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阿霉素技术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3.16 MB
- 文档页数:42
《透明质酸修饰共载阿霉素和紫杉醇脂质体的构建及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一、引言随着生物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与应用逐渐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其中,脂质体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传递载体,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和可调控的释放特性,在抗肿瘤药物传递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构建一种透明质酸修饰的共载阿霉素和紫杉醇脂质体,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1)阿霉素、紫杉醇:购自XXX制药公司;(2)脂质体材料:磷脂、胆固醇等;(3)透明质酸:购自XXX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细胞株: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
2. 方法(1)脂质体制备:采用薄膜分散法,将阿霉素和紫杉醇与磷脂、胆固醇等材料混合,制备成脂质体;(2)透明质酸修饰:将透明质酸与脂质体进行化学反应,制备出透明质酸修饰的脂质体;(3)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将MCF-7细胞分别与共载阿霉素和紫杉醇的透明质酸修饰脂质体共培养,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评价其抗肿瘤活性。
三、实验结果1. 脂质体制备及表征成功制备出共载阿霉素和紫杉醇的脂质体,其粒径分布均匀,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呈现典型的双层膜结构。
2. 透明质酸修饰效果透明质酸的修饰使脂质体表面带有负电荷,提高了脂质体的稳定性和细胞膜的亲和力,有利于药物的有效传递。
3. 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将MCF-7细胞与共载阿霉素和紫杉醇的透明质酸修饰脂质体共培养后,发现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表明该脂质体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通过对比不同浓度的脂质体对细胞的抑制率,发现随着浓度的增加,细胞的抑制率也逐渐提高。
四、讨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透明质酸修饰的共载阿霉素和紫杉醇脂质体,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评价。
实验结果表明,该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肿瘤活性,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肿瘤治疗药物传递系统。
透明质酸的修饰提高了脂质体的稳定性和细胞膜的亲和力,有利于药物的有效传递。
脂质体的组成和结构磷脂类:包括天然磷脂和合成磷脂二类。
磷脂的结构特点为一个磷酸基和一个季铵盐基组成的亲水性基团,以及由两个较长的烃基组成的亲脂性基团脂质体(liposome)是一种人工膜。
在水中磷脂分子亲水头部插入水中,脂质体疏水尾部伸向空气,搅动后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直径25~1000nm不等。
脂质体可用于转基因,或制备的药物,利用脂质体可以和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内部生物学定义:当两性分子如磷脂和鞘脂分散于水相时,分子的疏水尾部倾向于聚集在一起,避开水相,而亲水头部暴露在水相,形成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的封闭囊泡,称为脂质体。
药剂学定义脂质体 (liposome): 系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泡囊体。
磷脂是构成脂质体的主要化学成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卵磷脂。
卵磷脂主要来自蛋黄和大豆,制备成本低,性质稳定,属于中性磷脂。
磷脂酰胆碱是形成许多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也是制备脂质体的主要原料。
胆固醇也是脂质体另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它是许多天然生物膜的重要成分,本身并不形成膜结构,但是能够以1:1甚至2:1的摩尔比插入磷脂膜中。
加入胆固醇可以改变脂膜的相变温度,从而影响膜的通透性和流动性。
因此胆固醇具有稳定磷脂双分子膜的作用。
脂质体的分类按脂质体的结构和粒径分类o单室脂质体: 药物溶液仅仅被一层类脂双分子层膜包裹。
根据直径大小,单室脂质体又可以分为小单室脂质体和大单室脂质体。
o多室脂质体:又称多层脂质体是药物溶液被几层脂质双分子层所隔开形成的不均匀聚集体。
o多相脂质体:指的是以单室或者多室脂质体为主,包含少量油包水或水包油型乳剂的多相分散体系。
∙按脂质体性能分类o一般脂质体o特殊性能脂质体:包括热敏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免疫脂质体、磁性脂质体等∙按脂质体电荷性分类o中性脂质体:脂材为卵磷脂等中性磷脂,表面不带电荷的脂质体。
o负电性脂质体:在脂材中掺入磷脂酰丝氨酸等酸性磷脂,脂膜带负电荷的脂质体。
巾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年11月第ll卷第ll期MMJC,Nov2009,V0l1l,No.11生理盐水对照没有差别。
4周治疗结束后生理盐水和单纯脂质体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别,两组裸鼠均m现肿瘤过度生长造成的恶液质,状态很差,肿瘤体积与两组给药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两组给药组之间肿瘤大小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及图l。
脂质体阿霉素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单纯阿霉素组(P<0.05)。
表1种植肿瘤处理后体积变化(cm3)与对照组相比.P<0.05;脂质体组与普通阿霉素相比,”P<0.05圈l各组裸鼠治疗后肿瘤增长情况3讨论自从1965年Bangham发现脂质体后,1971年Gregoriadis和Rymen首次报道将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上世纪70年代末脂质体开始作为蒽环类抗肿瘤药物的有效载体141。
实现对瘤体的靶向治疗。
由于脂质体包埋药物具有以下特点:①体内可被生物降解,免疫原性小;②水溶和脂溶性药物都可包埋运载,药物缓释,药效持续时间长;③通过细胞内吞融合作用,脂质体可直接将药物送人细胞内。
避免使用高浓度游离药物从而降低不良反应;④正常组织毛细血管壁完整,大部分的脂质体不能渗透。
而肿瘤生长部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使脂质体阿・7l・霉素聚集量增加。
并由于阿霉素的缓释,直接用于肿瘤部位。
增加了治疗效果阁,其在淋巴瘤治疗方面有诸多优势:淋巴细胞对放射性较敏感,淋巴瘤细胞较其它实体瘤细胞更易与脂质体结合.脂质体阿霉素进入体循环后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retieuloen.dothelialsystem,RES)中的白细胞、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吞噬。
这对于RES肿瘤的治疗有特殊的意义161,使得脂质体抗肿瘤药物在非实体瘤以及血液系统肿瘤更具有靶向性,而对淋巴瘤之外的组织或细胞损伤较小川。
我们的实验中使用了经典的淋巴瘤肿瘤细胞系种植动物模型.给与脂质体包被阿霉素和普通阿霉素治疗。
结果显示,两组在副作用上没有显著差别,治疗早期两组的肿瘤体积也没有显著的区别,但是在4周治疗完成后脂质体阿霉素组明显比普通阿霉素对肿瘤的抑制率要高,这提示.脂质体包被后更有利与药物局部的聚集和抵抗集体的生物降解。
两种阿霉素脂质体DOXIL与MYOCET的比较(一)真诚待人用心做事——艾韦特
DOXIL与Myocet都是阿霉素(多柔比星)的脂质体制剂,二者差别很大,无论是配方还是临床应用。
在此将陆续为大家介绍,首先从药品说明书看临床使用方法。
上市地区批准适应症用法用量
DOXIL 1995年首
次获批,
现已经在
欧、美、
亚等多个
国家上市可作为ADIS相关卡波
氏瘤、乳腺癌、卵巢癌
的一线治疗药物
乳腺癌和卵巢癌:剂量
为50mg/m2,每4周用
药一次,至少四周为一
疗程。
卡波氏瘤:20mg/m2,
每三周用药一次,至缓
解。
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
米三周疗程的第四天给
药20mg/m2。
Myocet 2001年在
欧洲上
市,然而
该产品在
美国的临
床试验一
直没能通
过FDA的
认可,因
此迟迟未
能在欧洲
之外的区
域上市。
适应症为AIDS相关卡
波氏瘤,以及与环磷酰
胺合用治疗转移性乳腺
癌
乳腺癌:与环磷酰胺合
用,初始计量为60-75
mg/m2,每3周用药一
次,。
阿霉素是临床常用的蒽环类抗肿瘤药物,是卵巢癌的一线用药之一。
如果将其直接作为制剂给药,阿霉素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会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如: 骨髓抑制、心脏损害、恶心、呕吐等,使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通过将药物装载到脂质体内部,不但可防止阿霉素在体内运转过程中过早地失活,而且减少了阿霉素对正常组织的毒性,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其毒副作用。
尽管如此,由于材料、设备及技术方面的限制,目前脂质体阿霉素本身还存在药物易渗漏、稳定性差和储存期限短等问题。
而且,由于其脂质体阿霉素在进入机体后会被内皮网状系统(RES)中的巨噬细胞迅速清除[1],使其药效并没有显著提高。
研究发现,与单独的阿霉素氯化钠注射液相比,脂质体阿霉素对乳腺肿瘤模型核骨髓白血病细胞的治疗效果均无明显提高差异[2]。
此外,脂质体阿霉素本身缺乏肿瘤靶向性,在体内呈全身分布,仍给患者正常的机体组织产生很大的毒副作用[3]。
因此,开发安全、长效、稳定的阿霉素缓释制剂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 Ian Vaage, Emilio Barbera'-Guillem, Robert Abra, Anthony Huang, Peter Working. Tissue Distribution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travenous Free or Encapsulated Liposomal Doxorubicin on Human Prostate Carcinoma Xenografts. Cancer, 2006, 73:1478–1484[2] Alberto Gabizon, Rut Isacson, Eugene Libson, Bella Kaufman, et al. Clinical studies of liposome-encapsulated doxorubicin. Acta Oncologica, 1994, 33: 779-786.[3] Kevin J. Harrington1, Sima Mohammadtaghi, Paul S. Uster, Daphne Glass, A. Michael Peters, Richard G. Vile, and J. Simon W. Stewart. Effective Targeting of Solid Tumors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Cancers by Radiolabeled Pegylated Liposomes. Clin Cancer Res. 2001, 7:243-254。
脂质体阿霉素脂质体阿霉素:为病毒性感染提供新的治疗选择引言:脂质体阿霉素是一种新型的药物传递系统,通过将抗生素阿霉素包裹在脂质体中,可以提高其溶解度和稳定性,并实现定向传递到感染部位。
这种脂质体阿霉素正成为治疗病毒性感染的新的治疗选择。
本文将探讨脂质体阿霉素的制备方法、药理特性及其在病毒性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一、脂质体阿霉素的制备方法脂质体是一种由磷脂双层构成的微囊,可以将药物包裹在其中,并通过改变脂质体的组分和结构,实现对药物的释放和传递。
脂质体阿霉素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膜溶解法、膜蒸发法和超声乳化法等。
其中,膜溶解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该方法将阿霉素和所选的脂质体成分按一定比例加入有机溶剂中,通过溶剂的挥发使膜形成,最后通过超声辐射或离心浓缩得到脂质体阿霉素。
二、脂质体阿霉素的药理特性脂质体阿霉素具有以下药理特性:1. 高生物利用度:由于脂质体的包裹作用,阿霉素可以更好地保护免疫系统避免被分解,从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2. 缓释性:脂质体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延长药物在体内的时间,减少用药频次,提高疗效。
3. 靶向性:脂质体阿霉素可以通过修饰脂质体表面的配体,使其特异性地结合到感染细胞表面的受体上,实现针对性治疗。
三、脂质体阿霉素在病毒性感染治疗中的应用脂质体阿霉素在病毒性感染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下是其在不同病毒性感染中的具体应用情况:1. 呼吸道病毒感染: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是一种普遍的感染性疾病,包括流感、冠状病毒感染等。
研究表明,脂质体阿霉素通过改善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可以增加药物在肺部的滞留时间,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
2. 西尼罗病毒感染:西尼罗病毒是一种引起严重脑炎的病毒。
研究发现,脂质体阿霉素可以实现病毒特异性靶向输送,减少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并增强药物对病毒的抑制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3. 肝炎病毒感染:肝炎病毒感染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健康问题。
脂质体阿霉素可以通过改善药物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增强其对肝炎病毒的抑制作用,并减少对肝脏的毒性,提高治疗效果。
两种阿霉素脂质体DOXIL与MYOCET的比较真诚待人用心做事--艾韦特二者都是盐酸多柔比星的脂质体制剂。
Myocet最先于2001年欧洲上市,目前在欧洲、加拿大有售。
DOXIL最先于1995年在美国上市,目前欧美亚洲等多个国家上市。
二者同为脂质体制剂,但各方面有较大差异。
1、载体DOXIL的脂质体载体采用合成磷脂,具有较高稳定性。
产品形态为载药脂质体注射液,使用方便;Mocet脂质体以蛋黄卵磷脂为膜材,产品以空白脂质体、PH调整液、药物冻干粉等三瓶装的形态供临床使用,用前需要将药物按照严格的程序包载入脂质体后使用,因此对医生的要求较高。
2、动力学与组织分布DOXIL采取了stealth技术,血循环时间长,因此对肿瘤组织具有被动靶向性。
Myocet为寡室脂质体,粒径180nm左右,因此输液后迅速被MPS系统捕获,然后缓慢释放游离药物,可避免较高血峰浓度带来副作用,但同时又能保证合适的AUC值,但对肿瘤组织无靶向。
3、适应症DOXIL分别取得了乳腺癌、卵巢癌、骨髓瘤、AIDS-KS的临床适应症许可,Myocet仅在西欧和加拿大取得了乳腺癌的治疗许可。
DOXIL与Myocet都是阿霉素(多柔比星)的脂质体制剂,二者差别很大,无论是配方还是临床应用。
在此将陆续为大家介绍,首先从药品说明书看临床使用方法。
上市地区批准适应症用法用量DOXIL 1995年首次获批,现已经在欧、美、亚等多个国家上市可作为ADIS相关卡波氏瘤、乳腺癌、卵巢癌的一线治疗药物乳腺癌和卵巢癌:剂量为50mg/m2,每4周用药一次,至少四周为一疗程。
卡波氏瘤:20mg/m2,每三周用药一次,至缓解。
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三周疗程的第四天给药20mg/m2。
Myocet 2001年在欧洲上市,然而该产品在美国的临床试验一直没能通过FDA的认可,因此迟迟未能在欧洲之外的区域上市。
适应症为AIDS相关卡波氏瘤,以及与环磷酰胺合用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乳腺癌:与环磷酰胺合用,初始计量为60-75mg/m2,每3周用药一次,药物输送载体——脂质体的区别脂质体组成形态与平均粒径药脂比DOXIL HSPC:CHO:DSPE-MPEG2000=3:1:1(w/w)大单室,100nm 0.125Myocet PC(EGG):CHO=1:1(mol/mol) 寡室,180nm 0.27 DOXIL脂质体膜材选用的是流动性差的磷脂:氢化大豆卵磷脂(HSPC)。
阿霉素和依帕司他共载靶向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对肿瘤生长和迁移抑制的研究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指缺少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一类乳腺癌,其易发生早期复发、远处转移,在所有乳腺癌亚型中表现出最低的存活率。
这类乳腺癌对内分泌治疗不敏感,缺少有效的靶向药物。
因此,化疗是TNBC 全身治疗的最有效方案。
寻找有效的方法减少TNBC早期复发、远处转移尤为重要。
阿霉素(DOX)是蒽环类化疗药,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临床上常用于乳腺癌二线化疗。
但DOX存在半衰期短、靶向性差、毒副作用大等缺点,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应用。
TNBC细胞的成瘤能力和迁移能力与醛糖还原酶AKR1B1过表达高度相关。
依帕司他(EPS)是醛糖还原酶AKR1B1抑制剂,能够抑制TNBC细胞上皮-间充质转换(EMT),进而降低肿瘤细胞成瘤能力,具有抑制肿瘤迁移的潜力。
但EPS难溶于水,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低,体内代谢时间短,对肿瘤细胞没有选择性,限制了其抗肿瘤迁移应用。
因此,将依帕司他用于抑制TNBC转移,需要一种可靠的药物递送载体将其递送至肿瘤细胞。
本文设计了一种能够同时递送EPS和DOX的靶向脂质体,以期能够同时将这两种物理、化学性质相差很大的药物同时递送至肿瘤部位,建立一种能同时具有抗肿瘤活性和抗肿瘤迁移活性的药物递送系统,并对其抗肿瘤活性及抗肿瘤迁移活性进行初步评价。
本论文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1、EPS、DOX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EPS和DOX进行定量分析,并进行方法学验证。
实验结果显示,EPS、DOX标准曲线R2均大于0.9990,表明EPS在2.0~120.0μg/m L、DOX 在10.0~400.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分别检测EPS、DOX专属性良好。
精密度和加样回收率RSD值均小于5.00%,符合相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