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阿霉素简介
- 格式:pdf
- 大小:8.16 MB
- 文档页数:67
阿霉素是临床常用的蒽环类抗肿瘤药物,是卵巢癌的一线用药之一。
如果将其直接作为制剂给药,阿霉素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会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如: 骨髓抑制、心脏损害、恶心、呕吐等,使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通过将药物装载到脂质体内部,不但可防止阿霉素在体内运转过程中过早地失活,而且减少了阿霉素对正常组织的毒性,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其毒副作用。
尽管如此,由于材料、设备及技术方面的限制,目前脂质体阿霉素本身还存在药物易渗漏、稳定性差和储存期限短等问题。
而且,由于其脂质体阿霉素在进入机体后会被内皮网状系统(RES)中的巨噬细胞迅速清除[1],使其药效并没有显著提高。
研究发现,与单独的阿霉素氯化钠注射液相比,脂质体阿霉素对乳腺肿瘤模型核骨髓白血病细胞的治疗效果均无明显提高差异[2]。
此外,脂质体阿霉素本身缺乏肿瘤靶向性,在体内呈全身分布,仍给患者正常的机体组织产生很大的毒副作用[3]。
因此,开发安全、长效、稳定的阿霉素缓释制剂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 Ian Vaage, Emilio Barbera'-Guillem, Robert Abra, Anthony Huang, Peter Working. Tissue Distribution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travenous Free or Encapsulated Liposomal Doxorubicin on Human Prostate Carcinoma Xenografts. Cancer, 2006, 73:1478–1484[2] Alberto Gabizon, Rut Isacson, Eugene Libson, Bella Kaufman, et al. Clinical studies of liposome-encapsulated doxorubicin. Acta Oncologica, 1994, 33: 779-786.[3] Kevin J. Harrington1, Sima Mohammadtaghi, Paul S. Uster, Daphne Glass, A. Michael Peters, Richard G. Vile, and J. Simon W. Stewart. Effective Targeting of Solid Tumors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Cancers by Radiolabeled Pegylated Liposomes. Clin Cancer Res. 2001, 7:243-254。
脂质体的组成和结构磷脂类:包括天然磷脂和合成磷脂二类。
磷脂的结构特点为一个磷酸基和一个季铵盐基组成的亲水性基团,以及由两个较长的烃基组成的亲脂性基团脂质体(liposome)是一种人工膜。
在水中磷脂分子亲水头部插入水中,脂质体疏水尾部伸向空气,搅动后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直径25~1000nm不等。
脂质体可用于转基因,或制备的药物,利用脂质体可以和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内部生物学定义:当两性分子如磷脂和鞘脂分散于水相时,分子的疏水尾部倾向于聚集在一起,避开水相,而亲水头部暴露在水相,形成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的封闭囊泡,称为脂质体。
药剂学定义脂质体 (liposome): 系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泡囊体。
磷脂是构成脂质体的主要化学成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卵磷脂。
卵磷脂主要来自蛋黄和大豆,制备成本低,性质稳定,属于中性磷脂。
磷脂酰胆碱是形成许多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也是制备脂质体的主要原料。
胆固醇也是脂质体另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它是许多天然生物膜的重要成分,本身并不形成膜结构,但是能够以1:1甚至2:1的摩尔比插入磷脂膜中。
加入胆固醇可以改变脂膜的相变温度,从而影响膜的通透性和流动性。
因此胆固醇具有稳定磷脂双分子膜的作用。
脂质体的分类按脂质体的结构和粒径分类o单室脂质体: 药物溶液仅仅被一层类脂双分子层膜包裹。
根据直径大小,单室脂质体又可以分为小单室脂质体和大单室脂质体。
o多室脂质体:又称多层脂质体是药物溶液被几层脂质双分子层所隔开形成的不均匀聚集体。
o多相脂质体:指的是以单室或者多室脂质体为主,包含少量油包水或水包油型乳剂的多相分散体系。
∙按脂质体性能分类o一般脂质体o特殊性能脂质体:包括热敏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免疫脂质体、磁性脂质体等∙按脂质体电荷性分类o中性脂质体:脂材为卵磷脂等中性磷脂,表面不带电荷的脂质体。
o负电性脂质体:在脂材中掺入磷脂酰丝氨酸等酸性磷脂,脂膜带负电荷的脂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