”。 六、放置压垫: 要点:压垫放置位置及顺序 口述:①“骨折远端、桡背侧”

②“骨折近端、桡掌侧” ③“桡侧骨折端” ④“尺侧远端” 七、放置夹板 要点:夹板位置及顺序 口述:“1号板:远端至第Ⅱ、Ⅲ、Ⅳ掌骨底部” “2号板:远端至腕关节” “3号板:远端至第Ⅰ掌骨底部” “4号板:远端至尺骨小头术者放置夹板时,助手帮助扶持。 八、绑扎带 扎带捆绑3-4道。扎带打结在1、3号夹板缝隙处,打活结。九、调节扎带松紧度 上下活动以不超过1cm为宜。 术者口述+动作:“扎带上下活动1cm”。 十、修剪扎带长度 尾端留出2cm为宜。 术者口述:“扎带尾端2cm”。 十一、悬挂 采用绷带双悬挂法。 要点:截取两段适宜长度绷带,一根置于远端扎带处,另一根于近端扎带处,指导患者将患肢置于胸前,两绷带绕于颈后

打结,打活结。 口述:“请将患肢置于胸前,屈肘90度”。 十二、观察末梢血液循环 要点:拇指按压指甲以观察甲床毛细血管反应时间,一般在3至5秒;食、中指指腹触顶患者指腹,以感觉指腹张力大小。 口述:“末梢血运良好,指腹张力适中!”。操作时以检查拇指为例即可。 十三、指导患者 指导患者做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肘关节功能锻炼。 术者口述:“请注意做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肘关节屈伸锻炼!”。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骨折后小夹板固定技术1

骨伤科专科技术之 骨折后小夹板固定技术 小夹板固定技术是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经过不断实践,逐步改进的结果,目前已成为骨折外固定技术中较常用的方法之一。 小夹板固定适用于四肢长管骨闭合性骨折,包括肱骨骨折,尺桡骨骨折,股骨骨折,胫腓骨骨折和踝骨骨折等,应用时只固定骨折部位而不包括上下两个关节,恰当地解决了“静”和“动”、“局部”和“整体”的对立统一关系,即能保持骨折部位的固定,又能使骨折两端关节适当地活动。 夹板类型: 小夹板可用木板、竹片或树皮作材料,根据伤肢长度和肢体形状制成,厚度一般为3mm,四边刨光,棱角修园,肢体面衬以毡垫,外包纱套。小夹板因应用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规格和形状,现将四肢骨折固定常用的小夹板介绍如下: 1.肱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外侧,二号夹板在前侧,三号夹板在后侧,四号夹板在内侧。 2.尺桡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背侧,二号夹板在掌侧,三号夹板在尺侧,四号夹板在桡侧。

3.桡骨远端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背侧(到掌骨头部),二号夹板在掌侧(到腕关节),三号夹板在桡侧(到第1-2掌骨),四号夹板在尺侧(到尺骨头)。 4.股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外侧,二号夹板在内侧,三号夹板在后侧,四号夹板在前侧。 5.胫腓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在后侧,二号夹板在外侧,三号夹板在内侧,四、五号夹板在前侧(胫骨的两侧)。 6.踝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有内翻和外翻两种,A、内翻骨折:一号夹板在内侧,二号夹板在外侧。B、外翻骨折:一号夹板在外侧,二号夹板在内侧。压力垫是用多层软纸或棉纸迭成不同形状的垫子,用于纠正骨折移位或维持已复位骨折的对位。例如在尺、桡骨骨折时,骨间膜部位即可用分骨压力垫撑开。 操作步骤: 1.外敷药:骨折用手法复位后,在骨折部敷好消肿膏,敷药范围要大一些,尤其在关节附近的骨折,应包括关节远端部位肢体在内,而后用绷带松松地缠绕2-3周。 2.放置压力垫:将选好的压力垫,准确地放在肢体的适当部位,用胶布固定;放夹板:按各个骨折的具体要求,依次放好夹板,由助手托住加以固定。 3.捆绑布带:共捆四道。先捆中间两道,后捆近、远两端。各

小夹板护理常规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 一、一般护理 1.做好小夹板外固定的评估 (1)与患者做好有效沟通,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 (2)检查患肢皮肤有无破损、溃疡等,如有给予相应的处理。 (3)患处血液循环,包括感觉、肿胀、皮肤温度、动脉搏动等情况。 (3)做好患肢的皮肤清洁。 (4)准备好操作用物,相应型号的小夹板、绑带、加压垫等。 2.保持小夹板的有效固定 (1)小夹板绑带松紧适宜,以提起绑带上下能移动lcm为宜。 (2)3~5天患肢肿胀逐渐消退,应通知医生及时调整绑带松紧度;2周后肿胀基本消退,夹板内压力趋向平稳。 (3)患肢保持功能位,上肢固定后将肘关节屈曲90°,用三角巾或绷带悬吊于胸前,卧位时自然伸臂并将前臂抬高与心脏成水平位;下肢垫软垫使其略高于心脏水平,并保持中立位,严禁外旋。 3.提供舒适护理 (1)患者活动不便,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应主动帮助患者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病情许可,可教会患者在床上借助拉手,利用便盆大、小便等。冬季应注意肢体保暖,可用棉被覆盖或包裹,防止受凉。 (2)定期为患者做清洁卫生护理,如洗头、擦浴等,使患者清洁、舒适。 (3)经常与患者沟通,将治疗康复的进展及时告知患者,了解患者思想变化,对不良的心态反应及时疏导和帮助,使之始终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4)有效提供止痛方法,当患者诉说患处疼痛时,应认真分析原因,给予对症处理。 二、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压迫性溃疡(1)要经常检查夹板两端关节处的皮肤是否受压、发红、发热,若患者反应上述部位或夹板压垫处持续疼痛提示压迫严重,应及时做减压处理。 (2)认真交接班,重视患者主诉,认真检查夹板固定的松紧度。一旦发生皮肤红肿、水疱形成、有表皮破溃的征象时,应针对病因妥善处理;对已经发生的压疮,应按压疮分期进行治疗与护理。 2.神经损伤(1)检查压力垫和夹板两端是否压挤在神经通过的位置,如有上述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给予调整。(2)认真交接班,重视患者主诉,发现患者感觉肢体麻木,抬起、握拳无力,指、趾活动障碍,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检查。(3)了解受伤机制,骨折断端错位处是否邻近神经走向,一旦发现神经受损及时通知医生予以处理。 3.血液循环障碍(1)认真交接班,严密观察患肢远端血液循环情况,掌握病史,对车祸、塌方等压轧伤患者,应特别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2)调整肢体位置,抬高患肢略高于心脏水平。如供血不足者,肢体应保持与心脏水平位置,如位置过高,会加重缺血。(3)严密观察肢端有无剧烈疼痛、肿胀、麻木感,皮肤有无温度降低、苍白或青紫,发生以上情况说明肢端血液循环障碍,须立即查明原因,对症处理。(4)及时调整绑带的松紧度。(5)肢体高度肿胀采取以上措施仍不能缓解,要及时报告医生做手术彻底减张处理。 4.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中危害最严重、最易发生的并发症。(1)密切观察肢体末端皮肤色泽、肿胀程度和感觉。一旦肢体血运障碍,应及时松开绑带,并及时通知医生,如血运无好转,应立即配合医生彻底切开减压。(2)随时观察夹板包扎是否过紧。伤后

包扎、固定评分标准

伤口包扎(一)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00分 序号项目分 值 扣 分 得 分 1 检查并报告伤情10 2 正确处理伤口(消毒、冲洗)10 3 无菌原则取敷料10 4 敷料放置正确、适度10 5 绷带包扎方法正确10 6 绷带包扎压力适中10 7 敷料无外露,绷带卷无脱落10 8 头部包扎不能包压耳廓,如有骨折应正确处理关节处10 9 暴露患肢指端检查末梢循环10 10 患肢患处的放置位置与角度正确10 (二)目的: 1.预防感染,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防止外界的细菌感染。 (三)注意事项: 1. 包扎伤口时,先简单清浩伤口,再盖上消毒纱布,然后绷带包扎。 2. 根据包扎部位,选择适宜的绷带及三角巾等。 3. 包扎时松紧适宜,过紧导致组织损伤,过松易致滑脱。操作时动作谨慎,不要触及伤口。 4. 包扎时使病人处于舒适的位置。皮肤皱褶处如腋下、乳下、膝下、腹股沟等,要隔以棉垫或纱布,骨突处也要用棉垫保护。四肢包扎时,必须使之处于功能位。 5. 包扎原则上从下向上,由左向右,从远心端向近心端。固定绷带的结应放在肢体外侧面,禁忌在伤口处、骨突处部位打结。 6. 解开绷带时,须先松开固定结或胶布。若绷带被伤口分泌物渗透干涸时,可用剪刀剪开。

骨折固定(一)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00分 序号项目分 值 扣 分 得 分 1 检查并报告伤情10 2 畸形正确复位10 3 正确选用夹板、护具10 4 夹板、护具防止位置正确10 5 固定松紧度适中10 6 出血包扎,敷料位置放置正确10 7 绷带捆绑位置正确10 8 暴露肢体指端,以便固定后检查血运* 10 9 患肢患处的放置位置与角度正确10 10 遵循骨折急救基本原则10 (二)目的: 1.避免搬运时断端移位而更多地损伤软组织、血管、神经或内脏; 2.骨折固定后即可止痛,有利于防止休克; 3.便于运输。 (三)注意事项: 1.遇有呼吸、心跳停止者先行复苏措施,出血休克者先止血,病情有根本好转后进行固定。 2.院外固定时,对骨折后造成的畸形禁止整复,不能把骨折断端送回伤口内,只要适当固定即可。 3.代用品的夹板要长于两头的关节并一起固定。夹板应光滑,夹板靠皮肤一面,最好用软垫垫起并包裹两头。 4.固定时应不松、不紧而牢固。 5.固定四肢时应尽可能暴露手指(足趾)以观察有否指(趾)尖发紫、肿胀、疼痛、血循环障碍等。

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一)、环顾四周,(顺序:左、上、右、下,双上自自然打开)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并报告(周围环境安全),表明身份:您好!我是医生,现在由我为您包扎固定,请您配合,不要紧张! (二)、物品准备:药膏、绷带、压垫、夹板、扎带、剪刀。(三)、认真检查伤员伤情: 检查并报告伤情:左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骨折呈“银叉、枪刺样”畸形,为克雷氏(colles)骨折。 (四)、骨折整复:口述:骨折复位。指导两名助手维持复位。(五)、敷药包扎:要点:(1)膏药:放置桡背侧;(2)包扎:绷带缠绕自腕关节开始,缠绕膏药两周后,向上缠绕至前臂上1∕3位置(约于所选夹板等长)。(3)松紧度:(口述+动作)“以能插进小手指为宜”。 (六)、放置压垫: 要点:压垫放置位置及顺序,口述:①“骨折远端、桡背侧”②“骨折近端、桡掌侧”③“桡侧骨折端”④“尺侧远端” (七)、放置夹板: 要点:夹板位置及顺序,口述: “1号板:远端至第Ⅱ、Ⅲ、Ⅳ掌骨底部” “2号板:远端至腕关节” “3号板:远端至第Ⅰ掌骨底部” “4号板:远端至尺骨小头”

术者放置夹板时,助手帮助扶持。 (八)、绑扎带:扎带捆绑3-4道。扎带打结在1、3号夹板缝隙处,打活结。 (九)、调节扎带松紧度:上下活动以不超过1cm为宜。 术者口述+动作:“扎带上下活动1cm”。 (十)、修剪扎带长度:尾端留出2cm为宜。 术者口述:“扎带尾端2cm”。 (十一)、悬挂:采用绷带双悬挂法。 要点:截取两段适宜长度绷带,一根置于远端扎带处,另一根置于近端扎带处,指导患者将患肢置于胸前,两绷带绕于颈后打结,打活结。口述:“请将患肢置于胸前,屈肘90度”。 (十二)、观察末梢血液循环: 要点:拇指按压指甲以观察甲床毛细血管反应时间,一般在3至5秒;食、中指指腹触顶患者指腹,以感觉指腹张力大小。 口述:“末梢血运良好,指腹张力适中!”。 操作时以检查拇指为例即可。 (十三)、指导患者: 指导患者做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肘关节功能锻炼。 术者口述:“请注意做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肘关节屈伸锻炼!”。

小夹板外固定操作流程完整版

小夹板外固定操作流程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克雷氏(colles)骨折) 一、评估环境及告知 安全环顾四周,(顺序:左、上、右、下,双上自自然打开)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并报告(周围环境安全),表明身份:您好!我是医生,现在由我为您包扎固定,请您配合,不要紧张! 二、物品准备 药膏、绷带、压垫、夹板、扎带、剪刀。 三、认真检查伤员伤情 检查并报告伤情:左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骨折呈“银叉、枪刺 样”畸形,为克雷氏(colles)骨折。 四、骨折整复 口述:骨折复位。指导两名助手维持复位。 五、敷药包扎 要点:(1)膏药:放置桡背侧;

(2)包扎:绷带缠绕自腕关节开始,缠绕膏药两周后,向 上缠绕至前臂上1∕3位置(约于所选夹板等长)。 (3)松紧度:(口述+动作)“以能插进小手指为宜”。 六、放置压垫: 要点:压垫放置位置及顺序 口述:①“骨折远端、桡背侧” ②“骨折近端、桡掌侧” ③“桡侧骨折端” ④“尺侧远端” 七、放置夹板 要点:夹板位置及顺序 口述:“1号板:远端至第Ⅱ、Ⅲ、Ⅳ掌骨底部” “2号板:远端至腕关节” “3号板:远端至第Ⅰ掌骨底部” “4号板:远端至尺骨小头术者放置夹板时,助手帮助扶持。 八、绑扎带 扎带捆绑3-4道。扎带打结在1、3号夹板缝隙处,打活结。

九、调节扎带松紧度 上下活动以不超过1cm为宜。 术者口述+动作:“扎带上下活动1cm”。 十、修剪扎带长度 尾端留出2cm为宜。 术者口述:“扎带尾端2cm”。 十一、悬挂 采用绷带双悬挂法。 要点:截取两段适宜长度绷带,一根置于远端扎带处,另一根于近端扎带处,指导患者将患肢置于胸前,两绷带绕于颈后 打结,打活结。 口述:“请将患肢置于胸前,屈肘90度”。 十二、观察末梢血液循环 要点:拇指按压指甲以观察甲床毛细血管反应时间,一般在3至5秒;食、中指指腹触顶患者指腹,以感觉指腹张力大小。 口述:“末梢血运良好,指腹张力适中!”。操作时以检查拇指为例即可。

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基本操作技能评分标准: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

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基本操作技能评分标准: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 四肢骨折是人们在生活中常见的损伤,为了避免骨折断端对血管、神经、肌肉及皮肤等周围组织的损伤,减轻患者的痛苦,便于搬动与转运伤员,故凡发生骨折或怀疑有骨折的伤员,均必须在现场立即采取骨折临时固定措施。 物品准备:(10分) 1.木质、铁质、塑料制作的夹板或固定架。 2.就地取材,选用适合的木板、竹竿、树枝、纸板等简便材料。 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的操作:共100分,该考题灵活一般是在模拟人跟前一边口述一边操作。 (1)肱骨(上臂)骨折固定法(70分)口述(10分) 1 .夹板固定法用两块夹板分别放在上臂内外两侧(如果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上臂外侧),用绷带或三角巾等将上下两端固定。肘关节屈曲90 度,前臂用小悬臂带悬吊。 2 .无夹板固定法将三角巾折叠成10~15cm 宽的条带,其中央正对骨折处,将上臂固定在躯干上,于对侧腋下打结。屈肘90 度,再用小悬臂带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2)尺、挠骨(前臂)骨折固定法(70分)口述(10分) 1 .夹板固定法用两块长度超过肘关节至手心的夹板分别放在前臂的内外侧(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前臂外侧)并在手心放好衬垫,让伤员握好,以使腕关节稍向背屈,再固定夹板上下两端。屈肘90 度,用大悬臂带悬吊,手略高于肘。 2 .无夹板固定法采用大悬臂带、三角巾固定法。用大悬臂带将骨折的前臂悬吊于胸-前,手略高于肘。再用一条三角巾将上臂带一起固定于胸部,在健侧腋下打结。 (3)股骨(大腿)骨折固定法(70分)口述(10分) 1 .夹板固定法伤员仰卧,伤腿伸直。用两块夹板(内侧夹板长度为上至大腿根部,下过足跟;外侧夹板长度为上至腋窝,下过足跟)分别放在伤腿内外两侧(若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伤腿外侧),并将健肢靠近伤肢,使双下肢并列,两足对齐。关节处及空隙部位均放置衬垫,用5~7 条三角巾或布带先将骨折部位的上下两端固定,然后分别固定腋下、腰部、膝、跖等处。足部用三角巾“8”字固定,使足部与小腿呈直角。 2 .无夹板固定法伤员仰卧,伤腿伸直,健肢靠近伤肢,双下肢并列,两足对齐。在关节处与空隙部位之间放置衬垫,用5~7 条三角巾或布条将两腿固定在一起(先固定骨折部位的上、下两端)。足部用三角巾“8”字固定,使足部与小腿呈直角。 (4)胫排骨(小腿)骨折固定法(70分)口述(10分)

骨折固定操作考核评分参考

德清县红十字会现场救护骨折外固定操作考核评分参考 (边口述边操作 100分) (1)肱骨(上臂)骨折固定法(40分) 1 .夹板固定法用两块夹板分别放在上臂内外两侧(如果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上臂外侧),用绷带或三角巾等将上下两端固定。肘关节屈曲90 度,前臂用小悬臂带悬吊。 2 .无夹板固定法将三角巾折叠成10~15cm 宽的条带,其中央正对骨折处,将上臂固定在躯干上,于对侧腋下打结。屈肘90 度,再用小悬臂带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2)尺、挠骨(前臂)骨折固定法(40分) 1 .夹板固定法用两块长度超过肘关节至手心的夹板分别放在前臂的内外侧(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前臂外侧)并在手心放好衬垫,让伤员握好,以使腕关节稍向背屈,再固定夹板上下两端。屈肘90 度,用大悬臂带悬吊,手略高于肘。 2 .无夹板固定法采用大悬臂带、三角巾固定法。用大悬臂带将骨折的前臂悬吊于胸-前,手略高于肘。再用一条三角巾将上臂带一起固定于胸部,在健侧腋下打结。 (3)现场提问:(20分) 1、问题:骨折临时固定注意事项有哪些?(8分:每小点2分) 答:骨折临时固定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①.如为开放性骨折,必须先止血、再包扎、最后再进行骨折固定。 ②.下肢或脊柱骨折,应就地固定,尽量不要移动伤员。四肢骨折固定时,应先固定骨折的近端,后固定骨折的远端。夹板必须托扶整个伤肢,骨折上下两端的关节均必须固定。绷带、三角巾切忌绑扎在骨折处。 ③.夹板等固定材料不要与皮肤直接接触,要用棉垫、衣物等柔软物垫好,尤其是骨突部位及夹板两端。 ④.固定四肢骨折时应露出指(趾)端,以便随时观察血液循环情况,如有苍白、发维、发冷、麻木等表现,应立服松开重新固定,以免造成肢体缺血、坏死。 2、问题:用夹板固定,绷带捆绑位置?(4分) 答:近关节处各捆绑一绷带,二者之间再捆绑一绷带,绷带活动度以上下活动1cm为宜 3、问题:无夹板时应如何固定上肢或下肢骨折?(4分) 答:下肢可与健肢一起固定,上肢与肢体一起固定。 4、问题:固定时为何超过两个关节?(4分) 答:限制活动,防止再次损伤。

骨折简单固定方法

现场急救的重点:骨折简单固定方法 如果发现受伤者有骨折的可能,现场人员一定要先使受伤部位制动。医生建议,可以用制式夹板或就地取材如木棍、竹片、树枝、手杖、报纸等做成的夹板进行骨折固定。如果这些条件均不具备,伤者自身身体也是良好的夹板。固定的目的是避免骨折处再次受损,减轻疼痛,减少出血,易于搬运。简单固定需要注意的几点事项: 1、在上夹板前,凡是和身体接触的地方要用棉花,软物垫好,避免进一步压迫,摩擦损伤。 2、骨的凹凸处,四肢,躯干的凹凸处,因骨折造成的畸形处,一定要加够厚的棉织品软垫才能避免再度损伤。 3、骨折固定绑扎时应将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同时固定,才能限制骨折处的活动。要求夹板长度一定要超过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只有大腿骨折时夹板的长度是从腋下至足跟,因为大腿肌肉丰厚,仅仅固定髋及膝关节,难以固定牢固。 4、骨折固定绑扎的顺序: a 应先固定骨折的近心端,再固定骨折的远心端; b 然后依次由上到下固定各关节处; c 下肢骨折和脊柱骨折要将两脚靠在一起,中间加厚垫,用“8”字包扎方法固定; d 绑扎松紧度以绑扎的带子上下能活动一厘米为宜。

e 四肢固定要露出指(趾)尖,以便随时观察末梢血液循环状况。 f如果指(趾)尖苍白、发凉、发麻或发紫。说明固定太紧,要松开重新调整固定压力。 骨折患者安全转运的几个原则 在现场紧急处理后,就要马上把患者就近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如果伤患是四肢骨折,经固定后可用普通担架运送。如果是脊柱骨折病人,就必须平卧于硬扳上,同时要固定好头颈部。运送的原则是迅速、平稳。运送途中注意观察全身情况及刨口出血情况。在安全转运的过程中有几个原则需要遵循: 1、保暖措施:尽快脱掉更换伤者潮湿的衣物,利用一切可以利用工具电热毯、热水袋、热水瓶、棉被、麻袋甚至救护者的衣物帮助伤者尽快升温保暖。 2、不要喂食:在等待转运的过程中,原则上不要给与伤者任何饮料和食物,最好经过详细检查后再作决定。伤者自觉口渴难耐时,可用小勺少量喂给病人,并密切观察伤者的反应,是否出现呛咳、恶心、疼痛加剧的表现,如果出现则立即停止。 提示:骨折通常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大类。闭合性骨折指皮肤软组织相对完整,骨折端尚未和外界连通;开放性骨折则是指骨折处有伤口,骨折端已与外界连通。全身各个部位都可发生骨折,但最常见的还是四肢骨折。

骨科各种手术记录大全

骨科各种手术记录大全 1、髌骨骨折 1. 平卧位 2. 常规消毒铺巾。 3. 在右膝关节作横弧形切口,切开筋膜层,显露髌骨骨折端,及断裂的髌韧带扩张部,冲洗膝关节腔,清除血肿,见骨折粉碎,移位,将骨折复位,以巾钳维持,平行髌骨纵向钻入两枚克氏针,再以钢丝“8”字环绕绑扎,取1—0Dexon线环绕髌骨缝扎两周,以固定。 4. 冲洗术野,彻底止血,逐层缝合。 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1.麻醉平稳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单,取右膝前正中长约8厘米纵行切口,切开皮肤浅深筋膜,分离显露骨折处。 2.术中可见髌骨骨折,呈粉碎性,关节腔可见有大量凝血块,髌腱膜于骨折处横断。 3.手术清除骨折端处凝血块,将骨折复位后,暂用巾钳固定。于髌骨旁纵行切开关节囊,手指探查髌骨关节面复位良好,以髌骨记忆合金张力钩固定,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关节腔及切口,用粗丝线缝合修补髌腱膜及关节囊。 4.清点器械无误后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手术顺利,术中出血不多,术后患者安返病房。 2、肱骨骨折 手术程序: 1. 臂丛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卧位,左上臂置于胸前,左上臂根部绑止血带,常规手术野皮肤消毒铺巾。 2. 驱血至300mmHg,上止血带,自尺骨鹰嘴至肱骨下段后方切开约长10cm,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肱三头肌及腱膜,显露出尺神经,牵开尺神经以免损伤,自肱三头肌中线切开直至肱骨骨膜,将肱三头肌向两侧拉开,显露肱骨骨折端,见远端向前成角移位,将骨折端血肿清除,牵引复位骨折并维持,取5孔肱骨重建钢板预弯后置于肱骨后侧,钻孔,攻螺纹,拧入螺钉固定,并使骨折端加压,检查骨折固定稳定,肘关节活动不受影响。 3. 冲洗伤口,彻底止血,留置胶管引流1条,逐层缝合。 4. 麻醉满意,术程顺利,术后予左上肢石膏托外固定。 左肱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再次骨折 1.麻醉平稳后,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单。 2.沿原手术切口切开,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分离显露桡神经,游离桡神经并牵开保护,充分显露骨折断端,可见左肱骨骨折,内固定物松脱,骨折断端处有大量肉芽组织形成,有碎骨块,骨折断端错位成角,骨折端骨质硬化,髓腔封闭。 3.手术取出内固定物,清理骨折断端处肉芽组织,咬除骨折断端硬化骨质,打通髓腔,于右髂骨处凿除部分髂骨,于肱骨大结节上方开口并以髓腔锉依次扩髓,打入8×220毫米带锁髓内针主针,针尾穿至平肱骨结节水平。安装瞄准器、压力定位杆,依次经切口、钻孔、测深、攻丝后,拧入远端锁钉1枚,再同理锁入近端锁钉1枚,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后,以所取髂骨植于骨折断端。 4.术中观察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折固定牢靠。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后逐层缝合。 5.C臂机下观察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手术顺利,术中出血不多,患者安返病房,回房血压

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一)、环顾四周,(顺序:左、上、右、下,双上自自然打开)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并报告(周围环境安全),表明身份:您好~我是医生,现在由我为您包扎固定,请您配合,不要紧张~ (二)、物品准备:药膏、绷带、压垫、夹板、扎带、剪刀。 (三)、认真检查伤员伤情: 检查并报告伤情:左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骨折呈“银叉、枪刺样”畸形,为克雷氏(colles)骨折。 (四)、骨折整复:口述:骨折复位。指导两名助手维持复位。 (五)、敷药包扎:要点:(1)膏药:放置桡背侧;(2)包扎:绷带缠绕自腕关节开始,缠绕膏药两周后,向上缠绕至前臂上1?3位置(约于所选夹板等长)。(3)松紧度:(口述+动作)“以能插进小手指为宜”。 (六)、放置压垫: 要点:压垫放置位置及顺序,口述:?“骨折远端、桡背侧”?“骨 折近端、桡掌侧” ?“桡侧骨折端”?“尺侧远端” (七)、放置夹板: 要点:夹板位置及顺序,口述: “1号板:远端至第?、?、?掌骨底部” “2号板:远端至腕关节” “3号板:远端至第?掌骨底部” “4号板:远端至尺骨小头” 术者放置夹板时,助手帮助扶持。 (八)、绑扎带:扎带捆绑3-4道。扎带打结在1、3号夹板缝隙处,打活结。

(九)、调节扎带松紧度:上下活动以不超过1cm为宜。术者口述+动作:“扎带上下活动1cm”。 (十)、修剪扎带长度:尾端留出2cm为宜。 术者口述:“扎带尾端2cm”。 (十一)、悬挂:采用绷带双悬挂法。 要点:截取两段适宜长度绷带,一根置于远端扎带处,另一根置于近端扎带处,指导患者将患肢置于胸前,两绷带绕于颈后打结,打活结。口述:“ 请将患肢置于胸前,屈肘90度”。 (十二)、观察末梢血液循环: 要点:拇指按压指甲以观察甲床毛细血管反应时间,一般在3至5秒;食、中指指腹触顶患者指腹,以感觉指腹张力大小。口述:“末梢血运良好,指腹张力适中~”。 操作时以检查拇指为例即可。 (十三)、指导患者: 指导患者做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肘关节功能锻炼。术者口述:“请注意做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肘关节屈伸锻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