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力站及其主要设备
- 格式:ppt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41
六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力站及其主要设备集中供热系统的热力站是供热网路与热用户的连接场所。
它的作用是根据热网工况和不同的条件,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将热网输送的热媒加以调节、转换,向热用户系统分配热量以满足用户需求,并根据需要,进行集中计量、检测供热热媒的参数和数量。
根据热网输送的热媒不同,可分为热水供热热力站和蒸汽供热热力站,根据服务对象不同,可分为工业热力站和民用热力站。
根据热力站的位置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1.用户热力站(点)——也称为用户引入口。
它设置在单幢建筑用户的地沟入口或该用户的地下室或底层处,通过它向该用户或相邻几个用户分配热能。
2.小区热力站(常简称为热力站)——供热网路通过小区热力站向一个或几个街区的多幢建筑分配热能。
这种热力站大多是单独的建筑物。
从集中热力站向各热用户输送热能的网路,通常称为二级供热管网。
3.区域性热力站——它用于特大型的供热网路,设置在供热主干线和分支干线的连接点处。
第一节 民用热力站民用热力站的服务对象是民用用热单位(民用建筑及公共建筑),多属于热水供热热力站。
图12-1所示是一个供暖用户的热力点示意图。
热力点在用户供、回水总管进出口处设置截断阀门、压力表和温度计,同时根据用户供热质量的要求,设置手动调节阀或流量调节器,以便于对用户进行供热调节。
用户进水管上应安装除污器,以免污垢杂物进入局部供暖系统。
如引入用户支线较长,宜在用户供、回水管总管的阀门前设置旁通管。
当用户暂停供暖或检修而网路仍在运行时,关闭引入口总阀门,将旁通管阀门打开使水循环,以避免外网的支线冻结。
图12-2所示为一个民用热力站的示意图。
各类热用户与热水网路并联连接。
城市上水进入水-水换热器4被加热,热水沿热水供应网路的供水管,输送到各用户。
热水供应系统中设置热水供应循环水泵6和循环管路12,使热水能不断地循环流动。
当城市上水悬浮杂质较多,水质硬度或含氧量过高时,还应在上水管处设置过滤器或对上水进行必要的水处理。
第九章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力站及其主要设备本章重点● 民用热力站和工业热力站的结构和连接形式。
● 热水换热器的构造和特点。
本章难点● 集中供热系统的型式;热网型式。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力站是供热网路与热用户的连接场所。
它的作用是根据热网工况和不同的条件,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将热网输送的热媒加以调节、转换,向热用户系统分配热量以满足用户需求;并根据需要,进行集中计量、检测供热热媒的参数和数量。
根据热网输送的热媒不同,可分为热水供热热力站和蒸汽供热热力站;根据服务对象不同,可分为工业热力站和民用热力站。
根据热力站的位置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1、用户热力站(点)——也称为用户引入口。
它设置在单幢建筑用户的地沟入口或该用户的地下室或底层处,通过它向该用户或相邻几个用户分配热能。
2、小区热力站(常简称为热力站)——供热网路通过小区热力站向一个或几个街区的多幢建筑分配热能。
这种热力站大多是单独的建筑物。
从集中热力站向各热用户输送热能的网路,通常称为二级供热管网。
3、区域性热力站——它用于特大型的供热网路,设置在供热主干线和分支干线的连接点处。
第一节 民用热力站民用热力站的服务对象是民用用热单位(民用建筑及公共建筑),多属于热水供热热力站。
图12-1所示是一个供暖用户的热力点示意图。
热力点在用户供、回水总管进出口处设置截断阀门、压力表和温度计,同时根据用户供热质量的要求,设置手动调节阀或流量调节器,以便于对用户进行供热调节。
用户进水管上应安装除污器,以免污垢杂物进入局部供暖系统。
如引入用户支线较长,宜在用户供、回水管总管的阀门前设置旁通管。
当用户暂停供暖或检修而网路仍在运行时,关闭引入口总阀门,将旁通管阀门打开使水循环,以避免外网的支线冻结。
图12-2所示为一个民用热力站的示意图。
各类热用户与热水网路并联连接。
城市上水进入水-水换热器4被加热,热水沿热水供应网路的供水管,输送到各用户。
热水供应系统中设置热水供应循环水泵6和循环管路12,使热水能不断地循环流动。
集中供暖知识点总结一、集中供暖的原理1. 集中供暖系统是通过将热源、热介质、热能输送管线和供热设备等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将热能从供热站输送到用户建筑内,进行室内采暖和提供热水的过程。
整个系统由热源、输送系统和终端设备三部分组成。
2. 热源通常采用锅炉、热水锅炉或热力站等设备,将能源转化为热能。
输送系统主要由输送管道、泵站等组成,通过热能输送管线将热能输送到各个用户建筑内。
终端设备包括换热器、暖气片、地暖等设备,将输送到的热能传递给室内,进行采暖和热水供应。
二、集中供暖的优势1. 高效节能:集中供暖可以通过集中采暖、集中调度、供热设备的优化配置等手段提高供暖效率,节约能源消耗。
2. 降低成本:由于集中供暖采用统一供热系统,购买设备、维护管线和管理成本等可以通过规模效应降低。
3. 减少环境污染:集中供暖系统通过运用清洁能源、高效燃烧设备等手段可以减少烟尘、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影响小。
4. 提高舒适度:集中供暖系统可以实现室内温度的集中控制,可以根据室内温度的需要进行自动调节,提高室内的舒适度。
5. 维护方便:由于供暖系统的设备统一管理,因此维护和管理都相对简便。
三、集中供暖的不足1. 用户无法控制:由于集中供暖系统是由供热站中央调度的,用户无法自行控制供热时间、温度等,造成了一定的供暖不适应。
2. 单点故障影响大:如果供热站、供热管道等设备出现故障,会影响整个区域内的供暖情况。
3. 初始投资大:集中供暖系统的建设和维护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对于一些小区域和偏远地区来说,初始投资较大。
四、集中供暖的发展趋势1. 采用清洁能源: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未来集中供暖系统将更多地采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等。
2. 智能化控制:未来的集中供暖系统将更多地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等手段实时监控室内温度,进行远程调节。
3. 多能源融合:未来集中供暖系统将更多地采用多能源融合技术,充分利用各种可再生能源,提高系统的供暖可靠性和适应性。
供热系统简介供热系统是指通过一系列工程设备和管道,将热能从供热站传送到用户的热力分配系统。
这里将对供热系统的组成、原理和运行进行简要介绍。
一、供热系统组成供热系统主要由供热站、换热器、配管、热力分配装置和用户设备等组成。
1. 供热站供热站是供热系统的核心,其主要功能是将能源转化为热能,并将热能传送到用户设备。
供热站包括锅炉、循环泵、水处理装置等。
2. 换热器换热器是供热系统中的重要设备,用于将锅炉燃烧产生的热能传递给供热水。
换热器通常采用壳管式结构,通过热交换原理实现热能传递。
3. 配管配管是将供热水从供热站输送到用户设备的管道系统。
配管通常由钢管或塑料管组成,具有较高的耐高温、耐压性能,确保供热系统的运行安全和稳定。
4. 热力分配装置热力分配装置用于将供热水分配给不同的用户,以满足其不同的热负荷需求。
热力分配装置通常包括热力表、温控阀等设备,能够精确计量和分配热能。
5. 用户设备用户设备是供热系统中的终端设备,包括散热器、采暖锅炉、热水器等。
用户设备能够将供热水中的热能转化为室内的热量,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
二、供热系统原理供热系统的原理是利用能源转换热能,并通过换热器将热能传递给供热水,再通过配管输送到用户设备,最终实现室内舒适的供热效果。
1. 锅炉工作原理锅炉是热能转化的关键设备,工作原理是利用燃料燃烧产生高温燃气,通过换热器与供热水进行热交换,使水温升高,进而供应给用户设备。
2. 换热器工作原理换热器通过将供热水和燃烧产生的热气体进行热交换,将热能传递给供热水。
热气体在换热过程中失去热能,冷却后排入大气,供热水则被加热成一定温度。
3. 配管工作原理配管系统起到输送热能的作用,其内部流经的热水由锅炉供应,并通过泵的作用进行循环,保证供热水能够顺畅流动,并通过阀门控制温度和流量。
4. 热力分配原理热力分配装置通过热力表和温控阀等设备,对供热水进行计量和调节,确保不同用户按照不同的热负荷需求获得适宜的供热量,实现热能的合理分配。
供热设备介绍一、供热系统的组成热能的供应是通过供热系统完成的。
一个供热系统包括三个组成部分:1、热源:生产和制备一定参数(温度、压力)的热水和蒸汽的锅炉房或热电厂2、供热管网:输送热媒的室外供热管路系统3、热用户:直接使用或消耗热能的室内供暖、通风空调、热水供应和生产工艺用热系统等。
根据以上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分,供暖系统可分为局部供暖系统和集中供暖系统。
热源、供热管网和热用户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连在一起的供暖系统称为局部供热系统,如烟气供暖(火炉、火墙、火炕等)、电热供暖和燃气供暖等;热源、热用户的散热设备分别设置,用管道将其连接,由热源向热用户供应热量的的供暖系统称为集中供暖系统。
二、锅炉锅炉按照用途分为:电站锅炉、工业锅炉、热水锅炉㈠、电站锅炉:锅炉产生的蒸汽主要是用于发电的锅炉。
1、定义:现在电站锅炉就是利用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或其他热能加热给水,以获得规定参数(温度、压力)和品质的蒸汽设备。
2、水在锅炉中汽化过程:预热、汽化、过热、再热(为了提高蒸汽动力循环的效率)。
其中预热阶段主要在省煤器中进行,汽化阶段主要是在蒸发受热面中进行(水冷壁、对流管束等),过热阶段主要是在过热器中进行,再热阶段是在再热器中进行。
3、煤粉锅炉详图水循环流程:给水→省煤器→汽包→过热器→高压缸→再热器→↗∣水冷壁∣↗↓下联箱←下降管风烟系统流程:空气→送风机→空预器→排粉风机、燃烧器。
烟气→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脱销装置→除尘器→脱硫装置→引风机→烟囱→大气。
4、锅炉设备A、汽包:汽包是锅炉中省煤器、过热器和蒸发受热面的分隔容器;汽包中装有汽水分离器,从水冷壁上升管进入汽包的汽水混合物,可以在汽包中的汽空间,也可以在汽水分离装置中进行汽水分离,以减少饱和蒸汽带水。
B、水冷壁:锅炉炉膛四周墙上敷设的受热面通常称为水冷壁。
水冷壁工作特点与作用a、强化传热,减少锅炉受热面面积,节省金属消耗量。
b、降低高温对炉墙的破坏作用,起到保护炉墙的作用。
热力站的工作原理热力站是城市供热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集中供热的方式为大量用户提供热能。
那么,热力站是如何工作的呢?一、供热系统的基本组成热力站是供热系统的核心设施,它通常由锅炉房、热力泵房、换热器、水泵、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
1. 锅炉房:锅炉房是热力站的核心部分,主要用于燃烧燃料,产生热能。
常见的锅炉包括燃煤锅炉、燃气锅炉和生物质锅炉等。
2. 热力泵房:热力泵房通过热力泵将低温热能提升至高温,以增加供热效果。
热力泵利用制冷剂的物理性质,在循环工作过程中完成热能的转移。
3. 换热器:换热器是热力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将锅炉房或热力泵房产生的热能传递给供热介质(常见为水)。
4. 水泵:水泵用于将供热介质(常见为水)从热力站送至用户终端,保证供热系统的正常运行。
5.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热力站的大脑,通过传感器和执行器等设备,监测和控制热力站的运行状态,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供热系统的工作原理热力站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热能产生:锅炉房中的锅炉或热力泵房中的热力泵通过燃烧燃料或运行工作循环,产生高温热能。
2. 热能传递:产生的高温热能通过换热器传递给供热介质(常见为水),将水加热至一定温度。
3. 水泵输送:水泵将加热后的供热介质从热力站送至用户终端,通过管网输送。
4. 用户供热:供热介质到达用户终端后,将热能传递给用户的暖气片或热水器等设备,实现供热。
5. 用户回水:用户使用后的冷却水经过管网回流至热力站,准备再次循环供热。
三、热力站的优势和应用热力站作为集中供热系统的核心设施,具有以下优势:1. 高效节能:热力站通过集中供热,可以充分利用燃烧热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
2. 环境友好:热力站采用清洁能源、低排放设备等技术手段,减少了燃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对环境友好。
3. 维护方便:热力站集中管理、集中维护,减少了用户个体设备的维护成本和工作量。
热力站主要设备安装标准简介热力站,也叫做换热站、热交换站,在集中供热系统中起中间换热及热量再分配的中介作用,也便于进行集中热计量和参数调节。
主要设备有:板式换热器,循环泵,补水泵,水箱,计量表,压力表,温度表,传感器等。
一、一般规定1.站内采暖、给水、排水、卫生设备的施工及验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暧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的相关规定执行。
2.动力配电、等电位联结及照明等电气设备的施工及验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的相关规定执行。
3.自动化仪表的施工及验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的相关规定执行。
4.站内制冷管道和风道的施工及验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50243的相关规定执行。
5.热力站施工完成后,与外部管线连接前,管沟或套管应采取临时封闭措施。
6.站内设备基础施工前应根据设备图纸进行核实。
7.站内管道、设备及管路附件安装前应对规格、型号和质量等进行检验和记录,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应包括下列项目:1说明书和产品合格证;2箱号和箱数以及包装情况;3名称、型号和规格;4装箱清单、测试单、材质单、出厂检验报告、技术文件、资料及专用工具;5有无缺损件,表面有无损坏和锈蚀等;6其他需要记录的情况。
二、热计量设备1.安装前应校验和检定,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的相关规定。
2.热计量设备应在管道安装完成,且清洗完成后进行安装。
说明:在严密性试验及其冲洗过程中,可采取先安装一段与热量表长度相同的短管代替热量表等措施保护热量表。
3.热计量设备在现场和安装过程中不得提拽,不得挤压表头和传感器线,不得靠近高温热源。
说明:如果搬运过程中对热量表造成损坏,会造成计量的不准确。
4.热计量设备应按产品说明书和设计要求进行安装,热计量设备标注的水流方向应与管道内热媒流动的方向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