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生活第二课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_20120207011744187

文化生活第二课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_20120207011744187

文化生活第二课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_20120207011744187
文化生活第二课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_20120207011744187

板书设计:感受文化影响1.文化影响面面观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2)文化对人有那些影响

2.潜移默化的影响

3.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生活第9课第2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导学案

第9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2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班级姓名 一、明确目标引导过程 1.知识目标:知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了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是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辨别科学与非科学现象,自觉树立科学精神。积极参加有意义的精神文化活动,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陶冶我们的道德情操,升华我们的道德境界。 3.价值目标: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自主学习筑牢基础 (一)阅读P100-101页,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和建设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1.精神文明建设、建设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的关系:,必须推动社会主义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建设。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意义:人心凝聚,,各项事业就会。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培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阅读P101-102页,理解如何建设精神文明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努力办好的教育。 (1)地位:教育是和的基石。 (2)要求:①要坚持教育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②坚持教育为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③把作为教育的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大力发展科学事业 (1)地位:科学技术是。 (2)要求:①大力加强科学建设;②普及,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③坚持和并重,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发展文化事业 (1)具体措施:深化,解放和发展。 ①大力发展,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②加快发展___________,推动其成为国民经济__________产业。 (2)文化改革和发展的总要求:努力为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充分涌流,开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得到更好保障、中华文化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三)阅读102-103页,了解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式的丰富性和对青年的要求 1.创建活动具有实践性 (1)主体:是亿万人民参加的伟大实践。 (2)措施: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活动,完善社会体系。 (3)目的:形成、尊老爱幼、互爱互助、的社会风尚。 (4)形式:人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创造了__________的形式。 2.对当代青年的要求 投身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_______。 三、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湖南省衡阳市清泉学校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教案:第三单元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第二框征税和纳税无答案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第二框征税和纳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税收的含义和本质;税收三个基本特征及关系 掌握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内容及其作用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和违反税法的主要表现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依法纳税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税收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3、增值税、个人所得税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一个农民草帽哥中500万大奖 一、税收及其种类 草帽哥困惑一:在体彩中心只领到400万奖金,他很困惑:怎么少了100万元?这100万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思考:马克思说:“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奶娘。这名话体现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有国必有税:国家通过税收形式组织财政收入,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税收是国家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 有税必有法:税收不能随心所欲,没有标准。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讨论:100万元税款不缴行不行? 缴了100万元税后,对他个人有直接的好处吗? 能不能与体彩中心领导商量下,把税率降低点,少缴点税?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尝性,固定性(税收制度和政策会随着经济形势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它们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统一于税法 草帽哥困惑二:不知道缴纳100万元税款的是什么税?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彩票中奖缴纳的是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此种税率属于___税率。 1征税对象:个人所得额 2纳税人: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 3税率: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过渡:为什么要实行这种税率?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税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个人所得税国家财政的重要的来源,也是调整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思考:如果一个人扣除三险一金后月工资为15000元,那么他应缴纳的税款是多少?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课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试讲人:刘燕 一、教学理念 新课改倡导学生是主体,老师是教学的主导,因此在文化的讲授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组织学生参与讨论。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本框是在接着上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以后,接着叙述中华文化的另一特征。 本框题分为三个目。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我国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鉴于试讲时间为10分钟,所以基本只能讲完这一目题中的文学艺术。 三、学情分析 作为高二上的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认知起点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书本所得,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这一课标的要求还有难度。再则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的跳跃也有一定障碍。同时学生辨识社会现象、合作、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强。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 ①识记文学艺术作用和特点; ②理解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能力:结合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独树一帜。 (2)过程与方法 ①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演示、讨论、讲 授等方法,并设置易于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情境。 ②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并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观点,加深认识。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思考如何应对文化赤字现象。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的特点 难点: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的特点 六、学法和教法分析 ①学法:讨论探究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身性的参与,在“交流讨论”“欣赏感悟”等环节中充分地让学生动脑、动口,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 ②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启发教学法、联系实际教学方法 七、教学方法与手段 问题研讨教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多媒体展示 八、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FLASH 动画《中国文化宣传片》,将学生分组(1、2排为第一组,3、4排为第二组,依次类推),请同学看完视频以后找出其中的中国元素进行每组接龙游戏。 其中的中国元素:贾宝玉、毛笔字、算盘、大熊猫、象棋、太极八卦图、松树、毛笔、中华砚、脸谱、中国结、三国演义、莲花、茶、《西游记》……师:短短的两分钟视频中就包含了如此多的中国元素,可见我们的中华文化内容极其丰富,其中的太极八卦图是属于哲学内容,中国人赋予了松树和莲花的道德内容,除了哲学和道德,中华文化还包括教育、历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由此我们便可窥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下面请同学们迅速浏览书上66页的内容。 进行新课: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一)文学艺术 1、文学艺术的作用 展示吴承恩《西游记》的图片: 师:视频最后是一只猴子去取定海神针,这出自哪部小说呢?

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八课第一框

第八课第一框国家财政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财政、国家预算、国家决算、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的含义。 2.知道财政收入的获取渠道、财政支出的具体途径以及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 3、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和财政的作用 能力目标: 1、能够为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 2.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运用财政的作用分析现实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财政作用的理解 2、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 1、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2、财政的作用 学习难点: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课前预习案 一、财政及其作用 1、含义: 本质:是参与的两个方面。 环节: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和决算实现的 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的含义: 2. 财政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 具体措施是: (注意相关链接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 (2)国家财政具有的作用。 原因→市场调节的不足: 基础设施行业的特点: (3)国家财政具有的作用。 ①经济平稳运行的条件是。 ②国家如何通过财政政策控制经济平稳运行? A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受需求不足制约时: B经济过热,经济发展运行受供给不足制约时:

二、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 1、财政收入(1)含义: (2)构成:、、、、 是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3)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①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只有, 才能。 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增加社会财富。 ②影响财政收入。 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过多或过少的危害: A、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过多, B、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过少, 措施:应制定合理的 。 2、财政支出 (1)含义:。 (2)构成: 3、财政收支的关系 财政收支平衡指 财政盈余指. 财政赤字指 预习自测 一、单项选择题: 1、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它由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是() A.收入和预算 B.支出和决算C.收入和支出 D.税收和支出 2. 我国财政的巨大作用体现在() 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④使人民生活有保障,人人都过上了小康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3、国家的财政收入是() A.国家通过税收形式而取得的资金 B.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 C.国家以服务费、罚款、没收等形式取得的收入D.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

文化生活第7课第二框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60 257 就是备受欢迎的电视剧《亮剑》所弘扬的亮剑精神。对亮剑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①亮剑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②亮剑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③亮剑精神是鼓舞我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 ④亮剑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精神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前仆后继的民族精神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因为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②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活力 ③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 ④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是本色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在新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是 A.中国共产党 B.人民群众 C.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 D.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百色精神 8.2013年国庆节即将到来,在举国欢庆之际,当人们回首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永不泯灭? 9.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有人认为,抗震救灾精神、世博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我们要挺起“不屈的脊梁”。 谈谈你对“挺起不屈的脊梁”的理解。 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No.11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编写:赵长荣 审核:邰杰 时间:2013.9.9 使用时间:_________ 【预习案】 【学习目标】 理解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了解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深刻理解体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能够结合当今国际形式和我国实际,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知识自主探究】 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预习提示:阅读课本76-78页,完成以下填空或问题,并把问题在课本上标明】 阅读本部分内容,进一步体会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是怎样的(即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突出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______________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____________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及重要性是什么?(从课本找出,标明,熟读成诵。) 二.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1.【预习提示:阅读课本71、78-80页,整理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 (1)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2)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激荡,要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高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① ② ③ 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教案:必修三 第九课第二框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项目内容 课题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修改与创新 教学目标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内 容;明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理解按照先 进文化要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一致性。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一)、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课堂探究:你认为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实施,对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有什么意义? 。 ◇探究提示:扶贫接力计划的实施,使青年志愿者在自觉参与的过程中,经受了锻炼,提高了素质;思想感情得到熏陶,思想觉悟得到启发,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意识得到增强,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社会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柑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切实搞好“二个文明”建设,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尉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重要目标,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注意: 正确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这三者之间就其主要内容来说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或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侧重点上又有所不同,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来说的,精神文明则是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的。 ◇课堂探究:存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事例?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探究提示:(1)事例:1987年8月8日,杭州市武林广场的一把大火将5 000多双温州生产的劣质皮鞋付之一炬,温州几乎成了假冒伪劣产品的代名词。痛定思痛,温州人重整发展思路,竖起“质量立市”大旗。2002年8月2日,温州市人大常委会第34次会议作出决定:从2002年起,每年的8月8日为温州的“诚信日”。经过几年努力,如今的温州已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鞋都”。 (2)启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反作用于物质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它会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指导方向、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离开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文明建设将会一事无成。 ◇点拨:“专家点评”进一步阐释了三大文明之间的关系。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

《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设计

《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教案设计 一、教案分析 (一)教案内容分析 《价格变动的影响》是人教版教材必修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题的内容。本节课是在第一课货币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用货币购买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商品,无疑会涉及到价格这个广大消费者所关心的因素。可以说,价格这一概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材中由浅入深的分析和讲解了价格对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影响。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是一个很好的铺垫,同时还承接着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的内容,所以本框题在经济常识的学习中是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对学生关注和参与现实的经济生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教案对象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判断和理解能力,且在学习过程中也表现出较强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完成学习计划和目标,锻炼和培养了自主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基本能大致了解价格变动都会给生产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教案目标 (一)知识目标:、识记替代品、互补品等基本概念。 、理解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及对生产的影响。 、运用有关知识说明价格变动前后商品供应量和需求量的变化。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进行消费选择的辨别能力,提高他们理解和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激发学习积极性,提升个人素质和技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三、教案重点、难点 (一)重点: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二)难点:价格与供求的相互影响关系。

《文化生活》第二课知识点

《文化生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点 一、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什么? 1.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不同的文化环境对人们有不同的影响,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被打上特定的文化烙印。 2.来源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高雅的情趣和高尚的情操;落后腐朽的文化活动将人引向歧途,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有什么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人们,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如: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等,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三、文化对人的影响有什么特点? 特点1:潜移默化。表现在: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被人 们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③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 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特点2:深远持久。表现在: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持久的。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 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它们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 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四、文化对人的作用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所以,我们要积极参加 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这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 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 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2.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 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六、小技巧:如何区分“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用关键词或短语来区分。“创造良好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搞好人际关系”、“润物细无声”、“孟母三迁”、“耳濡目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体现的是潜移默化。“月是故乡明”、“中华民族的春节情结”、“乡音难改”等,体现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文化生活》知识点二课仅一页

经济生活第七课 第二框

【拓展案】 1.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B.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 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右图所示,经济效率和社会 公平之间的组合模式有多种多样,你认为比较恰当的组合应该在 A.AA′区间之内B.BB′区间之内 C.A′或B′点上D.AB区间之内 3.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减少、 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分配结构,这种结构比我国目前的“金字塔型”稳 定得多。我国的分配结构正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这主要是为了 A.促进效率的提高B.促进社会公平 C.促进生产的发展D.促进内需的扩大 4.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初次分配和 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 配更加注重公平。“更加注重公平”有助于 ①让一部分人首先富裕起来②全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④实现整个社会的同步富裕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材料二:2007年不同行业的几位职工工资情况 ⑴沈阳市居民刘某因病不能工作,和女儿享受低保金每月500元,丈夫下岗后在一家单位值班每月500元,全家每月有50元肉价补贴。⑵某国企员工:基础工资880元,奖励工资120元。房租补贴80元,岗位工资1725元,扣除养老金、公积金、医疗保险、所得税,一个月实发2020元。⑶某金融业人士:基本工资1500元,岗位工资5070元,住房津贴970元,交通及福利补贴2150元。⑷深圳某公司长住海外员工:底薪12000元,补助7000元,年终奖金根据市场情况好坏10万至15万左右,平均年薪35万左右。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6分) (2)怎样看待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8分) (3)如何解决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10分) 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No.14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编写:赵长荣时间:2012.11.25 使用时间:_________ 【预习案】 【学习目标】理解公平以及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懂得社会主义社会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体现。理解我国当前实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的举措。理解保证“两个合理比重”的意义以及重要落实措施。懂得效率的含义,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理解当前我国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政策措施。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知识自主探究】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预习要求与提示〗悦读课本60页两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了解公平的含义,明确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什么是收入分配的公平?公平的收入分配有什么意义? 〖预习要求与提示〗悦读课本62页最后三段和63页相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二、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什么是效率? 2.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一致性: 对立性: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怎样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54 55

文化生活第二课习题

文化生活第二课习题 班级姓名座号 一.选择题 2008年9月29日,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同志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我们要大力弘扬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培育的崇高精神,使之成为推动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回答1—2题。 1.之所以要大力弘扬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培育的崇高精神,是因为() ①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②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在奥运精神的激荡之下,并不是人人都受到相同的影响,这是因为() A.文化影响人是深远持久的B.文化影响人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影响人是主动感悟的D.文化影响人是形式各异的 3.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2008年初联合下发通知指出,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将全部免费开放。实行免费开放,从文化生活角度讲,主要是因为(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人们从事文化活动能得到精神的愉悦 C、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D、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权益的有效途径 4.某中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让墙壁说话、让小草育人”理念。这体现了( ) A.自然环境影响文化环境B.文化环境以自然环境为载体 C.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深远持久的特点D.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特点5.2008年“五一”前夕,青海省民俗博物馆正式开业。民俗展馆设有藏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展厅,游客可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民族的文化、家居生活。这反映了()A.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干差万别B.我国各民族文化保持着各自的特色C.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D.各地区的文化不可能存在共性 6.创造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是理论出版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精神产品生产的主要目的。这说明 A.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B.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的 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D.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7.“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予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告诉我们() 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活动使人高雅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8.季羡林先生对看望他的温家宝总理说:“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培育和谐文化,才能实现人内心的和谐。这说明()A.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专题复习:经济生活第八课

必修一第三单元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一、考纲课标要求 1、考纲要求:(1)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收支平衡(2)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2、课标要求:(1)内容要求:评价一个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说明财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2)提示与建议:①政府财政支持的项目,如文化教育、公共服务、地方治安、社会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和工程、应对突发灾变②可评议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特大型建设项目,也可评议影响公众日常生活的公共设施。 二、知识梳理与典例 (一)财政的内涵 1、含义:国家的___和____就是财政。 2、本质:财政从本质上看实际是一种_________。 (二)财政的实现:国家预算(国家决算)是指国家____________。 例1、国家财政和国家预算之间的关系是() ①国家财政是通过国家预算实现的②国家预算执行的结果就是国家财政 ③国家预算反映国家财政收支状况④国家预算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三)财政的内容: 1、财政收入 (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____,叫财政收入 (2)来源: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是主要来源,它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收入形式。 (3)影响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_____,二者是____、____的关系。根深才能叶茂,源远才能流长。所以要增加财政收入最根本的是_____。 ②分配政策: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过多,就会影响企业_______和个人_____,最终也会对_____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过少,将直接影响___的有效发挥,会降低财政对______的支持和调控力度,最终也不利于______和________。所以,合理的分配政策既要保证__________,又促进___________和人民___________。 例2、2007年1月5日《人民日报》消息,2006年,山东省财政总收入达到4110.2亿元,增长 22.7%。下列对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山东财政收入的增长为实现政府的职能奠定了物质基础 B、山东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C、山东省制定了合理的分配政策,保证了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政治必修3 文化生活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思想政治必修3 文化生活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 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1)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 (2)深远持久的影响。 4.参加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的意义: 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而且能 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 美水平,思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 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被人们消极被动的。人们 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 文化熏陶的过程。 5.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6.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原因: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 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 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培养健全人格的途径: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 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途径。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 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人们 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大 大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 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 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9.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相互结合,相互促进。(表现: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 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的越多,人们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 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 历史过程,人的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制作人:闫天琦

文化生活第九课第一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知识目标:识记:①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 ②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教学目标

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文化复古主义 这种观点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犯了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错误。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岀新,革故鼎新,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在实践中加以发展和创新。 教师总结: 奉行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 教师提岀问题:那什么能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呢? 学生阅读课本,明确结论。(学案)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只有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人民革命实践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人民群众为创造主体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充满了旺盛活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先进文化。” 教师总结: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华文化开始由衰微走向重振。因而,毛泽东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 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可见,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目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教师提岀问题:也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那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何坚持? 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中的问题。(见学案) 明确知识: ⑴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注:把握其要点: ①指导思想: ②目标: ③特点: ④本质: ⑵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⑶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教师提岀问题:为什么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学生阅读课本P97?98,概括总结。

《文化生活》第七课 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学案

《文化生活》第七课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学案 【预习质疑案】 1.阅读教材,整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通读教材,总结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3.根据预习,质疑判断: A. 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B. 中国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 C. 爱国主义是抽象的() 【课堂探究案】 一、情境导入 1、哪些抗疫人物让你印象深刻?说说你的理由。 二、合作探究 总议题: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抗疫合力 分议题一:抗疫,践行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 (1)伟大的()精神体现在() (2)伟大的()精神体现在() (3)伟大的()精神体现在() (4)伟大的()精神体现在() 2、中华民族精神在抗疫过程中是怎么体现的? 补充材料 材料一:疫情发生以来,大家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医护人员前赴后继地奔赴抗疫第一线,人民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敢打硬仗,广大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坚守岗位、日夜值守,广大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深入一线。7500多名工人、近千台大型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夜以继日、争分夺秒,众多企业更是星夜驰援,与时间赛跑,最终创造了10天就建成一座火神山医院的世界奇迹。 材料二:我国的医务工作者大胆创新,发挥中医优势,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疫苗研发取得重大成功,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已在阿联酋开展Ⅲ期临床研究。深受疫情影响的各行各业也开动脑筋,利用创新媒介平台,确保社会的正常运行。比如,老师变“主播”,线上上网课,学生“云签到”,“钉钉”来打卡;上班族变“宅家族”,“云办公”不接触;央视主持人变身“网红”直播带货,帮助湖北商家销售滞销产品等。 材料三:历史上,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依然拥抱梦想,选择希望,我们认真落实党的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5月份以来,我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扎实推进,生产需求继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平稳,积极变化累积增多,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二课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 ①特定的文化环境②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人们自身的文化素养④人们自身的价值现象 .①② .③④ .①③ .②④ 答案:选 春晚小品《不差钱》播出后,一时间,小沈阳成了红遍中国大江南北的笑星新人。据此回答~题。.春晚小品《不差钱》播出后,小沈阳成了红遍中国大江南北的笑星新人。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文化程度的人都习惯性的把“小沈阳”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来实现 ③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④文化总是消极地影响人的思想 .①②③.①③④.②④.①③④ 解析:选。文化消极地影响人的思想不够确切,文化影响人的思想应该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含④的用排除法排除,选①②③。 .春晚小品《不差钱》播出后,一时间,小沈阳域名被抢注,小沈阳的服装被模仿,出版社找到小沈阳希望他能出几本书,演出商找到小沈阳希望他能走个秀,碟片商找到小沈阳告诉他“小沈阳专辑”会卖到多火。这说明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①②.②④.①③.①④ 解析:选。“小沈阳域名被抢注,小沈阳的服装被模仿,出版社找到小沈阳希望他能出几本书,演出商找到小沈阳希望他能走个秀,碟片商找到小沈阳告诉他“小沈阳专辑”会卖到多火。”这一系列现象都是受小品《不差钱》的影响。②④项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故选。 .(·揭阳高二检测)下图,中国藏族同胞为尊贵的客人献哈达,泰国人会见客人行“合十礼”,拥抱是欧美常见的见面礼节。由此可见

新《文化生活》第九、十课知识点整理

第九课新知识点 1.【老课本P85第四单元导言部分】从“通过学习,我们将懂得”以后修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就要坚持先进文化,提高辨别、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应该具有更高的思想道德境界。 2.怎样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以下表述主要从国家角度,做题时审清主体灵活把握) 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②关键在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③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⑤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⑥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⑦必须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还必须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⑨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新版第九课的导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新版第九课最后一段总结性表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更有自信地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3. 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多渠道多角度采集,注意结合具体题目灵活把握,其中的④⑤是新教材新加的内容)①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联系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关系)③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联系优秀文化对个人的作用)。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必然性、必要性:这一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⑤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⑥有利于增强我们的

2016学年高三政治复习《经济生活》第八课第二框导学案

班级组别姓名学号 一、考纲解读——认清目标,奋力前行 1、解释税收的本质和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区分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的含义及其各自作用。 3、说明我国公民自觉诚信纳税的原因及增强对税收征管的公民监督意识。 4、识别各种违反税法的行为。 二、重、难点分析 1、区分税收的基本特征。 2、识别各种违反税法的行为。 三、学习过程 (一)考点过关,找出以下知识点并记忆。(考点知识必须过关!) 1、税收的本质?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2、什么是增值税?征收增值税有何作用? 3、什么是个人所得税?开征个人所得税有何意义? 4、违反税法的行为有哪些?如何区分?

(二)观点辨析:请判断正误,并予以解释说明。(观点要明确,思路要清晰) 1、骗税是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说明: 2、纳税只是纳税人的事。 () 说明: 3、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 说明: 4、提高个税起征点,有利于减轻小微企业负担。() 说明: 5、税收的强制性和固定性是对纳税人的约束。() 说明: (三)真题探究:灵活运用重点知识,合作共享。 探究一:国家在餐饮行业推行刮奖发票,消费者就餐后索要发票就有中奖可能,若餐馆拒绝开具发票,可向税务机关举报。 思考:餐馆拒绝开具发票属于违反税法的什么行为?这种行为会受到依法惩处说明税收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消费者应举报这种行为说明公民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意识? 探究二:“自动稳定器”是一种经济调节机制,具有自动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的功能:在经济繁荣时会自动抑制经济增长,在经济衰退时会自动促进经济增长。 思考:个人所得税可以起到“自动稳定器”的功能,试分析说明原因。增值税能起到这种作用吗?你能说明这两种税收作用的异同吗? 探究三:2015年5月10日起,卷烟批发环节从价税税率由5%提高到11%,并提高每支0.005元加征从量税。 思考:此举有利于减少香烟销售,倡导绿色消费,增加财政收入,优化资源配置。由此可以看出税收具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