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体育立正稍息1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42.50 KB
- 文档页数:9
单个军人徒手队列动作教学法一、队列指挥位置指挥位置应当便于指挥和通视全体。
通常是:停止间,在队列中央前;行进间,纵队时在左侧中央前,必要时在中央前,横队、并列纵队时在左侧前或者左侧,必要时在右例前 (右侧)或者左(右)侧后。
二、队列指挥方法队列指挥通常用口令。
行进问,动令除向左转走和齐、正步互换时落在左脚,其他均落在右脚。
变换指挥位置,通常用跑步(5步以内阁齐步),进到预定的位置后,成立正姿势下达口令。
纵队行进时,可以在行进间下达口令。
三、队列指挥要求(一)指挥位置正确;(二)姿态端正,精神振作,动作准确:(三)口令准确、清楚、洪亮;(四)清点人效,检查清笑,认真验枪;(五)严格要求,维护队列纪律。
四、列队的间距队列人员之间的间隔(两肘之间)通常约10厘米,距离(前一名脚跟至后一名脚尖)约75厘米。
需要时·可以调整队列人员之间的间隔和距离。
五、队列口令的分类、下达的基木要领和呼号的节奏(一)口令分类口令,是队列训练和日常列队时指挥员下达的口头命令。
根据下达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四种:1.短促口令。
其特点是:只有动令,不论几个字,中间不拖音、不停顿,通常按音节(字数)平均分配时间,有时最后一个字稍长,发音短促有力。
如:“停”、“报数"、"放背包"、"验枪完毕”等。
2.断续口令。
其特点是:预令和动令之间有停顿(微歇)。
如:"第x名,出列"等。
3.连续口令。
其特点是:预令的拖音与动令相连,有时预令与动令之间有微歇。
预令拖音稍长,其长短视部(分)队大小而定;动令短促有力。
如:"立——定"、"向右——转”等。
有的口令,预令和动令都有拖音。
如:"向军旗——敬礼”等。
4.复合口令。
兼有断续口令和连续口令的特点。
如:"以xx为准,向中看齐"、"右后转弯,齐步——走"等。
小学体育课《立正·稍息》教案的教学实践经验分享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立正和稍息的基本动作要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纪律性。
3.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动作协调性。
二、教学内容1. 立正和稍息的动作要领讲解与示范。
2. 团队合作游戏:立正稍息接力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立正和稍息的动作要领。
2. 教学难点:动作的规范性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立正和稍息的动作要领,并进行示范。
2. 实践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并进行纠正。
3. 游戏法:立正稍息接力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动作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立正和稍息的动作要领,并进行示范。
3. 学生分组练习: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分组进行立正和稍息的练习。
4. 教师指导与纠正:教师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指导并进行纠正。
5. 团队合作游戏:立正稍息接力赛,学生分组进行比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立正和稍息的动作要领,动作规范、到位。
2. 评价方法: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践操作,进行评价。
七、教学拓展1. 立正和稍息的运用:教师讲解立正和稍息在日常生活和军事训练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
2. 军事知识普及:教师可适当分享一些军事知识,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本次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针对不足之处,教师应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家长沟通与反馈2. 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体育锻炼,共同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动作技能的提升。
十、课堂管理2.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应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十一、安全与保健1. 教师需在教学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强调运动过程中的安全事项。
科学版小学体育一年级《第3课队列队形:稍息、立正》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小学体育一年级队列队形:稍息、立正》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稍息和立正的队列队形动作,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向学生展示了正确的稍息和立正姿势,并介绍了队列队形的训练方法。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好奇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动作协调性相对较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稍息和立正的动作要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稍息和立正的队列队形动作。
2.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稍息和立正的动作要领。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稍息和立正的动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作要领。
2.模仿法: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模仿稍息和立正的动作,提高动作的准确性。
3.游戏法:通过趣味性的体育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稍息和立正的动作。
4.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队列训练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稍息和立正的动作。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练掌握稍息和立正的动作要领,并准备好相关的教学道具。
2.场地准备:学校操场或体育馆,宽敞平整的场地。
3.器材准备:口哨、红旗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课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如:讲述我国军队在训练时,如何遵守纪律,听从指挥,通过队列队形展示出强大的力量。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正确的稍息和立正姿势,并讲解动作要领。
同时,让学生初步尝试做动作,感受稍息和立正的动作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队列队形训练,包括稍息和立正的动作。
首先,教师示范动作,然后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动作。
课题:立正,稍息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快快集合。
2,立正,稍息3,丢手绢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快快集合的游戏提高集合的速度和准确性;技能目标:经过反复练习立正稍息来形成正确的动作、技能,使动作做到协调性。
素质目标:提高下肢的奔跑能力,灵敏和协调性。
情感目标:培养团结友爱,稳重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掌握立正稍息的做法,集合时反应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课堂常规检查:师生问好,宣布教学内容,检查学生服装情况,进入课堂。
组织方法:成四路纵队----集合(如右图)要求:队伍整齐,精神饱满。
游戏:快快集合。
游戏方法;(1)先排成四路纵队。
(2)发出“解散”口令后,学生分散到指定的区域内自由活动,或者有老师带领做各种模仿动作。
当听到“集合”的口令或哨声,立即回到原来的位置站好,以快、静、齐的对为胜。
教与学的方法:(1)教师简单讲解并做要求;(2)学生听指挥练习;(3)教师反馈给学生练习的情况,针对不足加以纠正;(4)重新练习预期目标:复习排成四路纵队,提高集合的速度和学生的反应能力。
二:主体部分新授内容:立正、稍息导语:小朋友们,你们看过解放军叔叔集合时的场合吗,他们立正时站的像一棵松树一样挺拔,不动摇;稍息时也一样站的很不错,你们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高大的人物。
教与学的方法:(1)导入;(2)讲解立正稍息的做法,并做示范,包括教师示范和个别学生示范;(3)学生听指挥练习,然后分小组练习;(4)教师观察学生练习的情况,并及时对错的进行纠正;(5)集合队伍,进行小节。
(6)让学生上来示范,检查练习情况。
预期目标: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到正确。
三:结束部分:1,游戏:丢手绢游戏方法: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学生站成一个圆圈,蹲在地上。
教师任意请一个学生为丢手绢者,朝逆时针方向跑,此时,大家齐唱“丢呀丢呀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捉住他,快点快点捉住他。
”抓到者为胜,互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
小学一年级《立正稍息》体育教案1.小学一年级《立正稍息》体育教案教学内容:1、快快集合。
2、立正,稍息3、丢手绢认知目标:通过快快集合的游戏提高集合的速度和准确性。
技能目标:经过反复练习立正稍息来形成正确的动作、技能,使动作做到协调性。
素质目标:提高低肢的奔跑能力,灵敏和协调性。
情感目标:培养团结友爱,稳重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掌握立正稍息的做法,集合时反响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局部课堂常规检查:师生问好,宣布教学内容,检查学生服装情况,进入课堂。
组织方法:成四路纵队——集合〔如右图〕要求:队伍整齐,精神饱满。
游戏:快快集合。
游戏方法:〔1〕先排成四路纵队。
〔2〕发出“解散〞口令后,学生分散到指定的区域内自由活动,或者有老师带着做各种模仿动作。
当听到“集合〞的口令或哨声,立即回到原来的位置站好,以快、静、齐的对为胜。
教与学的方法:〔1〕教师简单讲解并做要求。
〔2〕学生听指挥练习。
〔3〕教师反响给学生练习的情况,针对缺乏加以纠正。
〔4〕重新练习。
预期目标:复习排成四路纵队,提高集合的速度和学生的反响能力。
二:主体局部新授内容:立正、稍息教与学的方法:〔1〕导入。
〔2〕讲解立正稍息的做法,并做示范,包括教师示范和个别学生示范。
〔3〕学生听指挥练习,然后分小组练习。
〔4〕教师观察学生练习的情况,并及时对错的进行纠正。
〔5〕集合队伍,进行小节。
〔6〕让学生上来示范,检查练习情况。
预期目标:大局部同学都能做到正确。
三:结束局部:1、游戏:丢手绢游戏方法: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学生站成一个圆圈,蹲在地上。
教师任意请一个学生为丢手绢者,朝逆时针方向跑,此时,大家齐唱“丢呀丢呀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捉住他,快点快点捉住他。
〞抓到者为胜,互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
游戏规那么:学生要按逆时针方向追赶,否那么追到不算;不能进入圈中追赶。
教学方法:〔1〕简单讲解游戏方法。
〔2〕组织学生进行游戏。
一、教学背景小学体育课《立正·稍息》教案的教学实践经验分享教学年级:小学一年级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立正和稍息的动作要领,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立正动作:站立时,双脚并拢,脚跟靠拢,双脚掌平行,身体挺直,双臂自然下垂,眼睛平视前方。
2. 稍息动作:站立时,左脚向左迈出半步,脚尖稍向外,右脚跟靠拢左脚,身体挺直,双臂自然下垂,眼睛平视前方。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立正和稍息的动作要领,让学生明确动作规范。
2. 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立正和稍息的动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作细节。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比赛法:分组进行立正和稍息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四、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学生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跳绳、拍手操等,以充分活动身体。
2. 讲解立正和稍息的动作要领,让学生明确动作规范。
3. 教师示范立正和稍息的动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作细节。
4.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5. 组织学生进行立正和稍息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掌握立正和稍息的动作要领。
2. 学生在练习中能自觉遵守纪律,动作规范。
4. 教师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六、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学校操场或体育教室2. 教学器材:口哨、标志杆、音乐播放设备3. 教学辅助工具:立正和稍息动作图解、教学视频4. 教学组织:划分学习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负责组织练习和比赛七、教学重点与难点2. 教学难点:立正和稍息动作的细节处理,如脚跟靠拢、双脚掌平行等。
八、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立正和稍息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立正和稍息的动作要领,并示范动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作细节。
3.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立正和稍息动作,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课题:立正,稍息教学内容:1,快快集合。
2,立正,稍息3,丢手绢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快快集合的游戏提高集合的速度和准确性;技能目标:经过反复练习立正稍息来形成正确的动作、技能,使动作做到协调性。
素质目标:提高下肢的奔跑能力,灵敏和协调性。
情感目标:培养团结友爱,稳重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掌握立正稍息的做法,集合时反应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课堂常规检查:师生问好,宣布教学内容,检查学生服装情况,进入课堂。
组织方法:成四路纵队----集合(如右图)要求:队伍整齐,精神饱满。
游戏:快快集合。
游戏方法;(1)先排成四路纵队。
(2)发出“解散”口令后,学生分散到指定的区域内自由活动,或者有老师带领做各种模仿动作。
当听到“集合”的口令或哨声,立即回到原来的位置站好,以快、静、齐的对为胜。
教与学的方法:(1)教师简单讲解并做要求;(2)学生听指挥练习;(3)教师反馈给学生练习的情况,针对不足加以纠正;(4)重新练习预期目标:复习排成四路纵队,提高集合的速度和学生的反应能力。
二:主体部分新授内容:立正、稍息导语:小朋友们,你们看过解放军叔叔集合时的场合吗,他们立正时站的像一棵松树一样挺拔,不动摇;稍息时也一样站的很不错,你们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高大的人物。
教与学的方法:(1)导入;(2)讲解立正稍息的做法,并做示范,包括教师示范和个别学生示范;(3)学生听指挥练习,然后分小组练习;(4)教师观察学生练习的情况,并及时对错的进行纠正;(5)集合队伍,进行小节。
(6)让学生上来示范,检查练习情况。
预期目标: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到正确。
三:结束部分:1,游戏:丢手绢游戏方法: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学生站成一个圆圈,蹲在地上。
教师任意请一个学生为丢手绢者,朝逆时针方向跑,此时,大家齐唱“丢呀丢呀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捉住他,快点快点捉住他。
”抓到者为胜,互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
一、教案基本信息1. 科目:小学体育2. 年级:一年级3. 课时:2课时4. 教材:《小学体育课程标准》5.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立正和稍息的基本动作要领,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立正动作:两脚并拢,脚跟靠拢,脚尖向外略微分开身体挺直,收腹,提臀两臂自然下垂,手掌紧贴裤缝眼睛平视前方,表情严肃2. 稍息动作:左脚向左迈出约肩宽,脚尖略微向内右脚脚跟靠拢左脚,身体重心放在两脚之间两臂自然下垂,手掌贴在裤缝眼睛平视前方,保持警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立正和稍息动作的规范与准确性。
2. 教学难点:立正和稍息动作的协调与熟练程度。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立正和稍息动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作要领。
2. 口令法:教师下达立正和稍息的口令,学生跟随口令完成动作。
3. 纠正法: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
五、教学步骤1. 准备活动:慢跑两圈,活动全身关节。
2. 讲解立正和稍息的动作要领,示范动作。
3.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集体练习,教师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学生。
5. 总结讲评,强调立正和稍息的动作要领。
6. 课后作业:回家后练习立正和稍息动作,家长签字确认。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动作规范:是否按照正确的动作要领完成立正和稍息动作。
协调性:动作是否流畅,协调。
纪律意识:是否能够听从口令,遵守纪律。
2. 评价方法: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直接评价。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自我评价:学生自我反思,找出不足,加以改进。
七、教学拓展1. 学习其他队列动作:如正步走、跑步等。
2. 组织小比赛:分组进行立正和稍息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结合军事教育:讲解军人的纪律性和团队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安全:避免动作不当造成伤害。
2. 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体育课《立正·稍息》教案内容:1,快快集合2,立正稍息 3,母鸡爱小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快快集合的游戏提高集合的速度和准确性。
2,技能目标:经过反复练习立正,稍息来形成正确的动作技能,使动作做到协调性。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掌握立正稍息的做法,集合时的反应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课堂常规检查:师生问好,宣布教学内容,检查学生服装情况,进入课堂。
组织方法:成四路纵队——集合(如下图)要求:队伍整齐,精神饱满。
游戏:快快集合。
¥¥¥¥¥¥¥¥¥¥¥¥¥¥¥¥¥¥¥¥¥¥¥¥¥¥¥¥¥¥¥¥¥¥¥¥¥¥¥¥@游戏方法:(1)先排成四路纵队。
(2)发出“解散”口令后学生分散到指定的区域内自由活动。
或者有老师带领做模仿动作,当听到“集合”的口令或哨声,立即回到原来的位置站好,以快,静,齐的对为胜。
教与学的方法:(1)教师简单讲解并说要求。
(2)学生听指挥练习。
(3)教师反馈给学生l练习的情况,针对不足加以纠正。
(4)重复练习。
二,主体部分授新知识:立正,稍息导语:小朋友们,你们看过解放军叔叔集合时的场合吗?他们立正时站得像一棵松树一样挺拔,不动摇;稍息时也一样站得不错,你们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伟大的人物。
教与学的方法:(1)导入(2)讲解立正稍息的做法,并做示范。
(3)学生听指挥练习,然后分组练习。
(4)教师观摩学生练习情况,并及时进行纠正。
(5)集合队伍,进行小结。
(6)让学生上来演习,检查练习情况。
三,结束部分1,游戏:母鸡爱小鸡游戏方法:把学生分成四队,每队选一名学生做“老鹰”,排头的学生做“母鸡”,并张开双臂保护“小鸡”,其余学生做“小鸡”,拉住前面一个人的衣服,灵巧地躲闪,不让“老鹰”拍着。
游戏规则:(1)“老鹰”不能从“母鸡”的翅膀下面钻过去拍“小鸡”,只能从侧面绕过去拍队尾的一个,也不能和“母鸡”相互推,拉,撞,扯。
(2)“小鸡”在躲闪时不要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