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P下胆道胰管支架置入教程
- 格式:ppt
- 大小:2.09 MB
- 文档页数:28
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梗阻性黄疸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胆管癌、胰头癌、壶腹周围癌、胆囊癌、原发性肝癌、肝门淋巴结转移瘤、肝转移瘤和术后吻合口狭窄、胆管壁坏死、结石等。
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和经内窥镜治疗。
不少病例由于病灶较大侵及周围血管不宜作根治性手术治疗,或因病人一般情况较差,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夹杂症、高龄等不适合手术治疗等原因,选择内窥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入鼻胆引流管或内支架等,达到减黄目的,但仍有部分病人病变侵及乳头无法经十二指肠进行操作或病人不能承受操作的体位和经口的不适感而放弃此项操作。
对于较复杂的胆管梗阻的引流有一定的局限性。
且引流导管容易在短期内脱落。
肝门区胆管梗阻和肝内病变所致的胆管梗阻更适合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的介入治疗。
(一)适应症1、不能手术的恶性胆道闭塞。
2、经反复球囊扩张术治疗不能奏效的良性胆道闭塞(二)禁忌症同PTBD(三)使用器具胆道支架以自膨式支架为首选。
胆道内支架的选择(1)塑料内涵管(plastic stent)塑料内涵管常用材料有特氟纶(Teflon)、聚乙烯(Polyethylene)、聚氨基甲酸乙酯(Polyurethane)及Percufl ex。
塑料内涵管的优点:可以拔除体外引流管,不必每天护理导管,避免置放外引流管引起的其他麻烦,拔出容易,当再次阻塞时可通过内镜对其进行更换,价格较金属内支架便宜很多。
对于外科手术术前减黄、术中胆道损伤及良性狭窄,置放此种内涵管为暂时措施,当治疗达到目的可轻易取出。
其参考材料不足塑料内涵管需要相对较大的外径,保证有效的引流内径,置放时需12F以上的推送鞘,术中患者有明显疼痛不适;支架最大引流内径3-4mm,胆汁很快在管腔内沉积,内涵管易移位和被胆泥、细胞碎屑、结石等堵塞。
塑料内涵管并发胆管炎该率高,发生率达20%-41%(重新查文献):再堵塞率为6%-27%,支架移位率为3%-6%。
由于放置途径管腔过大,穿肝途径损伤大,并发症多,所以一般在内镜下置放。
ERCP术的标准操作流程一、相关定义:ERCP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是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是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经内镜活检孔道插入一造影导管,并进入乳头开口部、胆管或胰管内,注入造影剂,作x线胰胆管造影。
ERCP是一种无创或微创肝、胆、胰系统疾病重要的诊疗方法,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
EST(endoscopic sphincteropapillotomy)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是在ERCP诊断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内镜治疗方法,意在内镜下用高频电切开乳头括约肌及胆总管的末端部分。
优点:操作技术简单、病人痛苦小,并发症少,优于外科剖腹手术及单纯中西医结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目的:在于排出胆总管结石,消除胆总管下端狭窄、防止胰腺炎复发,治疗效果优于PTCD术。
鼻胆管引流术是在十二指肠镜直视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基础上将长约250cm的6-8Fr聚乙烯导管经十二指肠乳头插入胆管进行减压引流,目的是通过引流达到减压、减黄、消炎。
ENBD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易于观察,并发症少等特点,为择期手术提供了条件。
目的:可使胆道系统的引流通畅、可重复行胆管造影,以明确残留胆石是否排出、可用于冲洗胆道系统。
二、适应症: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胆总管下端良性狭窄三、禁忌症:食管、幽门或十二指肠球部狭窄、凝血机制障碍及出血性疾病、全身情况极差,不能耐受内镜检查者、胆管下端恶性狭窄四、术前准备:①了解出血倾向、感染史、药物过敏史等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淀粉酶。
②告知患者术前8h禁饮食。
③遵医嘱予碘造影剂过敏试验并记录。
④术前建立静脉通路(右侧足背外侧静脉留置针)。
⑤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手术同意书。
⑥术前药物准备:地西泮注射液 10mg、哌替啶注射液 100mg、间苯三酚注射液80 mg、丁溴东莨菪碱注射液 40mg、蛇毒血凝酶注射液1ml。
ercp手术步骤哎呀,这 ERCP 手术步骤啊,可真是个精细活儿呢!咱就好比是在身体这个神秘的大迷宫里探险。
首先呢,医生得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像战士要上战场得把武器装备都准备齐全一样。
患者要摆好合适的姿势,这可不能马虎,得舒舒服服又稳稳当当的。
然后呢,医生就会把那根神奇的内镜慢慢地伸进身体里。
这就好像是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的小探险家,得小心翼翼地,不能碰坏了这里那里的。
内镜就像是医生的眼睛,带着医生一点点看清身体里的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医生得时刻保持警惕,仔细观察着每一个细节,就如同侦探在寻找蛛丝马迹一样。
找到胆管或者胰管的开口啦,那可真是个关键的时刻。
接下来呀,医生会通过内镜把一些特殊的工具送进去,就像是给小探险家配备了各种神奇的道具。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各种操作,比如取石头啊,放支架啊之类的。
你想想看,这在身体里操作,得多难啊!就好像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绣花一样,得又准又稳。
医生们可真是太了不起啦!他们得有超级厉害的技术和耐心,才能完成这么复杂的任务。
这 ERCP 手术可不简单啊,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和风险。
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勇敢又专业的医生们,才能帮助患者解决那些让人头疼的问题呀。
他们就像是身体里的超级英雄,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的健康。
咱平时可得好好爱护自己的身体,别让它出问题,不然真要经历这ERCP 手术,那可得遭罪啦!但要是真遇到了问题,也别怕,相信医生的技术和能力,他们一定会全力以赴的!这ERCP 手术步骤虽然复杂,但医生们都能熟练应对,不是吗?所以啊,咱要对医生们充满信心,也要对自己的身体充满信心哟!。
EERCP操作规程ERCP是内镜检查中常用的一种技术,全称为经胆道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它是一种内镜检查技术,通过插入一根经过特殊设计的内窥镜,可以直接观察到胆脂管和胰胆管内的病变情况,并进行相关的治疗操作。
ERCP操作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患者的术前禁食及排便,体内器官的清洁等。
手术操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麻醉、引导导丝、插入内窥镜、造影剂注入、观察及处理病变。
在ERCP操作中,患者需要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术中的不适感。
然后,医生会通过上消化道插入一根特殊的导丝,导丝的作用是为内窥镜提供引导和支撑。
接下来,医生会插入内窥镜,将其沿着食管、胃一直推进到十二指肠降部,这是进一步操作的基础。
在内窥镜插入到位后,医生会通过内窥镜的通道向胆脂管或胰胆管内注入一种造影剂,这个过程被称为造影。
造影剂的注入可以清楚地显示出胆、胰管的内部情况,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结石、狭窄、肿瘤等病变。
同时,医生还可以通过内窥镜观察到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等信息。
根据不同情况,医生还可以在ERCP操作中进行相关治疗,比如在插管的同时进行拓宽狭窄的部位,取出结石,止血等。
在进行这些治疗操作之前,医生会先观察病变的位置及病变的类型,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ERCP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主要包括术后出血、穿孔、感染等。
为降低这些风险,医生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格外小心,操作时避免过度牵拉或摩擦,以免引起组织损伤。
同时,在操作过程中需要留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并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除了术中操作之外,ERCP操作后的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需要有一定的休息时间,避免剧烈运动及进食。
医生会根据造影的结果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比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同时,医生还会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比如饮食、个人卫生等,以促进康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ERCP操作技巧和并发症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一种通过内镜在胆、胰管道进行检查和治疗的技术。
本文将介绍ERCP的操作技巧以及可能出现的一些并发症。
1.准备工作:在进行ERCP前,需要评估患者的病史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术前给予患者药物镇静,以减轻不适感和焦虑情绪。
确保患者处于适当的体位,并进行术前消毒。
2.插入内镜:经口内镜插入后,逐渐推进到十二指肠降部,并将内镜顺时针旋转,直到胆总管口和胰管口出现在视野中。
3.钻孔:首先在十二指肠壁上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钻孔。
通过顺时针旋转挤压内镜,使内镜穿过十二指肠壁并钻入胆总管。
4.注射造影剂:在推进内镜的同时,将造影剂注入胆总管或胰管中。
造影剂的注射可以帮助识别胆、胰管的病变,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5.拔除结石:如果发现胆总管或胰管中有结石存在,可以通过内镜插入的工具(如球囊、篮子钳等)进行拔除。
在慢慢移除结石时要小心,以免损伤到胆总管或胰管。
6.排管:在ERCP结束后,可以在胆管或胰管中留置引流管,以排除胆汁或胰液,并保持通畅。
ERCP并发症:1.出血:在ERCP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出血现象。
出血的发生率较低,但可能需要肠道或血管内介入手术来止血。
2.感染:ERCP过程中有一定的感染风险。
术后可能出现发热、腹痛等症状。
必要时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3.胆管或胰管损伤:在ERCP过程中,可能会意外损伤到胆管或胰管。
这种损伤可能导致胆汁漏或胰液漏,需要及时处理。
4.胆道穿孔:ERCP过程中,如果力度不当或技术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胆道穿孔。
严重的胆道穿孔可能需要手术修复。
5.乳头水肿:术后可能出现乳头水肿,导致胆汁引流受阻,需要及时处理。
6.镇静反应:ERCP术前给予的镇静药物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镇静反应,如低血压、心率增加等。
7.过敏反应:有一些患者可能对注射的造影剂产生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
为了尽量减少ERCP的并发症风险,医生在操作过程中需要细致、谨慎,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一种用于检查和治疗胆道和胰腺疾病的医疗程序。
以下是ERCP手术的原理和过程:ERCP手术原理:ERCP结合了内窥镜(胃镜)和X射线成像技术,以获取有关胆道和胰腺的详细信息。
手术通常由具有内窥镜培训的胃肠道专家(胃肠道内科医生或胃肠道外科医生)进行。
1. 镜头引导:内窥镜通过患者的口腔和食道引入,向下移动到十二指肠的位置。
在这一过程中,医生可以视觉上检查食道、胃和十二指肠的内腔。
2. 溢流导管:通过内窥镜引入一根细长的溢流导管,该导管通过十二指肠进入胆总管和胰管口。
3. 注射造影剂:一种含有对X射线可见的造影剂的特殊液体被注射入胆总管和胰管,这使得这些管道在X射线成像下可见。
4. X射线成像:当造影剂填满胆总管和胰管时,医生使用X射线成像设备(透视仪或透视机)观察这些结构的形状和大小。
5. 检查和治疗:ERCP不仅仅用于诊断,还可以用于治疗一些疾病,例如胆石症(胆结石)、胆囊炎、胰腺疾病等。
在ERCP的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导管引入工具进行取石、扩张狭窄的胆管或胰管,放置支架等操作。
ERCP手术过程:1. 患者准备:患者通常需要在手术前一天晚上禁食,并在手术当天接受一些特殊的准备步骤。
2. 麻醉:在ERCP过程中,通常需要用麻醉或镇静剂使患者保持安静和舒适。
3. 内窥镜引入:内窥镜通过口腔和食道引入,以便医生可以看到食道、胃和十二指肠。
4. 导管引入:溢流导管通过内窥镜引入十二指肠,进入胆总管和胰管口。
5. 造影剂注射和X射线成像:医生注射造影剂并使用X射线成像设备进行实时观察。
6. 治疗操作(如果需要):医生在需要时通过导管引入工具进行治疗操作。
7. 手术结束:ERCP手术完成后,内窥镜被缓慢地拔出。
ERCP是一种有风险的医疗程序,通常需要在专业医生和医疗设备的监控下进行。
在手术前,医生会详细说明患者可能的风险和利益,以确保患者能够做出知情的决定。
胰管支架在 ERCP 术中的应用于珍奇钱进温泉石微朱晓东发布时间:2023-06-07T06:00:52.903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5期作者:于珍奇钱进温泉石微朱晓东[导读] 分析胰管支架在 ERCP 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 2023年 4 月在我院治疗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共计59例,其中行ERCP术放置胰管支架的为观察组(27例),实施保守治疗的为对照组(32例)。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取石或放置胆道支架结束后常规放置胰管支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
结果:放置胰管支架的观察组患者,术后腹痛缓解明显,血尿淀粉酶下降明显,无1例发展为重症胰腺炎。
观察组患者明显治疗时间较短,治疗费用较少。
结论:胰管支架应用于ERCP术中,减少了患者的住院天数,降低治疗费用,患者术后预后效果较好,是一种高效的临床治疗手段。
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5摘要:目的:分析胰管支架在 ERCP 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 2023年 4 月在我院治疗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共计59例,其中行ERCP术放置胰管支架的为观察组(27例),实施保守治疗的为对照组(32例)。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取石或放置胆道支架结束后常规放置胰管支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
结果:放置胰管支架的观察组患者,术后腹痛缓解明显,血尿淀粉酶下降明显,无1例发展为重症胰腺炎。
观察组患者明显治疗时间较短,治疗费用较少。
结论:胰管支架应用于ERCP术中,减少了患者的住院天数,降低治疗费用,患者术后预后效果较好,是一种高效的临床治疗手段。
关键词:胰管支架;ERCP;并发症ERCP 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拥有了40多年的历史,从单纯的诊断技术转化为治疗胆胰疾病的主要手段。
E R C P 诊疗规范张澍田冀明黄拥军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诞生于60年代后期,短短几十年中成为当今胰胆疾病重要的诊断治疗手段。
目前,国内大多数三级医院及部分二级医院都可进行ERCP操作,但操作规范化仍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成为ERCP普通推广的瓶颈。
即使东、西方ERCP专家,其操作方法、治疗理念亦存在较大分歧。
如何推进操作规范化尚有许多工作去做。
ERCP是复杂的高风险性、技术含量高的操作,除必要的设备外,尚需操作熟练的内镜医师、受过专门训练的消化科护士和放射科医师的团队的密切配合。
ERCP操作需较长时间培训才能掌握,也不是所有的内镜医师都能胜任这项工作, ERCP是对消化科医生最具挑战性的技术。
笔者总结多数ERCP专家意见对基本技术规范化操作简要介绍如下。
一、插镜规范操作十二指肠镜为侧视镜,其头端圆滑,较易插入食管,将内镜大钮轻轻上推,通过舌后部进入咽喉部,靠着咽后壁轻轻下压内镜大钮,随病人吞咽动物进入内镜。
病人俯卧位时,稍左旋内镜以适应体轴的改变十二指肠镜稍“低头(D)”,大致观察食管下段。
进入胃腔后,尽可能吸出胃液,减少病人误吸的风险。
稍注气膨胀胃腔,边进内镜,边抬头“(U)”,看到镜身和胃角后十二指肠镜“低头”,在“低头”状态下,将幽门调至视野中央,尽可能接近幽门,十二指肠镜“抬头”,呈落日征,十二指肠镜进入幽门。
进入幽门后,少量注气,十二指肠镜“低头”,右旋镜身,继续推进内镜进入十二指肠降段,在内镜视野清楚的情况下,术者身体右转,十二指肠镜“抬头”,右旋镜身,徐徐将内镜拉出,成“短途”(距门齿60~70cm),切忌在无视野的情况下拉直内镜,导致穿孔。
2 插管规范操作ERCP的插管技术,已基本标准化,最重要的要领是明确插管的轴线(5点至11点方向),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讲,不要“看见乳头就插”,避免用力过猛过大,要象做针线活“穿针”一样轻柔地插入乳头开口。
内镜拉成“短途”后,造影管插管钳道,抬头抬钳器关闭钳道,插入遇到阻力后,轻轻放下抬钳器,直视下看到造影管,微调内镜位置,使乳头开口位于视野中央,与术者呈“面对面”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