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式战机:从辉煌走向终结
- 格式:pdf
- 大小:126.54 KB
- 文档页数:1
DC-3:二战胜利的幕后英雄作者:顾乡来源:《大飞机》2019年第05期熟悉抗日战争史的人,大多知道“驼峰航线”。
当年,日寇占领了中国沿海并切断滇缅公路,导致中国外援受阻,后来,盟军用C-47运输机开辟驼峰航线,把大量物资送进中国,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
在欧洲战场,1944年6月6日,大批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也使用了大量的C-47运输机。
由于在二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C-47运输机被称为二战的幕后英雄。
但在参军前和退役后,它还有一个名字叫道格拉斯DC-3,同样创造了辉煌业绩,被称为商业航空史上的传奇。
商业航空的开山鼻祖如果说,波音247是第一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客机,那么,道格拉斯DC-3无疑是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运输机之一。
1933年2月8日,波音公司一架全灰色的247原型机搭载着10名乘客,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进行了首飞。
5个月后,另一款重磅机型——道格拉斯DC-1成功首飞。
波音247作为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客机横空出世,无疑刺激了它的竞争对手——道格拉斯DC系列飞机的诞生。
当时,美国航空公司订购了60架247飞机,使波音的生产线满负荷运转。
其余航空公司不甘心排队等候,希望有一种新飞机可与波音247竞争,由此启动了研制新型客机的招标,最终推动道格拉斯公司设计出了DC-1。
此后,航空公司又订购了改进型的道格拉斯DC-2,该型号飞机可载客14人,于1934年投入使用。
从DC-1到DC-2,所有的改进似乎都在为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运输机——道格拉斯DC-3铺路。
“DC-1和DC-2为其后的DC-3成为20世纪40年代最广泛使用的飞机奠定了基础。
”航空评论家斯蒂芬·谢尔曼评论道。
收到DC-2的大批订单后,道格拉斯公司开始扭转财务上的颓势。
1935年5月,道格拉斯飞机帝国创始人唐纳德·威尔斯·道格拉斯突然接到美国航空公司董事長赛勒斯·罗利特·史密斯发来的一封电报,后者希望得到一架具备卧铺功能的客机。
xx“零式”战斗机设计者崛越二郎1940年9月13日,我国四川境内又响起了凄厉的空袭警报――日寇的轰炸机机群再次飞临重庆上空。
中国空军的伊-15、伊-16等战斗机相继起飞迎战。
中国的战斗机逼近日寇混合机群时,发现伴随轰炸机的战斗机外型和以往的日本陆军97式和海军96舰载战斗机有所不同,是一种新式战斗机!当日本战斗机发现中国战机袭来时,立刻上前迎战。
日本新式战斗机不仅外型和96、97式不同,而且速度、灵活性和火力凶猛程度与96、97式大相径庭!经过一场惨烈的交战,中国战斗机被击落13架,受伤11架,10名飞行员牺牲,而日本战斗机无一损失,这是抗战以来中国空军最惨重的一次损失!后来人们才知道,这就是臭名昭着的“零式”战斗机,而它的设计者就是日本飞机设计师崛越二郎。
竞争出世这里是一个图片1903年6月22日,崛越二郎生于日本群马县。
这一天,与莱特兄弟第一次完成人类首次持续可操纵飞行只相距不到半年时间。
1927年,24岁的崛越二郎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航空系,一步步走上了自己的航空之路。
为了能够充分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航空制造技术,1929年至1930年他分别到德国容克斯飞机公司和美国寇蒂斯飞机公司深造,学习西方在飞机制造业中的经验。
可以说,他在“零”式飞机的设计上,也借鉴了一些德国和美国飞机设计的经验。
1934年2月初,日本军方要求航空工业部门设计一种能在6分30秒爬升至5000米高度的战斗机。
三菱和中岛两家公司参加了竞争。
三菱公司以崛越二郎为首的“九试单战制作小组”。
1935年2月4日,其“九试单战”实验型飞机首飞成功。
它是日本第一种实用型的下单翼战斗机,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单翼舰载战斗机种之一。
由三菱公司佐世保海军工厂和九州飞机工厂共同制造的“九试单战”,创造了在3200米高度时速450千米的惊人纪录,远远超过了军方的要求。
1936年,“九试单战”更名为96式舰载战斗机。
鉴于96式舰载战斗机研制的成果,日本海军于1937年5月19日又提出要求设计一种“万能战斗机”高度4000米、速度每小时500千米、航程3000千米,能在3分30秒爬升到3000米高空,作战性能优于96式并装有20毫米机炮2门、7.7毫米机枪2挺和携带二枚60千克炸弹。
耗时58小时零7分,结束了由Square_Enix的第六开发小组制作的前线任务4。
一共29Stage。
以下是目前搜集到的所有相关资料和本人写的剧情攻略,请慢用。
本作主要人物介绍(来自官方网站www.square-enix.co.jp/fm/ ),翻译得不准确的地方,请予以指出,谢谢。
埃尔莎Elsaエルザ22岁初始机体:Zenith (我在常熟路,淮海路看到了同样的商标……寒)原法军Wanzer驾驶员,从本作一开始就加入了陆上新战术研究机关“デェランダル。
性格直率开朗。
由于致力于非常复杂(繁复)的Wanzer的实战理论,因此在机械工学理论方面十分的不擅长(不知道这样翻译对不对)。
虽然很年轻,但是富有正义感,少许有点强调“道义”是比较令人头痛的地方……达瑞尔Darrilダリル32岁初始机体:BlazzaialUSN陆军332机动中队第5分队队长。
上士军衔(军曹),出生于美洲西部。
虽然是拥有优秀能力的能够成大事的士官,但是常常由于出于正义感的擅自行动导致与上级不合,因此总是遭到排挤。
由于对现在的军队状况极度失望,因此执行任务很消极。
(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翻……)性格开朗,富有活力,乐观,仍保持着一颗炽热心的追寻着自己的梦想。
富兰德里克兰卡斯特Frendrick Lancasterフリデミックランカスタ—36岁在第一作中也有登场的自由记者。
曾因揭露2092年ハフマン岛纷争事件的真相(サカタンダストリゖ事件)而震惊了世界媒体。
本作因追综报道德军基地遭袭事件而和主人公们相遇。
西德Zeadジ—ド45岁初始机体:Wildgort原英军将军(阶级不明),现任陆上新战术研究机关“デェランダル“负责人(总经理)。
由于有军人的背景,Zead是个很懂礼仪并且严于律己的人。
但是他对于别人却没有苛刻的要求,反而能够根据对方的性格包容对方(基本上就是说Zead是个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好领导,日本人花这么多字解释……)。
对于部下们以及Elas这样的新人,Zead不仅仅是可以信赖的领袖,同时也是如慈父一般的存在。
日本零式战机工作原理
日本零式战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帝国海军所使用的一种舰载战斗机。
它的工作原理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发动机推进:零式战机采用了液冷式发动机,通过燃料的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喷出,推动飞机前进。
这种发动机可为零式战机提供足够的动力,使其具有较高的速度和机动性。
2. 機翼与襟翼:零式战机的机翼采用了低翼配置,能够提供足够的升力来支撑飞机。
此外,零式战机还配备了可伸缩的襟翼,用来调节升力和阻力,增强飞机的机动性能。
3. 弹射座椅与机身结构:在发动机失效或飞机出现故障时,零式战机上配备了弹射座椅,以保护飞行员的生命安全。
此外,零式战机的机身采用了轻质高强度的铝合金和钢材制造,以提高飞机的结构强度和机动性。
4. 操纵系统:零式战机配备了一套复杂的操纵系统,包括操纵杆、脚蹬、舵面等,用于控制飞机的飞行姿态和方向。
通过操纵系统,飞行员能够实现飞机的起降、机动飞行、转弯滚动等动作。
总体而言,日本零式战机是通过液冷式发动机提供动力,机翼和襟翼提供升力和阻力,弹射座椅保护飞行员生命安全,操纵系统控制飞行姿态和方向,来实现飞机的飞行和机动性能。
以上只是简单介绍了零式战机的工作原理的一部分,实际上它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许多其他细节和系统。
日本“零式”战斗机设计者崛越二郎1940年9月13日,我国四川境内又响起了凄厉的空袭警报――日寇的轰炸机机群再次飞临重庆上空。
中国空军的伊-15、伊-16等战斗机相继起飞迎战。
中国的战斗机逼近日寇混合机群时,发现伴随轰炸机的战斗机外型和以往的日本陆军97式和海军96舰载战斗机有所不同,是一种新式战斗机!当日本战斗机发现中国战机袭来时,立刻上前迎战。
日本新式战斗机不仅外型和96、97式不同,而且速度、灵活性和火力凶猛程度与96、97式大相径庭!经过一场惨烈的交战,中国战斗机被击落13架,受伤11架,10名飞行员牺牲,而日本战斗机无一损失,这是抗战以来中国空军最惨重的一次损失!后来人们才知道,这就是臭名昭着的“零式”战斗机,而它的设计者就是日本飞机设计师崛越二郎。
竞争出世这里是一个图片1903年6月22日,崛越二郎生于日本群马县。
这一天,与莱特兄弟第一次完成人类首次持续可操纵飞行只相距不到半年时间。
1927年,24岁的崛越二郎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航空系,一步步走上了自己的航空之路。
为了能够充分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航空制造技术,1929年至1930年他分别到德国容克斯飞机公司和美国寇蒂斯飞机公司深造,学习西方在飞机制造业中的经验。
可以说,他在“零”式飞机的设计上,也借鉴了一些德国和美国飞机设计的经验。
1934年2月初,日本军方要求航空工业部门设计一种能在6分30秒爬升至5000米高度的战斗机。
三菱和中岛两家公司参加了竞争。
三菱公司以崛越二郎为首的“九试单战制作小组”。
1935年2月4日,其“九试单战”实验型飞机首飞成功。
它是日本第一种实用型的下单翼战斗机,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单翼舰载战斗机种之一。
由三菱公司佐世保海军工厂和九州飞机工厂共同制造的“九试单战”,创造了在3200米高度时速450千米的惊人纪录,远远超过了军方的要求。
1936年,“九试单战”更名为96式舰载战斗机。
鉴于96式舰载战斗机研制的成果,日本海军于1937年5月19日又提出要求设计一种“万能战斗机”高度4000米、速度每小时500千米、航程3000千米,能在3分30秒爬升到3000米高空,作战性能优于96式并装有20毫米机炮2门、7.7毫米机枪2挺和携带二枚60千克炸弹。
零式战机:从辉煌走向终结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之友》 2010年第1期新式战机出尽风头1939年3月16日,一架代号“12试舰战”的试验机在日本三菱公司名古屋工厂研制成功。
1940年7月31日,日本海军正式采用“12试舰战”,这一年正是日本纪元2600年。
为纪念这个年份,新飞机被命名为零式舰载战斗机。
在太平洋战争的前两年,零式战斗机可以说是出尽了风头。
日本偷袭珍珠港行动中,零式战斗机护送鱼雷轰炸机参与了第一波空中作战,疯狂地扫射地面机场和防空阵地等目标,并在空中击落了4架美军战机。
1941年12月8日,84架日本零式战机护送108架轰炸机空袭美军驻菲律宾克拉克机场。
零式战机首先击落一架P-40战斗机,随后,它又和其他战机一起击落了15架美军飞机,并摧毁了地面的50架美军战机。
12月11日,零式战机又击落一架美军B-17轰炸机。
实战证明,零式战斗机在垂直面上的机动性相当好,已经超过了当时的盟军战机。
它最大高空飞行速度为534 km/h,航程达2 000 km,可载两门20 mm航炮和两挺7.7 mm机枪,而当时其他国家同类战机多数仅装备12.7 mm机枪,速度约500 km/h,航程多在1000 km。
如美国的F-4F野猫战斗机虽是“零式”的主要对手,但在速度和火力上都不及“零式”,在交战中未占到便宜。
为此,日本在二战期间总共生产了l万架以上的零式战斗机。
意外获得“零式”机密为了能与零式战机抗衡,美国人决定研制新型战机,但新战机怎样设计才能超过“零式”呢?就在美国的飞机设计师们闭门造车的时候,命运女神来敲门了,日本人亲自“送来”了零式战机的资料1942年6月4日,美国海军的一架“凯塔林娜”巡逻机正在执行日常巡逻任务。
在飞机掠过人迹罕至的阿库坦岛上空的瞬间,一位观察员突然发现原来干干净净的苔原上多了一块暗斑,经再三确认,那是一架日本战机。
几小时后,一个海军回收小组接到命令,立刻赶往阿库坦岛,回收那架日本战机!随小组行动的专家看到那架陷在苔原中的飞机不禁大喜,那竟是日本高度保密的零式战机。
二战中战斗机的发展历程在20世纪40年代上半叶,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斗机逐渐成为了各国军队的主要武器之一。
为了在空中斗争中占据优势,各国开始研发出各种先进的战斗机。
本文将介绍二战期间,战斗机的发展历程。
一、第一批“原始”的战斗机随着二战爆发,海、陆、空三军的各国都急于找到一种能占领优势的武器。
空战显然是其中的一大挑战,于是成为了各国空军研究的重点。
在战争初期,一些还比较原始的战斗机被广泛使用。
比如,英国的“蜜蜂”式战斗机和德国的“跳蚤”式战斗机等。
这些机型的特点是小巧灵活,速度快,但是武器装备相对简陋,毁伤力较小。
二、发展向量喷气式战斗机随着二战的继续演变,战斗机的设计逐渐向“向量喷气式战斗机”这一方向转变。
1940年代,美国空军开始研究喷气动力技术,并在1943年成功试飞了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
美国的“狂野”和德国的“鼻祖”喷气式战斗机都是由向量喷气原理推动的。
三、涡喷式战斗机的出现除了向量喷气式战斗机之外,涡喷式战斗机也在1940年代发行。
这种发动机使用的是涡轮动力,将喷气推出机身。
由于动力源更为高效,因此涡喷式战斗机的速度和爬升能力都更加卓越。
英国的“喋血孤胆”喷气战斗机和美国的“食人魔”式涡喷战斗机都是其中的代表者。
四、雷击战斗机的崛起20世纪40年代中期,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雷击战斗机开始应运而生。
这些战斗机都装备了雷达系统,可以迅速反应和定位敌方目标。
英国的“霹雳火”式雷击战斗机,美国的“猛虎”式雷击战斗机都是此类机型的代表者。
五、歼击轰炸机的火爆随着战争的进一步演变,歼击轰炸机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这种机型可以兼备轰炸、截击、支援等多种功能,搭载的武器装备也比较齐全。
英国著名的“台风”式歼击轰炸机和德国的“波曼”式歼击轰炸机都被广泛应用于二战期间。
总结二战时期,各国的战斗机发展历程广泛,从原始的战斗机到喷气式、涡喷式、雷击战斗机以及歼击轰炸机等多种型号。
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是战斗机这一武器仍然在现代战争中占据重要作用,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1945 年4 月10 日,德国小城博格(Berg),防空警报四处响起。
13 岁的男孩子沃纳.迪特里希在防空壕里向天空张望,他看到一架美军P-51D野马式战斗机拖浓烟烈火低空向西飞去,紧接著他又看见一架德国战斗机它发射了机关炮和火箭弹。
这架起火的P-51 的飞行员在低空跳伞逃生,他的飞机在不远的田野里坠地爆炸。
●美军飞行员落地后被当地农民俘虏。
在审讯中他供出了自己的名字:约瑟夫.彼得伯思中尉(Joseph Peterburs),军号:0-830526。
●●彼得伯思中尉(资料照片)●约瑟夫.彼得伯思中尉时年19 岁。
他于1944 年11 月6 日到达苏格兰,被分配到美国陆军第20 航空队第55 战斗机中队执行战斗勤务。
约瑟夫刚来时已经有280 训练飞行小时,但他毫无空战经验。
●●第55 战斗机中队装备的是P-51D 型野马式战斗机。
彼得伯思中尉用未婚妻的名字把自己的座机命名为周赛芬(Josephine)(资料照片)●彼得伯思中尉的首次作战出击是在1944 年12 月12 日。
那天他和战友们掩护B-17轰炸机群攻击了德国境内的莫斯堡(Mersburg),在这次平平淡淡的行动中,彼得伯思中尉第一次接受了战争的洗礼。
返航后,他的战斗飞行纪录上第一次出现了数字:6 小时35 分。
●12 月下旬,当“突出部”之战打得热火朝天时,盟军的空军却没有出动,原因是天气太坏了。
直到12 月28 日,彼得伯思中尉才执行了第二次出击任务。
此后,他的出击次数迅速增加。
他的任务多数是掩护B-17 轰炸机编队,回程时稍带着扫射地面出现的任何德军目标。
●1945 年1 月14 日,彼得伯思中尉迎来了他的第11 次出击。
那次出击目标是德国腹地的马德堡。
在接近目标时,他们的机群受到150 多架Me109和Fw 190战斗机的疯狂拦截。
德国机群采用迎头攻击战术直扑B-17,在高空担任掩护的P-51 纷纷抛掉副油箱,奋起迎击穿过B-17 队形的敌机,双方在天空中展开了一场恶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