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剃头大师教案及课后作业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22.00 KB
- 文档页数:8
19.剃头大师【课时目标】1.会认本课“剃、执”等10个字,会写“表胆”等12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和感受。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板书设计】19 剃头大师小沙怕剃头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过程“我”给小沙剃头的经过【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注重学生的质疑,自主释疑的能力,放手给学生,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中字词的学习是重点,扫清了阅读障碍,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足之处:如何很好地组织教学,合理维护课堂秩序的问题。
放手给学生,必定造成学生思维的异常活跃,如何让学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序地教学,是今后应该注意到的。
【课时目标】教学目标:1.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分析总结“我”和老剃头师傅剃头的不同之处。
【板书设计】19 剃头大师害人精:小沙吃尽苦头受刑一样剃头大师:熟练随意乱剪见了鬼【课后反思】成功之处:以重点句子理解为主线。
本文以“我”和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对比描写,交代了谁是“剃头大师”,谁是“害人精”。
教学时,抓住重点句子对比阅读,联系上下文,找出事情的本质。
不足之处: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表扬鼓励学生。
备课素材【写作背景】《剃头大师》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是现代著名作家秦文君先生的一篇佳作。
这篇短文描绘了“我”冒充剃头大师给小沙剃头的过程。
全文按照主要意思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小沙胆小,害怕剃头;第二部分写老师傅给小沙剃头过程;第三部分写“我”给小沙剃头的经过。
全文充满童趣,描写童年的糗事,读后令人捧腹大笑。
【作者介绍】秦文君,1954年生于上海,儿童文学作家,现任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会员,《中国儿童文学》主编。
出版作品600多万字,作品先后50余次获得国内外大奖、10余次被改编成影视剧,10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课本,还有10多部作品出版了日文版、英文版、德文版、韩文版、荷兰文版等发行到海外。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9 课剃头大师教案及课后作业设计课题剃头大师课型授课2 课时讲读课文时间知识与技能:1. 会认本课“剃、执”等 10 个字,会写“表、胆”等12 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和感受。
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分析总结“我”和老剃头师傅剃头的不同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我”给小沙剃头的内心感受。
教学抓住重点词句,分析总结“剃头大师”指的是谁。
重点教学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
难点第一课时教学1.会认本课“剃、执”等 10 个字,会写“表胆”等 12 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目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和感受。
教具课件。
准备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1.(课件出示 2)出示理发图片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导入2.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理发吗?今天,我们来见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识一位“剃头大师” ,看看他是怎么给别人理发的。
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剃头大师)。
的学习中。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钟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1)为什么以“剃头大师”为题目?(2)“剃头大师”剃出的头很好看吗?新课教学(分钟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试着读课文。
(课件出示 3)展示阅读要求和提示:(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品读,并反【设计意图:字词的复多读几遍。
把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学习,放手给学生,只朗读课文。
需出示要求即可,训练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重点指导写好“级、划、尝、改、亏“这几个字。
2.读准文中使用的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读准含轻声和多音字的词语。
3.默读课文,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创设情境仿照写一写。
4.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
”【教学重点】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仿照写一写。
【教学难点】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
”仿写一段心理活动,【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准备稿纸【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理发图片2.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理发吗?今天,我们来见识一位“剃头大师”,看看他是怎么给别人理发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剃头大师)。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1)为什么以“剃头大师”为题目?(2)“剃头大师”剃出的头很好看吗?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试着读课文。
展示阅读要求和提示:(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品读,并反复多读几遍。
把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
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剃头执木尺否则骂人仇人习惯受刑厘米摸耳朵指名读这些词语,注意读准:翘舌音“受、仇、执”,前鼻音“惯”。
5.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表胆鬼理夺骂仇差付倍虽泡件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注意读准:平舌音“虽”,翘舌音“差、仇”,前鼻音“胆、件”。
(2)学生写生字。
A.识记生字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1)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胆理骂仇倍泡(2)熟字比较。
19剃头大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是《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
基于此,本教案设计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默读,品味“我”为表弟小沙剃头的趣事,感悟“我”与表弟小沙之间的感情及“我”对纯真无邪的童年生活的怀念。
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读自悟,在情境中感受语言,增强语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并利用读写结合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导入:童年是风,吹来朵朵白云;童年是云,化作新春的雨;童年是雨,滋润初生的花;童年是花,伴我朝观日出暮看晚霞……童年生活是那么精彩纷呈,令人难忘。
同学们,你的童年有什么有趣的事发生吗?2.指名学生交流。
3.揭题:是呀,童年就像一道美丽的七色彩虹,组成彩虹的那些缤纷色彩,就像童年的喜怒哀乐;童年就像一串珍贵的珍珠项链,每一粒珍珠都是无价之宝,因为里面藏着回忆。
今天,让我们一起跟着秦文君奶奶,一起体验当剃头大师的有趣经历吧!(板书课题:剃头大师)4.指名读题。
5.过渡: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剃头大师”是谁?为什么这样称呼?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题目?)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童年趣事,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是自主探究的源头。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则在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形成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通文识字1.轻声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圈出生字,画出新词。
2.默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先猜猜它们的意思,再查字典验证。
3.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4.同桌互相读文正音。
5.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剃头大师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篇一:《剃头大师》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剃头大师》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秦文君小说《开心男孩》,有改动。
课文讲述了“我”给表弟小沙剃头的故事,情节有趣,展现了童年生活的纯真与趣味。
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而文中的“我”其实并没有剃头的经验,只是小沙为了摆脱“害人精”的折磨,病急乱投医,才使“我”有机会成为“剃头大师”。
“我”的剃头水平与“大师”这一称号形成了强烈反差,从而产生了戏剧性的表达效果。
单元导语“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真善美”揭示了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两条单元提示——“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和“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这就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语文要素和人文要素两方面的要求。
因此,在教学中抓住文中有趣的语言,来体会事件的有趣。
同时还应该注重对课文的朗读,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的精妙,体会童年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积累,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这为“理解难懂的句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一些方法可以迁移运用,如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
但有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要注意引导。
还有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难懂的句子”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到课文理解难点上的共性,也要注意到理解上差异,并利用这种差异性,让学生互相答疑解惑,把语文要素落到实处。
同时,《剃头大师》这篇文章,每个孩子都有剃头的经历,这与孩子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孩子的经历,让他们感受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
三、设计理念教学时,要从年段目标和单元目标出发,结合单元语文要素,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课文特点进行教学。
《剃头大师》这篇课文在表达上,语言幽默风趣、浅显易懂,因为秦文君懂小孩:她知道小孩中是害怕一些大人看来很无厘头的事,如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怕剃头……她知道小孩特别讨厌那些逼着自己做害怕事的人,如那个剃头师傅,就是最让人讨厌的“害人精”;她也知道头发碎掉到脖子里是多么难受;她还知道只有小孩敢于冒险让没有学过剃头的“我”成为剃头大师,为自己剃头……因为懂生活、懂小孩,所以孩子们很轻易就能读懂《剃头大师》。
19 剃头大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能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理由。
语言运用: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思维能力:理解“剃头大师、害人精”等词语的意思。
审美创造:默读课文,能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剃头过程的不同。
【课前解析】关注课题:文中的“我”其实并没有剃头经验,只是小沙为了摆脱“害人精”的折磨,病急乱投医,才使“我”有机会成为“剃头大师”。
“我”剃头的水平与“大师”这一称号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而产生了戏剧性的表达效果。
以“剃头大师”为题,既吸引了读者的眼球,又激发了学生阅读故事的兴趣。
关注语言:课文中语言风趣幽默,略带调侃的意味。
如“押进、夺门而逃、怒视、抗议、耿耿于怀”,表达了小沙对进理发店理发的强烈不满和抗拒;“害人精、冤家”,这些词语生动地表达出了小沙对理发店剃头师傅的反感甚至仇视。
在写“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时,用“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写出“我”的得意……关注句子:课文中的有些句子表面意思不难理解,却有着内在的含义。
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惊醒理解体会。
如“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
”“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教学目标】1.认识“剃、执”等10个生字,会写“表、胆”等13个生字,会写“大师、表弟”等14个词语,理解“剃头大师、害人精”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剃头过程的不同。
3.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4.能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理由。
【教学重点】能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剃头过程的不同。
【教学难点】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剃、执”等10个生字,会写“表、胆”等13个生字,会写“大师、表弟”等14个词语,理解“剃头大师、害人精”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课件3)1.教师导入新课:出示图片:同学们,大家看一看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2.师生交流:正在理发店理发,可是他们的脸上出现了不同的表情。
三年级语文下册《剃头大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的意思,了解文章所描述的剃头大师的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以及对于人物形象的审美和评价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的意思,了解文章所描述的剃头大师的形象。
2. 难点:理解课文中“我”的“不幸”在文中的含义和剃头大师的“好老师”形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剃头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剃头的过程和技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新课:通过朗读课文,讲解重点词句,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意思和人物形象。
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如“文章中的‘剃头大师’是谁?”、“为什么作者说这位大师是‘不幸’的?”等,让学生思考和探究。
3. 巩固练习:通过填空、组词、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与剃头相关的练习题,如“描述一下剃头的过程”、“写一篇关于剃头大师的小作文”等。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剃头大师的形象和故事情节。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练习等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可以借助实物展示台展示一些与剃头相关的文物或模型等。
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一些关于剃头的资料或故事等辅助教学。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填空、组词、造句等练习题。
可以设计一些与剃头相关的思考题或小作文等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写作。
《剃头大师》教案•相关推荐1、通过随文识字、查字典,认识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活动一1、请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小时候理发的有趣经历,并讲给大家听听。
2、导入新课,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的小沙有怎样的经历呢?板书课题。
1、学生交流自己理发的经历。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理解词语活动一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文中自然段的序号。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并理解重点词语。
3、课堂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识记情况。
(一)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小组之间利用识字卡片,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共同探讨。
如:“执”“锃亮”“耿耿于怀”等。
4、用词语卡片的形式学习、识记词语。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锃亮:__________________耿耿于怀:______________央求:__________________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活动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小沙剃头有怎样的经历?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3、引导学生理清课文顺序。
1、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感知文章各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表弟天生胆小,什么都怕。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店里只有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小沙只得由他摆布。
第三部分(第7~17自然段):写“我”给小沙理发的过程。
第四部分(第18自然段):写最后小沙剃成了光头,姑父被睡衣上的碎发弄得睡不好觉。
2、小沙为什么只得规规矩矩地由老剃头师傅摆布?四、课堂小结活动1、教师引导归类复习本节课学习的生字。
2、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大声朗读。
4、听写词语。
五、作业布置1、把这个课文复述给父母听。
2、抄写本课生字词。
六、教学反思: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分段读议“我”和老师傅给小沙剃头过程的不同,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孩子们的天真、快乐和自由,课堂学习效果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