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第2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原创)
- 格式:ppt
- 大小:3.20 MB
- 文档页数:85
感觉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知识的源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感觉的分类:根据刺激物的来源和产生感觉的分析器的不同,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指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属性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等内部感觉:指受机体内部的刺激,反映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部器官的不同状态的感觉。
它包括运动感,平衡感、肌体感觉等。
感觉的一般规律感受性和感觉阈(yu)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绝对感觉阈限:那种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这种对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感觉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一、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二是不同感觉指间的相互作用。
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的适应:相同的刺激物持续不断的作用于某以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感觉的对比: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一种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可分为同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一种感受器,产生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先后作用于一种感受器)。
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任何一种感受器的感觉性,都会因同时或继时发生作用的其它感受器的影响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它的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比如: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他的听觉更加敏锐)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做联觉。
如红色给人热烈的感觉,紫色给人以高贵的感觉。
)知觉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章感觉与知觉一、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一)感觉的概念(二)感觉的分类远距离感觉:视觉、听觉近距离感觉:味觉、嗅觉、皮肤觉、触觉内部感觉:痛觉、平衡觉二、感受性和感觉阈限1.感受性: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2.感觉域限: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关系? 反比关系。
3. 绝对感觉域限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4. 差别感觉域限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三、感觉的相互作用(一)同一感受器的相互作用1。
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影响所引起的感受性变化称感觉适应。
视觉适应: 明适应和暗适应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2。
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指同一刺激因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感觉差异的现象。
3。
感觉后效: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仍能保留短暂时间。
视觉后像: 后像分正后像和负后像。
(二)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1。
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
对一个感受器的微弱刺激能提高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而强烈刺激会降低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
2。
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
3。
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二、知觉(一)什么是知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属性的认识。
(二)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区别:1. 感觉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 感觉仅需要具体的客观对象.而知觉还需要借助于过去的知识经验.联系:1. 感觉和知觉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2.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二)知觉的特性1. 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感觉、知觉、注意、第一篇:感觉、知觉、注意、感觉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知识的源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感觉的分类:根据刺激物的来源和产生感觉的分析器的不同,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指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属性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等内部感觉:指受机体内部的刺激,反映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部器官的不同状态的感觉。
它包括运动感,平衡感、肌体感觉等。
感觉的一般规律感受性和感觉阈(yu)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绝对感觉阈限:那种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这种对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感觉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一、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二是不同感觉指间的相互作用。
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的适应:相同的刺激物持续不断的作用于某以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感觉的对比: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一种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可分为同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一种感受器,产生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先后作用于一种感受器)。
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任何一种感受器的感觉性,都会因同时或继时发生作用的其它感受器的影响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它的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比如: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他的听觉更加敏锐)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做联觉。
如红色给人热烈的感觉,紫色给人以高贵的感觉。
)知觉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前提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