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阿霉素在肿瘤治疗中的优势
- 格式:pptx
- 大小:7.11 MB
- 文档页数:59
脂质体阿霉素对淋巴瘤抑制模型的治疗效果分析许春;周华;陈小萍【摘要】目的探讨脂质体阿霉素对淋巴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符合实验动物管理规则的120只小鼠作为淋巴瘤抑制模型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生理盐水、普通阿霉素、脂质体阿霉素3组,各40只,比较3组小鼠的种植瘤的体积变化.结果 4周治疗后,生理盐水组作为对照组出现肿瘤过度生长造成小鼠状态差的情况,与其他2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普通阿霉素组与脂质体阿霉素组淋巴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最后一次的测量结果为准,算出普通阿霉素组的肿瘤抑制率为50.0%(20/40),脂质体阿霉素组的肿瘤抑制率为72.5%(29/40),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41,P=0.0213).结论脂质体阿霉素对淋巴瘤的治疗有显著优势,而且不良反应产生的几率比普通阿霉素低,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6(022)011【总页数】2页(P19-20)【关键词】脂质体阿霉素;淋巴瘤;治疗效果【作者】许春;周华;陈小萍【作者单位】江西 337009 萍乡市人民医院;江西 337009 萍乡市人民医院;江西337009 萍乡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脂质体阿霉素作为重要的抗肿瘤药物,在对淋巴瘤的治疗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1]。
近年来,对脂质体阿霉素的研究越来越多,阿霉素是重要的抗肿瘤药物,而脂质体是作为阿霉素药物的载体,在肿瘤治疗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并且限制了其高剂量冲击疗法的使用。
本研究通过对120只符合动物实验规则的小鼠建立淋巴瘤模型,探讨脂质体阿霉素对淋巴瘤抑制生长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符合实验动物管理规则的120只小鼠作为淋巴瘤抑制模型的研究对象,所有小鼠均来自中科院上海细胞所,5~8周龄,所有小鼠符合淋巴瘤抑制模型的原则[2-3]。
《脂质体阿霉素治疗恶性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的中国专家共识》要点恶性淋巴瘤(以下简称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造血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
2012年我国发布的肿瘤登记数据显示,淋巴瘤在我国发病率约为6.68/10万,男性高于女性,占全部癌症发病的2.34%。
淋巴瘤一直位列我国癌症发病与死亡率的前10位,已经成为中国人健康的重大杀手。
1 恶性淋巴瘤治疗现状1.1 淋巴瘤的治疗HL常用一线治疗方案为ABVD方案,治疗效果较好,远期生存率也比较高,到目前治愈率可达80%以上。
NHL治疗常用一线方案为CHOP 方案,B细胞淋巴瘤10年的总体生存(OS)率可达50%,而T细胞淋巴瘤整体预后相对较差。
随着淋巴瘤治愈率明显提高,治疗时首要考虑的因素往往是平衡疗效与如何减少其长期治疗的毒性,尤其是年轻患者和老年患者。
在淋巴瘤的治疗中,继发性癌症、心脏损伤、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生育功能障碍是患者长期生存较严重的迟发性不良反应,尤以心脏损伤为重。
1.2 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目前,MM尚不能治愈,几乎所有的MM患者最终将复发,且复发的间隔会越来越短,因此控制进展对复发MM治疗,延长其生存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无论是淋巴瘤,还是MM,化疗均为最重要的治疗选择,其一线化疗方案大多数为多药联合方案。
其中,传统细胞毒药物-蒽环类药物因其出色的疗效,目前仍然广泛应用于治疗淋巴瘤和MM。
2 传统蒽环类药物概述蒽环类药物疗效肯定,但以严重的心脏毒性而著称。
3 新型蒽环类药物-脂质体阿霉素概述3.1 脂质体阿霉素药效药代学研究为了降低传统蒽环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心脏毒性),脂质体阿霉素作为新型蒽环类药物问世。
根据国内外用药经验,脂质体阿霉素可用作实体瘤或血液系统肿瘤的一线化疗,包括淋巴瘤、乳腺癌、卵巢癌、骨髓瘤等。
3.2 脂质体阿霉素与普通阿霉素的对比临床研究4 NCCN 指南对脂质体阿霉素在淋巴瘤和MM治疗中的推荐4.1 淋巴瘤4.1.1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推荐R-CD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脂质体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作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伴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之一。
脂质体载药提高阿霉素抗淋巴瘤活性的体内外研究
吴开达;范健;高雪芝;金宝翠
【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
【年(卷),期】1994(10)3
【摘要】脂质体载药提高阿霉素抗淋巴瘤活性的体内外研究吴开达,范健,高雪芝,金宝翠(南京铁道医学院血液室,普外科.江苏210009)阿霉素是一种抗瘤谱广、活力强.对多种肿瘤有效的强力抗癌剂.但由于其毒性较大而限制了临床广泛应用。
脂质体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药物...
【总页数】2页(P237-238)
【关键词】脂质体载药;阿霉素;淋巴瘤
【作者】吴开达;范健;高雪芝;金宝翠
【作者单位】南京铁道医学院血液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9.1
【相关文献】
1.脂质体载药减少阿霉素心脏毒性的实验研究 [J], 范健;杨栋培
2.脂质体载药提高陈霉素抗淋巴瘤活性的体内外研究 [J], 吴开达;范健
3.脂质体载药降低阿霉素毒性的实验研究 [J], 蔡建春;姜卓;杜娟
4.脂质体载药提高阿霉素抗肿瘤活性的初步实验研究 [J], 范健;翁帼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阿霉素是临床常用的蒽环类抗肿瘤药物,是卵巢癌的一线用药之一。
如果将其直接作为制剂给药,阿霉素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会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如: 骨髓抑制、心脏损害、恶心、呕吐等,使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通过将药物装载到脂质体内部,不但可防止阿霉素在体内运转过程中过早地失活,而且减少了阿霉素对正常组织的毒性,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其毒副作用。
尽管如此,由于材料、设备及技术方面的限制,目前脂质体阿霉素本身还存在药物易渗漏、稳定性差和储存期限短等问题。
而且,由于其脂质体阿霉素在进入机体后会被内皮网状系统(RES)中的巨噬细胞迅速清除[1],使其药效并没有显著提高。
研究发现,与单独的阿霉素氯化钠注射液相比,脂质体阿霉素对乳腺肿瘤模型核骨髓白血病细胞的治疗效果均无明显提高差异[2]。
此外,脂质体阿霉素本身缺乏肿瘤靶向性,在体内呈全身分布,仍给患者正常的机体组织产生很大的毒副作用[3]。
因此,开发安全、长效、稳定的阿霉素缓释制剂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 Ian Vaage, Emilio Barbera'-Guillem, Robert Abra, Anthony Huang, Peter Working. Tissue Distribution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travenous Free or Encapsulated Liposomal Doxorubicin on Human Prostate Carcinoma Xenografts. Cancer, 2006, 73:1478–1484[2] Alberto Gabizon, Rut Isacson, Eugene Libson, Bella Kaufman, et al. Clinical studies of liposome-encapsulated doxorubicin. Acta Oncologica, 1994, 33: 779-786.[3] Kevin J. Harrington1, Sima Mohammadtaghi, Paul S. Uster, Daphne Glass, A. Michael Peters, Richard G. Vile, and J. Simon W. Stewart. Effective Targeting of Solid Tumors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Cancers by Radiolabeled Pegylated Liposomes. Clin Cancer Res. 2001, 7:243-254。
脂质体阿霉素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研究目的:探究脂质体阿霉素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1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91例和试验组91例,对照组采用阿霉素治疗,试验组采用静脉滴注脂质体阿霉素治疗。
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脂质体阿霉素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率较低,安全性较好。
非霍奇金淋巴瘤属于淋巴系统类疾病,该疾病会引起淋巴系统的恶性增殖,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且该病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1-2]。
目前临床上,脂质体阿霉素是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症的一线药物,但同时发现该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对患者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因此脂质体阿霉素的安全性是否能够保证仍值得探讨[3-4]。
本研究通过采用不同药物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进行治疗,研究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旨在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18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理类型分类,包括T细胞性14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性37例,弥漫大B细胞性伴T细胞表达41例,弥漫大B细胞性90例。
所有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正常。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91例和试验组91例,两组平均年龄、性别及发病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在两组患者进行用药治疗前观察患者的口腔、皮肤等清洁情况,确定无异常后试验组采用静脉滴注脂质体阿霉素(先灵葆雅公司)进行治疗,注射液为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剂量为20 mg/(m2·次),2~3次/周;对照组采用阿霉素治疗。
阿霉素 (Doxorubicin) 抗癌药物阿霉素(Doxorubicin)抗癌药物阿霉素(Doxorubicin)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抗癌药物。
它属于类似抗生素的化学物质,具有卓越的抗肿瘤活性,并被广泛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包括乳腺癌、卵巢癌、肺癌、淋巴瘤和骨肉瘤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阿霉素的药理特性、治疗途径以及副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一、药理特性阿霉素是一种抗肿瘤抗生素类似物,具有广谱的抗癌活性。
该药物通过与细胞核DNA相互作用,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合成和修复,从而阻断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此外,阿霉素还可以通过多种机制诱导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二、治疗途径阿霉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治疗,包括静脉注射、动脉灌注和局部注射等。
静脉注射是最常见的给药途径,常用于泵入患者的静脉中。
动脉灌注适用于肿瘤局限于某个特定区域的患者,通过导管将阿霉素注射到肿瘤供应血管旁边,以增加药物在瘤内的浓度,提高治疗效果。
局部注射适用于某些表浅肿瘤的治疗,例如表皮下肿瘤或胸腔积液。
三、常见副作用使用阿霉素治疗可能会伴随一些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心肌毒性等。
恶心和呕吐是最常见的副作用,可通过同时使用其他抗恶心药物来减轻。
脱发通常在治疗期间开始,但停药后会逐渐恢复。
骨髓抑制是由于阿霉素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导致贫血、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
心肌毒性是较严重的副作用之一,长期使用阿霉素可能导致心肌炎和心力衰竭等心脏问题。
四、注意事项在使用阿霉素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和使用周期等。
另外,患者在接受阿霉素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定期进行心功能和血常规检查。
总结起来,阿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癌药物,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合成和诱导细胞凋亡等机制,发挥着显著的抗癌活性。
尽管阿霉素在治疗癌症方面表现出色,但也存在着一些副作用,如恶心、脱发和心肌毒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