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 格式:ppt
- 大小:2.44 MB
- 文档页数:8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问题教学设计与实践1 教材分析苏教版高中新课标生物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二节中第二个内容是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学生之前已经学过了减数分裂、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又有初中人类性别遗传的基础,这些都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伴性遗传这节内容既说明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又是对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和深化,同时还为后面基因突变和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伴x染色体遗传的特点,教学难点是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
笔者在设计教学时以问题教学法为载体,通过4个问题串起了教材内容,让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达成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性别决定的概念和方式;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总结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
2.2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资料分析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科学家献身科学、尊重科学、执着钻研的精神,通过学习和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3 教学过程3.1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提出问题1:性别由什么来决定?教师提问学生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复习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又说明本节课的伴性遗传也是符合分离定律的。
在学生回答分离定律实质的同时,教师巧妙地利用课件图示将分离定律内容过渡到雌雄配子结合成受精卵,并引导学生思考受精卵有的发育成男孩,有的发育成女孩。
此时通过课件播放一个男女宝宝尿不湿的广告视频,激起学生的兴趣,并通过视频语言“男女宝宝是不同的”自然引发学生的思考:性别由什么来决定?这样第一个问题就由学生提出来了。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人类染色体组型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并尝试准确表述。
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什么是性染色体,什么是常染色体。
接着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解决两个小问题:性别决定的概念和性别决定的方式。
第三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第三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性染色体类型,理解xy型性别决定。
2.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3.掌握色盲致病基因的遗传方式,色盲遗传的特点。
4.了解近亲结婚的危害。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对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的对比、观察,xy型性别决定图解的分析,以及色盲遗传图解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同时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熟悉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原理的学习,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了解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与人类遗传病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意义,理解该项法规的科学基础。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1.结合本课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发现问题。
2.对学生进行识图能力和遗传图解的训练。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色盲遗传。
[解决办法]以人的色盲为例了解伴性遗传。
在教学中可把色盲遗传的四种主要婚配的遗传图解归纳成一个总图解,这样就把知识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掌握色盲基因的传递方式,归纳色盲遗传的特点,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
[解决办法](1)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分析色盲遗传图解,根据各种婚配子女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揭示伴x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2)通过讲解例题和练习,应用伴性遗传原理解决特定情境中的新问题。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伴x显性遗传。
[解决办法]通过比较和练习有关习题,对以上遗传知识作一般的了解。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方法讲授、谈话和复习(注意启发式教学)。
五、教具准备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x和y染色体的对应关系图。
xy型性别决定图解,色盲检查图,关于色觉的四种婚配情况的汇总图解。
板书内容投影片。
高二生物必修2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教案+学案)教学目标:1、染色体组的概念(C:理解)2、染色体类型及人类染色体组分析(C:理解)3、性别决定的方式(C:理解)4、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C:理解)能力训练点:1、通过对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观察、XY型性别决定图解的分析,以及色盲遗传图解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同时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2、通过伴性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熟悉解答遗传学图谱,概率等的技能,技巧。
教学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提问] 生物界普遍具有的生殖方式是什么?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新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答] 有性生殖。
受精卵。
同样是受精卵,为什么后来有的发育成雌性个体,有的发育成雄性个体?雌雄个体为什么在某些遗传性状上表现的不同呢?要弄清这些问题,首先应该知道什么是染色体组型;以及如何对染色体组型进行分析。
[问] 什么叫染色体组型?人们常以什么时期的染色体作为观察染色体组型的材料?原因是什么?对染色体形态特征的观察和分析的主要根据是什么?[答] 有丝分裂中期,因为此时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中央,染色体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
主要根据着丝点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将染色体分为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
人类染色体组型是指人类体细胞中46条(23对)染色体,依其大小,形态特征,配对和分组而排列成的图象。
不同生物有不同数目,不同形态和不同大小的染色体。
按他们各自的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及着丝粒位置进行配对、排列而成的图象,就是他们各自的染色体组型。
也就是说,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染色体组型。
通过对人类两种性别染色体组型的分析,你发现正常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组型有什么不同?1、性别决定(1)、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通过对人类染色体组的分析知道,人的1-22号染色体,在男性和女性中都相同,与性别没有关系,这些染色体叫做常染色体;另一类是在男性和女性中不同的染色体,与性别有关,这样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如X染色体和Y染色体。
第二课时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目标导航】 1.结合教材图解,概述生物性别决定的常见方式。
2.结合人类红绿色盲的分析,简述伴X隐性遗传与性别的关联特点。
一、性别决定1.概念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2.性别决定的基础性别主要由基因决定的,决定性别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3.染色体的类型根据染色体与性别决定的关系,生物的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具有n对染色体的生物,性染色体一般是1对,常染色体为n-1对。
4.性别决定的类型(1)类型:性别决定的主要方式主要有XY型和ZW型。
其中XY型性别决定类型在生物界较为普遍。
(2)XY型性别决定:①特点:雌性个体体细胞内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表示为XX,雄性个体体细胞内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表示为XY。
②生物类型:包括大多雌雄异体的植物、全部哺乳动物、多数昆虫、部分鱼类和部分两栖类。
(3)ZW型性别决定①特点:雌性个体体细胞内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表示为ZW,雄性个体体细胞内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表示为ZZ。
②生物类型:鸟类、鳞翅目昆虫、部分两栖类和爬行类。
5.性别决定图解(1)XY型性别决定(2)ZW型性别决定二、伴性遗传1.概念指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性状在遗传时与性别联系在一起,这类性状的遗传叫伴性遗传。
2.实例红绿色盲的遗传、人类血友病的遗传、果蝇眼色的遗传、女娄菜叶形的遗传。
3.人类红绿色盲及其遗传特点(1)人类红绿色盲相关基因型与表现型女性男性基因型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Y表现型正常正常色盲正常色盲(2)遗传特点a.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b.往往有隔代遗传现象。
c.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3)男患者多于女患者的原因女性只有两条X染色体上都有红绿色盲基因(b)时,才表现为色盲,而男性只要含有红绿色盲基因,就表现为色盲。
判断正误(1)生物性别的主要决定方式有XY型和ZW型。
( )(2)所有的生物都存在伴性遗传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