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药典比较
- 格式:ppt
- 大小:233.00 KB
- 文档页数:18
各国药典水分测定对比水分测定是药品分析中常见的一项内容,对于各国药典而言,水分测定在药品质量评价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美国药典(USP)、欧洲药典(Ph.Eur)和中国药典(ChP)三个主要药典的角度,对其水分测定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各国药典在药品水分测定方面的不同之处。
首先,美国药典(USP)对于水分测定的要求非常严格,其水分测定方法以干燥为主,采用烘箱干燥法或卤素滴定法。
在USP中,也对于水分测定的仪器设备、试剂、标准、操作程序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以确保水分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美国药典对于水分测定的标准限值也较为严格,以保证药品质量。
其次,欧洲药典(Ph.Eur)对于水分测定方法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其水分测定方法主要采用烘箱干燥法或特定试剂法。
在Ph.Eur中,还详细规定了水分测定的操作步骤、试剂纯度标准等,以确保水分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欧洲药典对于水分测定的标准限值也较为严格,以保证药品质量。
最后,中国药典(ChP)对于水分测定方法和标准限值也有自己的规定。
中国药典的水分测定方法主要采用烘箱干燥法或称量-干燥法,对于仪器设备、试剂、操作程序等也进行了详细规定,以确保水分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中国药典对于水分测定的标准限值也有一定的要求,以保证药品质量。
从以上对于美国药典、欧洲药典和中国药典的水分测定方法和标准限值的介绍来看,可以发现各国药典在水分测定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虽然各国药典在水分测定方法上都采用了烘箱干燥法等传统方法,但在细节上还是有所不同,包括所采用的仪器设备、试剂、操作程序等都各有特点。
此外,各国药典对于水分测定的标准限值也略有不同,这也反映了各国对于药品质量的不同要求。
综上所述,各国药典对于水分测定的方法和标准限值都有自己的规定,这些规定的制定是为了保证药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各国药典在药品水分测定方面的不同之处,也有助于不同国家药品的贸易与合作。
姓名:徐涛学号:14211020462 专业:中药生物技术学《中国药典》、《美国药典》、《欧洲药典》比较1、各国药典概况1.1 历史沿革《中国药典》英文名称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简称Ch .P。
1950年4月,成立了第一届中国药典编纂委员会,药典委员会分设名词、化学药、制剂、植物药、生物制品、动物药、药理、剂量8个小组,第一版《中国药典》于1953年由卫生部编印发行。
1957年出版《中国药典》1953年增补本。
1953年药典共收载药品531中,其中化学药215种,植物药与油脂类65种,动物药13种,抗生素2种,生物制品25种,各类制剂211种。
1965年1月26日卫生部颁布《中国药典》1963年版(第二版)发行通知和实施办法。
本版药典收载药品1310种,分一、二部,各有凡例和有关的目录,一部收载中医常用的中药材446种和中药成方制剂197;二部收载化学药品667种。
此外,一部记载药品的“功能主治”,二部增加了药品的“作用与用途”。
1979年10月4日卫生部颁布《中国药典》1977年版(第三版),自1980年1月1日起执行。
本版药典共收载药品1925种,其中一部收载中草药材(包括少数民族药材)、中草药提取物、植物油脂以及单味药材制剂等882种,成方制剂(包括少数民族药成方)270种,共1152种;二部收载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773种。
1985年9月出版《中国药典》1985年版(第四版),1986年4月1日起执行。
本版收载药品1489种,其中一部收载中药材、植物油脂及单味制剂506种,成方制剂207种,共713种,二部收载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776种。
1990年12月3日卫生部颁布《中国药典》1990年版(第五版),自1991年7月1日起执行。
1990年版的第一、第二增补本先后于1992、1993年出版,英文版于1993年7月出版。
各国药典更新周期和特点⽐较药典是⼀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和规格的法典,⼀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并颁布实施。
⽽国际性药典则由公认的国际组织或者有关国家协商编订。
各个国家或者地区药典更新周期不同,同时也有不同的特点,本⽂对其进⾏⼀个总结和对⽐。
中国药典(CP):⼤家都⽐较熟悉。
/cms/home/发⾏历史和最新版本《中华⼈民共和国药典》(下称《中国药典》) 是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制完成。
当前更新周期为每五年出版更新⼀次,⽬前最新版本为2015年版中国药典,也是新中国成⽴以来第⼗版药典。
中国药典的特点2015年版《中国药典》分四部,收载品种共计5608个,⼀部中药收载品种总数2598个,其中新增品种440个,修订品种517个,不收载品种7个;⼆部化学药收载品种总数2603个,其中新增品种492个,修订品种415个,不收载品种28个;三部⽣物制品收载品种总数137个,其中新增品种13个,修订品种105个;新增⽣物制品通则1个、⽣物制品总论3个;不收载品种6个;四部收载通则(附录)总数317个,其中整合和修订⼀部、⼆部、三部制剂通则38个,检测⽅法附录278个,新增检测⽅法18个、指导原则15个。
收载辅料品种总数270个,其中新增137个,修订97个,不收载2个(表1) 。
美国药典/国家处⽅集(USP/NF)U.S. Pharmacopeia / National Formulary:Pharmacopeia/发⾏历史和最新版本由美国政府所属的美国药典委员会(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l Convention)编辑出版。
USP于1820年出第⼀版,1950年以后每5年出⼀次修订版,⼀直到2002年的USP25。
从2002年开始,以后每⼀年出版,到2017年11⽉已出⾄第41版。
NF于1883年出第⼀版,1980年15版起并⼊USP,但仍分两部分,前⾯为USP,后⾯为NF,于是出版了第⼀部USP20-NF15合订本。
:徐涛学号:专业:中药生物技术学《中国药典》、《美国药典》、《欧洲药典》比较1、各国药典概况1.1 历史沿革《中国药典》英文名称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简称Ch .P。
1950年4月,成立了第一届中国药典编纂委员会,药典委员会分设名词、化学药、制剂、植物药、生物制品、动物药、药理、剂量8个小组,第一版《中国药典》于1953年由卫生部编印发行。
1957年出版《中国药典》1953年增补本。
1953年药典共收载药品531中,其中化学药215种,植物药与油脂类65种,动物药13种,抗生素2种,生物制品25种,各类制剂211种。
1965年1月26日卫生部颁布《中国药典》1963年版(第二版)发行通知和实施办法。
本版药典收载药品1310种,分一、二部,各有凡例和有关的目录,一部收载中医常用的中药材446种和中药成方制剂197;二部收载化学药品667种。
此外,一部记载药品的“功能主治”,二部增加了药品的“作用与用途”。
1979年10月4日卫生部颁布《中国药典》1977年版(第三版),自1980年1月1日起执行。
本版药典共收载药品1925种,其中一部收载中草药材(包括少数民族药材)、中草药提取物、植物油脂以及单味药材制剂等882种,成方制剂(包括少数民族药成方)270种,共1152种;二部收载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773种。
1985年9月出版《中国药典》1985年版(第四版),1986年4月1日起执行。
本版收载药品1489种,其中一部收载中药材、植物油脂及单味制剂506种,成方制剂207种,共713种,二部收载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776种。
1990年12月3日卫生部颁布《中国药典》1990年版(第五版),自1991年7月1日起执行。
1990年版的第一、第二增补本先后于1992、1993年出版,英文版于1993年7月出版。
本版共收载药品1751种,一部收载784种,其中中药材、植物油脂等509种,中药成方及单味制剂275种;二部收载化学制品、生物制品等967种。
甘草四国药典比较班级:51 学号:1045114 姓名:陈多清一、质量标准比较1.中国药典(CHP2010)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Radix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 flata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性状:1)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
外皮松紧不一。
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
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
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
气微,味甜而特殊。
2)胀果甘草根及根茎木质粗壮,有的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
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小。
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3)光果甘草根及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
栓内层较窄。
韧皮部射线宽广,多弯曲,常现裂隙;纤维多成束,非木化或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筛管群常因压缩而变形。
束内形成层明显。
木质部射线宽3~5列细胞;导管较多,直径约至160μm;木纤维成束,周围薄壁细胞亦含草酸钙方晶。
根中心无髓;根茎中心有髓粉末淡棕黄色。
纤维成束,直径8~14μm,壁厚,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草酸钙方晶多见。
具缘纹孔导管较大,稀有网纹导管。
木栓细胞红棕色,多角形,微木化。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4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药渣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40ml使溶解,用正丁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3次,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甘草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甘草酸铵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姓名:徐涛学号:14211020462 专业:中药生物技术学《中国药典》、《美国药典》、《欧洲药典》比较1、各国药典概况1.1 历史沿革《中国药典》英文名称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简称Ch .P。
1950年4月,成立了第一届中国药典编纂委员会,药典委员会分设名词、化学药、制剂、植物药、生物制品、动物药、药理、剂量8个小组,第一版《中国药典》于1953年由卫生部编印发行。
1957年出版《中国药典》1953年增补本。
1953年药典共收载药品531中,其中化学药215种,植物药与油脂类65种,动物药13种,抗生素2种,生物制品25种,各类制剂211种。
1965年1月26日卫生部颁布《中国药典》1963年版(第二版)发行通知和实施办法。
本版药典收载药品1310种,分一、二部,各有凡例和有关的目录,一部收载中医常用的中药材446种和中药成方制剂197;二部收载化学药品667种。
此外,一部记载药品的“功能主治”,二部增加了药品的“作用与用途”。
1979年10月4日卫生部颁布《中国药典》1977年版(第三版),自1980年1月1日起执行。
本版药典共收载药品1925种,其中一部收载中草药材(包括少数民族药材)、中草药提取物、植物油脂以及单味药材制剂等882种,成方制剂(包括少数民族药成方)270种,共1152种;二部收载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773种。
1985年9月出版《中国药典》1985年版(第四版),1986年4月1日起执行。
本版收载药品1489种,其中一部收载中药材、植物油脂及单味制剂506种,成方制剂207种,共713种,二部收载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776种。
1990年12月3日卫生部颁布《中国药典》1990年版(第五版),自1991年7月1日起执行。
1990年版的第一、第二增补本先后于1992、1993年出版,英文版于1993年7月出版。
各国药典微生物方法对比本篇文章旨在比较各国药典中微生物检测方法的不同之处。
微生物检测对于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各国药典都提供了相应的指导和标准。
然而,由于各国的文化、法律和技术差异,各国的药典在微生物检测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以下将以中括号内的内容为主题,详细介绍各国药典中微生物方法对比。
[美国药典(USP)微生物方法]美国药典(USP)是全球最主要的药典之一,其微生物检测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
USP推荐的微生物方法主要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要求,主要包括细菌计数、限度测试和特定微生物检测。
其方法的特点在于简单易行、结果可靠且易于验证。
其中,细菌计数方法主要采用菲斯特计数法或冷凝液计数法。
而在限度测试方面,则主要采用的方法是逐级稀释、涂布法和培养法。
USP还明确规定了一些特定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如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其检测方法主要依赖于PCR技术和传统的培养法。
[欧洲药典(Ph. Eur.)微生物方法]欧洲药典(Ph. Eur.)是欧洲地区药典的统一标准,其微生物方法与美国药典存在一定的差异。
Ph. Eur.对微生物检测也有着详细的规定,包括细菌计数、限度测试和特定微生物检测。
在细菌计数方面,Ph. Eur.主要采用薄膜过滤法或蔗糖凝胶法。
而在限度测试方面,Ph. Eur.则主要采用稀释平板法、滚珠法和过滤膜方法。
与USP 不同的是,Ph. Eur.也明确规定了一些特定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如霉菌和酵母菌等。
这些检测方法涵盖了PCR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传统的培养法。
[中国药典(ChP)微生物方法]中国药典(ChP)是中国主要的药典标准,其微生物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特点。
ChP的微生物检测主要分为总菌落计数、限度测试和特定微生物检测。
与美欧药典不同的是,ChP对微生物检测方法的规定相对较为简洁。
在细菌计数方面,ChP主要采用的方法有薄膜过滤法、落下法和滚珠法等。
ChP、USP、Ph.Eur.中药/天然药物质量标准比较及评述—以芦荟为例by14211第一部分中美欧药典简介1.中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
是由国家药典委员会(原名卫生部药典委员会成立于1950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负责组织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制定、修订国家药品标准,是法定的国家药品标准。
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颁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2010年版,分一部、二部和三部,收载品种总计4567种,其中新增1386种。
药典一部收载药材和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等,品种共计2165种,其中新增1019种(包括439个饮片标准)、修订634种;药典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药用辅料等,品种共计2271种,其中新增330种、修订1500种;药典三部收载生物制品,品种共计131种,其中新增37种、修订94种。
2010版药典收载的附录亦有变化,其中药典一部新增14个、修订47个;药典二部新增15个、修订69个;药典三部新增18个、修订39个。
一、二、三部共同采用的附录分别在各部中予以收载,并尽可能做到统一协调、求同存异。
中国药典包括凡例、正文及附录,是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均应遵循的法定依据。
所有国家药品标准应当符合中国药典凡例及附录的相关要求。
作为我国保证药品质量的法典,本版药典在保持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制约药品质量与安全的突出问题,着力提高药品标准质量控制水平,充分借鉴了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客观反映了中国当前医药工业、临床用药及检验技术的水平,必将在提高药品质量过程中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并将进一步扩大和提升我国药典在国际上的积极影响。
2.美国药典《美国药典/国家处方集》U.S. Pharmacopeia / National Formulary(简称USP/NF)。
各国药典水分测定对比
药典是各个国家药物质量标准的指南,包括药物的质量要求、测试方法和标准等。
水分测定是药典中常用的一项测试,对药物的水分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不同国家的药典对于水分测定的要求可能会有些不同,下面是一些国家药典的水分测定对比:
1. 美国药典(USP):USP对于水分测定的要求较为严格,提
供了几种方法进行水分测定,包括干燥法、卡尔费伦法和气相色谱法等。
此外,USP还要求对于不同药物形式(例如固体、液体、纳米颗粒等)的水分测定方法具体进行规定。
2. 欧洲药典(Ph. Eur.):Ph. Eur.对于水分测定的要求较为详细,提供了多种常用的方法,涵盖了固体、液体、气体和半固体样品的水分测定。
其中,几种常用的方法包括干燥法、库仑法和卡尔费伦法等。
3. 英国药典(BP):BP对于水分测定的要求与Ph. Eur.类似,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包括干燥法和库仑法等。
BP还
要求药物的水分含量必须符合规定的限制。
4. 中国药典(ChP):ChP也对水分测定进行了规定,采用干
燥法、卡尔费伦法和库仑法等方法进行测定。
此外,对于常见的不同药物形式,ChP还有专门的水分测定方法进行规定。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药物形式对水分测定方法的要求会有所不
同,药典中会对不同药物形式的水分测定提供具体的规定和方法。
此外,药物的水分测定方法也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需要参考药典的相关规定和评估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方法。
四国药典有关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的比较[日期:2005-2-21] 来源:作者:胡敏[1] 胡昌勤* 刘文英2 [字体:大中小]四国药典有关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的比较微生物限度规定的作用,是为药品生产提供一个标准或指导,以确保药品使用的安全。
各国药典标准分为强制性的和非强制性的可达到的限度标准,这些指标正确、有效地规范了药品生产、检定和监督的程序。
药品要能反映不引起生物降解物和没有药源性污染的微生物存在是必要的,严格控制条件致病菌及致病菌。
一、CP、USP、BP、JP的微生物限度要求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⒈各国药典收载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时间不同(见表1)表1 各国药典收载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时间各国药典CP USP BP JP收载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时间1995版* 1975(19)1973---方法1988---品种**第十三改正版****1978年颁布第一个药品卫生标准;1986年颁布了修改的药品卫生标准;1989年下发药品卫生标准补充规定和说明199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仅为少数剂型)**品种98版43个,其中原料药品种38个,制剂品种仅5个。
***仅有6个品种。
⒉品种不断扩大USP版本(年代)19(1975)22(1990)23(1995)24(2000)微生物限度品种数35 140 150 217**217种包括原料药品种72个(占1/3);制剂品种(占2/3)。
⒊活菌数要求各有特点活菌数(个/1g或1ml)CP BP JP USP需气菌102~3×104 102~107 102~103 10~104真菌0~102 102~105 5×10~5×102 10~103⒋控制菌的要求各有特点CP BP JP USP大肠杆菌+ b + b + b + a沙门菌+ b +a + b + a铜绿色假单胞菌+b + b + b +a金黄色葡萄球菌+b + b + b + a破伤风杆菌+ b梭菌+c肠道菌及其他某些革兰阴性杆菌+ c支原体+分枝杆菌+病毒的其他因子+活螨+ da 10g或10ml样品不得检出。
各国药典比较ChP、USP、Ph.Eur.中药/天然药物质量标准比较及评述—以芦荟为例by14211第一部分中美欧药典简介1.中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
是由国家药典委员会(原名卫生部药典委员会成立于1950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负责组织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制定、修订国家药品标准,是法定的国家药品标准。
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颁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2010年版,分一部、二部和三部,收载品种总计4567种,其中新增1386种。
药典一部收载药材和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等,品种共计2165种,其中新增1019种(包括439个饮片标准)、修订634种;药典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药用辅料等,品种共计2271种,其中新增330种、修订1500种;药典三部收载生物制品,品种共计131种,其中新增37种、修订94种。
2010版药典收载的附录亦有变化,其中药典一部新增14个、修订47个;药典二部新增15个、修订69个;药典三部新增18个、修订39个。
一、二、三部共同采用的附录分别在各部中予以收载,并尽可能做到统一协调、求同存异。
中国药典包括凡例、正文及附录,是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均应遵循的法定依据。
所有国家药品标准应当符合中国药典凡例及附录的相关要求。
作为我国保证药品质量的法典,本版药典在保持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制约药品质量与安全的突出问题,着力提高药品标准质量控制水平,充分借鉴了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客观反映了中国当前医药工业、临床用药及检验技术的水平,必将在提高药品质量过程中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并将进一步扩大和提升我国药典在国际上的积极影响。
2.美国药典《美国药典/国家处方集》U.S. Pharmacopeia / National Formulary(简称USP/NF)。
各国药典标准因国家而异,但一般来说,药典标准是指药品生产、使用和检测的法定标准。
药典收载的药品标准,是国家药品标准,具有法律效力。
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药品生产、使用和检测的标准,由国家药典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订。
此外,各省市也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药典标准。
在欧洲,欧洲药典(European Pharmacopoeia,简称EP)是欧洲药品质量管理局(European Directorate for the Quality of Medicines & Healthcare,简称EDQM)制定的药品质量标准。
欧洲药典涵盖了药品的原料、辅料、剂型、方法、质量控制和包装等方面的要求。
在美国,美国药典(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简称USP)是由美国药典委员会(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l Convention,简称USPC)制定的药品标准。
USP涵盖了药品的原料、辅料、剂型、方法、质量控制和包装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其他国家也有各自的药品标准制定机构和相应的药典标准,如日本的《日本药典》(The Japanese Pharmacopoeia,简称JP)等。
需要注意的是,药典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各国的药典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各国药典热原试验
一、中国药典
中国药典是规定中国药品标准的国家法典,其中包括对药品的各项要求和指标。
在热原试验方面,中国药典采用了家兔法进行热原试验。
该方法是通过注射一定剂量的药物,观察注射后家兔体温变化来判定药物中是否存在热原物质。
如果家兔在注射后出现体温异常升高,则表明药物中含有热原物质。
二、美国药典
美国药典是美国药品和食品的标准,其中包括对药品的各项要求和指标。
在热原试验方面,美国药典采用了家兔法和小鼠法两种方法进行热原试验。
家兔法与中国的家兔法类似,观察注射后家兔体温变化来判定药物中是否存在热原物质。
小鼠法则是通过观察注射后小鼠体温变化来进行判定。
三、欧洲药典
欧洲药典是欧洲药品质量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欧洲药品质量标准,适用于整个欧洲大陆。
在热原试验方面,欧洲药典主要采用了家兔法和小鼠法进行热原试验,方法和判定标准与中国药典和美国药典类似。
四、日本药局方
日本药局方是日本药品的标准,类似于其他国家的药典。
在热原试验方面,日本药局方主要采用了家兔法进行热原试验。
该方法与中国的家兔法类似,观察注射后家兔体温变化来判定药物中是否存在热原物质。
总的来说,各国药典都十分重视药品中的热原物质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和试验方法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虽然各国药典在具体操作上略有不同,但总体上都是通过观察动物体温变化来进行热原试验,判定药物中是否存在热原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