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P下胆道胰管支架置入讲述
- 格式:ppt
- 大小:2.34 MB
- 文档页数:29
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梗阻性黄疸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胆管癌、胰头癌、壶腹周围癌、胆囊癌、原发性肝癌、肝门淋巴结转移瘤、肝转移瘤和术后吻合口狭窄、胆管壁坏死、结石等。
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和经内窥镜治疗。
不少病例由于病灶较大侵及周围血管不宜作根治性手术治疗或因病人一般情况较差,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夹杂症、高龄等不适合手术治疗等原因,选择内窥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入鼻胆引流管或内支架等,达到减黄目的,但仍有部分病人病变侵及乳头无法经十二指肠进行操作或病人不能承受操作的体位和经口的不适感而放弃此项操作。
对于较复杂的胆管梗阻的引流有一定的局限性。
且引流导管容易在短期内脱落。
肝门区胆管梗阻和肝内病变所致的胆管梗阻更适合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的介入治疗〔一适应症1、不能手术的恶性胆道闭塞。
2、经反复球囊扩张术治疗不能奏效的良性胆道闭塞〔二禁忌症同PTBD〔三使用器具胆道支架以自膨式支架为首选。
胆道内支架的选择[1塑料内涵管〔plasticstent塑料内涵管常用材料有特氟纶〔Teflon、聚乙烯〔Polyethylene、聚氨基甲酸乙酯〔Polyurethane及Percuflex。
塑料内涵管的优点:可以拔除体外引流管,不必每天护理导管,避免置放外引流管引起的其他麻烦,拔出容易,当再次阻塞时可通过内镜对其进行更换,价格较金属内支架便宜很多。
对于外科手术术前减黄、术中胆道损伤及良性狭窄,置放此种内涵管为暂时措施当治疗达到目的可轻易取出。
其不足塑料内涵管需要相对较大的外径,保1/9证有效的引流内径置放时需12F以上的推送鞘,术中患者有明显疼痛不适;支架最大引流内径3-4mm,胆汁很快在管腔内沉积内涵管易移位和被胆泥、细胞碎屑、结石等堵塞。
塑料内涵管并发胆管炎该率高发生率达20%-41%<重新查文献〉:再堵塞率为6%-27%,支架移位率为3%-6%。
由于放置途径管腔过大,穿肝途径损伤大并发症多,所以一般在内镜下置放。
目录•ercp基本概念与原理•ercp检查前准备•ercp操作过程详解•ercp在胆道疾病中的应用•ercp在胰腺疾病中的应用•ercp并发症及其处理策略ercp基本概念与原理发展历程ERCP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随着内镜和放射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成为胆胰疾病的重要诊治手段。
定义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一种通过内镜技术,在X线监视下对胆道和胰腺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
定义及发展历程工作原理简介01内镜插入将十二指肠镜经口插入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
02导管插入经内镜活检孔道插入导管,并进入乳头开口处。
03造影剂注射与X线检查注入造影剂后,在X线下观察胆道和胰腺的显影情况,以了解病变部位、范围和性质。
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胆道结石、胆道狭窄、胆道肿瘤、胰腺肿瘤、胰腺炎等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禁忌症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内镜检查者;上消化道狭窄或梗阻,无法插入内镜者;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对造影剂过敏者等。
ercp检查前准备患者评估与教育详细了解患者病情01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病情、症状、既往病史、过敏史等相关信息。
告知患者检查目的和风险02医生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解释ERCP检查的目的、必要性、操作流程和可能的风险,确保患者充分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03医生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对于焦虑、紧张等情绪进行适当的安抚和疏导,确保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保持平静和配合。
检查前饮食调整检查前禁食通常患者在ERCP检查前应禁食6-8小时,以确保胃内无食物残渣干扰检查结果。
饮食调整建议在禁食期间,患者可适量饮水。
检查前一天晚上,患者应进食易消化、少渣的食物,避免高脂、高蛋白和难以消化的食物。
特殊患者的饮食调整对于糖尿病患者,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饮食和用药方案,以保持血糖稳定。
解痉药使用为降低ERCP 检查过程中肠道痉挛的风险,医生可给予解痉药。
ERCP指南解读ERCP(内窥镜下胆总管与胰腺导管逆行性胆胰管造影术)是一种常用于诊断和治疗胆道和胰腺疾病的内镜检查技术。
ERCP指南是制定给医生的指导方针,以帮助他们正确地进行此项检查。
本文将对ERCP指南进行解读。
首先,ERCP指南强调了该检查的适应症。
根据指南,ERCP适用于急性胆管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胆道狭窄、胆总管癌等情况下的诊断和治疗。
此外,对于足够的高风险患者,如慢性胰腺病、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等,ERCP也是一种合适的检查选择。
指南对每个适应症的详细描述和操作技术进行了解释,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疾病。
其次,ERCP指南详细介绍了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过敏史等的收集,以及患者需要遵循的规定时间禁食和禁水等注意事项。
此外,对于兼用抗凝剂或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指南提供了相关处理措施,以确保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然后,ERCP指南重点强调了检查时的技术要点。
指南详细介绍了内镜的选择和操作步骤,包括逆行注射造影剂、胆胰管探针的插入位置和角度、狭窄或结石的处理方法等。
指南还提供了在特定情况下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如对于妊娠妇女、儿童、老年患者和糖尿病患者等的处理。
此外,ERCP指南还详细介绍了术后的护理和并发症的处理。
指南强调了术后的定期随访和检查,以确保患者的康复。
对于常见的并发症,如胰腺炎、出血、感染等,指南提供了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案,以减少患者的不良事件。
最后,ERCP指南阐述了ERCP的限制和禁忌症。
指南指出,对于有明确的禁忌症或无法接受检查的患者,应考虑替代治疗方法,如经皮穿刺引导下的胆管引流术或外科手术。
同时,对于患有严重肺心病、肺动脉高压、半透膜肾病等严重疾病的患者,应慎重考虑ERCP的风险与益处。
总结起来,ERCP指南是一份重要的指导方针,为医生提供了关于ERCP检查的详细操作步骤、适应症和禁忌症等方面的建议。
遵循这些指南可以提高ERCP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ERCP和 PTCD途径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对比研究【摘要】目的 ERCP和PTCD途径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对比研究。
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患者4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手段对其进行分组各20例。
结果患者间治疗状况没有很大差别(P>0.05),但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有很大差别(P<0.05)。
结论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过程中,两种方法在治疗效果方面基本无差别,但是应用ERCP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且更为安全,更可以让患者接受。
关键词:ERCP;PTCD;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恶性阻塞性黄疸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临床中具有治疗和早期诊断困难,且预后以及患者生活质量差、成活率不高的特点。
相关研究中发现,此类患者常在6个月内死亡。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水平迅速提高,对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已经标准化,但是大多数患者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导致疾病管理不善,出现焦虑和抑郁等情况,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疾病的预后效果有严重的影响[1]。
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已成为临床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当前两种最常用的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方法是ERCP和PTCD。
但是尚缺乏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此类疾病的临床疗效的文献。
因此,本文的作者选择了一些患者来评估两种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的优缺点,希望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具体的参考。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患者4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手段对其进行分组各20例,患者,其中患者性别比例为1:1各20例。
(P>0.05),此次实验得到院内专家及患者的同意并排除相关禁忌症患者。
1.2研究方法部分患者接受了ERCP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并进行了全身麻醉。
医生将造影剂导管穿过乳头的胆管插入,选择碘佛醇作为造影剂,并使用30W的切割凝结电流来可视化胆总管和胰管以做一个小切口[2]。
血管造影确认闭塞区域后,使用扩张探针扩张狭窄的胆管。
然后将导丝沿造影插入导管,并沿超声导丝插入额外的超声探头以进行超声检查,以弄清管腔。
ERCP课件引言:内镜逆行性胆管胰腺造影(ERCP)是一种重要的内镜诊断和治疗技术,主要用于胆道和胰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课件旨在介绍ERCP的基本原理、适应症、操作步骤、并发症及护理要点,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应用ERCP技术。
一、ERCP基本原理:ERCP是利用内镜将导管插入胆管和(或)胰管内,注入造影剂进行X线检查,以显示胆道和胰腺的解剖结构和病变。
ERCP分为诊断性ERCP和治疗性ERCP两种,前者主要用于诊断,后者主要用于治疗。
二、ERCP适应症:1.胆道疾病:胆管结石、胆管狭窄、胆管肿瘤、胆管炎等。
2.胰腺疾病:胰腺炎、胰腺癌、胰腺囊肿等。
3.胆胰管解剖变异、不明原因的梗阻性黄疸等。
三、ERCP操作步骤:1.患者准备:术前禁食6-8小时,签署知情同意书,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检查。
2.麻醉:采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3.内镜插入:患者取左侧卧位,内镜经口腔、食管、胃、十二指肠到达十二指肠降部。
4.乳头插管:找到十二指肠乳头,插入导管,注入造影剂进行X线检查。
5.诊断或治疗:根据造影结果,进行相应的诊断或治疗操作,如取石、放置支架等。
6.结束操作:退出内镜,观察患者病情,术后禁食2-4小时。
四、ERCP并发症及护理要点:1.胆管炎:术后监测体温、腹痛等症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2.胰腺炎:术后监测血淀粉酶、腹痛等症状,遵医嘱使用抑制胰腺分泌的药物。
3.出血:观察呕吐物、大便颜色,监测血红蛋白,必要时输血。
4.穿孔:术后监测腹痛、腹膜刺激征,必要时手术探查。
5.感染:术后加强口腔护理,预防感染。
6.肠道准备:术前进行肠道清洁,减少并发症。
五、结论:ERCP作为一种重要的内镜诊断和治疗技术,在胆道和胰腺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ERCP的操作技巧和护理要点,以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同时,加强对患者的术前、术后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ERCP的认知和配合度,有助于提高诊疗效果。
E R C P 诊疗规范张澍田冀明黄拥军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诞生于60年代后期,短短几十年中成为当今胰胆疾病重要的诊断治疗手段。
目前,国内大多数三级医院及部分二级医院都可进行ERCP操作,但操作规范化仍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成为ERCP普通推广的瓶颈。
即使东、西方ERCP专家,其操作方法、治疗理念亦存在较大分歧。
如何推进操作规范化尚有许多工作去做。
ERCP是复杂的高风险性、技术含量高的操作,除必要的设备外,尚需操作熟练的内镜医师、受过专门训练的消化科护士和放射科医师的团队的密切配合。
ERCP操作需较长时间培训才能掌握,也不是所有的内镜医师都能胜任这项工作, ERCP是对消化科医生最具挑战性的技术。
笔者总结多数ERCP专家意见对基本技术规范化操作简要介绍如下。
一、插镜规范操作十二指肠镜为侧视镜,其头端圆滑,较易插入食管,将内镜大钮轻轻上推,通过舌后部进入咽喉部,靠着咽后壁轻轻下压内镜大钮,随病人吞咽动物进入内镜。
病人俯卧位时,稍左旋内镜以适应体轴的改变十二指肠镜稍“低头(D)”,大致观察食管下段。
进入胃腔后,尽可能吸出胃液,减少病人误吸的风险。
稍注气膨胀胃腔,边进内镜,边抬头“(U)”,看到镜身和胃角后十二指肠镜“低头”,在“低头”状态下,将幽门调至视野中央,尽可能接近幽门,十二指肠镜“抬头”,呈落日征,十二指肠镜进入幽门。
进入幽门后,少量注气,十二指肠镜“低头”,右旋镜身,继续推进内镜进入十二指肠降段,在内镜视野清楚的情况下,术者身体右转,十二指肠镜“抬头”,右旋镜身,徐徐将内镜拉出,成“短途”(距门齿60~70cm),切忌在无视野的情况下拉直内镜,导致穿孔。
2 插管规范操作ERCP的插管技术,已基本标准化,最重要的要领是明确插管的轴线(5点至11点方向),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讲,不要“看见乳头就插”,避免用力过猛过大,要象做针线活“穿针”一样轻柔地插入乳头开口。
内镜拉成“短途”后,造影管插管钳道,抬头抬钳器关闭钳道,插入遇到阻力后,轻轻放下抬钳器,直视下看到造影管,微调内镜位置,使乳头开口位于视野中央,与术者呈“面对面”状况。
ERCp手术案例:胆总管结石背景胆总管结石是指胆固醇、钙盐或胆红素在胆总管内形成的结石。
这些结石可以阻塞胆管,导致黄疸、腹痛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ERCp(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一种通过内窥镜和X光引导下的介入手术,用于治疗和诊断胆道系统相关的问题。
案例描述病人信息患者姓名:李女士年龄:58岁性别:女性主要症状:腹部剧烈疼痛、黄疸既往史:高血压、高血脂临床表现李女士在近一个月内出现了腹部剧烈的绞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
她还发现自己的皮肤和眼白变黄,尿液变深。
她去就诊于当地医院,经过血液检查和B超检查,被确诊为胆总管结石。
诊断和治疗决策李女士的胆总管结石导致了黄疸和腹部剧痛,这是一种严重的情况,需要立即处理。
医生建议她接受ERCp手术来清除结石,并恢复胆道的通畅。
手术过程1.麻醉:在手术开始前,李女士被给予全身麻醉,以确保她在手术过程中没有任何不适。
2.插管:医生在李女士的口腔中插入一根柔软的导管,然后将其引导到十二指肠附近的乳头部位。
3.注射造影剂:医生通过导管注射一种特殊的造影剂,使胆道系统显示出清晰的X光图像。
4.确定结石位置:通过X光引导下,医生确定了结石所在位置,并评估了结石对胆道通畅性的影响。
5.结石清除:使用内窥镜和特殊工具,医生将结石逐个取出,并确保胆道通畅无阻。
6.植入支架(如果需要):如果患者有严重的胆道狭窄或结石再生的风险,医生可能会在胆管内植入支架,以维持胆道的通畅。
7.结束手术:手术结束后,导管被小心地取出,李女士被送回恢复室。
结果在手术后的观察中,李女士的黄疸逐渐消退,并且腹痛也明显减轻。
她恢复得非常顺利,在两天后出院。
随访检查显示,她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并且胆道仍然保持通畅。
总结ERCp手术是一种有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
通过内窥镜和X光引导下,医生可以清除结石并确保胆道通畅。
这种手术对于缓解黄疸和腹部剧痛等症状非常有效,并且患者可以迅速康复。
然而,在进行ERCp手术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确定手术是否适合该患者。
胰管支架在 ERCP 术中的应用于珍奇钱进温泉石微朱晓东发布时间:2023-06-07T06:00:52.903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5期作者:于珍奇钱进温泉石微朱晓东[导读] 分析胰管支架在 ERCP 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 2023年 4 月在我院治疗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共计59例,其中行ERCP术放置胰管支架的为观察组(27例),实施保守治疗的为对照组(32例)。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取石或放置胆道支架结束后常规放置胰管支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
结果:放置胰管支架的观察组患者,术后腹痛缓解明显,血尿淀粉酶下降明显,无1例发展为重症胰腺炎。
观察组患者明显治疗时间较短,治疗费用较少。
结论:胰管支架应用于ERCP术中,减少了患者的住院天数,降低治疗费用,患者术后预后效果较好,是一种高效的临床治疗手段。
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5摘要:目的:分析胰管支架在 ERCP 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 2023年 4 月在我院治疗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共计59例,其中行ERCP术放置胰管支架的为观察组(27例),实施保守治疗的为对照组(32例)。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取石或放置胆道支架结束后常规放置胰管支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
结果:放置胰管支架的观察组患者,术后腹痛缓解明显,血尿淀粉酶下降明显,无1例发展为重症胰腺炎。
观察组患者明显治疗时间较短,治疗费用较少。
结论:胰管支架应用于ERCP术中,减少了患者的住院天数,降低治疗费用,患者术后预后效果较好,是一种高效的临床治疗手段。
关键词:胰管支架;ERCP;并发症ERCP 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拥有了40多年的历史,从单纯的诊断技术转化为治疗胆胰疾病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