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意识与注意(二)_真题-无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4.6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一单选题1. 注意的特性包括指向性和()A. 选择性B. 分配性C. 理解性D. 集中性2. 注意的特性包括()和集中性A. 选择性B. 指向性C. 理解性D. 稳定性3. 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无意注意B. 有意注意C. 有意后注意D. 潜意识4. 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无意注意B. 有意注意C. 有意后注意D. 潜意识5. 有预定目的,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无意注意B. 有意注意C. 有意后注意D. 潜意识6.在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多少是指注意的()A. 范围B. 稳定性C. 分配D. 转移7. 人得心理活动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的特性是指注意的()A. 范围B. 稳定性C. 分配D. 转移8.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指注意的()A. 范围B. 稳定性C. 分配D. 转移9. 根据新的活动目的和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特征是指注意的()A. 范围B. 稳定性C. 分配D. 转移二名词解释1. 注意2. 有意注意3. 注意的起伏现象4. 注意分配三简答题1. 简述注意的功能2. 简述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3. 简述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4.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有哪些。
5. 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有哪些。
四论述题1. 论述如何根据注意规律组织课堂教学?答案:一单选题1. D2.B3.A4.C5.B6.A7.B8. C9.D二名词解释1.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 有意注意---是指服从于预定目的、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3. 注意的起伏现象—是指不能直接控制的感受性所发生的周期性变化。
4. 注意分配---是指人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够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或在从事某种活动时,同时把心理活动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动作上去的特征。
)三问答题1. 简述注意的功能注意的功能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选择功能: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种种刺激中有选择地指向那些有意义的、符合自身需要的,并且和当前活动有关的刺激。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八章意识与注意第八章意识与注意一、选择题1、梦是(D)A.影响身体健康的一种现象 B.情景具有连续性C、内容具有显著的情境性 D.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2、梦是潜意识冲的和愿望的表现,是哪个学派的观点(B)A.生理心理学 B、精神分析 C、认知观点 D、生态学理论3、快速眼动睡眠随年龄的变化趋势是(C)A、越来越多B、呈U型变化C、越来越少D、呈倒U型变化4、梦常常发生在睡眠的哪个阶段(C)A、深度失眠阶段B、浅睡眠阶段C、快速眼动睡眠D、快波睡眠阶段5、下列关于催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A、催眠是一种意识状态B、催眠时脑电活动与个体清醒时一样C、催眠与睡眠状态相同D、容易受暗示的人容易被催眠6、在睡眠的哪个阶段,脑电波的形状与清醒的状态脑电波类似(A)A、快速眼动睡眠B、慢波睡眠阶段C、深度睡眠阶段D、快波睡眠阶段7、下列哪种学派认为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人在梦中依然进行一定的信息加工(B)A、生理学观点B、认知学派C、精神分析D、行为主义8、下面哪一项与个人的意志努力关系密切(B)A、随意后注意B、随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以上都是9、有特定的目的,不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叫(A)A、随意后注意B、随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有意注意10、我们通常用(A)来研究选择性注意A、双耳分听实验B、警戒作业C、双作业操作实验D、速度实验11、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出现而只注意其中一种刺激的注意叫(C)A、持续性注意B、无意识注意C、选择性注意D、分配性注意12、课堂上突然闯进来一个人,学生们的注意力被吸引过去,叫 (不随意注意)13、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14、熟练的驾驶汽车是利用 (随意后注意)15、下列属于注意的基本特点的是(指向性和集中性)16、由情景引起的一种复杂而特殊的反射叫(朝向反射)17、心理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人在进行双手协调操作时,还能进行计数活动,这体现了(注意分配)18、根据一定的要求,将注意从一个刺激转移到另外一个刺激上叫(注意转移)19、新颖独特、强烈的刺激物引起的注意属于(不随意注意)20、下面哪种实验范式可以用来检验注意的过滤器理论(双耳分听)21、注意的早起选择理论与晚期选择理论差异在于(过滤器的位置)22、一边骑自行车,一边还可以欣赏路边风景,可以用下列哪种理论来解释(双加工理论)23、注意的后期选择理论是谁提出的(多伊奇)24、夜晚的霓虹灯广告主要在于吸引人的(不随意注意)25、注意的初级生理机制是(朝向反射)26、注意的衰减理论是有谁提出的(特雷斯曼)27、人们每天晚上大约经历( 4~6次)快波睡眠阶段28、由多伊奇提出,认为早起的信息加工是没有选择性的,信息都可以得到识别,信息是否被注意,是根据知觉的强度和意义为转移的注意选择理论是(后期选择理论)29、可以很好地解释人们同时可以做好几件事情的注意理论是(双加工理论)30、下列模型认为注意选择发生在识别之前的是(早期选择模型)31、精神分析理论中,处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是(前意识)32、一个睡眠周期大约是多久( 90min~100min)33、催眠的意识分离理论是由(希尔加德)提出来的三.名词解释1.意识:对我们自身、对外界的环境事件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知觉状态。
心理学-意识与注意(二)(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52,分数:100.00)1.假如上级向你交代了一个任务,你知道这个任务很重要,必须认真对待,于是把全部的注意集中起来去完成,这时我们说你处于______∙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C.白日梦状态∙ D.睡眠状态(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在可控制的意识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
上级交给你一个重要任务,你必须集中注意力去完成,说明你处于可控制状态。
答案为A。
2.意识活动的内容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觉知与内部刺激的觉知,还有______∙ A.对他人的觉知∙ B.对社会的觉知∙ C.对事物的觉知∙ D.对自身的觉知(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意识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1)对外部事物的觉知。
(2)对内部刺激的觉知。
(3)对自身的觉知。
答案为D。
3.学生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这种意识状态属于______∙ A.白日梦状态∙ B.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C.睡眠状态∙ D.自动化的意识状态(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意识的状态包括可控制的意识状态、自动化的意识状态、白日梦状态和睡眠状态。
可控制的意识状态中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白日梦不是真正做梦,而是意识处于一种迷糊状态;睡眠状态时,人的意识并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自动化的意识状态指有时人对自己的行为似乎有所意识,但又不太清晰。
本题中的情况就是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答案为D。
4.课堂上听课时常出现的走神现象,属于下列哪种意识状态?______∙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C.白日梦状态∙ D.催眠状态(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状态。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知识考点 P21一、单项选择题:1.注意有两个明显的特点:指向性与( )。
A.选择性B.集中性C.兴奋性D.不随意性2.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无意注意3.有预定目的,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无意注意4.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5.学生在课堂上能根据老师的要求思考问题,并能够克服干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种注意状态属于()A.不随意注意B.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无意注意6.我们在听课做笔记时,写字处于( )意识状态。
A.可控制的B.自动化的C.白日梦状态D.不自觉的7.在()意识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
A.可控制的B.白日梦C.自动化的D.睡眠8.学生上课时“走神”现象属于( )。
A.意识失控状态B.自动化的意识C.白日梦状态D.半睡眠状态9.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属于______意识状态。
( )A.自动化的B.集中的C.可控制的D.自觉的10.学生在听老师讲课时,听着听着就走神了,只知道老师在讲课,但是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这种意识状态属于()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C.白日梦状态D.睡眠状态11.有的人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而影响睡眠,这属于( )失眠。
A.假性B.情景性C.失律性D.功能性12.明天要考试,今晚难以入睡,属于( )失眠。
A.情景性B.假性C.失律性D.兴奋性13.睡觉前喝了咖啡、茶或者可乐之类的饮料,常常导致兴奋,出现失眠现象。
这种失眠属于()。
A.假性失眠B.情境性失眠C.失律性失眠D.药物性失眠14.一个人在考试的前夜出现了失眠现象,这种失眠属于什么类型的失眠?( )A.失律性失眠B.假性失眠C.药物性失眠D.情境性失眠15.有些人状态好、睡眠少,认为自己失眠。
心理学-意识与注意(总分:115.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0,分数:30.00)1.意识(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心理学上的意识有两层含义。
一种是把它当作心理的同义词使用。
第二种含义指的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awareness)。
)解析:2.注意(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它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即指向性与集中性。
)解析:3.随意后注意(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随意后注意是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
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在这方面,它类似于随意注意;但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在这方面,它又类似于不随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既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又可以节省意志的努力,有利于完成长期的、持续的任务。
)解析:4.生物节律(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生物节律(biological rhythm)指动物和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普通心理学》意识和注意章节真题演练1、(统考2013)下列方法中,通常用来测量持续性注意的是()A.警戒作业B.双作业操作C.双耳分听D.负启动2、(统考2013)司机可以边开车边听音乐,能够解释这种现象的最适当的理论是()A.衰减理论B.过滤器理论C.反应选择理论D.认知资源理论3、(统考2014)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时的脑电波通常为()A.α波B.β波C.γ波D.δ波4、(统考2014))根据精神分析理论,下列现象不属于潜意识的是()A.梦B.注意C.口误D.笔误5、(统考2015)下列选项中,能够引起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是()A.刺激物的新颖性B.刺激物的强度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D.对注意任务的依从性6、(统考2016)若以黑色圆点为实验刺激材料,成人注意广度的平均水平是()A.3-4个B.4-5个C.6-7个D.8-9个7、(统考2016)剥夺人的快速眼动睡眠后,让其重新入睡。
其快速眼动睡眠通常会()A.增加B.消失C.减少D.没有变化8、(统考2017))学生上完一节音乐课后,很快准备下一节语文课。
这反映的注意品质是()A.注意分配B.注意稳定C.注意转移D.注意保持多选9、(统考2011)根据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注意资源是有限的B.注意资源是由唤醒水平决定的C.输入刺激本身可以自动占用认知资源D.人可以灵活地支配注意资源的分配10、(统考2013)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有()A.活动目的和任务B.间接兴趣C.活动组织D.人格特征11、(统考2014)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有()A.知觉对象的特点B.活动任务C.神经过程的灵活性D.知识经验答案解析1、(统考2013)下列方法中,通常用来测量持续性注意的是()A.警戒作业B.双作业操作C.双耳分听D.负启动【答案解析】警戒作业要求被试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完成某项工作,并用工作绩效的变化作为指标。
【答案出处】《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第五版P2022、(统考2013)司机可以边开车边听音乐,能够解释这种现象的最适当的理论是()A.衰减理论B.过滤器理论C.反应选择理论D.认知资源理论【答案解析】边开车边听音乐,说明个体开车并未使用所有的认知资源,才有剩余的认知资源用于听音乐,解释这种现象最适当的理论是认知资源理论。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意识和注意)-试卷1(总分:7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7,分数:54.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一般认为,中介抑制加工的主要脑区是( )(分数:2.00)A.顶叶B.额叶√C.颞叶D.枕叶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注意生理机制的了解。
抑制是注意的必要成分,只有对干扰目标的刺激进行有效的抑制,才能提高对目标刺激的激活。
中介抑制加工的主要是脑区额叶。
故本题的答案为B。
3.注意的早期选择和晚期选择模型争论的焦点是( )(分数:2.00)A.过滤器的位置√B.注意的资源分配C.信息的加工方式D.刺激本身的特点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注意选择的早期理论和晚期理论的不同特点的掌握和了解。
两类注意模型的主要不同点在于注意选择机制(即过滤器)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不同。
早期选择模型即知觉选择模型认为过滤器位于觉察和识别之间,表明不是所有的输入信息都能进入高级分析而被识别。
而晚期选择模型即反应选择模型则认为,过滤器位于识别和反应之间,表明凡进入输入通道的信息都可加以识别,但只有部分信息才可引起反应。
故本题的答案为A。
4.异相睡眠期脑电波活动相当于( )(分数:2.00)A.慢波四期B.慢波三期C.慢波二期D.慢波一期√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异相睡眠的理解和掌握。
异相睡眠的特点是脑电变化与行为变化相分离。
脑电波活动类似睡眠的第一阶段,以肌张力为代表的行为变化却比深睡期的还深,肌张力完全丧失,还伴有快速眼动现象。
5.梦通常出现在( )(分数:2.00)A.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的浅睡阶段B.出现“睡眠锭"波的阶段C.深度睡眠阶段D.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解析:解析: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脑的生理电活动迅速改变,δ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与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波活动很相似。
心理学-意识与注意(三)-2(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1. 意识2. 注意3. 不随意注意4. 随意注意5. 随意后注意6. 生物节律7. 日节律8. 假性失眠9. 无意识10. 催眠11. 催眠诱导12. 角色扮演理论13. 心理促动药物14. 镇静剂15. 兴奋剂16. 迷幻剂二、简答题1. 简述意识活动的主要内容。
2. 简述注意的功能。
3. 简述注意和意识的关系。
4. 简述催眠与睡眠的区别。
5. 人的整个睡眠过程可以分为哪五个阶段?6. 简述睡眠不同阶段脑电波的特点。
7. 简述失眠的表现及其类型。
8. 简述产生假性失眠的原因。
9. 简述弗洛伊德关于梦与无意识关系的观点。
10. 简述催眠的原理。
11. 简述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
12. 简述催眠的理论。
13. 按照作用的性质不同,心理促动药物可以分为哪几类?三、论述题1. (1)有时,当我们在接受一项重要的任务时,会集中全部注意力、认真地完成它。
整个过程都在我们清醒的意识控制下,直到任务圆满完成;(2)但有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一个动作是怎样一步一步完成的,比如我们骑自行车上班,没有有意识地注意怎样协调手、眼、脚等各个动作完成。
往往是不知不觉就到了单位;(3)有的时候,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听报告或听课的时候,听着听着就走神了,脑子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可能正在想昨天发生的事,也可能想着将来的美好前程。
正当你想入非非的时候,忽然有人叫你的名字,你又回到了现实的场面上;(4)当我们真正睡着的时候,就不清楚周围发生的事了。
提示:(1)请你用心理学中有关意识状态的知识分析以上的情况。
(2)简单描述意识的不同状态。
2. 一位中学生物老师走进课堂时,将装在盒子中的模型放在不显眼处,等到讲课需要时才亮出;上课时他先给学生讲这节课的目的与要求,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理解所讲知识。
请用心理学原理分析上述做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3. 甲、乙、丙三位教师分别采用了三种不同的组织教学的策略:甲阐明知识学习的目的、任务与意义,要求学生努力排除各种困难集中注意力;乙精心呈现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让教学过程变得轻松且有吸引力;丙在增进学生对学习目的、任务与意义了解的同时,亦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意识和注意)-试卷2(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早期的注意研究所采用的流行实验范式是( )(分数:2.00)A.双耳分听B.追随程序C.Stroop范式D.线索提示范式3.虽然处于非注意状态,但与当前预期相一致的信息,容易突破布罗德本特最初假设的过滤器,这支持了( )(分数:2.00)A.过滤器理论B.衰减理论C.晚期选择理论D.特征整合理论4.人类睡眠(入睡期)脑电波活动为( )(分数:2.00)A.4~6次/秒B.6~8次/秒C.8~13次/秒D.13~16次/秒5.( )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分数:2.00)A.注意B.记忆C.表象D.想象6.有明确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分数:2.00)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持续性注意7.实验者通常用( )来研究分配性注意(分数:2.00)A.双耳分听实验B.警戒作业C.双作业操作实验D.速度实验8.嘈杂的环境中,即使我们的名字被很小声地提及,仍然能被我们接收到,( )对此做出了较好的解释(分数:2.00)A.过滤器理论B.衰减理论C.多阶段选择理论D.认知资源理论9.( )不传递环境中的特定信息,但它对维持大脑的一般性活动水平、保证大脑有效加工特定的信号具有重要意义(分数:2.00)A.大脑皮层B.网状结构C.边缘系统D.脊髓10.有的学生在听课时做小动作,这是注意的( )(分数:2.00)A.转移B.分配C.分散D.起伏11.夜晚的霓虹灯广告主要在于吸引人们的( )(分数:2.00)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注意转移12.注意的指向性与( )功能相联系(分数:2.00)A.维持和保持B.调节和监督C.选择D.预见功能13.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提出了解释注意选择功能的( )(分数:2.00)A.过滤器理论B.衰减理论C.认知资源理论D.双加工理论14.下列对催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催眠是另一种意识状态B.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个体都可以进入催眠状态C.催眠状态与睡眠状态是不同的D.催眠已泛应用于心理治疗等行业15.意识可以被看成是( )状态下的觉知(分数:2.00)A.觉醒B.朦胧C.睡眠D.激奋16.( )是由于脑损伤引起的对刺激的无意识现象(分数:2.00)A.无意识行为B.对刺激的无意识C.盲视D.无意识心理17.( )认为,在睡眠中,由于刺激的减少,神经系统就会产生一些随机活动(分数:2.00)A.精神分析学派B.生理学观点C.认知派观点D.行为主义18.人在每一瞬间,将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些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
心理咨询师(二级):意识与注意(题库版)1、单选人们梦游、梦呓和尿床等现象多出现在人的整个睡眠的()。
A.过渡期B.轻睡期C.沉睡期D.快速眼动睡眠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沉睡期的脑电波主要是频率低振幅大的△波。
人(江南博哥)们通常要用半小时达到这一阶段,梦游、梦呓和尿床等现象多在此时出现。
2、多选睡眠的特征有()。
A.第一个阶段很容易被外界刺激惊醒B.第二个阶段很难被叫醒C.第三、第四个阶段脑电波从出现△波到大多数是△波D.在四个睡眠阶段之后会出现一个快速眼动的睡眠阶段正确答案:A, B, C, D参考解析:睡眠的特征有:第一阶段身体放松,呼吸变慢,很容易被外界刺激惊醒;第二阶段,个体很难被叫醒;第三、第四个阶段脑电波从出现△波到大多数是△波;此后便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梦境开始出现,此后又会重复上述睡眠的四个阶段。
3、多选下面关于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梦是一种意识状态,它是一般的意识状态的转化B.梦是一种无意识状态,它是一般的无意识状态的转化C.虽然大部分人都不能记起做过的梦,但人人都做梦D.快速动眼睡眠剥夺导致记忆下降,但对情绪没有影响正确答案:A, C4、单选人在整个夜晚的睡眠过程中,从慢波睡眠到快速眼动睡眠要经过数次循环,在每次循环中,快速眼动睡眠持续时间变化的特点是()。
A.早期所占时间较短,后期所占时间逐渐延长B.早期所占时间较长,后期所占时间逐渐缩短C.早期与后期所占时间是不变的D.早期没有,后期仅有较短时间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在睡眠的第一次循环中,快速眼动睡眠大约持续10分钟左右,在往后的循环中持续的时间逐渐延长,在最后的循环中,时间可持续一个小时。
5、单选假如上级向你交代了一个任务,你知道这个任务很重要,必须认真对待,于是把全部的注意集中起来去完成,这时你处于()。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C.白日梦状态D.睡眠状态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在可控制的意识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即在行为的过程中,能够觉知到自己正在做这件事情,并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控。
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意识和注意)-试卷2(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48.00)1.( )是指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
(分数:2.00)A.持续性注意B.分配性注意C.选择性注意√D.无意识注意解析:2.( )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客体或活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性。
(分数:2.00)A.持续性注意√B.分配性注意C.选择性注意D.无意识注意解析:3.( )是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内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
(分数:2.00)A.持续性注意B.分配性注意√C.选择性注意D.无意识注意解析:4.( )也叫注意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分数:2.00)A.注意稳定性B.注意分配C.注意转移D.注意的广度√解析:5.( )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分数:2.00)A.注意稳定性B.注意分配C.注意转移√D.注意的广度解析:6.( )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分数:2.00)A.注意稳定性B.注意分配√C.注意转移D.注意的广度解析:7.( )是指在注意过程中,由于无关刺激的干扰或者单调刺激的持续作用引起的偏离注意对象的状态。
(分数:2.00)A.注意的分散√B.注意分配C.注意转移D.注意稳定性解析:8.( )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
(分数:2.00)A.注意的分散B.注意分配C.注意转移D.注意稳定性√解析:9.在( ),个体的脑电波与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
(分数:2.00)A.深度睡眠阶段B.慢波睡眠阶段C.快速严动睡眠阶段√D.快波睡眠阶段解析:10.( )认为,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和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是人的性本能的反映。
心理学-意识与注意(二)(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假如上级向你交代了一个任务,你知道这个任务很重要,必须认真对待,于是把全部的注意集中起来去完成,这时我们说你处于______•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C.白日梦状态• D.睡眠状态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A[解析] 在可控制的意识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
上级交给你一个重要任务,你必须集中注意力去完成,说明你处于可控制状态。
答案为A。
2.意识活动的内容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觉知与内部刺激的觉知,还有______• A.对他人的觉知• B.对社会的觉知• C.对事物的觉知• D.对自身的觉知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D[解析] 意识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1)对外部事物的觉知。
(2)对内部刺激的觉知。
(3)对自身的觉知。
答案为D。
3.学生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这种意识状态属于______• A.白日梦状态• B.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C.睡眠状态• D.自动化的意识状态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D[解析] 意识的状态包括可控制的意识状态、自动化的意识状态、白日梦状态和睡眠状态。
可控制的意识状态中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白日梦不是真正做梦,而是意识处于一种迷糊状态;睡眠状态时,人的意识并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自动化的意识状态指有时人对自己的行为似乎有所意识,但又不太清晰。
本题中的情况就是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答案为D。
4.课堂上听课时常出现的走神现象,属于下列哪种意识状态?______ •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C.白日梦状态• D.催眠状态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C[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状态。
⼼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第三章-意识和注意第三章意识和注意⼀、单选题1.( )是⼼理活动顺利进⾏的重要条件,它对⼼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A.注意B.记忆C.表象D.想象2.当个体专注某⼀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周期性地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理学称之为 ( )。
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起伏C.注意的稳定D.注意的转移3.有明确的⽬的、不需要意志努⼒的注意是 ( )。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持续性注意4.⼈们可以⼀边骑车⼀边欣赏路边的风景的现象可以⽤ ( )来解释。
A.过滤器理论B.衰减器理论C.认知资源理论D.双加⼯理论5.研究者通常⽤ ( )来研究分配性注意。
A.双⽿分听实验B.警戒作业C.双作业操作实验D.速度实验6.只有⼈类才具有的更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是 ( )。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朝向反射7.梦通常出现在 ( )。
A.以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的浅睡阶段B.出现 "睡眠锭"波的阶段C.深度睡眠阶段D.快速动眼睡眠阶段8.下⾯对催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催眠是另⼀种意识状态B.在⼼理医⽣的帮助下,个体都可以进⼈催眠状态C.催眠状态与睡眠状态是不同的D.催眠已⼴泛应⽤于⼼理治疗等⾏业9.在嘻杂的环境中即使我们的名字被很⼩声地提及,仍然能被我们接收到,( ) 对此做出了较好解释。
A.过滤器理论B.衰减器理论C.多阶段选择理论D.认知资源理论10.引起不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是 ( )。
A.注意不集中B.意志努⼒的结果C.刺激的意义性D.注意的动摇11.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有关。
A.注意的选择性B.注意的稳定性C.背景的绝对强度D.对象的绝对强度12.⼀个熟练司机可以⼀边开车⼀边和别⼈交谈,()对此做出了较好解释。
A.过滤器理论B.衰减理论C.多阶段选择理论D.认知资源理论13.注意最初级的⽣理机制是()A.脑⼲⽹状结构B.边缘系统C.选择过滤器D.朝向反射14、前注意加⼯过程是A.⽆意识的B.意识的C.感觉加⼯D.⾮意识的15、⼀个刺激形对另⼀个刺激的特性加⼯的促进或抑制作⽤,这叫做:A.⾃动恢复B.条件作⽤C.启动效应D.诱发⾏为16、下⾯哪⼀种对梦的态度是正确的()。
心理学-意识与注意(二)
(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 假如上级向你交代了一个任务,你知道这个任务很重要,必须认真对待,于是把全部的注意集中起来去完成,这时我们说你处于______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C.白日梦状态D.睡眠状态
2. 意识活动的内容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觉知与内部刺激的觉知,还有______A.对他人的觉知
B.对社会的觉知
C.对事物的觉知
D.对自身的觉知
3. 学生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这种意识状态属于______A.白日梦状态B.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C.睡眠状态
D.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4. 课堂上听课时常出现的走神现象,属于下列哪种意识状态?______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C.白日梦状态
D.催眠状态
5. 意识的第一状态是______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C.白日梦状态D.睡眠状态
6. 人类意识的第二状态是指______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C.白日梦状态
D.睡眠状态
7. 对于“白日梦”的描述,以下哪个选项不正确?______A.只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B.是真正做梦,意识处于一种迷糊状态C.其产生是很自动化的,不需要费劲D.其内容无所谓好坏,它就是大脑在改变状态
8. 人的睡眠是一种______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B.自动化意识状态C.白日梦状态D.意识并未完全停止的状态
9. 人类意识的第四状态就是指______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C.白日梦状态D.睡眠状态
10. 吸毒者吸毒后最初有一些快感,但后来会对毒品产生依赖直至完全不能摆脱,这种状态属于意识的______A.可控制状态B.自动化状态C.扭曲状态D.失控状态
11. 在心理学中,将个体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程度称为______A.
注意的集中性B.注意的分配性C.注意的指向性D.注意的选择性
12. 注意的两个明显特点是______A.指向性和集中性B.指向性和选择性C.集中性和维持性
D.选择性和维持性
13. 当一个人在学习或工作时,他的心理活动或意识总会指向和集中在某一对象上,同时离开了其他。
这种状态是______A.认知B.想象C.注意D.意识
14. 人们在做事时,通常需要将注意从一种活动转换到另一种活动上,注意的这种灵活转换现象体现了哪种功能?______A.选择功能B.组织功能C.维持功能D.调节功能
15. 从大量的信息中选择出重要的信息给以反应,同时排除掉无意义信息的干扰,反映了注意的哪种功能?______A.调节功能B.维持功能C.集中性D.选择功能
16. 注意使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比较紧张的状态,就是靠注意的______A.选择功能B.维持功能C.调节功能D.指向功能
17. 注意的功能包括选择功能、维持功能和______A.输入功能B.过滤功能C.输出功能D.调节功能
18. 学生们正在教室上课,突然一只小鸟从窗口飞过,大家不约而同转过头去看,这种现象叫做______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不随意后注意
19. 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一种______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
20.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环境出现干扰学习因素,仍能自觉、自动地将心理过程集中指向老师所讲的内容。
这种现象叫做______A.随意后注意B.随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不随意后注意
21. 在心理学中,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______A.随意注意B.随意后注意C.不随意注意D.集中注意
22. 下列注意既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又可以节省意志的努力的是______A.不随意注意B.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
23. 人的行为与四种时间循环相联系,这四种时间循环大致相当于______A.1年、28天、24小时、90分钟B.1年、28天、24小时、60分钟C.1年、30天、25小时、90分钟D.1年、30天、25小时、60分钟
24. 与性活动的模式和心境障碍的发作相联系的周期是______A.28天周期B.1年周期C.90分钟周期D.24小时周期
25. 对应女性月经周期,同时伴随着情绪变化的周期是______A.28天周期B.1年周期C.90
分钟周期D.24小时周期
26. 与人的警觉性、白日梦和饥饿等有关的周期是______A.1年周期B.28天周期C.24小时周期D.90分钟周期
27. 飞行时差常常导致旅行者在到达目的地后出现较长时间的身心困扰,原因在于______A.长时间飞行导致的旅途疲劳B.环境改变后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C.地球引力的作用D.人自身生物节律被干扰
28. 在正常情况下,人在白天工作,夜晚睡觉,一天中人的体温下午达到顶峰,到夜里熟睡时达到最低点。
这种周期性变化称为______A.年节律B.日节律C.月节律D.90分钟节律
29. 人在整个夜晚的睡眠过程中,从慢波睡眠到快速眼动睡眠要经过数次循环,在每次循环中,快速眼动睡眠持续时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A.早期所占时间较短,后期所占时间逐渐延长B.早期所占时间较长,后期所占时间逐渐缩短C.早期与后期所占时间是不变的D.早期没有,后期仅有较短时间
30. 脑电波中α波的频率变化范围在______A.2~4CPSB.4~7CPSC.8~12CPSD.13~24CPS
31. 当人们脑电波为β波时,典型的意识状态是______A.深度放松B.正常清醒状态C.轻度睡眠D.深度睡眠
32. 下列关于人的整个睡眠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A.第一阶段为过渡期,通常持续1~7分钟,脑电波为α波B.第二阶段沩轻睡期,大约持续10~25分钟,这时频率加快,脑电波为θ波C.第三、四阶段为沉睡期,此期频率慢,振幅极大,脑电波以δ波为主D.最后一个阶段为“快速眼动睡眠”,是人在做梦的时候
33. 人在深度放松,脑内空白,闭目不思考问题时的脑电波形态为______A.β波B.α波C.θ波D.δ波
34. 研究发现,梦主要出现在______A.过渡期B.轻睡期C.沉睡期D.快速眼动睡眠期
35. REM是指人的整个睡眠过程的______A.过渡期B.轻睡期C.沉睡期D.“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36. 梦呓、梦游和尿床等现象多发生在睡眠过程的______A.轻睡期B.沉睡期C.REMD.过渡期
37. 人处在睡眠的轻睡期,脑电波主要表现为______A.α波B.β波C.δ波D.θ波
38. 由于考试来临或需要进行重大抉择而产生的失眠,属于______A.假性失眠B.情境性失眠
C.药物性失眠
D.失律性失眠
39. 关于人的睡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A.人的睡眠总时间大约占人一生的三分之一
时间B.人的年龄越小,REM所占的比例就越高C.老人的θ波所占的时间越来越少D.REM 出现的时候就是人在做梦的时候
40. 年龄不同,REM在睡眠中所占的比例不同,下列人群REM所占比例最高的是______A.幼儿B.小学生C.成人D.老人
41. 年老睡眠减少而产生睡眠不足的感觉,这种失眠现象属于______A.情境性失眠B.假性失眠C.失律性失眠D.药物性失眠
42. 由于飞行时差造成的睡眠困难,属于______A.情境性失眠B.假性失眠C.失律性失眠D.药物性失眠
43. 睡觉前喝了咖啡、茶或者可乐之类的饮料,常常导致精神兴奋,以至久久无法入睡,这种失眠称为______A.情境性失眠B.假性失眠C.失律性失眠D.药物性失眠
44. 人的无意识中的内容虽然无法意识到,但可以通过这样那样的途径泄露出来,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______A.遗失B.遗忘C.失误D.梦
45. 在梦的内容方面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______A.霍尔B.弗洛伊德C.麦斯麦尔D.布瑞德
46. 梦境的第一个重要特征是______A.梦境受生活环境影响B.梦的内容受内在刺激影响C.梦的内容受外在刺激影H向D.自我中心
47. “催眠”一词是由下列哪个人首先提出的?______A.麦斯麦尔B.布瑞德C.巴伯尔D.希尔加德
48. 一个人能否进入催眠状态,主要取决于______A.年龄B.性别C.受暗示性D.意志
49. 希尔加德所说的“隐蔽观察者”是指______A.当时难于觉察的意识经验B.无意识C.前意识D.接受暗示后所经历的意识活动
50. 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催眠理论,其中影响最大的两种理论是:催眠是角色扮演和______A.催眠是半睡眠B.催眠是幻觉C.催眠是追忆D.催眠是意识的分离
51. 下列不是心理促动药物的是______A.兴奋剂B.镇静剂C.迷幻剂D.葡萄糖
52. 海洛因属于下列哪种心理促动药物?______A.镇静剂B.兴奋剂C.迷幻剂D.止痛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