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特拉瓦作品
- 格式:ppt
- 大小:274.50 KB
- 文档页数:12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的桥梁艺术郑 斐1,杜恩龙2,赵英策3(1.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陕西西安710064;2.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3.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北京100010)摘 要: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是集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和雕塑家于一身的大家。
在桥梁设计领域,他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有机结合,设计的桥梁以其纯粹的结构形式所形成的优雅形态而举世闻名。
汇总卡拉特拉瓦近些年的经典代表作品,着重介绍他的独特桥梁设计艺术。
关键词:桥梁美学;卡拉特拉瓦;桥梁设计中图分类号:U442.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767(2007)03-0001-05收稿日期:2007-03-21作者简介:郑 斐(1983-),男,2005年毕业于长安大学公路学院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工学学士。
1 引 言如何增强桥梁结构的艺术表现是设计师面对的重要问题。
桥梁工程的发展体现了以工业水平为基础的技术要求和以情感表达为内涵的艺术创造间的表现矛盾。
集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和雕塑家于一身的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 rava )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的结构形式所形成的优雅形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之美,其作品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2 桥梁建筑美的实现卡拉特拉瓦对“美”有着独特的理解,这是他作品与众不同的根源[1]。
“对称的结构容易获得美,但它不是最完美的形象”。
他认为的美主要来自3个方面:“美”源于自然。
卡拉特拉瓦崇拜自然,将自然视为建筑创作的源泉。
他不但试图从中发现美的原则,还进行了大量有关生物生长性状的研究,从中寻找建筑形态的仿生联系。
“美”源于运动。
这是他从自然中找到的答案。
卡拉特拉瓦认为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存在方式,是美的根源。
卡拉特拉瓦理解的运动首先是一种普遍而深刻的运动趋势———重力作用下的下落趋势: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是通过与它的对抗来确定自己的存在形态,所以形态之美也即运动之美。
转载自:姜飞宏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介绍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介绍一:创新建筑师代表:Santiago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
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
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
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
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
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料。
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
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
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
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
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作品-巴伦西亚科学城里斯本车站密尔沃基美术馆雅典奥运会主场馆二追求内外协调统一:贝聿铭贝聿铭,美籍华人,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他为我国设计了北京香山饭店、中国银行总部大厦,香港的中国银行大厦等。
欧洲建筑风格赏析——西欧南欧部分西班牙概述:很难给西班牙的建筑风格作一个笼统的概括.普通的房子是白墙红瓦,各个大师的建筑特点又大不相同.----红堡Alhambra安东尼奥高迪GAUDI作品有米拉公寓,圣家大教堂,古埃尔公园,巴特罗之家巴塞罗那米拉公寓---圣家大教堂古埃尔公园----巴特罗之家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作品-毕尔巴鄂机场航楼--毕尔巴鄂步行桥--巴伦西亚科学城另外,在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也是建筑精品意大利意大利风格建筑风格是以古罗马中世纪暑期建筑风格为代表,因其采用了卷、拱等式样而得名,主要特征为厚实的墙壁、窄小的窗口、半圆形的拱顶、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高大的塔楼,并大量使用砖石材料。
罗马式建筑以教堂为主,外表轮廓分明,给人以庄严肃穆的神圣感觉。
古典风格的意大利多层公寓常用标准单元,一些公寓底层设商店,楼上住户有阳台,这种形制同现代公寓也大体相似。
这些建筑物的外露部分会有漂亮的图案,颇饶生趣;而一些富人的邸宅、市政厅、同业公会等建筑则多用砖石建造,并采用哥特式教堂的许多装饰手法去进行美化,图案细腻柔媚,常常采用多种不同手法,并喜欢用弧线和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
意大利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是米兰大教堂,它是欧洲中世纪最大的教堂之一,14世纪80年代动工,直至19世纪初才最后完成。
教堂内部由四排巨柱隔开,宽达49米。
中厅高约45米,而在横翼与中厅交叉处,更拨高至65米多,上面是一个八角形采光亭。
中厅高出侧厅很少,侧高窗很小。
内部比较幽暗,建筑的外部全由光彩夺目的白大理石筑成。
高高的花窗、直立的扶壁以及135座尖塔,都表现出向上的动势,塔顶上的雕像仿佛正要飞升。
西边正面是意大利人字山墙,也装饰着很多哥特式尖券尖塔。
但它的门窗已经带有文艺复兴晚期的风格。
意大利的另一著名建筑是圆形竞技场。
圆形竞技场位于罗马市区南方。
西元72年由章斯帕夏诺皇帝开始建造,到西元80年担图皇帝将其完成。
世界最著名的十大建筑设计师一:创新建筑师代表:S a n t i a g o C a l a t r a v a(卡拉特拉瓦)S a n t i a g o C a l a t r a v a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
S a n t i a g o C a l a t r a v 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
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 a l a t r a v a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
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
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
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料。
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
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
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
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
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 u a d r a c c 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作品-巴伦西亚科学城里斯本车站密尔沃基美术馆雅典奥运会主场馆二追求内外协调统一:贝聿铭贝聿铭,美籍华人,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他为我国设计了北京香山饭店、中国银行总部大厦,香港的中国银行大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