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7课第二框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 格式:doc
- 大小:208.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及解读】课程标准: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
解读:通过学习文化的含义,科学把握文化的内涵;明确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明确文化与文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能够对现实生活中的文化与文明作出区分,知道文化载体的含义;结合文化发展进步对个人、社会、民族、国家等的影响,阐明文化的功能。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七课的第二框题。
本框题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两目,第一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的主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的特点:第二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的当代价值,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能够正确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坚定文化自信。
科学精神:辩证看待传统文化,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公共参与: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体验,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教学难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如果由你们来介绍,你们会向外国朋友介绍哪些中华文化呢?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笔墨纸砚、唐诗宋词、京剧昆曲……文明的薪火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为中华儿女留下熠熠生辉的文化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
”纵览世界历史,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与其民族精神的崛起和民族文化的复兴息息相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之一。
十八大以来,无论在国内考察还是国外出访,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每一次演讲中都饱含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7课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7课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第三单元讲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其中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走进社会,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需求日益强烈,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产品日益多样,文化生活精彩纷呈。
我们是否认真思考过:什么是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哪些合理内容?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学习和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X信,促进文化发展。
第六课分三框题,本框是第二框,主要讲解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通过教学,让学生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特点、价值,从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方面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本课教学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3.1 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
”二、教材分析本框主要讲述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本框以“阅读与思考”为线索贯穿全文,从而引起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特点及当代价值等问题步步深入地思考。
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两目内容。
教材还辅以相关链接,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
2.明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二)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相信学习本课关于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有助于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X信。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是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恩华》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三框,学习本框内容,学生要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理清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明确爱国主义的核心地位、作用及新时期的主题。
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从全书的构成系统来说,第三单元是对前面两个单元内容的拓展,是全书的内核所在,;从本课的内涵系统来说,该课是对中小学生全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是全书的落脚点。
二、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培养学生对世界先进的政治文明、中国传统美德和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保持民族团结、社会安定、顾全大局的热情,坚持实现中华民族全面统一的信心,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科学精神: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新时代爱国的基本理念,中华民族精神的产生与发展,我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
通过项目化引导学生建立相应的科学研究意识,从而形成相应的知识架构。
3.公共参与:通过中国载人航天精神所反映的中华民族精神项目的开展,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继承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三、学情分析1、学生经过前面两框题的学习,深刻感受了先进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深远影响,并进一步认识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了理论基础。
2、高二学生已经开始掌握相应的学科知识,并且自我意识与思辨意识也逐步提高,正是思想、生活方式、价值理念养成的时期。
因此采用项目化教学,使学生在项目进行和落实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以爱国为内核的中华民族精神,提炼和升华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热忱。
3、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兴趣特长不同,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尤其是在资料搜集、电脑使用、绘画手工、演讲口才等方面的特长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合理划分,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与完成。
四、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爱国主义的特点及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五、教学难点爱国主义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优秀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优秀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民族精神,能够从现实和历史的角度感受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重大作用;2能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教师:展示图片,请学生说出图片所反映的故事,探讨故事里的这些主人公所具有的令人赞叹的精神和品质。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苏武牧羊———忠于职守、精忠报国;负荆请罪———宽以待人,知错能改;徙木为信———诚实守信;孔融让梨———尊老爱幼;愚公移山———坚忍不拔;凿壁偷光———热爱学习;百里负米———孝敬父母;桑兰————意志坚强;洪战辉————善良、强烈的责任心。
教师:提问:还能说出哪些我们中国人一直推崇的精神和美德?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教师:提问:人们为什么要推崇这些精神呢?让我们来思考下面两个问题:1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遭遇过哪些深重的灾难?2请你说说中华儿女在这些灾难前奋起抗争的典型事例。
并体会这些抗争体现了哪些宝贵的民族精神。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没有这些可贵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不可能历经沧桑,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是一个民族永不落败、永不消亡的支撑和动力。
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就必须要弘扬宝贵的民族精神。
活动:请学生看图片,体会民族精神井冈山精神:自力更生,英勇奋战;百折不挠,艰苦奋斗。
延安精神:敢于斗争,艰苦奋斗。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大庆精神:爱国主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勇于攀登。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高级中学2014年高中政治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2.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
3.结合当今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分析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4、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含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使用说明】1.根据预习案提示,认真研读教材第七课的第二框,在课本上勾划出重点内容,并用红笔标注出不明白的问题,完成自学整理的相关题目。
2.在预习、熟记重点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探究案,做好总结巩固,提升理解能力,为课上小组展示做好准备。
3.在预习过程中熟记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要性、重要性)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等重点知识。
【学习重点难点】1、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2、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学习过程】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1.民族精神的时代性民族精神作为的结晶,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主体:中国共产党人的。
(2)特征:深厚的性、鲜明的。
(3)表现: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等。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及改革时期:(1)特点: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内容并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2)表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
哪些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怎样形成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典型例题1] 国庆群众游行中的“奋斗创业”、“众志成城”、“北京奥运”彩车方阵,分别展现中华民族在共和国建设阶段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举办北京奥运会的过程中形成的奥运精神。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展示上述精神财富是因为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②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③只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就能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④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易错点探究]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学习提纲】一、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一)中华民族之魂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1)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
(2)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
(3)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
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的伟大民族精神。
1.团结统一①中华民族的先民很早就认识到,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个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这种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成为团结统一精神。
②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2.爱好和平①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
②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
易错点提示:爱好和平,走和平发展之路,并不表明为了维护自己国家的安全,就要放弃正义的战争,在外敌入侵或其他分裂祖国行为存在时,我们也要用武力来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这与爱好和平并不矛盾。
3.勤劳勇敢①中华民族历来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视为重要的优良品格。
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②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业绩。
4.自强不息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5.以爱国主义为核心(1)原因: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60 257
就是备受欢迎的电视剧《亮剑》所弘扬的亮剑精神。
对亮剑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①亮剑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②亮剑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③亮剑精神是鼓舞我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
④亮剑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精神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前仆后继的民族精神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因为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②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活力 ③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
④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是本色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
在新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是
A.中国共产党
B.人民群众
C.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
D.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百色精神
8.2013年国庆节即将到来,在举国欢庆之际,当人们回首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永不泯灭?
9.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
有人认为,抗震救灾精神、世博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我们要挺起“不屈的脊梁”。
谈谈你对“挺起不屈的脊梁”的理解。
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No.11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编写:赵长荣 审核:邰杰 时间:2013.9.9 使用时间:_________
【预习案】
【学习目标】
理解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了解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深刻理解体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能够结合当今国际形式和我国实际,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知识自主探究】
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预习提示:阅读课本76-78页,完成以下填空或问题,并把问题在课本上标明】
阅读本部分内容,进一步体会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是怎样的(即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出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突出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______________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____________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及重要性是什么?(从课本找出,标明,熟读成诵。
) 二.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1.【预习提示:阅读课本71、78-80页,整理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
】
(1)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是中华民族之魂。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2)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激荡,要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高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① ② ③
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58 259
2.【预习提示:阅读课本80-81页,整理出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
(1)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结合新的实践要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2)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4)必须正确对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要借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汲取____________________,又要警惕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必须与弘扬以__________________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6)人人都要做民族精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3. 【预习提示:阅读课本81页,回答以下问题。
】 (1)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核心分别是什么?
(2)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是什么?
【探究案】
判断并作简要分析:
1.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所以,中华民族精神是一成不变的。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一切外来文化。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会影响经济建设。
【拓展案】
1.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这说明民族精神具有 A.时代性特点 B.阶级性特点 C.中断性特点 D.实践性特点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关于经济发展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二者关系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确实已经不如原来重要了 B.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经济发展
C.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相矛盾
D.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精神就是经济效益
3.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涌现出了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世博精神等。
这些精神
①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的具体体现
②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发展 ③就是新时期的民族精神
④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4.鲁迅先生说过: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会有真进步。
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是
①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②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④促进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决定因素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②③④
5.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
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