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海外腐败法案培训资料
- 格式:pdf
- 大小:1.95 MB
- 文档页数:30
美国反腐败法称之为“世界上最严厉的反腐败法”。
但或是受限于国力不济,其他国家只能摆摆样子,真正能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司法霸权的只有美国。
十几年来,美国在反腐败法的伪装下,成功瓦解了欧洲的许多大型跨国公司,特别是法国的跨国公司。
一般来说,美国司法部追诉这些跨国公司的高管,强迫其认罪,进而使他们的公司向美国支付巨额罚款。
阿尔斯通为法国的国宝,其核心的能源业务在全球具备竞争力。
然而,按照皮耶鲁齐的说法,在印度尼西亚等一些不发达的国家,使用中间人向目标国家行贿进而拿下大型工程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做法。
而阿尔斯通美国分公司,则恰好使用了中间人进行行贿拿下了印度尼西亚的一个电力项目,这就使得美国有了充分的理由用反腐败法对阿尔斯通进行了围剿。
皮耶鲁齐皮耶鲁齐是阿尔斯通高管,2013年4月14日,乘坐波音777飞机从新加坡前往纽约参会,刚下飞机就被美国FBI逮捕关押,给出的理由,就是涉嫌参与了2003和2004年印度尼西亚一家发电厂的合同,而该合同涉嫌腐败。
的确,巨皮耶鲁齐所了解,确实是阿尔斯通通过聘请了中间人来拿下了这个市场。
但是距离被捕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年。
并且当时皮耶鲁齐只是作为普通管理者经手了业务,不是实际负责人,当时也不是高管,怎么会突然被捕?阿尔斯通的态度其实早在皮耶鲁齐被捕前,皮耶鲁齐咨询过公司法务,公司法务给出的消息是请放心去美国出差,如果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
而实际上,当皮耶鲁齐被捕后,阿尔斯通的态度则突然变得冷漠,换句话说,就是阿尔斯通的CEO柏珂龙变得冷漠。
按常理说,公司的一位高管被捕,公司高层应该非常关注和着急,会想一切办法来帮助员工洗脱嫌疑或提供帮助。
而目前的情况是,阿尔斯通甚至对该事件异常迟缓,指派的律师也是非常敷衍无能,同时阿尔斯通也没有将此事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关注度。
当皮耶鲁齐在监狱里呆了一段时间后,开始出庭审判,才逐渐知晓,这就是美国司法部和通用公司为了收购阿尔斯通的一个陷阱。
s。
反腐倡廉培训班备课资料根据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精神,为贯彻落实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方针,针对当前查办违纪案件工作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对国家工作人员中的共产党员提出并重申以下纪律要求:一、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以下列交易形式收受请托人财物:(1)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向请托人购买房屋、汽车等物品;(2)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请托人出售房屋、汽车等物品;(3)以其他交易形式非法收受请托人财物。
前款所列市场价格包括商品经营者事先设定的不针对特定人的最低优惠价格。
根据商品经营者事先设定的各种优惠交易条件,以优惠价格购买商品的,不属于违纪。
二、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收受请托人提供的干股。
干股是指未出资而获得的股份。
进行了股权转让登记,或者相关证据证明股份发生了实际转让的,违纪数额按转让行为时股份价值计算,所分红利按违纪孳息处理。
股份未实际转让,以股份分红名义获取利益的,实际获利数额应当认定为违纪数额。
三、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由请托人出资,“合作”开办公司或者进行其他“合作”投资。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以合作开办公司或者其他合作投资的名义,没有实际出资和参与管理、经营而获取“利润”的,以违纪论处。
四、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以委托请托人投资证券、期货或者其他委托理财的名义,未实际出资而获取“收益”,或者虽然实际出资,但获取“收益”明显高于出资应得收益。
五、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通过赌博方式收受请托人财物。
执行中应注意区分前款所列行为与赌博活动、娱乐活动的界限。
具体认定时,主要应当结合以下因素进行判断:(1)赌博的背景、场合、时间、次数;(2)赌资来源;(3)其他赌博参与者有无事先通谋;(4)输赢钱物的具体情况和金额大小。
六、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要求或者接受请托人以给特定关系人安排工作为名,使特定关系人不实际工作却获取所谓薪酬。
[资料] 美国《反海外腐败法》/mag/preview.aspx?ArtID=5367ஸஸ美国《反海外腐败法》(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缩写FCPA)制定于1977年,1988年修订,旨在限制美国公司和个人贿赂国外政府官员的行为,并对在美公开交易公司的财会制度做出规定。
ஸஸ美国纽约证交所1970年中期曾做过一项研究,发现有400余家美国公司承认曾向国外政府官员行贿,所涉总金额超过3亿美元。
有鉴于此,美国国会制定了《反海外腐败法》,以制止海外腐败行为,重建美国商业系统的公众信誉。
ஸஸF CPA规定,美国公民个人或某些海外股票发行者,如向外国官员支付财物,以达到获得或保留生意的目的,即属违法。
自1998年起,此法案亦对在美国境内向国外政府官员行贿的外国公司和个人适用。
ஸஸ法案对适用范围界定得非常明晰,行贿的对象是外国政府官员。
而外国官员指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或任何有政府职能的机构官员。
如果美国公司打交道的是外国王室成员、议员以及国有企业官员,美国司法部FCPA网页建议,应向司法部FCPA小组申请裁量是否属于“外国官员”范畴。
FCPA并不对行贿的是政府高官还是低级官员而有区别对待,哪怕受贿者是最底层的职员,亦同样被视为非法。
“重要的是行贿意图而不是受贿者级别。
”司法部网页上的解释说。
法案还规定,不得通过第三方向外国官员行贿,亦不得对通过第三方行贿视而不见或装作不知。
被确认违反法案的公司罚款最高可至200万美元,而故意违反该法案的个人(包括官员和公司管理人员)可处以高达10万美元的罚款,或最高5年的监禁,或两罚并用,并承担民事责任。
FCPA有关财会制度的规定则适用于在美上市公司,规定要求,上述公司必须建立严格的内部财会制度,并保留交易的财务记录,以防止产生非法开支。
由于这些条款的执法机关是美国证券与交易委员会,所以违反这些条款的处罚与大多数违反其他证券法律的处罚一样,违法者通常会被处以罚款,而无须承担刑事责任。
反海外腐败法美国司法部门刑事法庭欺诈局第10街和宪法街,西北部(债券楼第4层)华盛顿20530联系电话:(202) 514-7023传真:(202) 514-7021网址:http:///criminal/fraud/fcpa电子邮箱:********************美国商务部国际商务首席顾问办公室第14街和宪法街,西北部5882 房间华盛顿20230联系电话:(202) 482-0937传真:(202) 482-4076网址:http:///legal简介《1988年贸易法》指示总检察长提供指导有关1977年反海外腐败法司法部的执法政策。
(15 U.S.C.§§78 dd-1)对于潜在的出口商和小型企业这些无法获得专业律师对《反海外腐败法》的相关问题的,对司法部的外国腐败行为法案的意见程序作出回应指导有限。
下面描述和合规职责的一般解释和潜在负债根据《反海外腐败法》。
这个小册子构成司法部《反海外腐败法》的一般解释。
美国公司寻求在国外市场做生意必须熟悉《反海外腐败法》。
总的来说,《反海外腐败法》禁止为获取或保留业务目的贿赂外国官员。
此外,其他法规如邮政电信和网络欺诈的律例,18U.S.C.§1341,1343,和旅行法,18U.S.C.§1952,这些法律条例为联邦提起违反国家商业贿赂法律诉讼提供依据。
司法部是首席执行机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挥协调作用。
商务部办公室总法律顾问也回答了美国出口商涉及《反海外腐败法》基本要求和约束的一般问题。
这本册子旨在提供《反海外腐败法》的一般描述,并不试图代替私人法律顾问提供关于《反海外腐败法》的相关具体问题的建议。
此外,这份册子中的材料并不打算提出目前司法部和SEC对特定事实情况的执行意图。
背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1970年代中期的调查显示,400多美国公司承认了有问题或非法支付超过3亿美元的外国政府官员、政界人士和政党。
第十一章国外反腐败与监督制度重点难点学习指导一、国际反腐败立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主要内容:《公约》共分为8章71条,分别为总则、预防措施、定罪和执法、国际合作、资产追回、技术援助与信息交流、实施机制以及最后条款。
总则规定了立法宗旨、术语解释、适用范围以及保护主权等方面的内容,强调在预防和打击腐败方面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援助,但同时应当恪守各国主权平等和领土完整原则以及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
预防措施,主要涉及预防性反腐败的政策和做法,具体包括预防性反腐败机构的建立,公共部门的各项用人制度和公职人员的行为守则,公共采购、公共财政管理和公共报告,以及与审判和检察机关有关的措施等方面,同时还强调了私营部门和社会在预防腐败中的参与。
定罪和执法。
此部分为《公约》的主要组成部分,从实体法的角度列举了有关腐败的罪名,还对犯罪的主观要件、犯罪形态和腐败的后果作出了规定。
并从程序法角度规定了对腐败行为的管辖、起诉、审判和制裁,以及其间各部门之间的合作。
国际合作,具体规定了国际合作的总体原则,引渡的条件,被判刑人的移管,刑事诉讼的移交,执法合作,联合侦查等内容。
资产的追回,主要内容是对腐败行为后果的财产处理。
包括预防和监测犯罪所得的转移,直接追回财产的措施,通过没收事宜的国际合作追回资产机制,资产的返还和处分,双边和多边协定和安排等。
技术援助和信息交流,主要述及预防和打击腐败的培训和技术援助以及有关腐败的资料收集、交流和分析等。
《公约》的实施机制,规定了公约缔约国会议和秘书处在公约实施过程中的各项职能和作用,争端的解决方式,以及公约的签署、批准、接受、核准和加入等常规内容。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特点:(1透明度。
《公约》中要求各国在反腐败过程中,保证各项预防性措施、政策和机构运作的透明度,以保证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公开透明,降低腐败发生的机会。
《公约》中对预防性腐败的政策和措施、反腐败机构以及公共部门用人制度等方面均作出了公开透明的相关论述。
《海外反腐败法案》合规制度一、制度泛华企业集团(以下简称“公司”)的《海外反腐败法案》合规制度旨在引导公司在美国之外的经营及其他活动完全遵守《海外反腐败法案》。
本制度是用于规范公司国际商业行为的《商业行为准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目的和范围该制度之目的在于告知公司员工其责任以确保公司不违反《海外反腐败法案》,并制定相关流程执行该法案。
该制度适用于集团及其子公司、分支机构、控股的关联公司和全体董事、管理人员、员工、顾问、签约人、代理人、合伙人及其他以公司的名义行事的人或代表公司的人。
三、《海外反腐败法案》《海外反腐败法案》主要有两个部分。
反贿赂部分规定了向外国官员支付贿赂的违法性,会计部分强化了对帐簿制作及内部会计的要求。
1. 反贿赂准则《海外反腐败法》的反贿赂部分禁止:(1)向外国官员提供现金或其他贵重物品以获得或保留业务。
(2)向外国官员提供现金或其他贵重物品以求在法律或法规制订方面获得额外利益,或其他优惠待遇。
(3)向第三方提供现金或其他贵重物品,并且明知其中部分或全部将提供给外国官员以获得不公平或非法的优惠待遇。
“外国官员”指任何外国政府或政府部门、代表机构或组织的官员或雇员,并包括以政府实体名义实施政府职能的任何个人。
“外国官员”还包括政党成员、政府公务人员候选人、政府性电信公司员工、其他政府性公司员工及国际组织官员。
任何对特定个人是否为政府官员的怀疑,都将按照《海外反腐败法案》的目的视之为政府官员。
《海外反腐败法案》禁止提供款项给第三人,如代理人、分销商或契约伙伴,并且明知其中部分或全部将提供给外国官员,以对决策产生影响力,帮助美国公司或美国上市公司获得或保留业务。
“明知”是指意识到某种结果的发生是“确定的”,或某种情况的存在或者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
在此准则下,并不要求确切知道公司代理人或合伙人的具体行为。
有目的的忽视将不能保护公司或个人免遭《海外反腐败法案》的追诉。
因此,员工不能对对违反《海外反腐败法案》的活动视而不见。
反海外腐败法阅读及启示《反海外腐败法》简介《反海外腐败法》也叫《反海外贿赂法》简称FCPA(Foreign Corrupt Practice Act),该法于1977年制定,期间经过1988,1994,1998年三次修改。
旨在限制美国公司里个人贿赂国外政府官员的行为,并对在美国上市公司的财会制度做出了相关规定。
背景介绍美国《反海外腐败法》禁止美国公司向外国政府公职人员行贿,是目前规制美国企业对外行贿最主要的法律。
在FCPA制定之前,对于美国公司的对外行贿行为,国内也有相关法律规定,最典型的有: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规定上市公司要对投资者负责,不能利用贿赂政府官员的行为,提高业绩,误导投资者;邮政电信反欺诈法规定禁止使用邮政、州际、国际长途电讯等手段进行行贿等不法行为;国内税收法禁止公司报税时从会计账目中扣减对于外国官方的非法支付;虚假陈述法,对于向美国官方或官方代理人作出虚假陈述的任何自然人和公司处以刑事处罚。
《反海外腐败法》的出台源于“水门事件”的影响,1972年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1972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克的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
由于此事,尼克松于1974年宣布辞职,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
此事件被称作“水门事件”。
“水门事件”使美国高官和大企业主管这些传统上受人尊重的上层阶层的诚信度遭到社会质疑。
社会要求加强对政府官员和大企业行为的监督。
美国司法机关和政府部门发现不少美国公司为了获取有利于自己的待遇,曾经对某些外国政府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官员大肆行贿。
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FCPA作为第一部完全针对美国本国公司向海外政府机构的贿赂行为的法律得以颁布。
而由于《反海外腐败法》适用范围仅限于本国公司和个人,给美国公司的海外扩张带来了一定的制度成本,因此,自该法颁布之时,就受到众多大公司的激烈反对。
出国(境)反间谍安全防范教育工作方案培训内容
出国(境)反间谍安全防范教育工作方案培训内容包括以下内容:
1. 间谍安全意识培训:介绍间谍的种类、手段和目的,引导人们意识到间谍活动的存在和可能的威胁。
2. 出国(境)前安全筹备培训:指导出国(境)人员如何在出发前
做好安全筹备工作,包括了解目的地国家的安全环境、了解当地风俗习惯、掌握紧急情况处理方法等。
3. 个人信息保护培训:教导人们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包括密码安全、手机和电脑安全、避免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等。
4. 社交媒体安全培训:指导人们如何在社交媒体上保护自己的隐私和安全,避免被间谍或不法分子利用。
5. 识别间谍行为培训:培训人们如何识别可能的间谍行为,包括异常的接触、询问个人隐私、针对特定信息的追问等。
6. 保密教育培训:介绍保密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教导人们如何保护机密信息,避免信息泄露。
7. 紧急情况应对培训:教导人们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迅速采取正确的行动,及时报告并寻求帮助。
8. 可疑人员举报培训:指导人们如何发现和举报可疑人员,提供正确的举报途径和相应的程序。
这些培训内容旨在提高出国(境)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和国家机密,减少遭受间谍活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