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一分与除法1
- 格式:ppt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17
第7讲分一分与除法知识点一:小数目物品平均分1.每份分得同样多是平均分。
2.平均分时,可以1个1个地分,也可以2个2个地分,当分的总数较多时,可以分多次完成。
知识点二: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平均分的情况:(1)按指定份数平均分;(2)按每份的个数平均分。
知识点三:大数目物品平均分在平均分时,要分到剩余的个数不够每份再分一个时才能停下来,余下的数量小于分的份数。
知识点四:认识除法的意义和除法算式1.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或每几个一份,求可以分几份都用除法计算。
2.“除号”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知识点五:用乘法口诀求商根据乘法口诀求商计算简便,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知识点六:“倍”的认识和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知识点七: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考点一:除法的认识与平均分【例1】按要求圈画。
1.24个同学去公园划船,如果每4个同学坐一条船,需要多少条船?如果有8条船,那么平均每条船上可坐几个同学?2.猴妈妈把18个苹果分给3只小猴,平均每只小猴可分几个?3.张老师带36名同学一起划船,每条船上最多坐6人,至少应租几条船?答:至少要租条船。
考点二:用2~9的乘法口诀求商【例2】圈一圈,填一填。
每个班分2个,可以分个班。
1.看图列式计算。
2.看图列式计算。
3.看图列式计算。
一.选择题(共5小题)1.小猴3只,小鹿15只,小鹿的只数是小猴的()倍。
A.5B.12C.182.有20个梨,如果每4个梨重1千克,那么这些梨共重()A.5千克B.16千克C.24千克3.54÷6=9读作()A.54除6等于9B.6除以54等于9C.54除以6等于94.o+o+o+o=32,o代表的数是()A.4B.8C.95.把9条鱼平均分给3只猫,下面的分法中,正确的是()A.B.C.二.填空题(共5小题)6.除法算式36÷4=9,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学习分一分和除法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跟数学有关系。
在小学阶段,数学的学习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学习分一分和除法。
一、学习分一分1、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可以掌握以下能力:(1)理解分一分的概念及其实际应用。
(2)通过分一分的运算,学习简单的加减法。
(3)掌握10以内数的分一分、合一合的方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内容(1)认识分一分的符号及其含义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分一分的符号及其含义。
分一分的符号是“/”。
当我们把一个数分成几等分时,就可以使用分一分的符号。
例如,把一个苹果分成两半,就可以用“1/2”表示。
(2)掌握分一分的方法在掌握分一分的符号及其含义后,我们要开始让学生掌握分一分的方法。
以4为例,我们可以把4分成两份,也就是每一份为“2”。
4的分数形式为“4/2=2”。
在教学分一分的方法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简单的例题,例如:“把6分成两半,每一份是多少?”、“把8分成4份,每一份是多少?”等等。
(3)练习分一分的运算在学会分一分的方法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分一分的运算。
例如:“2/4+1/4=?”,“3/6-2/6=?”等等。
这些练习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分一分知识,并且能够帮助孩子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4)分一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分一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我们在家庭聚餐时,有时需要按照每个人的份量分配食物,你可以用‘分一分’的方法来计算每个人分到多少食物。
”、“你的家里有3个人,你妈妈买了12个鸡蛋,你们每个人分到几个鸡蛋?”等等。
二、学习除法1、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可以掌握以下能力:(1)理解除法的概念及其实际应用。
(2)掌握数学公式“被除数÷除数=商”,并能用于解决问题。
(3)能在10以内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分一分与除法1教学目标:1.通过等量划分(装袋、度量)两种情境,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积累除法的感性认识。
2.通过“连续取走橙子”、“量彩绳”等情境,初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初步感悟代数思想。
3.能结合具体情境,根据图片和文字信息,解决简单的除法应用题问题,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通过“连续取走橙子”、“量彩绳”等情境,初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初步感悟代数思想。
教学难点: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除法含义。
教学过程:一、实践操作、初步认知:1.创设情境:金秋十月,是个丰收的季节,小丁丁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果园摘橙子,他一共摘了12个橙子,准备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
他将4个橙子装一袋,12个橙子能装几袋呢?我们一起借助小圆片来分一分吧!2.揭题:分一分(课题板贴)3. 师示范操作:小结:像刚才这样分的过程,我们都可以用减法算式来表示。
4.自主探究:那么12个橙子还能怎么分呢?每袋装几个?可以装几袋?下面请小朋友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自己动手试试看,分好后,在学习单上的第一大题试一试,记录下你的减法算式,看谁找到的方法最多!学生反馈。
二、变式练习,巩固新知师:刚刚我们已经学会了分橙子,同学们还想再继续分一分吗?师:那我们再来分一分苹果,这次小丁丁有什么要求呢,谁来读一读?生:15个苹果,每5个装一盘,可以装几盘?师:这次没有小圆片了,你还会分吗?你有什么好办法?生:圈一圈师:你的方法真不错!小朋友赶紧帮小丁丁分一分吧,拿出学习单,完成第二大题。
学生反馈,教师校对。
师:如果现在图片也没有了,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15里有几个5?生:可以用乘法口诀思考,因为三五十五,所以15里有3个5. 师:你真棒,可以运用我们学过的乘法口诀解决遇到的新问题!所以我们也可以把“15里有3个5”用乘法算式“15=(3)×5”来表示,求得的“3”写在括号里。
15=( )×5 ( PPT出示)师:那同学们来想一想哪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表示12里有3个4吗?生:三四十二,12=(3)×4(板贴)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我们已经知道把12个橙子,每4个一份,可以分成这样的3份,就是求12里有3个4。
《分一分与除法》单元整体设计一、单元主题解读(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分一分与除法》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中的重要内容。
《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中指出:“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感悟运算之间的关系。
探索乘法和除法的算理与算法,会简单的整数乘除法。
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探索用数或符号表达简单情境中的变化规律。
”在“学业要求”中指出:“能描述四则运算的含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能熟练口算20以内数的表内乘除法。
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
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合理表达简单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道理,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除法,这部分的知识理解比较困难,所以除法的学习需要加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教材从简单到复杂,安排了四次分物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体会平均分的意义,并引入除法算式,把它与“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结果联系起来,从而获得对除法意义的初步理解;在计算表内除法的学习中,教材呈现了四种方法,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便性,并让学生逐步摆脱对实物操作的依赖,发展抽象思维。
(三)学生认知情况学生在前面已经认识了乘法了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这为学习本单元做好了知识准备。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接触过分物体的活动,知道将物体分成几份的方法,为学习除法打好了基础。
二、单元目标拟定1.通过分物活动,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结合情境理解除法的意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二年级永威数学上册《分一分与除法》第一篇:二年级永威数学上册《分一分与除法》复习《分一分与除法》复习内容:教材第七单元复习目标:1、巩固除法的意义和除法算式。
2、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会解决有关“倍”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孩子们,这节课我们来做分一分与除法的练习,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巩固除法的意义和除法算式。
2、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会解决有关“倍”的实际问题。
二、考一考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
1、师口述检测要求:a、认真听老师读题,细心做题。
b、把字写端正。
C、在15分钟内完成2、出示检测题 1.连环画共24页。
(1)我每天看8页,几天就能看完?(2)我4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2.淘气今年7岁,爸爸的年龄是淘气的5倍。
爸爸今年多少岁?3.爷爷今年63岁,爷爷的年龄是笑笑的9倍,笑笑多少岁?4.笑笑做了36朵花,奇思做了6朵花。
笑笑做的花是奇思的几倍?5.皮球8元网球9元(1)9个皮球多少元?(2)9个网球多少元?(3)30元买4个网球,够吗?6.黄书包有20个,红书包比黄书包少3个。
一共有多少个?7.男生有22人,女生有18人,把这些学生平均分成8组。
每个小组有多少人?8.连环画有8套,每套3张。
每人分6张,可以分给几个人?三、议一议四、练一练接下来我们就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做题时比一比谁的字体最漂亮,谁的正确率最高。
课本102页16题课本97页3题第二篇:二年级永威数学上册《分苹果》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分苹果学习内容:分苹果(平均分的两种情况)课本60、61页学习目标:1、结合“分苹果”具体情境与操作过程,认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通过具体操作或画图的方法解决一些平均分的简单问题。
学习准备:多媒体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同学们喜欢吃苹果吗?你们帮小朋友分过苹果吗?我们今天就在分苹果中学习习近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7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精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7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图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除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数学概念,并能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
但是,他们对除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容易将其与减法混淆。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例,让学生清晰地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
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除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实物、操作材料。
学具:每人一份操作材料。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分食物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食物平均分给小动物。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出除法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除法的运算过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发现除法的运算规律。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明确除法的意义和基本运算方法。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操作材料进行除法运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纠正操作错误。
4. 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是否掌握了除法的运算方法。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
分一分与除法在数学中,除法是一种常见的运算方法,用于将一个数按照另一个数进行等分。
在除法中,除数被称为分母,被除数被称为分子。
本文将介绍分一分的概念以及它与除法的关系。
分一分的概念分一分是一种简单的分数运算,可以理解为将一个整数平均分给若干个人。
例如,如果将10个苹果均分给5个人,那么每个人将获得10/5=2个苹果。
这就是一个分一分的过程。
在分一分的运算中,分母表示总数,也可以理解为被分的东西的数量,而分子表示被分的份数,也可以理解为每个人所获得的数量。
与除法的关系分一分其实就是除法的一种特殊形式。
在数学中,除法可以用算式“被除数 ÷除数 = 商”来表示,其中被除数就是分子,除数就是分母,商则表示每个人所获得的数量。
例如上面提到的例子,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表示:10 ÷ 5 = 2。
这个算式与分一分的过程是完全对应的。
可以看出,分一分是一种直观、直接的除法运算方式。
除法运算还可以用分数的形式表示,例如10 ÷ 5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2/1或者2。
在这种情况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分别对应于分子和分母的数值。
分一分与实际应用分一分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数学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
例如,在分一分的过程中,可以将某个物品均匀地分给若干人,或者将某个总数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给不同的部分。
除此之外,分一分还可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假设一辆汽车行驶了120公里,需要经过5个加油站,我们可以使用分一分的概念来计算每个加油站所需行驶的距离。
即:120/5=24,所以每个加油站的距离为24公里。
这样,我们可以根据距离来安排加油站的位置,使得行驶更加合理。
另一个实际应用是在烹饪中。
当我们根据菜谱需要将一份食材分成若干等份时,分一分的概念就可以派上用场。
例如,如果一个菜谱需要将500克面粉分成10份,我们可以使用除法来计算每份的面粉重量,即500/10=50克。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每份面粉的重量,从而更准确地进行烹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