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七课第二框
- 格式:ppt
- 大小:328.00 KB
- 文档页数:101
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砥砺奋进的中国精神①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②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
在中华民族绚烂的历史长河中,先辈们的精神就像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前行;在这砥砺奋进的五年中,中华民族的儿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定会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③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思维导图创新演练1.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面临“弯道超车”的新趋势新机遇,我们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激发全民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凝聚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当今时代需要弘扬中国精神,因为它( )①是发展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内在要求②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③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特征和价值追求④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因为它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特征和价值追求。
故②③入选。
①错误,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④错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为人民服务。
选B。
答案:B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弘扬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答案: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鼓舞和动员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今天,爱国主义更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的力量源泉。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第七课第二框《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三)2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识记:当前国民经济进展打算和远景目标。
2)活动:以某项正在建设的重点工程为例,对国家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社会可连续进展的意义等咨询题,进行综合探讨和交流。
2、能力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通过对有关知识的识记、明白得,使学生把握知识的能力达到相应水平。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逐步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的一样内涵,进而培养学生理论思维的能力,使他们尝试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及辩证的观点、开放的思维方式分析咨询题,逐步把握科学的思想方法,体会亲身参与社会实践的主人翁责任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讲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使学生坚决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课程标准教学内容1、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宏伟蓝图和目标。
2、我国人民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和步骤。
差不多要求识记:当前国民经济进展打算和远景目标。
教学重点1、分配制度和分配原那么2、如何明白得共同富裕教学难点1、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2、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教法设计能够采纳正反方辩论的方法,由教师依照目前社会上较为普遍的观点来确定论题,通过辩论,达到强化教学目标,把握知识要点的目的。
课时安排1课时关键词分配、共同富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咨询:生产关系包括哪三个方面内容?现时期我国的公有制经济都包括哪些形式?非公有制经济又包括哪些形式?分不起什么作用?分配制度?讲解新课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板书)1、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板书)1)分配制度(板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材料一:高级治理人员个人最高年薪排行前3名是ST科龙、福耀玻璃和用友软件,年薪分不为700余万元、127万元和123万元。
材料二:董事长持股市值排行前三名为东方集团的张宏伟、宁波韵升的竺韵德和浙江广厦的楼忠福,持股市值分不是2186万元、2162万元和1397万元;材料三:总经理持股市值排行前三名为东方集团的安英、深科技的谭文金志和浙江东方的吴建华,持股市值分不为1326万元、838万元和402万元;材料四:董事会秘书持股市值排行前三名为东方电子的高峰、爱建股份的周浩奎和辽宁成大的罗启库,持股市值分不达到142万元、136万元和105万元。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7课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7课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第三单元讲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其中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走进社会, 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需求日益强烈,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文化产品日益多样, 文化生活精彩纷呈。
我们是否认真思考过:什么是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哪些合理内容?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学习和理解这些问题, 有助于我们弘扬民族精神, 增强文化X信, 促进文化发展。
第六课分三框题, 本框是第二框, 主要讲解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通过教学, 让学生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特点、价值, 从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方面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本课教学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 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 “3.1 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 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 弘扬民族精神。
”二、教材分析本框主要讲述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本框以“阅读与思考”为线索贯穿全文, 从而引起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特点及当代价值等问题步步深入地思考。
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两目内容。
教材还辅以相关链接, 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
2.明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二)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相信学习本课关于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 有助于我们弘扬民族精神, 增强文化X信。
课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学习目标】(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2)民族自治机关及其自治权【重点、难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主学习案【知识梳理】构建知识树: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容: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必要性:原因重要性:【难点】2、立法自治权与立法权在我国,立法自治权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民族区域自治权包括立法自治权,但立法自治权不能等同于立法权。
【预习自测】一、判断并简单说明理由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立法自治权与立法权是相同的。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少数民族自己决定自己的事务.( )二、选择题1、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①人民代表大会②人民政府③人民法院④人民检察院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2009·全国卷·3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四条规定,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从这里可以看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①是该地方的最高权力机关②可以依法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关法规③有权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④其自治权即立法和文化管理自治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2010年1月16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通过了《关于出台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实施细则》。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人大制定《关于出台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实施细则》,是在行使A.立法自治权B.独立立法权 C .经济自治权 D .文化管理权合作探究案探究一:1.辨析: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能够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文化生活》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知识点一、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精神。
(第六课与第七课的联系)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①创造精神②奋斗精神③团结精神④梦想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三、爱国主义的地位、作用、特点1.爱国主义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的作用: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繁荣发展而不懈奋斗。
3.爱国主义的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4.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拥护祖国统一。
四、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或作用①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③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④是中华民族之魂。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历久弥新、永不泯灭。
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五、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熔炼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六、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船精神、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②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奥运精神、裁人航天精神等。
七、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在于: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联系在于:①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编号:18 第七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编写人:马亚春审核人:田贵生审批人:班组:姓名:组评:师评:【学习目标】(在课本上对相关问题要标注清楚,本课结束后要回归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理解并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原因。
2、通过反馈展示和能力提升掌握自治机关和自治权的相关知识。
【学习重点】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知识梳理】根据学习目标浏览文本,初步构建知识框架(学法指导:1、只需梳理主干知识,并体现出主干知识各自的地位及内在逻辑关系;2、对课本上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最好不要不加选择地乱抄课本。
)【夯实基础】(学法指导:1、通过比较的方法对易混知识点进行归纳、区分;2、通过老师点拨、总结进一步理解重难点知识。
)(一)【问题导引】(阅读教材P67-77一至四段回答)1、民族自治地方的范围?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2、注意: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不属于自治机关。
自治机关既是国家的地方机关,又是民族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
3、自治权的含义、地位、内容?4、梳理实行民族区域制度的原因(必要性和重要性)?5、归纳如何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6、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民族政策的关系:(1)基本原则是制定民族政策的基础和理论依据,而民族政策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对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的具体落实。
(2)为了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从而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则有利于维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实现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7、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主要形式:①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②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7课第二框《正确认识
中华传统文化》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7课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第三单元讲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其中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走进社会,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需求日益强烈,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产品日益多样,文化生活精彩纷呈。
我们是否认真思考过:什么是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哪些合理内容?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学习和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X信,促进文化发展。
第六课分三框题,本框是第二框,主要讲解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通过教学,让学生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特点、价值,从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方面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本课教学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3.1 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
”
二、教材分析
本框主要讲述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本框以“阅读与思考”为线索贯穿全文,从而引起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特点及当代价值等问题步步深入地思考。
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