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成性评价的论文开题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11
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形成性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形成性评价研究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英语已成为国际交流和合作的主要工具。
在中国,英语也成为了高考的必修科目,对学生的日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然而,中职
学生英语学习的普遍问题是学生的英语水平偏低,缺乏实际应用能力。
这主要是因为
传统的英语考试导向教育模式没有很好地考虑到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导致学
生学习兴趣和动机不高,缺乏实际应用语言的机会,从而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效果,为中职英语教育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问题:
1. 形成性评价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是什么?
2. 形成性评价对提高中职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作用是什么?
3. 形成性评价如何实施,可以有效地发挥作用?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中职学生进行英语学习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对比研究,探究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形成性评价的实施
效果以及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作用。
预期结果:
本研究的预期结果是:
1. 描述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形成性评价的应用现状;
2. 分析形成性评价对提高中职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作用;
3. 提出关于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形成性评价实施的建议。
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为中职英语教育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探索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效果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作用,促进中职英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形成性评价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形成性评价作为近年来教育界研究的热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它不同于以往的常规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着重发现学生的优势和问题,对学生的发展有更为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合英语作为英语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语言技能、文化背景等方面有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而形成性评价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仍然比较少,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形成性评价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成效,明确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并提出有效的推广策略,以期为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定义、原则和评价标准等内容的总结,明确其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对比传统评价方式和形成性评价方式,分析其差异和优劣,并通过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案例来说明形成性评价的实际应用效果。
(3)探讨进行形成性评价所需要的具体手段和工具,如教学笔记、教学记录、教学总结等,以及评价结果的处理方式等。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收集各种形式的相关信息,梳理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方案。
(2)实践分析法:采用教学案例分析法,结合教学实践,从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角度出发,对比不同评价方式的差异,并进行实证分析。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能够对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实践和探索提供一定的参考,推进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同时为各类教育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可供参考和借鉴的资料与实践案例。
大学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估的探索及实证研究的开
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形成性评估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渠道及方式,对学生学习
过程和成绩进行评价的过程。
相比传统的单次成绩评估,形成性评估更
加注重评价的连续性和动态性,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学习的优劣和问题,减少单次评价可能存在的偶然性和误差。
但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形成
性评估并未得到充分实践和探索,需要进一步探讨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的适用性和实施策略。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大学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估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探
索相应的实施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研究内容
1. 形成性评估的理论与特点;
2. 大学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估的实践状况及问题分析;
3. 大学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估的实施策略探索;
4. 大学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估的效果测量及分析。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实践观察等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
文献综述,梳理形成性评估在教育领域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通过问
卷调查,了解大学英语教师对形成性评估的认识和实践情况;通过实践
观察,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估的实施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五、研究预期成果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估的研究和实践,探究其在提高学生学习成果和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和优化建议,从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形成性评价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全民教育普及和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英语教学已成为学校教育重点和社会热点问题,词汇教学又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中,重复单词、记忆词义、做题测试的形式常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此外,过于关注学生记忆词汇的数量和精度而忽视对学生词汇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是传统词汇教学的一个短板。
为了改进学生词汇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学术界和教育界倡导采用形成性评价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态度、思路等内容实行定期或即时的评价,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针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运用进行探讨,旨在:1.探讨形成性评价的概念、特点、优势及实施策略等相关问题;2.分析形成性评价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价值,探讨如何将其与词汇教学中的不同环节、技能和知识结合起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3.探讨形成性评价如何促进学生学习动机激发、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形成;4.通过实证研究,深入探讨形成性评价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用性和可行性,为教育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具体包括:1.文献资料分析。
通过查阅相关学术论文、专业书籍和教育政策,探讨形成性评价的概念、特点、实施策略及其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情况。
2.实证研究。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实证研究。
3.比较分析。
通过对比传统词汇教学和形成性评价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优缺点,探讨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大化效益。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如下:1.为促进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改革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形成性评价应用的研究》开题报告新华镇中学李**在全社会的热切关注和期盼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
在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同时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评价体系,发挥其导向、监控和反馈等功能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强有力的支持。
我与我们英语科组其他成员探讨研究,在她们的帮助下,我确定了对本课题的研究《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形成性评价应用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长期以来,我们广大英语教师对形成性评价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
我们的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比较单一,重视测试型评价,忽视非测试型评价;重视总结性评价,忽视形成性评价;重视老师的评价,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重视对语言知识的考查,忽视对学一情感、文化意识及综合素质的考查。
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评价手段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甚至成为了阻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拦路虎”。
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经刻不容缓,而注重形成性评价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不能忽视。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旨在确认学生的潜力,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
形成性评价不单纯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而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重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重视师生交流,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就在于能够让学生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形成性评价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的反馈作用,包括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两方面的反馈作用。
评价要能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反映学生学习的成就和潜能,要有助于学生发展自主学习,有助于自信心的建立和正确认识自己。
同时,评价又可以正确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利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为了纠正过分重视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形成性评价的倾向,有必要对现行评价体系进行深刻改革,而这一改革又要体现外语教学的总目标。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形成性评价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高中教育是培养学生素质、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阶段之一,而化学实验又是化学教育的核心内容。
化学实验教学是一种典型的实践性教学,将学生从理论知识中“解放”,走向现实世界,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掌握实验技能,提高专业素养。
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已经进入了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新阶段。
其中,形成性评价是学生学习过程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传统的评价方式注重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形成性评价则强调学生的过程,注重个体发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形成性评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此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以高中化学实验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实验教学中开展形成性评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具体研究内容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2)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形成性评价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4)开展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和策略;(5)实验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效果评估。
2.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探索开展形成性评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研究意义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形成性评价则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本研究将探究在实验教学中开展形成性评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有效的手段和思路。
同时,研究成果也有望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形成性评价在基础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来源及意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实施,使我国的课程教育出现了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这也给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提供了实践环境。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新模式,它是通过不断地收集、分析和利用教育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而改善教育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对于形成性评价在基础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形成性评价在基础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并阐述其意义及作用,从而为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三、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对于形成性评价在基础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了解和总结。
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于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的教师和学生,以及家长等相关人员进行调查,了解形成性评价在基础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其实施的原因。
四、研究内容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基础及意义(2)形成性评价在基础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特点(3)形成性评价在基础教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及效果(4)影响形成性评价实施的因素及其对策(5)形成性评价在未来基础教育教学中的发展趋势五、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形成性评价在基础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它是如何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而且可以对于其在未来基础教育教学中的发展提出建议,为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同时,也可以加深教师、学生和家长对于形成性评价的认识和了解,提高他们对于教育教学的参与和支持。
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实证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中职学校英语教学是职业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如何对中职学校英语教学进行形成性评价,达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和提高学生成绩的效果,一直是这一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目前,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针对该问题,有关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如制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建立课程框架等,以进一步推动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发展。
然而,当前该领域的研究侧重于理论层面,缺乏实证研究支持,因此本研究旨在开展一项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实证研究,以期发掘并分析该领域的相关特征、问题和解决方法,为当前和未来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改进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问题及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研究问题为: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实际效果如何,如何有效地完成评价?该研究的研究目的为:1. 对目前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现状进行分析和归纳,以确定研究的基本框架;2. 着重研究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实证研究,探究其影响因素和实际效果;3. 为中职学校英语教学评价的实践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将深入探讨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实证研究,对其相关特征、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描述,旨在得出一些对实践有指导作用的结论和建议。
研究方法主要为问卷调查和案例研究。
通过面对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教学评价的实际情况,从而对影响教学评价实际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
同时,本研究还将对一些成功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实践经验和成功之路。
四、研究意义与预期目标: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对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实证研究,深化对该领域的认识,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有助于推动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预期目标为:1. 分析现有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现状,确定研究的基本框架;2.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实际效果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3. 从案例研究入手,探讨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实践经验和成功之路;4. 提出对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改进方案和建议,有助于提高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铁岭地区高中英语形成性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铁岭地区高中英语形成性评价研究
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形成性评价在教育教学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被认为是有效监督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评价方式。
然而,在铁岭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还比较薄弱,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考试成绩不够理想,与国际接轨的能力也有所欠缺。
面对这种状况,旨在帮助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促进铁岭地区高中英语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本研究将探索如何开展形成性评价。
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文献综述等方法,研究铁岭地区高中英语形成性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同时,分析国内外的英语形成性评价发展趋势,探索英语形成性评价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出适合铁岭地区高中英语形成性评价的推行方案。
研究目标:
1.了解铁岭地区高中英语形成性评价的当前状况;
2.探索英语形成性评价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3.提出适合铁岭地区高中英语形成性评价的推行方案;
4.促进铁岭地区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加。
预期成果:
完成本研究后,预计将得到铁岭地区高中英语形成性评价的实现方案,能够为铁岭地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研究期限:
本研究预计需要在一年内完成。
形成性评价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和评价的转变,形成性评价在教育界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基于学生学习过程,通过多种手段搜集学生的学习成果,描述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模式。
相比于传统的单次测试评价,形成性评价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和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教学参考。
中等职业学校(简称中职)是培养高素质职业拥有者的重要场所,英语作为中职学生的必修课,其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继续教育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点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测和评价。
而形成性评价则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提供教学调整建议。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拟以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为主要研究内容,旨在探究如何有效应用形成性评价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中职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概念、特点及应用方法研究。
2. 在英语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应用形成性评价,探讨不同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影响。
3. 分析中职英语教师在应用形成性评价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
本研究将采用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统计,对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进行探究。
三、预期结果及意义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达到以下几点结果:1. 详细描述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的具体应用方法和效果,为中职英语教师提供指导意见。
2. 对于英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做到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形成一套适用于中职英语教学的评价体系。
3. 提高中职英语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继续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四、研究计划及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文献综述和理论研究(两个月)。
2. 第二阶段:调查问卷设计和实地考察(三个月)。
3. 第三阶段:数据统计和分析撰写论文(四个月)。
4. 论文完成并答辩。
形成性评价应用于中国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中国英语教育的迅速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需求,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和评价越来越受到关注。
传统的考试性评价方式存在主观性、千篇一律的问题,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英语能力和学习效果。
因此,形成性评价作为一种全新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现状和真实能力水平,更好地引导学习和教学活动设计,也更符合英语专业课程的实际需求,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形成性评价在中国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效果,分析评价方式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同时也旨在为提高中国英语专业教学和评价质量,提出可行性建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包括以下内容和方法:1. 回顾传统的考试性评价方式以及形成性评价的概念、特点和原则。
2. 分析形成性评价在中国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探讨其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和评价反馈作用。
3. 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收集英语专业师生对形成性评价方式的看法和评价,分析其优缺点及改进方向。
4.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改进方案和可行性建议,为中国英语专业教学和评价提高提供具体措施和借鉴意见。
三、研究预期结果本研究可望获得以下预期结果:1. 对中国英语专业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现状和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为现行评价模式的改进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持。
2. 揭示形成性评价方式在教学活动设计、学生学习过程引导和评价反馈等方面的优势和局限性,有助于合理利用该评价方式,在教学改进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 提出具体可行的改进方案和建议,为提高中国英语专业教学和评价质量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借鉴意见。
四、论文结构安排本研究拟分为五个章节,具体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介绍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阐述研究内容、方法和预期结果,给出论文结构和安排。
第二章:文献综述,回顾传统的考试性评价方式和形成性评价的概念、特点和原则,介绍国内外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和效果。
形成性评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快速发展,形成性评价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评价方式开始逐渐受到人们关注。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及时观察和客观记录,为学生提供及时反馈,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和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评价方式。
而传统的评价方式仅仅在学习结束后进行一次综合性评价,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细致地评价、分析和指导,从而无法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学习主体性和积极性。
同时,学生的语言习得也呈现出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仅依靠终结性评价的评估结果,可能无法准确了解学生的真实语言水平和实际学习成果。
因此,形成性评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习效果,及时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
同时,通过形成性评价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能力,促进学生在对外汉语学习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因此,对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和有效推进对外汉语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目前,国内外对于形成性评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展开了不少的研究。
从国内来看,已经有不少学者在相关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实践。
如李鹏和杨蕾(2012)就对形成性评价在汉语水平考试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发现形成性评价在对汉语水平的评估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此外,邬珂(2018)也将形成性评价运用到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通过实践,发现形成性评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虽然目前形成性评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形成性评价的实施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候可能过于繁琐和复杂。
其次,形成性评价对于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做到有效实施。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也在不断的创新变革中。
思想政治课教学作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被赋予了重要的使命,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还要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性评价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传统教育评价中,多数都是采用了分数评价的方法,往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也不符合教育教学的目的,因此,引进形成性评价的理念是非常必要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问题,深入剖析其优缺点,探索具体方法,并利用问卷调查等手段在中小学进行实证研究,以期能够为今后教改和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2、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及其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什么是形成性评价,以及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2)形成性评价的优缺点:阐述形成性评价所存在的优点和缺点,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全面的认识,从中寻找优点互补、弥补缺点的方法。
(3)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具体方法: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分析这些评价方式的特点以及其适用范围,并探索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方法。
(4)实证研究设计与调查分析:利用问卷调查法对中小学思想政治课形成性评价的应用进行实证研究,探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从而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3、预期成果本研究主要的预期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借鉴形成性评价的理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为今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2)提高学生的思想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性评价具有巨大的优势,可以促进学生的思想、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3)完善教育评价制度:通过实证研究,探究形成性评价在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从而完善教育评价制度。
4、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共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研究前期:对形成性评价的相关文献进行全面调查,并对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学习形成性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学习形成性评价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
随着课程标准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方式也需进行相应的调整,传统的单纯评价学生考试成绩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因此形成性评价方法的引入成为教育教学界广泛讨论的话题。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学语文学习形成性评价方法的运用效果,探讨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探索如何科学有效地运用形成性评价指导教学。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中学语文学习的形成性评价指标和方法体系研究;(2)中学语文学习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3)探讨中学语文学习形成性评价的意义、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2.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调研、问卷调查、案例研究等方法,对中学语文学习形成性评价进行深入的研究,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探究和分析。
四、研究意义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促进中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其更加符合教育教学实际,实现学生成长和教育教学的双赢。
同时,也有利于积极推进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五、论文结构第一章:绪论(1)研究背景及意义(2)研究目的和内容(3)研究方法第二章:中学语文学习形成性评价的现状与问题(1)中学语文学习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及特点(2)中学语文学习形成性评价的现状分析(3)中学语文学习形成性评价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第三章:中学语文学习形成性评价的指标和方法研究(1)中学语文学习形成性评价指标研究(2)中学语文学习形成性评价方法研究第四章:中学语文学习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中学语文学习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2)中学语文学习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分析第五章:中学语文学习形成性评价的意义与作用(1)中学语文学习形成性评价的意义分析(2)中学语文学习形成性评价的作用研究第六章:总结与展望(1)研究主要成果总结(2)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3)未来研究方向。
开展形成性评价提高学生口语技能的开题报告
题目:开展形成性评价提高学生口语技能
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英语已经成为国际通用语言,口语表达能力日益重要。
但传统的口语考试方式只能检验学生的表面知识,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技能。
因此,开展形成性评价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口语能力
的发展,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受访者的意见,探究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口语技能的影响。
研究内容:
1. 形成性评价对英语口语技能的影响。
2. 如何设计形成性评价体系,以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3. 形成性评价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预期结果:本研究预计结果为:
1. 探究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效果。
2. 设计出适用于不同层次、不同课程的形成性评价体系。
3. 分析形成性评价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为实际教学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结论:形成性评价对提高学生口语能力有显著效果,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口语技能发展。
因此,建立完善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将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从
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开题报告小学英语教育运用形成性评价调动后进生学习积极性的研究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教育教学评价目的也在不断的变化,教师越来越重视在评价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差异、学习条件、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和情感态度的表现。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是对学生学习进展的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教与学而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相对“终结性评价”而言。
终结性评价是一个教程或一个学期结束,为给学习者评定成绩而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改进,强调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旨在通过经常性的测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改进教师的教学。
小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坚实的基础是为以后能更好地学习英语的关键。
通常小学生刚开始时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都很浓,成绩还不错,但从小学高年级时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状况,逐渐会产生部分 “后进生”。
后进生在班级占有一定的比例,有时可能会占相当大的比例。
英语后进生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遇到的一个棘手的、严峻的问题。
而且这种两极分化的状况始终困扰着英语教学,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如何遏制这种两极分化的趋势,大面积提高英语成绩,对减少差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通过教学产生的行为变化做出价值判断,为改善和优化教学提供依据的过程。
教学评价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按评价的功能可以划分为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三种。
形成性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手段、方法与效果。
国际上著名的研究形成性评价专家P. Black和D. William认为,广义上的评价包括教师和学生进行的所有能够收集学习信息的活动,这些收集到的信息可以诊断性地用以调节教与学。
Carol Boston在《形成性评价的概念》一文中说,评价包括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观察、教室讨论活动、学生学业分析(包括家庭作业和考试)等。
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On Formative Assessment in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学生姓名:柏娥学号:200913140604专业班级:英语200906班导师姓名:王德志职称:副教授2012年12月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评价是一种获取和处理用以确定学生水平和教学有效性的证据的方法,它包括了比一般期末书面考试更多种类的证据。
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考核与评价,是教学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对教学结果的评价。
如果没有评价活动的结果,整个教学活动将成为一个只有执行而无反馈的过程,不利于学生学习责任心的培养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缺乏全面的认识,甚至片面地认为考试就是评价的唯一手段,不少老师是为了高分而教,学生则为了高分而学,反而阻碍了学生提高学习和运用英语能力的提高,出现了“高分低能”和“聋哑英语”等现象。
虽然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显而易见的是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存在问题。
教学评价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及时地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情况做出价值判断和量化评估,而且能对课堂教学有直接的导向作用。
中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相当部分的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有着强烈的对立情绪,他们的学习是被动的、消极的。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变消极为积极,教师除了要掌握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外,更重要的是要注意使用适当的评价方式。
笔者认为形成性评价体系不仅能科学地改善中学生的自卑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情感,而且能让教师及时获得反反馈的信息,促进教师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
实践表明,形成性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不断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和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并列出主要参考文献(至少15项)研究现状:根据评价的作用与功能, 教育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涂艳国, 2007)。
对于形成性评价, 国外文献中还有其它名称, 如课堂评估( classroom evaluation/assessment Angelo& Cross,1993), 学校评价 ( school- based assessment Wood,1993), 档案袋评价( portfolio assessment W eigle,2002), 学习性评价 (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Blacket al, 2003)等。
这些是不同作者从不同角度看待形成性评价而使用的不同术语, 基本意思大致相同。
1)国外研究教育评价起源于中国 ,教育评价的理论是在西方产生和发展的。
1702年 ,英国剑桥大学首先在教学评价中运用“笔试”教育评价的方式由口试到笔试 ,使教育评价更加客观化和标准化。
1904 年 ,美国的桑代克( Thorndike) 发表了《精神与社会测验学导论》,这是一本有关测验学的巨著 ,它是教育测验运动开始的标志 ,同时其中“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 ,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测量”的理念 ,奠定了教育测量的基础。
1933~1940年 ,美国进行了一项由艾钦 (Aikin) 领导、由泰勒( Tyler)主持的关于美国中学课程改革的研究 ,这也是美国教育史上著名的“八年研究”。
泰勒在这个时期所进行的教育评价是系统的、完整的、有创造性的;而且 ,他在 1942 年正式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概念 ,因此也被人们称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
1948~1956年 ,布鲁姆(Bloom)开展了认知方面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研究 ,促进了教育评价向科学化方向发展。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实际上属于过程评价(process-oriented approach)。
它最早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哲学家斯克里芬(M. Scriven, 1967 )在他的《评价方法论》一书中提出来的。
所谓形成性评价,是指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从而提高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他提出了语言教学评价的重点所在。
他的主要贡献在于:1、首次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区别开来;2、强调评价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评价教学大纲的目标和要求是否达到,而且在于评价目标本身是否有价值;3、主张‘无目标评价’(即形成性评价)。
他认为评价者不仅应该考虑评价大纲的预期目标上,而且应该考虑到这样一种可能性,即要认识和研究那些没有预料到的结果的出现(转引自陈坚林,2000)。
从此 ,形成性评价作为教育评价一个重要方式被各国的教育界所重视 ,并且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斯克里芬之后,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B.S.Bloom首先将这一评价方式引入课堂教学。
布鲁姆将教学评价分成三大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布鲁姆认为:“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使学生知识达到掌握程度所进行的系统性评价,即为了促进掌握尚未掌握的内容进行的评价。
”提出著名的CIPP评价模式的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 Stufflebeam )等人于1971年在《教育评价与决策》一书中提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 prove), 而是为了改进( improve)”可以说, 这一论断为形成性评价目的的探讨定下了基调。
与布卢姆的看法类似, Sadler( 1998)在定义形成性评价时也明确指出“它是专门对学生的表现给出反馈以提高和促进后续学习的一种评价模式”。
早先, Sadler( 1989)还提出了学生受益于反馈信息的三大条件, 即: 了解良好表现的标准; 主动地对其当前表现和目标水平进行比较; 采取适当行动弥合差距。
显然, Sadler的形成性评价理念还兼有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能力的目的。
这种从信息差的角度看待形成性评价的观点影响较大, 如伦敦大学教育学院Clarke & McCallum ( 2001)的报告就受其影响, 认为一项评价之所以可称为“形成性”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参照水平进行比较并产生一些信息; 二是这些信息被用于改变两者水平间的差距。
上世纪80年代开始, 英国中等教育委员会( SEC) 采用基于学校日常教学的评估手段, 并认为这种手段可以测量出某些不能轻易或充分地从总结性考试中所获的学业成绩(Wood, 1993)。
另外, 澳大利亚在此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也较早, McG aweta.l ( 1984)的报告认为形成性评价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和教学计划的进展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实质性取样, 因此在教育评价上比外部的考试更加全面。
相应地, 澳大利亚教育部一直在其国内的教育实施中广泛推行形成性评价。
1990年以后,国外的许多学者开始重视形成性评价对教学的影响。
如:Weirt 推荐教师采用形成性评价,这样可以有效地调整教学环节和学生的学习行为;Harlen & James提出形成性评价的关键在于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
Bachman & Palmertsl从考试的角度分析了形成性评价,指出了用于形成性目的的考试有助于指导学生学习,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迄今, 在形成性评价上最全面的一份文献研究中, Black & William ( 1998) 对1988至1998年间涵盖各个教育层次的160种教育期刊和专著上的250份相关研究报告进行了综合分析, 发现在实施形成性评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收益( learning gains)显著提高, 同时还发现评价的反馈信息对学习稍弱的学生帮助更大。
2)国内研究形成性评价在我国古代教育中素有渊源,但一直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我国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基础仍然沿用国外的教育评价理论。
教育评价中“一考定乾坤”的模式在本世纪之前可谓根深蒂固,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才出现形成性评价的相关文献, 1994 年到2002 年形成性评价研究在我国处于探索阶段,本阶段出现的论文多是对形成性评价的理论研究,主要阐述形成性评价的概念、作用、方法、目标和意义等。
随后,形成性评价研究增长较快,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将其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探讨该评价方式在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以及形成性评价的方式或方法。
尽管形成性评价的研究在我国起步晚, 但研究势头很猛,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
2000年,戚业国、陈玉琨先生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构想,丰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理论。
为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改革在全国也如火如荼的进行,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在整个教育评价体系的发展中,不少教育评价研究者都对形成性评价做了深入的研究,形成性评价体系已被国内多数高校所采纳并应用在日常英语教学之中。
形成性评价体系的落实,在实践中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信息,以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应斌,晏奎. 2010)。
户进菊和阎锂对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原则作了详细的解释,并阐述了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和意义;曹荣平,张文霞,周燕尝试性地提出了英语写作教学研究模式,分析了针对大学生写作自主能力形成性评价所产生的影响。
虽然国内学者对形成性评价的研究角度也略有不同,但统一的一点是:形成性评价的价值是肯定的。
如郭茜提到: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自信,成为自主性学习者。
苏鹏指出:形成性评价对我国外语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学习理论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将大大有利于我国外语教学从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的转化。
形成性评价的渗透使得语言的学习过程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它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无疑会对教学质量起到提高作用。
21世纪我国教育评价和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评价功能从选拔甄别到强调促进与提高;评价主体从教师到师生家长的互评;评价内容从注重知识到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评价标准从以分数为唯一标准到多维度的评价等。
参考文献:[1] Angelo, T. A. & Cross, K. P. Classroom Assessment Techniques: A Handbook for College Teachers (2nd edition) [M]. San Francisco, CA: Jossey- Bassm, 1993.[2] Black, P. & William, D. Assessment and Classroom Learning [J]. Assessment in Education, 1998, V o.l 5 (1), 7- 74.[3] Black, P.; Harrison, C.; Lee, C.; Marshal, l B. & William, D.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Putting it into Practice [M]. Maidenhead: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03.[4] Bloom, B.S., Hastings, J.T., & Madaus, G. Handbook on Formative and Summative Evaluation of Student Learning [M]. New York: McGraw- Hill 1971.[5] McGraw Bet al Assessment in the Upper Secondary School in Western Australia [R]. Perth: Ministry of Education, 1984.[6]涂艳国.教育评价[M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7]《教育心理学》全国统编教材编写组.教育心理学参考资料选辑[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 437[8]吴昌提,林菊芳,陈宁红.国内外形成性评价述评——兼评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十年[J].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9,(3):66-69.[9]应斌,晏奎.零课时阅读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探讨[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127-131.[10]贾军红.我国课程整合研究综述[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1,(5):91-93.[11]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卢慕稚,张莉莉等《新课程与评价改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3]陈琳,王蔷等《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14] 莫焰. 初中英语形成性评价的实验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2004.[15] 李芳.论形成性评价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D]. 湖南师范大学2005.[16] 郭茜.利用形成性评价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中学习者自主性的培养[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17] 苏鹏.论“形成性评价” [J].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1).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对教师和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