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的治疗及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206.38 KB
- 文档页数:5
胆道内支架植入术病人的护理胆道内支架植入术主要适用于胆道良性、恶性狭窄的治疗,将胆汁直接引流入十二指肠,保持胆汁内引流和正常的胆盐肠肝循环,以利于肝功能的恢复和后续治疗,采用的途径有经皮肝穿途径和经内镜逆行途径。
【观察要点】1、术前进行心理指导及各项生理功能的检查、评估。
2、术后主要做好各项并发症的预防。
【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术前准备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测定血小板、肝肾功能,术前1天行青霉素、碘过敏试验,右胸腹部备皮,术前4小时禁食,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安定10mg。
2、心理护理:患者身患疾病,精神负担重,对新的治疗技术缺乏了解,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心理个性特征、受教育程度耐心仔细的讲解,让患者充分认识到这项治疗对缓解病痛的重要性,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争取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术后护理1、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心电监护24小时,观察生命征的变化。
手术当天即可进清淡、低脂饮食。
2、引流管的护理严格遵守“无菌、固定、通畅、观察、记录”十字原则。
引流不畅,可用生理盐水行胆道冲洗,待其自然流出,一般不采用抽吸的方法。
观察引流液的量、色、质的变化;夹管后应注意观察有无腹痛、腹胀,注意腹部体征、穿刺处有无胆汁渗漏、黄疸消退情况及大小便的颜色。
3、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胆道内支架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有胆道出血、胆道感染、胆汁外漏、支架移位等。
(1)胆道出血:主要由于球囊扩张时胆管或肿瘤被撕裂或操作时对血管的损伤,一般由于内支架的压迫多在24—48小时后自行停止,术后应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监测血压、脉搏的变化,按医嘱常规给予止血药,告知患者卧床休息,出血量多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禁用负压吸引装置。
(2)胆道感染:应注意观察胆汁的颜色,正常胆汁为金黄色,绿色和混浊胆汁常提示合并感染,应及时采样送检并行细菌培养,按医嘱给以敏感抗生素抗炎治疗。
监测患者体温变化,高热患者及时予以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排泄,以利于散热。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术护理1. 引言1.1 胆道梗阻性黄疸概述胆道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通常由于胆道内结石、胆道狭窄或胆道肿瘤等因素引起。
胆道梗阻导致胆汁不能正常排泄,进而造成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使患者皮肤、巩膜、尿液等变黄。
其他症状还包括皮肤瘙痒、腹部不适、恶心、体重减轻等。
对于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来说,及时进行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是至关重要的。
术前的充分准备和了解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护理措施、并发症及处理方法、以及患者教育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将详细介绍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术后的护理措施和患者教育内容。
1.2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介绍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是一种用于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性手术方法。
在内镜下进行此类手术可以避免传统开放手术的创伤和并发症,为患者提供更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的原理是通过内窥镜引导下,在胆道梗阻部位放置支架,从而解除胆道梗阻,恢复胆汁的通畅排泄,进而缓解黄疸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种手术方法因其微创性、可靠性和疗效显著而受到广泛应用,成为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首选方法之一。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需要具备一定的内镜技术和操作经验,医护人员在操作时需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在术前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能够为患者带来明显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技术。
1.3 术前准备术前准备是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在进行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术前检查:患者需要接受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胆囊超声、CT或MRI等,以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确定手术方案。
2. 术前禁食:患者需严格按照医嘱规定进行术前禁食,一般要求至少禁食8小时以上,以避免手术中出现误吸或其他并发症。
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梗阻性黄疸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胆管癌、胰头癌、壶腹周围癌、胆囊癌、原发性肝癌、肝门淋巴结转移瘤、肝转移瘤和术后吻合口狭窄、胆管壁坏死、结石等。
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和经内窥镜治疗。
不少病例由于病灶较大侵及周围血管不宜作根治性手术治疗或因病人一般情况较差,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夹杂症、高龄等不适合手术治疗等原因,选择内窥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入鼻胆引流管或内支架等,达到减黄目的,但仍有部分病人病变侵及乳头无法经十二指肠进行操作或病人不能承受操作的体位和经口的不适感而放弃此项操作。
对于较复杂的胆管梗阻的引流有一定的局限性。
且引流导管容易在短期内脱落。
肝门区胆管梗阻和肝内病变所致的胆管梗阻更适合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的介入治疗〔一适应症1、不能手术的恶性胆道闭塞。
2、经反复球囊扩张术治疗不能奏效的良性胆道闭塞〔二禁忌症同PTBD〔三使用器具胆道支架以自膨式支架为首选。
胆道内支架的选择[1塑料内涵管〔plasticstent塑料内涵管常用材料有特氟纶〔Teflon、聚乙烯〔Polyethylene、聚氨基甲酸乙酯〔Polyurethane及Percuflex。
塑料内涵管的优点:可以拔除体外引流管,不必每天护理导管,避免置放外引流管引起的其他麻烦,拔出容易,当再次阻塞时可通过内镜对其进行更换,价格较金属内支架便宜很多。
对于外科手术术前减黄、术中胆道损伤及良性狭窄,置放此种内涵管为暂时措施当治疗达到目的可轻易取出。
其不足塑料内涵管需要相对较大的外径,保1/9证有效的引流内径置放时需12F以上的推送鞘,术中患者有明显疼痛不适;支架最大引流内径3-4mm,胆汁很快在管腔内沉积内涵管易移位和被胆泥、细胞碎屑、结石等堵塞。
塑料内涵管并发胆管炎该率高发生率达20%-41%<重新查文献〉:再堵塞率为6%-27%,支架移位率为3%-6%。
由于放置途径管腔过大,穿肝途径损伤大并发症多,所以一般在内镜下置放。
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内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分析
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内引流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方法,以其安全、可靠、有效等特点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本文旨在分析该方法的疗效并探讨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内引流术指的是采用内镜技术在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胆道内植入缩短型金属支架,使胆汁能够自由流通,从而缓解黄疸症状。
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控制黄疸的程度,还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内引流术的总有效率可高达90%以上。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经过相关检查,包括血液检查、胆囊和肝胆道的超声等。
如果患者合适,手术将在经麻醉后进行。
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内引流术是一项微创手术,不需要大剂量麻醉和手术,其术后恢复期短,对患者创伤小,人体副作用小。
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过程中,细胞免疫功能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
研究发现,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内引流术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感染率,提高生存质量。
通过减轻黄疸症状和提高免疫功能,该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愈的可能性,并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内引流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方法。
该方法对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
功能和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该方法需要严格掌握并保证操作的安全性。
掌握手术的技巧,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明显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I粒子条联合胆道内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概述恶性肿瘤在晚期常导致梗阻性黄疸,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
I粒子条和胆道内支架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两种主要方法,联合应用这两种方法也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对I粒子条联合胆道内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I粒子条介绍I粒子条是一种新型的内镜下支架,由特制的奇异金属合金丝制成。
它具有选择性的膨胀能力,可以适应不同管径和形态的胆道,且不会对胆道壁造成明显破损。
因此,I粒子条已被广泛应用于胆道梗阻、胆道狭窄、胆囊疾病等疾病的治疗中。
胆道内支架介绍胆道内支架是一种介于手术和非手术之间的治疗方法,它通过内镜技术将金属支架植入狭窄或闭塞的胆道内,使胆汁顺畅流通。
它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治疗恶性肝胆管梗阻的主要手段之一。
I粒子条联合胆道内支架I粒子条联合胆道内支架是近年来新兴的恶性肝胆管梗阻治疗方法,其主要优势在于,既可以通过I粒子条将胆道扩张,进一步引导胆道内支架顺利放置,同时,I粒子条和胆道内支架的联合使用可以增加梗阻通畅率和生存率,有效改善黄疸等症状。
临床应用I粒子条联合胆道内支架在治疗恶性肝胆管梗阻方面已被广泛应用,临床研究表明,在治疗梗阻黄疸和胆汁淤积方面,使用I粒子条联合胆道内支架相较于单一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同时,该方法的并发症较少,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I粒子条联合胆道内支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恶性肝胆管梗阻的方法,其应用广泛且已有很多研究和临床实践的证明。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研究的深入,相信该方法在恶性肝胆管梗阻的治疗中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PTCD及胆道支架植入术致胆心反射的防治与护理对胆道系统迷走神经的牵拉刺激以及胆汁经过穿刺窦道及肝包膜创面漏入腹腔引起剧烈疼痛。
胆心反射的发生机制是通过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实现的,其具体的路径是:胆囊壁的内脏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通过左侧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兴奋延髓内副交感低级中枢(迷走神经背核摘要: PTCD及胆道支架置入术是目前解除胆道梗阻的一种有效方法,胆囊、胆道部位迷走神经分布密集,操作时由于牵拉胆囊或探查胆道可引起胆心反射,胆心反射发生率低但后果严重,可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与护理,预防胆心反射的发生。
或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尽早发现及时判断,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方法,避免产生严重后果。
多种方式的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技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c drainage, PTCD、胆道内支架置入)是目前解除胆道梗阻的一种有效方法。
胆心反射是指胆道手术时由于牵拉胆囊或探查胆道时所引起的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严重者因冠状动脉痉挛致心肌缺血、心率失常,甚至心脏骤停等现象。
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手术操作时)释放冲动,再沿左侧的迷走神经内副交感纤维到达心脏。
其结果是,冠状血管痉挛,窦房结兴奋性降低,特异性传导系统的传导速度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甚至是心跳骤停.解剖学上胆囊、胆道部位迷走神经分布密集、且胆道系统和心脏的神经丛存在着共同通道。
加之胆道梗阻患者多伴有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 胆心反射发生迅速,病情发展快,后果严重。
护士应密切观察术中患者的面色和表情,询问患者自觉症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早发现,积极配合医生实施抢救。
所有患者术前经磁共振强化CT、 B超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胆管扩张程度及梗阻部位,均无外科手术指征。
所有患者均在X线下操作,使患者平卧于造影床, 双手抱头,取右腋中线9~10 肋间, 常规皮肤消毒、铺巾, 1%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 沿肋患者骨上缘穿刺, 以免损伤肋间血管、神经。
经PTCD行胆道内支架植入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
观察及护理
陈丽珍; 余伟冰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护理版)》》
【年(卷),期】2004(025)006
【摘要】目的 :观察经PTCD行胆道内支架植入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者的疗效及总结护理要点。
方法 :对 10例 75岁以上患有恶性肿瘤合并梗阻性黄疸高龄患者采用经PTCD行胆道内支架植入的治疗 ,在治疗观察的过程中给予对症护理。
结果 :病人治疗前皮肤、巩膜重度黄染 ,肝功能严重损害 ,伴腹胀、纳差 ,经采用这种方法病人一周后皮肤巩膜黄染明显消退 ,腹胀缓解 ,肝功能改善 ,食欲提高。
结论 :应用经PTCD行胆道内支架植入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 ,给予对症的护理 ,患者可明显改善黄疸及伴随症状。
【总页数】2页(P8-9)
【作者】陈丽珍; 余伟冰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广东江门 529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
【相关文献】
1.整体护理在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超声引导下PTCD及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 [J], 施剑丹
2.恶性梗阻性黄疸高龄患者经PTCD行胆道内支架植入的护理 [J], 尹明莉;周静;罗红梅;朱爱苹
3.系统护理干预对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行PTCD及支架植入术的应用效果 [J], 仲霞;许海荣;赵洁
4.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行PTCD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护理分析 [J], 黄奕梅;曹彭钢;黄汉强
5.经PTCD行胆道内支架植入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J], 陈丽珍; 余伟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术护理1. 引言1.1 胆道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性治疗胆道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性治疗。
恶性胆道梗阻是由于肝胆道系统被肿瘤、胆结石或其他病变阻塞而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出,从而引起黄疸、胆汁淤积等临床症状。
胆道支架置入术通过内镜技术将金属或塑料支架植入胆道,扩张狭窄段,恢复胆汁的正常流通,从而缓解黄疸症状。
这种治疗方法具有无创伤、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中。
患者经过这种治疗后,黄疸得到迅速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也为后续的肿瘤治疗和康复奠定了基础。
胆道支架置入术虽然是一种介入性治疗,但在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理团队的配合下,术中风险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也会更好。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患者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步骤、术后护理措施、并发症处理和合理饮食建议,帮助读者更全面了解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的治疗过程和护理要点。
2. 正文2.1 患者术前准备患者术前准备是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重要环节。
在手术前,患者应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工作,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身体检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患者需要告知医生有无过敏史、药物过敏史、血液凝固功能等相关情况,以便医生能够作出合理的手术方案。
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
在术前,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如停止食物和水的摄入、停止某些药物的使用等。
患者还需要做好心理准备,了解手术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与医生充分沟通。
2.2 手术操作步骤手术操作步骤是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的关键环节,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一下该过程:1. 麻醉与镇痛:患者在手术前会接受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没有疼痛感。
经内镜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阻塞性黄疸的护理
江琳;张鹏年
【期刊名称】《微创医学》
【年(卷),期】2009(4)3
【摘要】经内镜胆道内支架植入术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兴的治疗技术,主要用于治疗胆管良、恶性狭窄,其作用是将胆汁直接引流入十二指肠,保持正常的胆盐肠肝循环,以利于肝功能的恢复和后续治疗,让病人无黄疸生存,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一定程度地延长寿命。
2005年8月至2008年8月我科对4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了经内镜胆道支架植入术,术后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总页数】2页(P310-311)
【作者】江琳;张鹏年
【作者单位】安徽省立医院普外科,合肥市,230001;安徽省立医院普外科,合肥市,2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
【相关文献】
1.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护理 [J], 胡燕燕
2.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护理 [J], 赵京芳;乔惠梅;姜虹
3.恶性阻塞性黄疸行 PTCD 及胆道支架植入术97例胆心反射预防护理 [J], 王灵民;徐凌忠;孙超男
4.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护理 [J], 赵京芳;乔惠梅;姜虹
5.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护理 [J], 胡燕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45例经皮经肝胆道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观察及护理王倩;陈之强;王琼琦【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支架植入术(PTIBS)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
[方法]对4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行 PTIBS,在术前、术中、术后加强一般护理、皮肤护理、引流管护理,术后加强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结果]45例支架植入成功42例,其中4例放置双支架。
术后1周~4周血清胆红素下降明显,胆道梗阻解除,肝功能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提高。
术后胆道感染8例,胰腺炎3例,胆漏2例,胆道出血2例,腹腔内出血死亡1例。
术后随访平均生存时间11.8个月。
[结论]PTIBS 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方法,加强临床护理能有效减轻病人痛苦,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
【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6(014)008【总页数】3页(P801-803)【关键词】经皮经肝胆道支架植入术;恶性梗阻性黄疸;护理【作者】王倩;陈之强;王琼琦【作者单位】101300,北京市顺义区医院;101300,北京市顺义区医院;101300,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恶性梗阻性黄疸是指因各种恶性病变压迫肝外胆道系统造成胆汁不能排出而引起黄疸,常见的恶性病变原因包括肝转移癌、胆管癌、胰腺癌、壶腹癌等[1-2]。
胆道梗阻会导致胆汁淤积而继发肝功能不全,消化功能减退;进一步发展会导致胆红素进入血液而造成神经、心血管及泌尿等系统损害,严重者会导致病人死亡。
经皮经肝胆管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insertion of biliary stent,PTIBS)因具有易操作、痛苦小、退黄效果明显、安全性高、显著改善病人生存质量及延长病人生存期等特点,成为临床上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首选方法[3-4]。
PTIBS 术前、术中和术后合理的护理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重要环节,我院2006年2月—2014年9月对45例恶性胆道梗阻病人实施PTIBS,配合有效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的治疗及护理
韦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
( 关键词:胆道内支架置入术 治疗 护理 )
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性黄疸已失去了外科手术时机,内镜下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愈来愈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它的目的是通过放置的内引流管解除胆道的梗阻,减轻或消除黄疸,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内引流分为塑料支架内引流(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和金属支架内引流(endoscopic metal biliary endoprosthesis,embe)。
金属支架在释放后可自行扩张,管径达8—10mm,故引流量大,不宜阻塞和移位,优于传统的塑料支架,但价格较昂贵。
1.适应症
1.1胆管恶性狭窄
对一些老年高危患者,由于不能切除的恶性肿瘤所致的胆管中、远端狭窄,支撑架引流术可获得较好的姑息治疗效果。
资料表明支撑架引流术的近期疗效优于常规外科姑息手术,且费用较低,患者痛苦较小,成功率在90%以上,并发症的发生率小于1%。
[1]
1.2手术前的支撑架内引流术
一般认为ercp一旦证实存在恶性胆管狭窄,即使稍候准备行手术切除,也应先行支撑架内引流,因为这样可以降低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的发生率。
1.3良性疾病所至的胆管狭窄:
对手术后瘢痕狭窄和硬化性胆管炎是否适宜行支架内引流术,目前尚有争论,但对于那些不能耐受鼻-胆引流的急性化脓性硬阻性胆管炎患者,支撑架内引流术常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另外,支撑架内引流术还可用于术后胆瘘以及不能用常规方法取出的较大胆石的姑息治疗。
[1]
2.术前准备
2.1病人准备:
2.1.1常规检查心肺功能、肝肾功能、pt、及有无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
[2]
2.1.2禁食、水6h,如上午检查者禁早餐,下午检查者禁中餐。
2.1.3患者去除佩带的金属饰品及其他影响x线检查的衣物,并做好清洁卫生工作。
2.1.4术前肌注解痉灵,减少肠蠕动,使十二指肠处于抵张状态,以便于操作。
2.1.5遵医嘱给予杜冷丁50mg、地西泮5~10mg肌注,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2.2物品准备:
2.2.1十二指肠镜
2.2.2黄斑马导丝
2.2.3造影管
2.2.4扩张器
2.2.5推进器
2.2.6胆道内支架
2.3术前应认真进行全部器材、物品和药品的安全检查,做好器械消毒,严防交叉感染。
3.术前护理
3.1心理护理:
护士应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给与心理疏导,向病人介绍胆道内支架术的目的、方法、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注意事项,解除其疑虑和恐惧心理,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3.2一般护理:
3.2.1嘱病人术晨禁食、水、药。
3.2.2术日晨由夜班护士在病人右侧前臂留置套管针,并用肝素盐水封管备用。
3.2.3护士携病历及病人至内镜中心。
3.2.4内镜中心护士指导病人口含麻药,协助病人行左侧卧位,左臂至于背后,并给予病人心电监护。
4.术中配合:
4.1保持病人正确的体位
协助病人躺在x线检查床上,内镜插入时取左侧卧位,为了观察胰胆管各部有无病变,需借助病人体位、重力作用促进显影,故需胰管远端显影时协助病人取左侧卧位,促进上段胆管及左右肝胆管分支充盈时采取俯卧位或仰卧位,俯卧位利于寻找乳头便于插管。
[3]
4.2指导病人放松
插管时病人行吞咽动作,检查过程中指导病人张口呼吸,做呵气动作,必要时应用解痉剂或镇静剂,尽量放松可减少胃肠蠕动及十二指肠乳头扩约肌的活动,减少腹部不适症状,有利于手术的进行。
[3]
4.3观察病情
术中应严密观察病人的神志、面色、心率、血压、动脉血氧饱合度及腹部体征,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停止操作进行抢救。
4.4严格无菌操作,协助医生选择适当的导丝、导管和支架。
5.术后护理
5.1一般护理
5.1.1观察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一旦有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
5.1.2嘱病人卧床休息24小时,待病情稳定后逐步下床活动。
5.1.3给予病人周到的生活护理,及时满足病人的需要。
5.1.4遵医嘱予以静点补液治疗,监测体温及水电解质、淀粉酶的变化。
5.2饮食护理
由于内支架引流术痛苦小,患者耐受性好,一般禁食24小时,24小时后患者如血淀粉酶正常、无腹痛即可给予流食,然后逐步给予半流食、普食。
5.3症状护理
由于内镜的刺激,病人可能会出现咽部不适、胸骨后烧灼感及异物感,并感恶心、上腹部不适,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同时应关心体贴病人,向病人解释引起症状的原因,消除其顾虑。
5.4并发症的观察
胆道内支架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有高淀粉酶血症、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出血等,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有无发热、恶心、呕吐、黑便及腹痛症状,监测血淀粉酶、血常规的变化,并遵医嘱给予补液、抗炎、止血、抑酸等治疗。
[4]
5.5疗效观察
患者术后应连续三天查血尿胆红素、肝功,监测黄疸指数,同时观察病人皮肤、巩膜黄疸消退情况,询问病人大小便颜色的变化,皮肤搔痒症状是否减轻。
6.出院健康指导
6.1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劳逸结合。
6.2饮食指导
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忌油腻、辛辣食物,宜少食多餐,每餐不宜吃得过饱。
6.3遵医嘱按时服用消炎利胆药 。
6.4远期并发症的护理
胆道内支架术后远期并发症主要有支架阻塞、支架移位、滑脱。
我们应给患者及家属提供这些相关的医疗知识信息,叮嘱病人及家属一定按时来复查,一般为3—6个月,在此期间,若患者出现腹痛、黄胆、发热等症状,应立即来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