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特拉瓦介绍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3.70 MB
- 文档页数:17
解读建筑大师——卡拉特拉瓦【摘要】他是大自然的门徒,用材料堆积出鸟儿般的房子。
他迷恋万物的动态美,为建筑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他用无视结构法则的曲线,将建筑引向没有重力的天空。
在当今这个充斥着个性化与分离性的世界里.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是为数不多可以被称作世界性的设计师。
他以其独有的设计天赋.超越了艺术,科学和技术间的彼此差异创造出了一系列融合了结构学与运动学的诗意的建筑形态。
本文通过对其建筑思想与设计作品的研究深入分析了其作品背后所蕴涵的理论根源从而以较为全面的视角展现出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的创作历程。
【关键词】卡拉特拉瓦运动灵感仿生学随着密尔沃基艺术博物馆受到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国民众的高度评价,西班牙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获得了第61届美国建筑师学会金奖,如今,他的名字在世界建筑界如雷贯耳,在当今这个多元多变的世界里,卡拉特拉瓦凭借对自然、对人类的独特理解,始终如一坚持自己的理想,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建筑之路,他的作品超越了科学、技术与艺术,以典雅洒脱之气,为我们的世界增添了一道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卡拉特拉瓦,目睹了现代建筑的变革,经历了多元文化的洗礼,促使他重新思考着建筑的本质,从桥梁到建筑,从绘画到雕塑,无不表现出他对自然界深邃的理解,本文通过对卡拉特拉瓦的作品分析,从而研究建筑大师的基本设计观念。
一、作品解析1、建筑作品解析1.1 密尔沃基艺术博物馆卡拉特拉瓦的密尔沃基美术馆位于密执安湖畔,粼粼波光似乎是全球各地很多博物馆建筑不约而同偏爱的环境条件。
在美术馆旁边还有另外一个好的老的建筑,是沙里宁1957年设计的战争纪念馆。
为了尽情发掘地段环境与生俱来的优美潜力,卡拉特拉瓦把建筑放成了在水一方。
正对着地段西面,是当地的重要干道,林肯纪念大道。
卡拉特拉瓦沿着大道的方向新建起了一条拉索引桥,跨度长达73米,把人们的视线直接引导到了新建的建筑上来,笔直地正对着新美术馆的主要入口。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生平简介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建筑师、艺术家、工程师,1951年出生于西班牙瓦伦西亚。
卡拉特拉瓦在瓦伦西亚上小学和中学,从8岁起,还上了工艺美术学校,在那里他开始了正式的绘画学习。
在瓦伦西亚完成高中学业后,卡拉特拉瓦在巴黎度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进入了瓦伦西亚的高等建筑学院(Escuela Técnica Superior de Arquitectura),在那里他获得了建筑学位,并参加了城市主义研究生课程。
卡拉特拉瓦被历史上一些伟大的建筑作品的数学严谨性所吸引,决定攻读土木工程研究生,并于1975年进入苏黎世的ETH(瑞士联邦理工学院)。
卡拉特拉瓦于1981年获得博士学位,发表了一篇关于空间框架可折叠性的论文。
完成学业后,卡拉特拉瓦于1981年在苏黎世开设了第一家事务所,接受小型工程委托。
1983年,卡拉特拉瓦为苏黎世斯塔德霍芬火车站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第一份获奖方案,从此开始参加各种设计竞赛。
1984年,卡拉特拉瓦在巴塞罗那设计了巴赫-德罗达大桥。
这是建立他国际声誉的第一个桥梁项目。
随后的其他著名桥梁包括,阿拉米洛大桥和卡图贾高架桥,二者都是塞维利亚世界博览会委托建造的(1987—1992);毕尔巴鄂的Campo Volantín人行天桥(1990—1997);以及瓦伦西亚的阿拉米达桥和地铁站(1991—1995)。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的其他大型公共项目包括多伦多的BCE 广场(1987—1992)和里斯本的东方火车站(1993—1998),后者是1998年世博会委托建造的。
卡拉特拉瓦于1989年在巴黎成立了公司的第二个办事处,当时他正在设计里昂圣埃克苏佩里机场站(1989–1994)。
1991年,卡拉特拉瓦在瓦伦西亚赢得了一场大型文化综合体和城市干预的设计竞赛——艺术科学城,一座占地86英亩(348030平方米)的艺术设施综合体,包含一座科学博物馆、一座天文馆、一座歌剧院、“阿戈拉”、两座桥梁和花园。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人物简介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是20世纪少有的通才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
由于 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
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
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
他将工程师的理性与艺术家的浪漫完满的结合,形成了以运动、力和仿生建筑形式为主要创作理念的独特建筑语言。
他通过对技术的理解和运用,把建筑的结构美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年少经历要折叠空间的男孩卡拉特拉瓦出生于西班牙贝尼马米特(Benimàmet),这里原先是个小城市,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区,并入西班牙巴伦西亚市(Valencia)。
卡拉特拉瓦母亲的家庭有犹太血统。
而他的姓,是中世纪时期古老的贵族名号,在历史上,这个贵族与西班牙的一个骑士团有关联。
他父母家都是做农业出口生意的,经常各处走动,他们有时候也会带着小卡拉特拉瓦,帮助他形成开阔的眼界。
在《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运动的诗篇》一书中,作者亚历山大·佐尼斯(Alexander Tzonis)对此有非常浪漫的描述:“少年与父亲一起在瓦伦西亚徜徉时,这座城市中美丽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建筑,包括著名的建筑结构精品——梅尔加多商业交易所(Lonja del Mercado),都使年轻的卡拉特拉瓦受到了耳濡目染的熏陶。
当回到乡下与世隔绝的村庄后,卡拉特拉瓦又整日沉醉在观察大自然、绘画和富于想象的游戏中,其中包括构筑可以飞行的精美结构体。
”除了这种家庭生活背景的浸润,卡拉特拉瓦的艺术教育也很早开始了。
他在8岁的时候去了一间艺术与手工艺学校参加绘画班。
14岁,母亲又送他到巴黎学习法语,17岁又到瑞士学习德语。
高中毕业后,卡拉特拉瓦到巴黎就读高等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