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药典介绍
- 格式:pdf
- 大小:159.51 KB
- 文档页数:7
姓名:徐涛学号:14211020462 专业:中药生物技术学《中国药典》、《美国药典》、《欧洲药典》比较1、各国药典概况1.1 历史沿革《中国药典》英文名称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简称Ch .P。
1950年4月,成立了第一届中国药典编纂委员会,药典委员会分设名词、化学药、制剂、植物药、生物制品、动物药、药理、剂量8个小组,第一版《中国药典》于1953年由卫生部编印发行。
1957年出版《中国药典》1953年增补本。
1953年药典共收载药品531中,其中化学药215种,植物药与油脂类65种,动物药13种,抗生素2种,生物制品25种,各类制剂211种。
1965年1月26日卫生部颁布《中国药典》1963年版(第二版)发行通知和实施办法。
本版药典收载药品1310种,分一、二部,各有凡例和有关的目录,一部收载中医常用的中药材446种和中药成方制剂197;二部收载化学药品667种。
此外,一部记载药品的“功能主治”,二部增加了药品的“作用与用途”。
1979年10月4日卫生部颁布《中国药典》1977年版(第三版),自1980年1月1日起执行。
本版药典共收载药品1925种,其中一部收载中草药材(包括少数民族药材)、中草药提取物、植物油脂以及单味药材制剂等882种,成方制剂(包括少数民族药成方)270种,共1152种;二部收载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773种。
1985年9月出版《中国药典》1985年版(第四版),1986年4月1日起执行。
本版收载药品1489种,其中一部收载中药材、植物油脂及单味制剂506种,成方制剂207种,共713种,二部收载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776种。
1990年12月3日卫生部颁布《中国药典》1990年版(第五版),自1991年7月1日起执行。
1990年版的第一、第二增补本先后于1992、1993年出版,英文版于1993年7月出版。
:徐涛学号:专业:中药生物技术学《中国药典》、《美国药典》、《欧洲药典》比较1、各国药典概况1.1 历史沿革《中国药典》英文名称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简称Ch .P。
1950年4月,成立了第一届中国药典编纂委员会,药典委员会分设名词、化学药、制剂、植物药、生物制品、动物药、药理、剂量8个小组,第一版《中国药典》于1953年由卫生部编印发行。
1957年出版《中国药典》1953年增补本。
1953年药典共收载药品531中,其中化学药215种,植物药与油脂类65种,动物药13种,抗生素2种,生物制品25种,各类制剂211种。
1965年1月26日卫生部颁布《中国药典》1963年版(第二版)发行通知和实施办法。
本版药典收载药品1310种,分一、二部,各有凡例和有关的目录,一部收载中医常用的中药材446种和中药成方制剂197;二部收载化学药品667种。
此外,一部记载药品的“功能主治”,二部增加了药品的“作用与用途”。
1979年10月4日卫生部颁布《中国药典》1977年版(第三版),自1980年1月1日起执行。
本版药典共收载药品1925种,其中一部收载中草药材(包括少数民族药材)、中草药提取物、植物油脂以及单味药材制剂等882种,成方制剂(包括少数民族药成方)270种,共1152种;二部收载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773种。
1985年9月出版《中国药典》1985年版(第四版),1986年4月1日起执行。
本版收载药品1489种,其中一部收载中药材、植物油脂及单味制剂506种,成方制剂207种,共713种,二部收载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776种。
1990年12月3日卫生部颁布《中国药典》1990年版(第五版),自1991年7月1日起执行。
1990年版的第一、第二增补本先后于1992、1993年出版,英文版于1993年7月出版。
本版共收载药品1751种,一部收载784种,其中中药材、植物油脂等509种,中药成方及单味制剂275种;二部收载化学制品、生物制品等967种。
ChP、USP、Ph.Eur.中药/天然药物质量标准比较及评述—以芦荟为例by14211第一部分中美欧药典简介1.中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
是由国家药典委员会(原名卫生部药典委员会成立于1950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负责组织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制定、修订国家药品标准,是法定的国家药品标准。
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颁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2010年版,分一部、二部和三部,收载品种总计4567种,其中新增1386种。
药典一部收载药材和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等,品种共计2165种,其中新增1019种(包括439个饮片标准)、修订634种;药典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药用辅料等,品种共计2271种,其中新增330种、修订1500种;药典三部收载生物制品,品种共计131种,其中新增37种、修订94种。
2010版药典收载的附录亦有变化,其中药典一部新增14个、修订47个;药典二部新增15个、修订69个;药典三部新增18个、修订39个。
一、二、三部共同采用的附录分别在各部中予以收载,并尽可能做到统一协调、求同存异。
中国药典包括凡例、正文及附录,是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均应遵循的法定依据。
所有国家药品标准应当符合中国药典凡例及附录的相关要求。
作为我国保证药品质量的法典,本版药典在保持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制约药品质量与安全的突出问题,着力提高药品标准质量控制水平,充分借鉴了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客观反映了中国当前医药工业、临床用药及检验技术的水平,必将在提高药品质量过程中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并将进一步扩大和提升我国药典在国际上的积极影响。
2.美国药典《美国药典/国家处方集》U.S. Pharmacopeia / National Formulary(简称USP/NF)。
2020版药典标准
药典是指规范药品品质、药材质量及相关测试方法的权威性参考书。
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有自己的药典标准,用于指导药品的研发、生产和监管。
2020年版的药典标准可能因国家和地区而异,因此具体内容需要根据特定的国家或地区来确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国际药典标准:
1. 欧洲药典(European Pharmacopoeia,简称EP):欧洲药典委员会出版的,适用于欧洲国家的药品和药材标准。
2. 美国药典(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简称USP):美国药典委员会出版的,适用于美国的药品和药材标准。
3. 英国药典(British Pharmacopoeia,简称BP):英国药典委员会出版的,适用于英国的药品和药材标准。
除了上述国际药典标准外,不同国家和地区还可能有自己独立的药典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药品的命名、药品质量要求、药材的质量要求、制备方法、测试方法等内容。
药典标准的更新通常是根据科学研究进展和药物监管需要来进行的。
因此,不同年度的药典标准可能会有所更新和调整,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得到维护和提升。
世界各国药典大汇总中国药典(CHP):介绍就省了,大家都比较熟悉。
美国药典/国家处方集(简称USP/NF)U.S. Pharmacopeia / National Formulary:由美国政府所属的美国药典委员会(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l Convention)编辑出版。
USP于1820年出第一版,1950年以后每5年出一次修订版,到2005年已出至第28版。
NF1883年第一版, 1980年15版起并入USP,但仍分两部分,前面为USP,后面为NF。
美国药典是美国政府对药品质量标准和检定方法作出的技术规定,也是药品生产、使用、管理、检验的法律依据。
NF收载了美国药典(USP)尚未收入的新药和新制剂。
美国药典正文药品名录分别按法定药名字母顺序排列,各药品条目大都列有药名、结构式、分子式、CAS登记号、成分和含量说明、包装和贮藏规格、鉴定方法、干燥失重、炽灼残渣、检测方法等常规项目,正文之后还有对各种药品进行测试的方法和要求的通用章节及对各种药物的一般要求的通则。
可根据书后所附的USP 和NF的联合索引查阅本书。
英国药典(BP):/《英国药典》是英国药品委员会(British Pharmacopoeia Commission)的正式出版物,是英国制药标准的重要来源。
英国药典不仅为读者提供了药用和成药配方标准以及公式配药标准,而且也向读者展示了许多明确分类并可参照的欧洲药典专著。
英国药典出版周期不定。
BP2004该药典由三卷本组成。
其中两卷为英国药典、一卷为英国兽药典(兽医药品部分)。
各条目均以药品名称字母顺序排列,内容包括药品性质、制法、血产品、免疫产品、电磁药品制法及外科材料等部分。
英国药典书后附有全部内容关键词索引。
欧洲药典(EP):/欧洲药典委员会1964年成立。
1977年出版第一版《欧洲药典》。
从1980年到1996年期间,每年将增修订的项目与新增品种出一本活页本,汇集为第二版《欧洲药典》各分册,未经修订的仍按照第一版执行。
各国药典比较ChP、USP、Ph.Eur.中药/天然药物质量标准比较及评述—以芦荟为例by14211第一部分中美欧药典简介1.中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
是由国家药典委员会(原名卫生部药典委员会成立于1950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负责组织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制定、修订国家药品标准,是法定的国家药品标准。
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颁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2010年版,分一部、二部和三部,收载品种总计4567种,其中新增1386种。
药典一部收载药材和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等,品种共计2165种,其中新增1019种(包括439个饮片标准)、修订634种;药典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药用辅料等,品种共计2271种,其中新增330种、修订1500种;药典三部收载生物制品,品种共计131种,其中新增37种、修订94种。
2010版药典收载的附录亦有变化,其中药典一部新增14个、修订47个;药典二部新增15个、修订69个;药典三部新增18个、修订39个。
一、二、三部共同采用的附录分别在各部中予以收载,并尽可能做到统一协调、求同存异。
中国药典包括凡例、正文及附录,是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均应遵循的法定依据。
所有国家药品标准应当符合中国药典凡例及附录的相关要求。
作为我国保证药品质量的法典,本版药典在保持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制约药品质量与安全的突出问题,着力提高药品标准质量控制水平,充分借鉴了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客观反映了中国当前医药工业、临床用药及检验技术的水平,必将在提高药品质量过程中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并将进一步扩大和提升我国药典在国际上的积极影响。
2.美国药典《美国药典/国家处方集》U.S. Pharmacopeia / National Formulary(简称USP/NF)。
各国药典标准因国家而异,但一般来说,药典标准是指药品生产、使用和检测的法定标准。
药典收载的药品标准,是国家药品标准,具有法律效力。
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药品生产、使用和检测的标准,由国家药典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订。
此外,各省市也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药典标准。
在欧洲,欧洲药典(European Pharmacopoeia,简称EP)是欧洲药品质量管理局(European Directorate for the Quality of Medicines & Healthcare,简称EDQM)制定的药品质量标准。
欧洲药典涵盖了药品的原料、辅料、剂型、方法、质量控制和包装等方面的要求。
在美国,美国药典(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简称USP)是由美国药典委员会(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l Convention,简称USPC)制定的药品标准。
USP涵盖了药品的原料、辅料、剂型、方法、质量控制和包装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其他国家也有各自的药品标准制定机构和相应的药典标准,如日本的《日本药典》(The Japanese Pharmacopoeia,简称JP)等。
需要注意的是,药典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各国的药典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中国药典及国外重要药典概况药典(Pharmacopoeia)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辑、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2、中国药典1953 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国药典》(1953 年版),1963 年又颁布了《中国药典》(1963 年版),从1963 年版开始,《中国药典》分为一、二两部,一部专门收载中药,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物制品及其制剂。
此后,陆续出版发行 1977 年版、1985 年版, 1985 年以后每 5 年一版,共 10 个版本。
从2005 年版(第八版)开始分为三部,一部为中药,二部为化学药,三部为生物制品,首次将《中国生物制品规程》纳入中国药典三部。
目前正在实施的是 2020 年版《中国药典》(2020年12 月1 日实施)。
《中国药典》(2020年版)由一部、二部、三部、四部及增补本组成。
一部收载中药,二部收载化学药品、三部收载生物制品;四部收载通则和药用辅料。
3、国外药典(1)美国药典《美国药典》(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USP),由美国药典委员会编辑出版,《美国国家处方集》(Thhe National Formulary,NF),自 1980 年起,NF 并入USP,简称为《美国药典》,英文缩写为USP-NF,每一年 1 版,最新版本为 USP42-NF37,于 2019 年5 月1 日生效。
(2)英国药典《英国药典》(British Pharmacopoeia,BP),由英国药典委员会编制,是英国制药标准的唯一法定来源,每一年 1 版,最新版为 BP (2019),于 2019 年 1 月 1 日生效。
(3)欧洲药典《欧洲药典》(European Pharmacopoeia,Ph.Eur 或EP),由欧洲药品质量理事会编辑出版,每 3 年一版。
最新版本为EP9,于 2017 年1 月1 日生效。
外国药典药典标准的重要性在于保证药品质量,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定有自己的法定国家药品标准,而药典是重要的国家药品标准形式。
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美国药典/ 国家处方集》(USP/NF)、《英国药典》(BP)、日本药局方(JP)。
(一)美国药典《美国药典/国家处方集》(U.S.Pharmacopeia / National Formulary,USP/NF)由美国政府所属的美国药典委员会编辑出版。
USP 于1820年出第一版,1950年以后每5年出一次修订版。
NF 于1883年出第一版,1980年第15 版起并入USP,但仍分两部分,前面为USP,后面为NF。
对于在美国制造和销售的药物和相关产品而言,USP/NF 是唯一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强制执行的法定标准。
美国药典现为USP42-NF37,于2019年5月1日生效。
(二)英国药典《英国药典》(British Pharmacopoeia,BP)由英国药品与医疗保健产品监管局(Medicines and Healthcare Products Regulatory Agency,MHRA)英国药典委员会秘书处制定出版。
它是英国药品制剂和药用物质的官方标准文集。
英国药典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技术标准。
英国药典更新周期为1 次/年。
现为BP2020,于2020年1月1日生效,共6 卷。
(三)日本药典《日本药典》(The Japanese Pharmacopoeia,JP),又名《日本药局方》,由日本药局方编辑委员会编纂,日本厚生省颁布执行。
它分两部出版,第一部收载原料药及其基础制剂,第二部主要收载生药、家庭药制剂和制剂原料。
《日本药局方》现为第17 修正版,于2016年4月1日生效。
各国药典介绍欧洲药典(EP):/欧洲药典委员会1964年成立。
1977年出版第一版《欧洲药典》。
从1980年到1996年期间,每年将增修订的项目与新增品种出一本活页本,汇集为第二版《欧洲药典》各分册,未经修订的仍按照第一版执行。
1997年出版第三版《欧洲药典》合订本,并在随后的每一年出版一部增补本,由于欧洲一体化及国际间药品标准协调工作不断发展,增修订的内容显著增多。
时隔五年,第四版《欧洲药典》于2002年1月生效。
最新版为第五版,即EP5.0,主册EP5.0于2004年夏天出版;增补版EP5.1和EP5.2于2005年出版。
现已经出版到EP6.1。
美国药典(USP):/U.S. Pharmacopeia / National Formulary《美国药典/国家处方集》(简称USP/NF)。
由美国政府所属的美国药典委员会(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l Convention)编辑出版。
USP于1820年出第一版,1950年以后每5年出一次修订版,到2005年已出至第28版。
NF1883年第一 版,1980年15版起并入USP,但仍分两部分,前面为USP,后面为NF。
美国药典是美国政府对药品质量标准和检定方法作出的技术规定,也是药品生产、使用、管理、检验的法律依据。
NF收载了美国药典(USP)尚未收入的新药和新制剂。
美国药典正文药品名录分别按法定药名字母顺序排列,各药品条目大都列有药名、结构式、分子式、CAS登记号、成分和含量说明、包装和贮藏规格、鉴定方法、 干燥失重、炽灼残渣、检测方法等常规项目,正文之后还有对各种药品进行测试的方法和要求的通用章节及对各种药物的一般要求的通则。
可根据书后所附的USP 和NF的联合索引查阅本书。
美国药典最新版为USP31-NF26。
英国药典(BP):/《英国药典》是英国药品委员会(British Pharmacopoeia Commission)的正式出版物,是英国制药标准的重要来源。
英国药典不仅为读者提供了药用和成药配方标准以及公式配药标准,而且也向读者展示了许多 明确分类并可参照的欧洲药典专著。
英国药典出版周期不定,最新的版本为2004年的第21版。
该药典由三卷本组成。
其中两卷为英国药典、一卷为英国兽药典(兽医药品部分)。
各条目均以药品名称字母顺序排列,内容包括药品性质、制法、血产品、免疫产品、电磁药品制法及外科材料等部分。
英国药典书后附有全部内容关键词索引。
英国药典最新版为BP2008。
日本药典(JP):http://jpdb.nihs.go.jp/jp14e/index.html日本药局方:(The Japanese Pharmacopoeia)由日本药局方编集委员会编篡,由厚生省颁布执行。
分两部出版,第一部收载原料药及其基础制剂,第二部主要收载生药,家庭药制剂和制剂原料,日本药典最新版是2000年出版的第十五改正版。
中华药典(中国药典)1949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怀人民的医药卫生保健工作,当年11 月卫生部召集在京有关医药专家研讨编纂药典问题。
1950 年1 月卫生部从上海调药学专家孟目的教授负责组建中国药典编纂委员会和处理日常工作的干事会,筹划编制新中国药典。
1950 年4 月在上海召开药典工作座谈会,讨论药典的收载品种原则和建议收载的品种,并根据卫生部指示,提出新中国药典要结合国情,编出一部具有民族化、科学化、大众 化的药典。
随后,卫生部聘请药典委员49 人,分设名词、化学药、制剂、植物药、生物制品、动物药、药理、剂量8 个小组,另聘请通讯委员35 人,成立了第一届中国药典编纂委员会。
卫生部部长李德全任主任委员。
1951 年4 月24 日至28 日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中国药典编纂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对药典的名称、收载品种、专用名词、度量衡问题以及格式排列等作出决定。
干事会根据全会讨论的 意见,对药典草案进行修订,草案于1952 年底报卫生部核转政务院文教委员会批准后,第一部《中国药典》 1953 年版由卫生部编印发行。
1953 年版药典共收载药品531 种,其中化学药215 种,植物药与油脂类65 种,动物药13 种,抗生素2 种,生物制品25 种,各类制剂211 种。
药典出版后,于1957 年出版《中国药典》 1953 年版第一增补本。
1955 年卫生部成立第二届药典委员会,聘请委员49 人,通讯委员68 人,但这届委员会因故未能进行工作。
1957 年成立第三届药典委员会,聘请委员80 人,药学专家汤腾汉教授为这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不设通讯委员),同年7 月28 日至8 月5日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卫生部李德全部长作了药典工作报告,特别指出第一版中国药典没有收载广大人民习用的中药,是个很大的缺陷。
会议在总 结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了制订药典的原则,讨论了药典的性质和作用,并修改了委员会章程,会议一致认为应把合乎条件的中药收载到药典中。
8 月27日卫生部批准委员会分设药理与医学、化学药品、药剂、生化药品、生药、生物制品六个专门委员会及名词小组,药典委员会设常务委员会,日常工作机构改 称秘书室。
1958 年经常务委员会研究并经卫生部批准,增聘中医专家8 人、中药专家3 人组成中医药专门委员会,组织有关省市的中医药专家,根据传统中医药的理论和经验,起草中药材和中药成方(即中成药)的标准。
1959 年6 月25 日至7 月5日在北京召开这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主要审议新版药典草稿,并确定收载品种。
草稿经修订补充后,分别由各专门委员会审定,于1962 年完成送审稿,报请国务院批准后付印,1965 年1 月26 日卫生部公布《中国药典》 1963 年版,并发出通知和施行办法。
1963 年版药典共收载药品1310种,分一、二两部,各有凡例和有关的附录。
一部收载中医常用的中药材446 种和中药成方制剂197 种;二部收载化学药品667 种。
此外,一部记载药品的“功能与主治”,二部增加了药品的“作用与用途”。
1966 年由于“文革”动乱影响,药典委员会工作陷于停顿。
1972 年4 月28 日国务院批复卫生部“同意恢复药典委员会,四部(卫生部、燃料化学工业部、商业部、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参加,胜生部牵头”。
据此,同年5 月31 日至6 月10日在北京召开了编制国家新药典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药品检验、药政管理以及有关.单位代表共88 人。
这次会议着重讨论了编制药典的指导思想、方法、任务和要求,交流了工作经验,确定了编制新药典的方案,并分工落实起草任务。
1973 年4 月,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药典工作会议,讨论制订药典的一些原则要求,以及中西药品的标准样稿和起草说明书,并根据药材主产地和药品生产情况,调整了起草 任务。
1979 年10 月4 日卫生部颁布《中国药典》 1977 年版自1980 年1 月1 日起执行。
1977 年版药典共收载药品1925 种。
一部收载中草药材(包括少数民族药材)、中草药提取物、植物油脂以及一些单味药材制剂等882 种,成方制剂(包括少数民族药成方)270 种,共1 152 种;二部收载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773 种。
1979 年,由卫生部聘请委员112 人组建第四届药典委员会,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兼任主任委员。
同年11月22 日至28 日在北京召开这届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会议讨论修改了委员会章程、药品标准工作管理办法及工作计划。
委员会分设:中医、中药、医学与药理、化学药、生化 药、药剂、抗生素、生物制品、放射性药品及名词10 个专业组。
由有关专业组分别推荐新药典收载的品种,中医专业组负责审查拟定一部收载的品种范围;医学与药理专业组负责审查拟定二部收载的品种范围;由主产 地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检验所和有关单位负责起草标准,药典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交叉复核,有些项目组成专题协作组通过实验研究后起草,标准草案经 有关专业组委员并邀请有关药品检验所和药厂的代表讨论审议后报卫生部审批。
《中国药典》 1985 年版于1985 年9 月出版。
1986 年4 月1 日起执行。
该版药典共收载药品1489 种。
一部收载中药材、植物油脂及单味制剂506 种,中药成方207 种,共713 种;二部收载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776 种。
1985 年7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正式执行,该法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
明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药典委员会,负责组织国家药品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进一步确定了药品标准的法定性质 和药典委员会的任务。
1986 年卫生部根据药典委员会章程聘请委员150 人组建第五届药典委员会,由卫生部崔月犁部长兼任主任委员,常设办事机构改为秘书长制。
同年5 月5 日至8 日召开第五届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讨论修订了委员会章程,通过了“七五”期间标准工作设想,确定编制《中国药典》 1990 年版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要求。
分别举行中药材、中药成方制剂、化学药、抗生素、生化药及药理等专业会议,安排起草和科研任务。
1987 年11 月出版《中国药典》 1985 年版增补本,新增品种23 种,修订品种172 种,附录21 项。
1988 年10 月,第一部英文版《中国药典》 1985 年版正式出版。
同年还出版了药典二部注释选编。
1989 年3 月,各地起草的1990 年版药典标准初稿基本完成,药典委员会常设机构开始组织审稿和编辑加工。
同年12 月在北京举行药典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各专业组长扩大会议进行审议,报卫生部批准后付印。
1990 年12 月3 日卫生部颁布《中国药典》 1990 年版自1991 年7 月1日起执行。
这版药典分一、二两部,共收载品种1751 种。
一部收载784 种,其中中药材、植物油脂等509 种,中药成方及单味制剂275 种;二部收载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967 种。
与1985 年版药典收载品种相比,一部新增80 种,二部新增213 种(含1985 年版药典一部移人5 种);删去25 种(一部3 种,二部22 种);对药品名称,根据实际情况作了适当修订。
药典二部品种项下规定的“作用与用途”和“用法与用量”,分别改为“类别”和“剂量”,另组织编著《临床用 药须知》一书,以指导临床用药。
有关品种的红外光吸收图谱,收人《药品红外光谱集》另行出版,该版药典附录内不再刊印。
1991 年组建第六届药典委员会,由卫生部聘请委员共168 人,卫生部陈敏章部长兼任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