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外固定术后注意事项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1
外固定支架的术后护理与康复训练摘要】外固定支架具有操作简便、安全,能使患者术后早期下地活动及进行功能锻炼,减少患者因长期卧床及超关节固定而产生的多种并发症。
【关键词】外固定架骨折护理康复临床上骨折十分常见,对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例以往多采用髓内针或钢板、螺丝钉做内固定,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邻近关节僵硬等不良并发症时有发生。
应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骨折,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锻炼关节功能,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有关护理工作体会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我科自2012年5月~2013年5月,选择应用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肢骨折患者,本组70例,男37例;女33例,年龄17~68岁,平均36.7岁,桡骨远端骨折25例,股骨干骨折5例,肱骨干骨折8例,胫腓骨骨折32例,其中开放性骨折62例,闭合性骨折8例,所有病例均在硬膜外麻醉下闭合装针,先将四枚平行骨牵引针分别固定于骨折的两端,安装连杆连接,调整锁紧螺母,定期复查,见骨痂生长并确认骨折坚固,愈合后门诊拆除外固定架,无需麻醉,无需住院,即可取出牵引针,术后恢复行走,无一例发生关节僵硬,明显肌肉萎缩及骨质疏松、骨髓炎、针断裂、松脱、外固定器松动及血管神经损伤。
2 护理2.1 心理护理用亲切的语言,诚恳的态度安慰和劝说患者,使病人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幸中的幸运者,鼓起生活的勇气,树立战胜疾病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术后护理2.2.1 生命体征观测患者返回病房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注意伤口出血情况及患侧肢体各指(趾)活动情况、末梢血运、肿胀度及神经功能情况[1]。
2.2.2 体位上肢骨折后,用薄枕垫高患肢30°。
下肢骨折术后将薄枕垫于腘窝及小腿处,使膝关节屈曲20°~30°,以促进淋巴和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肿胀[2]。
合并血管损伤或骨筋膜间隙综合征者,患肢不宜垫高,以免加重肌肉缺血、肿胀、坏死。
2.2.3 术后观察早期应注意观察患肢血供及神经体征变化,整个病程中注意观察支架及固定针是否松动,针道是否感染。
骨折病人的术后健康教育
术后骨折患者的健康指导:
1. 手术部位护理:
- 保持手术部位干燥、清洁,避免感染。
- 如果有切口,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换药和日常护理。
- 注意手术部位有无异常红肿、出血、渗液等情况,及时向医生报告。
2. 饮食与营养:
- 患者需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和钙质,以促进骨骼的愈合。
- 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 避免摄入过多的盐和糖,以预防体重增加和其他并发症。
3. 活动与体力恢复:
- 遵循医生或康复医师的建议,按时进行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
-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期进行活动和伸展以避免肌肉僵硬。
- 按照医嘱逐渐增加运动量,但避免过度使用受伤部位。
4. 疼痛管理:
- 根据医生的开药指导,及时服用止痛药。
- 如果疼痛加剧或出现其他异常感觉,立即联系医生。
5. 心理健康:
- 骨折术后患者可能会面临情绪波动和精神压力,及时寻求
心理支持。
- 参加康复小组或与他人分享经验,以获得支持和鼓励。
- 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康复计划,相信自己的康复能力。
请注意,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的健康教育内容还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
在术后康复过程中,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情况,并及时与医生沟通,以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石膏外固定术后的护理常规石膏外固定是骨科常用的固定方法,适用于骨折、骨科手术后、骨与关节炎症、畸形等。
1.石膏未干透时,不够坚固,易变形断裂,也容易受压而产生凹陷,因此石膏须干硬后才能搬动病人,同时搬动时只能用手掌托起石膏而不能用手指,以免形成压迫点。
2.抬高患肢,一般高于心脏水平面20cm,使肢体处于功能位适当衬垫给骨突部减压:如下肢石膏固定后要用硬枕垫在小腿下使足跟部悬空,上肢石膏固定后,可用绷带悬吊将前臂抬高。
3.做好床头交接班。
①观察肢体末端血循环。
是否有发凉、发紫、发青,肿胀,活动度、感觉有否麻木、疼痛;如有须及时报告,可采取松开石膏,局部开窗减压等措施,不要随便给镇痛剂。
鼓励病人活动石膏近端及远端关节,做患肢等长收缩运动。
②观察出血与血浆渗出情况。
切口或创面出血时,血渍可渗透到石膏表面上,可沿血迹的边缘用红笔划图将出血范围定时作标志观察,伤口出血较多时可能从石膏边缘流出,因此要认真查看血液可能流到外面,棉褥是否污染。
③观察有无感染征象。
如发热,石膏内发出腐臭气味,肢体邻近淋巴结有压痛等。
4.观察有无足下垂、足背麻木等症状,预防石膏边缘压迫而致神经麻痹。
5.保持石膏的清洁,避免大小便污染,大便污染后应及时用清水擦去。
6.定时协助病人翻身,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干燥、无碎屑。
7.加强局部皮肤按摩。
用手指沾酒精伸入石膏边缘里面进行皮肤、尾骶部、足外踝未包石膏的骨突部位的按摩。
8.下床行走和功能锻炼:未固定的关节应尽量活动,早期可作被动活动,按摩帮助退肿,尽量应鼓励患者作主动锻炼。
1、注意保持伤肢正确的功能位置,伤肢外展30°〜40°,足部中立位。
2、保持牵引的效能,观察牵引装置是否正常,滑轮和牵引架是否松脱,牵引线与大腿是否在同一轴线上,牵引锤是否脱落,足底有无抵着床尾,致使牵引无效。
3、防止牵引针孔感染,注意牵引针有否滑动,观察针孔处皮肤有无发红、疼痛、渗出等,每日用75%酒精滴针孔两次,并随时保持针孔处皮肤及敷料的清洁干燥。
外固定支架护理一概述骨外固定支架是将骨折两端用针或钉钻入后在皮外将其固定在外固定架上。
此法非一种内固定,也不是外固定,但起到了过去内固定和外固定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优点:固定方法简单、稳定、可靠、有效。
组织损伤小,可以进行二次复位调节,便于术后伤口换药,有利于控制感染,可早期功锻炼,拆取方便,无需二次手术。
缺点:针眼渗液,感染较多见,固定针松动、断裂影响效果,体外装置会影响患者美观。
二护理1 心理护理护士应积极宣传外固定支架的优越性、方法、注意事项。
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
2 饮食护理鼓励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钙质且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以促进骨折愈合。
3 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应密切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感觉和运动情况,观察有无过度牵拉导致的神经血管损伤。
4 疼痛护理由于肢体肿胀及针眼处皮肤牵拉可引起疼痛。
应关心安慰病人,教会病人松弛疗法,适当给予镇痛剂。
5 体位护理术后患者取平卧位,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
4 并发症护理(1)钢针松动钢针松动是常见的并发症,会影响到外固定的稳定,导致骨愈合不良或继发感染。
其发生的原因与钢针的部位,穿钉技术及生物力学因素有关。
另外,不稳定的骨折和过早负重也是引起钢钉松动的重要因素,应每日检查外固定器螺钉的松紧度,紧固连接螺钉,保持有效固定,适当延长患肢不负重的时间,防止钢钉松动。
(2)感染钉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观察钉孔有无渗血渗液,渗出液多时应及时更换无菌敷料,每日2次用75﹪酒精滴钉孔,保持钉孔部位清洁干燥。
不要把钉孔周围的痂皮去掉,因其起屏障作用,能有效防止细菌及污物进入钉道。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若术后5天内体温不降至正常甚至更高,要注意有无全身感染情况及钉孔周围有无红、肿、热、痛及脓性分泌物,并定期做血常规检查,警惕发生钉道感染。
一般下肢骨折患者術後注意事項骨科壹、手術後日常生活需知:‧術後以枕頭支托,抬高受傷的肢體,以減輕腫脹及不適,促進腿部血 液循環。
‧手術後為了減輕傷口疼痛及肢體腫脹,依醫囑給予傷口冰敷,每次15 ~30分鐘。
休息時間必須超過30分鐘為宜,一日以3次原則。
‧保持傷口外觀乾燥及清潔,勿使用任何偏方及藥品。
‧傷口引流管應平放在床上或夾於衣服上,不可反折或扭曲,避免拉扯 及滑脫。
‧主動參與觀察末稍肢體,評估患肢溫度、脈搏、顏色、與感覺。
若 有感覺異常,例如麻木、蒼白;或冰冷應馬上告知醫護人員。
‧患肢如有石膏夾板或石膏固定,必須保持石膏乾燥。
尚末乾燥的石膏 ,不可用棉被覆蓋,以免變形。
‧手術後若無心、肺、腎臟病等之特別禁忌,水分之攝取每日至少1500 ~2000c.c.以上,並且多食用充足的纖維素例如蔬菜、水果,來預防便 秘的發生。
除此之外,在飲食上並無特殊禁忌。
‧患者每1~2小時必須翻身,或使用床頭起身架,進行抬臀運動,來保 持皮膚乾燥及清潔,避免壓褥瘡的產生。
‧病患肢體如裝有骨外固定器或裸露皮外的骨針,請依醫護人員之指導 執行鋼釘護理。
‧放置於傷口的引流管,醫師會視引流量,決定拔除的時間。
貳、手術後運動須知(一)手術後第1~2天。
1. 依醫囑於患肢及健肢行全關節運動,每日至少4次,每次10下。
2. 每日執行患肢等長運動(例如:收縮及放鬆大腿肌肉)至少4次,每次至少10下。
3. 依醫囑於足踝、腳趾關節活動至少4次,每次至10次下。
4. 由床緣坐起,一天至少3次,每次至少30分鐘。
(二)手術後第3天至出院1. 依醫囑床上坐30分鐘後,協助患者利用輔助器於床旁站立。
一天6次,每次至少15分鐘。
2. 依醫囑在病患能站穩後,協助其使用輔助器正確行走。
‧第一日可下床行走10公尺每日一次。
在第一次下床活動,需有人從旁協助,避免因姿勢性低血壓或用力不當而跌倒。
‧第二日可下床行走10公尺,每日2~3次。
‧第二日可在體力容許下,儘可能下床行走。
一、引言肱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由于肱骨是上肢重要的承重和运动骨,一旦发生骨折,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术后护理是确保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肱骨骨折病人术后护理措施。
二、护理目标1.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关节僵硬、深静脉血栓等。
2. 促进骨折部位愈合,提高患者的功能恢复。
3. 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三、护理措施1. 术后体位护理(1)鼓励患者下床活动,进行床上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2)卧床期间,床头抬高30度左右,平卧时将患侧肢体下方加垫,减轻局部肿胀症状。
2. 伤口护理(1)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清洁,避免感染。
(2)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3)发现伤口感染迹象,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 外固定护理(1)观察石膏或夹板固定部位的松紧度,避免过紧导致局部压迫,过松导致骨折移位。
(2)定期观察患肢血液循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 功能锻炼(1)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如肩关节、肘关节活动等。
(2)鼓励患者进行手指关节的屈伸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
(3)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和范围。
5. 饮食护理(1)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的易消化食物。
(2)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6. 心理护理(1)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
(2)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
(3)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7. 出院指导(1)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如休息、饮食、功能锻炼等。
(2)指导患者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恢复情况。
四、总结肱骨骨折病人术后护理是确保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部位愈合,提高患者的功能恢复。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措施,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石膏夹板外固定术后注意事项
1.保持伤口清洁:手术后,伤口处可能有轻微的渗血。
要用清洁湿纱
布轻轻擦拭伤口,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感染。
2.避免碰撞和摔倒:手术后的石膏夹板外固定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固定
骨折,因此要避免碰撞和摔倒,特别是在使用拐杖或其他辅助工具的情况下。
3.定期检查伤口:术后需要定期检查伤口是否有异味、红肿或渗液等
症状。
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
4.保持正确姿势:手术后,要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
姿势,以防止肌肉萎缩和血液循环不畅。
5.注意饮食和营养:手术后需要适当摄入高蛋白质食物和富含维生素
C、D的食物,促进骨折愈合和伤口愈合。
6.适度运动:手术后,适当进行一些运动,如脚趾屈伸、踝关节运动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的恢复。
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用力,以免伤及伤口。
7.使用保护装置:术后,根据医生建议使用适当的保护装置,如鞋垫、护膝等,避免受伤口受到二次损伤。
8.防止水湿:手术后,在医生许可之前,要避免患处接触水湿,以免
导致伤口感染和石膏夹板松动。
9.定期复查:术后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及时了解伤口愈合情
况和石膏夹板的固定情况。
10.保持良好的心态:手术后,一定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伤口会愈合,恢复会更好。
总之,石膏夹板外固定术后的注意事项有很多,患者要按照医生的指导和建议进行合理的护理和康复训练。
只有正确对待和处理术后的伤口,才能促进伤口愈合,恢复健康。
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骨折手术后的护理非常关键,它直接关系到骨折的愈合和患者的康复。
骨折手术后,骨骼处于愈合的关键阶段,需要特别注意创口护理、伤口愈合、骨折固定器材的保护、疼痛管理、康复训练等方面,下面将详细阐述骨折手术后的护理。
一、术后创口护理骨折手术后,患者的手术创口需要定期换药和观察。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保持创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术后的创口护理应该细致,包括更换干净敷料、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发热等感染迹象,及时报告医生。
二、骨折固定器材保护术后骨折通常会采用内固定或外固定器材来保持骨折端的稳定,促进骨折的愈合。
患者应遵守医生的固定器材使用指示,避免在未经医生允许的情况下随意活动或拆卸固定器材。
三、疼痛管理术后患者可能会感到疼痛不适,特别是在手术创口周围和骨折部位。
医务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合理选用药物缓解疼痛,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或其他镇痛药物。
同时,冷敷或热敷也可用于缓解局部疼痛和肿胀。
四、康复训练骨折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骨折部位的功能。
医务人员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包括关节活动、肌力锻炼、平衡训练等。
康复训练有助于加快骨折的康复进程,减少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通常,术后初期康复(第一周到第三周)要保护受伤部位,避免过度用力,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受伤部位。
在手术区域使用冰袋缓解肿胀和疼痛,每次敷10-15分钟,每日多次。
进行受伤部位周围的非负荷、轻微的主动运动,帮助促进血液循环和避免关节僵硬。
五、饮食建议骨折手术后,患者需要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
蛋白质是骨骼组织的基本构建块,对于骨折的愈合非常重要。
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可以帮助恢复受伤组织,促进愈合过程。
优质蛋白的来源包括鱼、家禽、瘦肉、豆类、坚果和豆浆等。
钙是骨骼健康的关键营养素,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
确保饮食中摄取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可以帮助促进骨骼的愈合和健康。
胫骨骨折术后注意事项胫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手术后的护理对恢复和康复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关于胫骨骨折术后注意事项的详细回答。
1. 保持休息和固定:手术后的胫骨骨折需要保持充足的休息和固定以便骨骼能够愈合。
术后通常会给患者配戴石膏固定或外固定架来保护骨折部位。
患者应该遵守医生的指导,避免过度活动或使骨骼承受过大的压力。
2. 定期接受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对于胫骨骨折术后的康复非常重要。
患者应该定期接受物理治疗师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这些康复活动可以帮助恢复关节灵活性、强化肌肉,并减轻疼痛和不适。
3. 保持饮食均衡:饮食对于骨骼康复也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应该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D、钙和其他营养物质,以促进骨骼的愈合和增强骨骼的强度。
饮食应以新鲜的水果、蔬菜、全谷物、鱼类、牛奶和坚果为主,并避免高糖、高盐和高脂肪的食物。
4. 注重伤口护理:手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
保持伤口干爽有助于预防感染的发生。
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伤口护理,如更换包扎、定期清洗伤口,并避免用力擦拭或揉捏伤口。
5. 在康复期间避免吸烟和饮酒:研究表明,吸烟和饮酒可能会延缓骨骼的愈合速度。
所以在康复期间,患者应该尽量避免吸烟和饮酒,以促进骨骼的愈合。
6. 遵守医生的嘱咐:术后期间,患者应该遵守医生的嘱咐和建议。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康复计划,并提供指导和支持。
患者应定期复诊,接受X光检查和医生的检查,以确保骨骼愈合良好。
7. 正确使用辅助器具:在术后期间,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助行器具,如拐杖、助行器或轮椅,来帮助移动和减轻身体重压。
患者应该学会正确使用这些辅助器具,并遵循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建议。
8. 温和运动:术后恢复期间适度的运动对于胫骨骨折的康复很有帮助。
然而,患者应该避免剧烈运动或高冲击的活动,以免对骨折部位造成进一步的损伤。
可以选择一些低冲击性的运动,如水中运动、漫步、单车等作为康复活动。
外固定支架护理注意事项
外固定支架(External Fixator)是一种外部装置,用于固定和稳定骨折或手术后的骨骼结构。
以下是外固定支架护理的一些注意事项:
1.定期清洁:保持外固定支架清洁非常重要。
使用肥皂和温水
轻轻清洗支架和附件。
避免使用擦洗剂或过于刺激的物质。
2.避免湿润:保持固定支架及周围区域干燥,避免水快速渗透
到伤口或皮肤中。
可以使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支架。
3.观察伤口:如果存在外露的伤口或手术切口,要密切观察伤
口情况。
如果有渗出物、肿胀、红肿、发热或其他异常症状,应立即咨询医生。
4.经常转动关节:根据医生的指导,定期进行关节的被动和主
动活动,以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5.配合物理治疗:根据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建议,积极参与康
复治疗和肌肉锻炼,以帮助提高骨折或手术恢复。
6.饮食调理: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和蛋白质,
有助于骨骼的修复和康复。
7.避免过度活动:尽量避免激烈运动或负重,以免对外固定支
架造成不必要的压力或损坏。
8.保持注意力:注意观察外固定支架的稳定性和紧固件是否松
动。
定期检查扣紧螺母和螺栓,确保其安全可靠。
9.服从医生建议:遵循医生或护理团队的护理建议和指示,如
定期复诊、更换敷料等。
总之,外固定支架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清洁、伤口观察、关节活动、康复治疗等方面。
关键是保持外固定支架和伤口的干燥清洁,并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合理的护理和康复活动,以促进伤口愈合和骨骼恢复。
外固定支架护理一概述骨外固定支架是将骨折两端用针或钉钻入后在皮外将其固定在外固定架上。
此法非一种内固定,也不是外固定,但起到了过去内固定和外固定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优点:固定方法简单、稳定、可靠、有效。
组织损伤小,可以进行二次复位调节,便于术后伤口换药,有利于控制感染,可早期功锻炼,拆取方便,无需二次手术。
缺点:针眼渗液,感染较多见,固定针松动、断裂影响效果,体外装置会影响患者美观。
二护理1 心理护理护士应积极宣传外固定支架的优越性、方法、注意事项。
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
2 饮食护理鼓励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钙质且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以促进骨折愈合。
3 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应密切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感觉和运动情况,观察有无过度牵拉导致的神经血管损伤。
4 疼痛护理由于肢体肿胀及针眼处皮肤牵拉可引起疼痛。
应关心安慰病人,教会病人松弛疗法,适当给予镇痛剂。
5 体位护理术后患者取平卧位,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
4 并发症护理(1)钢针松动钢针松动是常见的并发症,会影响到外固定的稳定,导致骨愈合不良或继发感染。
其发生的原因与钢针的部位,穿钉技术及生物力学因素有关。
另外,不稳定的骨折和过早负重也是引起钢钉松动的重要因素,应每日检查外固定器螺钉的松紧度,紧固连接螺钉,保持有效固定,适当延长患肢不负重的时间,防止钢钉松动。
(2)感染钉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观察钉孔有无渗血渗液,渗出液多时应及时更换无菌敷料,每日2次用75﹪酒精滴钉孔,保持钉孔部位清洁干燥。
不要把钉孔周围的痂皮去掉,因其起屏障作用,能有效防止细菌及污物进入钉道。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若术后5天内体温不降至正常甚至更高,要注意有无全身感染情况及钉孔周围有无红、肿、热、痛及脓性分泌物,并定期做血常规检查,警惕发生钉道感染。
如发生感染,应立即抬高患肢,停止关节锻炼,全身应用抗生素,及时清除钉道分泌物,保持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感染严重者须切开引流。
外固定支架护理程序1. 简介外固定支架是一种用于治疗骨折或关节手术后的支架装置,以稳定和保护骨折部位或手术区域。
正确的护理程序可以帮助患者避免并发症,加速康复进程。
本文档旨在提供外固定支架护理的正确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外固定支架护理步骤步骤一:洗手和准备工作1. 洗手,确保双手干净。
2. 准备所需物品,包括干净的毛巾、消毒剂、棉签等。
步骤二:检查外固定支架1. 仔细检查外固定支架的完整性,确保没有松动或损坏的部位。
2. 检查固定带和螺钉是否牢固,是否需要紧固或更换。
步骤三:清洁护理1. 用温水和无刺激性肥皂清洁手术区域周围的皮肤, gently擦拭,保持干燥。
2. 如果有脱皮或瘙痒,可涂抹药用护肤品或医生指定的药膏,但避免涂抹在固定带或螺钉上。
步骤四:定期患者随访1. 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复诊检查。
2. 若出现红肿、渗液、异味或疼痛加剧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诊。
步骤五:卧床休息和活动1. 患者需按医生指导进行卧床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过度活动。
2. 定期进行关节活动锻炼,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步骤六:保持固定带干燥1. 避免固定带接触水或湿润物质。
2. 如固定带不慎被弄湿,用干毛巾轻轻擦干。
步骤七:避免碰撞和压力1. 提醒患者避免碰撞或撞击外固定支架。
2. 避免高压力活动,如举重或运动。
3. 注意事项1. 患者应遵守医生指示,并按时服药。
2. 定期更换固定带或螺钉,避免长时间使用导致松动或滑脱。
3. 避免沐浴时将外固定支架暴露在水中。
4. 若出现皮肤发红、肿胀、脱皮、感染等情况,应及时就诊。
4. 总结正确的外固定支架护理程序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患者需要严格遵守护理步骤,定期复诊,并留意异常情况的出现。
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休息和饮食惯,遵守医生的指导,以加速康复进程。
石膏外固定术后注意事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
电话诊断
1、若出现肢体苍白、发紫、麻木、疼痛可能为外固定过紧所致,应
立即复诊。
2、骨折肿胀减轻后石膏外固定可能松动导致骨折移位,应及时复诊
调整石膏松紧。
甚至需要再次整复或手术。
4、石膏外固定术后应抬高患肢,防止肿胀,石膏干后即开始未固定
关节活动,防止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5、石膏外固定术后应避免外力致石膏断裂而失去固定作用,必要时
及时更换。
6、石膏外固定后应()天,第()天第()天第()天复
查拍片以了解骨折对位和愈合情况。
以上情况已了解告知医师
患者家属
漯河医专二附院
年月日
第一联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