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剃头大师(优质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3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9《剃头大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剃、剪、差、付、钱”等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中的有趣之处;了解文章按时间顺序描写人物活动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懂得关爱同学、朋友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9课《剃头大师》。
2. 课文主题:本文讲述了“我”冒充剃头大师给小沙剃头的过程,以及“我”和小沙剃头时发生的趣事。
3. 课文结构: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小沙天生害怕剃头;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写“我”冒充剃头大师给小沙剃头的过程;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我”和小沙剃头时发生的趣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中的有趣之处。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学会按时间顺序描写人物活动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书、笔记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害怕的事情,引出课题《剃头大师》。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研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教学重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剃头大师》2. 课文结构:第一部分:小沙害怕剃头第二部分:“我”冒充剃头大师给小沙剃头第三部分:“我”和小沙剃头时发生的趣事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害怕的事情的作文。
2. 课后阅读:推荐阅读《剃头大师》相关的故事,进一步了解剃头大师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能正确认读并书写本课的10个生字。
o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给小沙剃头的经过及趣事。
o抓住人物特点,感受人物性格,体会语言的幽默风趣。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自读、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o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讨论中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培养学生的幽默感和乐观态度。
o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趣味。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o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o理解并体验“我”给小沙剃头的趣事。
2.教学难点:o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o在朗读与想象中体会文章的幽默感。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含生字词、课文内容、相关图片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理发店剃过头发?剃头的时候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吗?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剃头的趣事,题目叫做《剃头大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相机正音。
3.分段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学习第一自然段:o读一读,了解小沙的剃头经历。
o想象小沙为什么不愿意去理发店剃头。
2.学习第二至十八自然段:o默读,圈出“我”给小沙剃头过程中的趣事。
o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你觉得哪部分最有趣?为什么?o全班分享,教师点拨引导,深入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语言的幽默风趣。
3.学习第十九至二十自然段:o读一读,了解“我”被称为“剃头大师”的原因。
o思考:为什么“我”给小沙剃的头让“我”获得了这个称号?(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讨论:你觉得文中的“我”和小沙分别是个怎样的人?从他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2.联系生活实际,分享自己或身边人的趣事。
(五)总结回顾,布置作业1.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剃头大师》这篇课文,感受到了童年生活的趣味和人物的独特魅力。
《剃头大师》教案《剃头大师》教案范文(精选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剃头大师》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剃头大师》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评价任务1、通过随文识字、查字典,认识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活动一1、请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小时候理发的有趣经历,并讲给大家听听。
2、导入新课,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的小沙有怎样的经历呢?板书课题。
1、学生交流自己理发的经历。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理解词语活动一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文中自然段的序号。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并理解重点词语。
3、课堂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识记情况。
(一)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小组之间利用识字卡片,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共同探讨。
如:“执”“锃亮”“耿耿于怀”等。
4、用词语卡片的'形式学习、识记词语。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锃亮:__________________耿耿于怀:______________央求:__________________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活动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小沙剃头有怎样的经历?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3、引导学生理清课文顺序。
1、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感知文章各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表弟天生胆小,什么都怕。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店里只有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小沙只得由他摆布。
第三部分(第7~17自然段):写“我”给小沙理发的过程。
第四部分(第18自然段):写最后小沙剃成了光头,姑父被睡衣上的碎发弄得睡不好觉。
19.《剃头大师》教案玛纳斯县第五小学孟进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剃、执、否、骂、仇、惯、刑、替、厘、摸”这10个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鬼”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比学习“老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理解“剃头大师”的含义。
3.抓住文中有新鲜感关键词句,一边读一边想,理解难懂的句子。
4.体会比喻句的妙处,积累比喻句。
二、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比学习“老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理解“剃头大师”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抓住文中有新鲜感关键词句,一边读一边想,理解难懂的句子。
四、教法与学法教法:点拨指导法学法:读中理解感悟法五、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课时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出课题1.出示“大师”这个词语,理解“大师”的意思。
学生认读,谈谈什么是大师。
2.认读“剃”字,谈经历。
出示“剃”字,学生识记,并扩词。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剃头”的经历。
3.揭题板书,理解题意。
说说怎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剃头大师”。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出示本课生词,检查认读情况,相机指导“执、否、刑”的读音。
(3)学习并积累多音字“差”。
2.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导书写“鬼”字。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说说文中的小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预设:胆小)(4)指导书写“鬼”字。
(三)细读课文,关注内容1.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学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指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2)从课文中分别找出写“老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相关自然段。
2.对比学习,抓住关键词句,一边读一边想,比较“老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1)圈出描写第5自然段和第16自然段中“老师傅”和“我”分别给小沙剃头时动作的词语,边做动作边读相关的句子。
剃头大师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篇一:《剃头大师》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剃头大师》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秦文君小说《开心男孩》,有改动。
课文讲述了“我”给表弟小沙剃头的故事,情节有趣,展现了童年生活的纯真与趣味。
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而文中的“我”其实并没有剃头的经验,只是小沙为了摆脱“害人精”的折磨,病急乱投医,才使“我”有机会成为“剃头大师”。
“我”的剃头水平与“大师”这一称号形成了强烈反差,从而产生了戏剧性的表达效果。
单元导语“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真善美”揭示了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两条单元提示——“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和“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这就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语文要素和人文要素两方面的要求。
因此,在教学中抓住文中有趣的语言,来体会事件的有趣。
同时还应该注重对课文的朗读,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的精妙,体会童年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积累,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这为“理解难懂的句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一些方法可以迁移运用,如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
但有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要注意引导。
还有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难懂的句子”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到课文理解难点上的共性,也要注意到理解上差异,并利用这种差异性,让学生互相答疑解惑,把语文要素落到实处。
同时,《剃头大师》这篇文章,每个孩子都有剃头的经历,这与孩子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孩子的经历,让他们感受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
三、设计理念教学时,要从年段目标和单元目标出发,结合单元语文要素,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课文特点进行教学。
《剃头大师》这篇课文在表达上,语言幽默风趣、浅显易懂,因为秦文君懂小孩:她知道小孩中是害怕一些大人看来很无厘头的事,如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怕剃头……她知道小孩特别讨厌那些逼着自己做害怕事的人,如那个剃头师傅,就是最让人讨厌的“害人精”;她也知道头发碎掉到脖子里是多么难受;她还知道只有小孩敢于冒险让没有学过剃头的“我”成为剃头大师,为自己剃头……因为懂生活、懂小孩,所以孩子们很轻易就能读懂《剃头大师》。
19 剃头大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能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理由。
语言运用: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思维能力:理解“剃头大师、害人精”等词语的意思。
审美创造:默读课文,能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剃头过程的不同。
【课前解析】关注课题:文中的“我”其实并没有剃头经验,只是小沙为了摆脱“害人精”的折磨,病急乱投医,才使“我”有机会成为“剃头大师”。
“我”剃头的水平与“大师”这一称号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而产生了戏剧性的表达效果。
以“剃头大师”为题,既吸引了读者的眼球,又激发了学生阅读故事的兴趣。
关注语言:课文中语言风趣幽默,略带调侃的意味。
如“押进、夺门而逃、怒视、抗议、耿耿于怀”,表达了小沙对进理发店理发的强烈不满和抗拒;“害人精、冤家”,这些词语生动地表达出了小沙对理发店剃头师傅的反感甚至仇视。
在写“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时,用“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写出“我”的得意……关注句子:课文中的有些句子表面意思不难理解,却有着内在的含义。
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惊醒理解体会。
如“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
”“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教学目标】1.认识“剃、执”等10个生字,会写“表、胆”等13个生字,会写“大师、表弟”等14个词语,理解“剃头大师、害人精”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剃头过程的不同。
3.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4.能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理由。
【教学重点】能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剃头过程的不同。
【教学难点】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剃、执”等10个生字,会写“表、胆”等13个生字,会写“大师、表弟”等14个词语,理解“剃头大师、害人精”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课件3)1.教师导入新课:出示图片:同学们,大家看一看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2.师生交流:正在理发店理发,可是他们的脸上出现了不同的表情。
19 剃头大师教学导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堂小结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表弟胆小理发仇人双倍虽然2.监督(监视)常常(经常)央求(恳求)处置(处理)随意(随便)优秀(优良)3.优秀的顾客仇人一样的目光时髦的发式磨得锃亮的剃刀翘起的长发老掉牙的推剪剃头的天赋优美的姿势第二课时1.(1)夺门而出(2)规规矩矩(3)耿耿于怀(4)坑坑洼洼2.当然,我没得到那五块钱。
这还不算倒霉,最倒霉的是小沙父子: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和电灯泡一样的光头;姑父呢,那件睡衣上的头发怎么也清除不净,他每夜都要爬起来两三次,捉跳蚤一样找身上的碎头发。
3.再去剃发店受折磨央求我替他剪头发,并答应剪完后付给我五块钱给他围上头发纷纷飘落老剃头师傅还熟练。
一张熊皮落满了黑头发4.因为小沙害怕理发。
老师傅耳朵不好,听不清小沙的抗议,而且,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那刀快得像是刻意杀一百个人,所以,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师傅摆布。
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
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总把碎头发落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嗤嗤笑。
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5.因为我剪掉了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
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因为那件睡衣上的头发怎么也清除不净,所以姑父每夜都要爬起来两三次,捉跳蚤一样找身上的碎头发。
6.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生动有趣的是“我”给小沙理发。
我最喜欢文中的小沙。
因为他天真、幼稚、调皮、可爱。
7.“剃头大师”是一种自嘲,文中的“我”其实并没有剃头的经验,只是小沙用来摆脱“害人精”的“折磨”罢了。
以“剃头大师”为题目,不仅能吸引读者的注意,还能深化文章主题。
《剃头大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剃头大师》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秦文君小说《调皮的日子》,有改动。
《剃头大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剃头大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阅读《剃头大师》,学生能认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新词语,并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和情节的幽默诙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了解人物特点和情节发展,感受作者的幽默诙谐。
三、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①展示剃头师傅的图片,并询问学生:“你们谁去过理发店?理发时有什么有趣的经历或者感受吗?"通过学生的分享,引出课文《剃头大师》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②播放一段关于剃头的搞笑视频,让学生感受剃头这一日常活动的趣味性,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2)引出课文内容①介绍课文背景,告诉学生《剃头大师》是一篇描写小沙剃头经历的故事,故事充满了幽默和趣味。
②引导学生猜测:“你们猜猜看,为什么课文会叫《剃头大师》?剃头大师是谁呢?”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
(3)建立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幽默诙谐等。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方向,有目标地学习。
(4)师生互动,营造课堂氛围在整个导入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
同时,要注意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开始学习。
(二)深入研读,感受文本魅力(1)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引导学生翻开课本,自主阅读《剃头大师》全文。
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用彩色笔标出生字新词,并尝试理解这些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同时,鼓励学生初步概括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为接下来的深入讲解打下基础。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剃头大师》这篇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剃头大师的敬佩之情,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的学习:剃、剪、刷、吹、肥皂、毛巾等。
2. 课文内容的学习:理解课文《剃头大师》讲述了一个剃头大师技艺高超、为人谦逊的故事。
3. 课文主题的把握: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明白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和技艺的珍贵,学会尊重和敬佩劳动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剃头大师的敬佩之情,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录音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
2. 新课内容学习:通过讲解、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剃头大师的敬佩之情,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4.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或游戏,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剃头大师》2. 主要内容:剃头大师的技艺高超、为人谦逊3.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体会作者对剃头大师的敬佩之情,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记生字词。
2.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 写一篇关于自己敬佩的劳动者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剃头大师》这篇课文,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9剃头大师教案2023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劳动者、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剃头大师》。
2. 生字词的学习:剃、头、大师、规矩、顾客、笑容、剪刀、镜子、椅子等。
3.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4. 传统文化知识拓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图片、卡片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起学生对剃头大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情景模拟:让学生模拟课文中的场景,体验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剃头大师》2. 主要内容:课文梗概、生字词、传统文化知识等。
3. 板书布局:合理布局,突出重点,便于学生记录和复习。
七、作业设计1. 基础作业: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
2. 提高作业:回答课后思考题,总结课文中的传统文化知识。
3. 拓展作业:查找与剃头大师相关的资料,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2. 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剃头大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三下19《剃头大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剃、执"等10个生字,会写“表、胆”等13个生字,积累“大师、表弟"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剃头过程的不同。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3.能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理由。
教学重难点默读课文,能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剃头过程的不同。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能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理由。
教学过程一、自由读全文,思考交流1、交流: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核心问题)(思路:三年级儿童思维在事实层面。
)生交流。
师:课文中写的是“剃头"这件事,而且课文中出现了“剃头大师”。
2、文中出现了几位剃头大师?师:课文中出现了几位“剃头大师"?生:两位。
生:第一位是老师傅,第二位是“我”。
师:“我"就是文中的“我”。
师:既然有两位,谁是真正的剃头大师。
生自由交流。
(思路:让儿童各说各话,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师不给答案,对比分析。
)二、研究“老师傅"1、读文,找原因师:为什么这位老师傅就是一位剃头大师呢?读一读课文,找找原因吧。
生朗读课文。
生1:第6段中,写到“姑父要付双倍的钱”。
师:这位剃头大师的收入高。
生2:第4段,“锃亮的剃刀……"出示“剃刀”图:师:同学们,想想看,假如你是小沙,你跟他说话他都不说话,只是拿着锃亮的剃刀向你走过来,你会有什么感觉?(看图问心)生:害怕。
师:可是,小沙只好任由摆布,因此我们可以说这位剃头师傅堪称?生:“剃头大师"。
(思路:朝着目标,拆解,有规整,朝向牛鼻子问题。
)生:第5段,“推剪……”出示“推剪"图:2、联系上下文,谈话理解“受刑”师:小沙受了哪些刑?生:推子咬头发很疼。
师:刑法一——疼痛刑。
生:碎发掉在小沙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
师:刑法二——痒痒刑。
19、剃头大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本课“剃、执”等10个字,会写“表胆”等12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与感受。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分析总结“我”与老剃头师傅剃头的不同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我”给小沙剃头的内心感受。
重点难点1、抓住重点词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
2、分析总结“剃头大师”指的就是谁。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本课“剃、执”等10个字,会写“表胆”等12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与感受。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出示理发图片2、提问:同学们,您们喜欢理发不?今天,我们来见识一位“剃头大师”,瞧瞧她就是怎么给别人理发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剃头大师)。
3、质疑课题,瞧到课文的题目,您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1)为什么以“剃头大师”为题目?(2)“剃头大师”剃出的头很好瞧不?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试着读课文。
(课件出示)展示阅读要求与提示:(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品读,并反复多读几遍,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
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课件出示)剃头执木尺否则骂人仇人习惯受刑厘米摸耳朵指名读这些词语,注意读准:翘舌音“受、仇、执”,前鼻音“惯”。
5、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表胆鬼理夺骂仇差付倍虽件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注意读准:平舌音“虽”,翘舌音“差仇”,前鼻音“胆、件”。
《剃头大师》精品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剃头大师》。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课文情境,增强学生感知力。
(3)开展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3)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感悟课文所传达的情感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2)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导入课文《剃头大师》。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解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 互动环节:(1)开展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体验课文情境。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激发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兴趣。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剃头大师》。
2. 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篇小短文。
3. 思考:课文中的剃头大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身边的人有没有类似的故事?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在互动环节的表现,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
4.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定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剃头大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两课时)课题:19.剃头大师一课时学习目标:1. 认识“剃、执"等10个字,会写“表、胆”等13个字,会写“大师、表弟"等15个词语,理解“剃头大师、害人精”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抓住关键句,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剃头过程的不同。
3.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4.能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理由。
学习重点:1、认识“剃、执"等10个字,会写“表、胆”等13个字,会写“大师、表弟"等15个词语,理解“剃头大师、害人精”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抓住关键句,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剃头过程的不同。
学习难点:1.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2.能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理由。
教学过程:(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____________ 本文节选自秦文君的小说《开心男孩》,课文讲述了“我" 给表弟小沙剃头的故事,情节有趣,展现了童年生活的纯真与趣味。
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而文中的“我"其实并没有剃头的经验,只是小沙为了摆脱“害人精”的折磨,病急乱投医,才使“我"有机会成为“剃头大师”。
“我"剃头的水平与“大师”这一称号形成了强烈反差,从而产生了戏剧性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语言风趣幽默,略带调侃的意味。
如“押进、夺门而逃、怒视、抗议、耿耿于怀”,表达了小沙对进理发店理发的强烈不满与抗拒;“害人精、冤家”,这些词语生动地表达出了小沙对理发店剃头师傅的反感甚至仇视。
在写“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时,用“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写出“我”的得意;用“发现自己闯了祸"、惊叫“坏了”,体现了“我"内心的惴惴不安;用“告诉他这是最时髦的发式”表现“我"的强作镇定,一系列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生动地刻画出“我”顽皮儿童的形象。
19剃头大师(教案+反思)19.剃头大师[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理解“剃头大师、害人精”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与老剃头师傅剃头过程的不同之处。
3.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4.能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理由。
[教学重难点]1.默读课文,了解“我”与老剃头师傅剃头过程的不同之处;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2.理解文章题目“剃头大师”的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同学们有过剃头的经历吗?(课件播放相应课件)你还记得你当时的表现吗?你还记得为你剃头的理发师吗?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剃头大师”。
二、初读课文,研究生字1.分小组研究。
(1)自由朗诵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标注自然段,画出课后生字词。
(3)同桌彼此搜检。
2.自学搜检。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了“我”的小表弟小沙不愿意去理发店理发,所以找“我”帮忙,“我”剪坏了表弟的头发的故事。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从课文中找出来,然后和同学交流。
2.读第1自然段,考虑:小沙的性情特点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知道的呢?(胆怯、怕鬼、怕喝中药、怕剃头)四、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会写字。
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指名领读。
3.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说写好这些生字的方法和技巧。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导入1.指名用简约的言语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写了小沙的哪几件事。
二、走进课文,感受童趣1.分小组研究。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写了有关小沙的哪几件事。
(2)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说说你最喜欢的部分和原因。
2.趣事一:小沙理发。
(板书小标题)(1)小沙每次是怎样去理发的呢?(姑父押进理发店,手执尺子)(2)“夺门而逃”是什么意思?(3)小沙每次去理发店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能读一读吗?(顽皮、可怜)师过渡:小沙不乐意去理发店,最首要的缘故原由是什么呢?(4)课件出示:因为谁给他剃头,他就骂谁“害人精”,还用看仇人一样的目光怒视对方。
19.剃头大师《剃头大师》教学片段◆理解“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体会童年的自由、天真和快乐。
(教学重点)师:小沙为什么要让“我”给他剃头?生1:小沙天生胆小,他怕剃头。
生2:小沙吃尽了理发店里老剃头师傅的苦头,他不想再去理发店里受折磨了。
师:所以小沙就想到了让“我”来给他理发。
可是“我”不会理发呀。
在小沙的央求下,“我”答应了给他理发,还摆出了剃头师傅的架势。
那么“我”是怎样给小沙理发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7~17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边读边画句子)生1:“我”觉得自己有剃头的天分,先把姑父的睡衣给小沙围上,再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
生2:“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头发纷纷飘落,睡衣上落满了黑发。
生3:“我”发现头发长短不齐,开始修剪,可惜越修越糟,整个头上变得坑坑洼洼。
师:是呀,“我”本来不会理发,可表弟央求“我”替他理发,结果却成了这样。
那“我”为表弟理发时,表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呢?生:表弟先央求“我”为他理发,当他看到剪刀时,又有些慌;但当他看到剪掉的头发后,又高兴了起来;“我”发现头发剪得长短不齐时,表弟发现耳朵还在,对头发就无所谓了;最后他照了镜子却大叫起来。
师:从这次剃头的过程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生1:体会到了童年的快乐。
生2:体会到了孩子们的自由和天真。
生3:我觉得这次理发很有趣。
……19 剃头大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是《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
基于此,本教案设计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默读,品味“我”为表弟小沙剃头的趣事,感悟“我”与表弟小沙之间的感情及“我”对纯真无邪的童年生活的怀念。
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读自悟,在情境中感受语言,增强语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并利用读写结合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19 剃头大师一等奖创新教案19.剃头大师学习目标:1.集中识字,认识“剃、执”等10个生字,会写“表、夺、差”等9个生字。
2.借助作业本题目了解老师傅剃头的特点,理解“害人精”这个称呼的原因。
3.品味生动有趣的语言,运用联系生活、联系上文、抓关键词等方式理解难懂的句子。
学习过程:板块一谈谈外号,导入新课1.(出示“大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怎样的人能被称为大师吗?(水平高、很厉害)2.是的,只有在技术或艺术上有较高造诣、受到人们尊敬的人才能被称作大师呢!比如梅兰芳先生演绎的京剧非常经典,我们称他为——京剧大师,齐白石先生擅长国画丹青,我们称他为——国画大师。
3.今天我们要一起去认识一个“剃头大师”,知道什么是“剃头”吗?(理发)。
4.引出课题:是的,那么故事中的剃头大师是谁?他的剃头技术是不是非常高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一起读读课题)板块二认识“外号”,梳理内容1.出示初读提示:(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〇”圈出故事中出现的所有人物。
)初读提示:1.读一读: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圈一圈:故事中出现的人物。
2.学生自读课文,圈出人物。
3.字词过关:第一组词语:一绺处置习惯发誓第二组词语:仇人哧哧笑受刑规规矩矩第三组词语:执木尺老掉牙的推剪锃亮的剃刀正音。
做动作理解难词“一绺”。
图片认识推剪和剃刀。
齐读词语一遍。
4.梳理人物。
(1)梳理人物,相机板贴。
(2)给小沙取外号。
(板贴:胆小鬼)追问:为什么要叫他胆小鬼啊?预设1:找到第1自然段——天生胆小,怕吃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
引导:哎呀,他怎么连剃头都怕,都怕到什么地步啦?(引导学生发现第2自然段)小结并引读:是啊,他可真是个活脱脱的胆小鬼啊,看,他怕(手指板书)——吃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
5.梳理课文内容。
(1)那在这个故事中谁给这个胆小的小沙剃过头啊?(2)哪几个自然段在写老师傅给小沙剃头呢?相机梳理课文内容:第4-6自然段在写老师傅给小沙剃头,剩下的7—18自然段写“我”给小沙剃头。
《19.剃头大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剃、执”等10个生字,会写“鬼、胆”等12个字,会写“大师、理发”等18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或句子。
3.朗读课文,比较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过程的不同,感受人物特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童真与童趣。
教学重难点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运用想象画面、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或句子。
2.朗读课文,比较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过程的不同,感受人物特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童真与童趣。
教学过程一、趣谈“大师”1.出示“大师”,怎样的人能被称为大师?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大师指的是在学问或艺术方面有很高造诣的人。
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大师?图片出示:造桥大师(李春)、国画大师(齐白石)、绘画大师(张择端)、音乐大师(贝多芬)、魔术大师(刘谦)2.三百六十行,行行出大师,今天老师也为大家请来了一位大师,谁来读。
(出示课题:剃头大师)剃头就是——(理发,词卡),所以“剃”就是利刀旁。
让我们干净利落地一起读——,读完课题,你的小脑袋中冒出了哪些小问号?预设:剃头大师是谁呢?为什么叫他剃头大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问题的答案都藏在课文中,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1.出示阅读提示1: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不懂的词语圈一圈、猜一猜。
②想一想:课文中写了哪些人?2.出示词串过渡:文章读得溜不溜,就看词语读得准不准,老师来考考你们。
胆小鬼夺门而逃锃亮的剃刀付双倍钱越修越糟越剪越短①第一行:读讲解:胆、鬼②第二行:读付、倍都是单人旁③第三行:读④谈发现:第一行描写表弟,第二行描写老剃头师傅,第三行描写“我”⑤说别称:对了,这就是故事中的三个主要人物,他们还有各自的别称呢?交流别称。
3.分段:哪几小节写了我这个剃头大师给小沙剃头?哪几小节写了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4.概括短文:能不能结合刚才的分层,在屏幕中挑选一些词语,说说这篇文章讲了怎样一个故事?挖空:表弟小沙是个,老师傅,“我”,最后。
19.剃头大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本课“剃、执”等10个字,会写“表胆”等12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和感受。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分析总结“我”和老剃头师傅剃头的不同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我”给小沙剃头的内心感受。
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
2.分析总结“剃头大师”指的是谁。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剃、执”等10个字,会写“表胆”等12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和感受。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出示理发图片
2.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理发吗?今天,我们来见识一位“剃头大师”,看看他是怎么给别人理发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剃头大师)。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为什么以“剃头大师”为题目?
(2)“剃头大师”剃出的头很好看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试着读课文。
(课件出示)展示阅读要求和提示: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品读,并反复多读几遍,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
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课件出示)
剃头执木尺否则骂人仇人习惯受刑厘米摸耳朵
指名读这些词语,注意读准:翘舌音“受、仇、执”,前鼻音“惯”。
5.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表胆鬼理夺骂仇差付倍虽件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虽”,翘舌音“差仇”,前鼻音“胆、件”。
(2)学生写生字。
A.识记生字
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1)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胆理骂仇倍
(2)熟字比较。
如:麦一表兔一鬼奇一夺着一差
(3)组词扩展:虽然一件文件付钱付出
B.链接前置性学习,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
C.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
D.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
“表”——上面的竖压住竖中线,下面别漏掉一撇。
“鬼”——第六笔的撇从口中而出,第七笔是竖折弯勾,第八笔是撇折。
“虽”的第八笔是提。
E.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
F.展示学生作品。
6.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认识。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轻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用生字卡片检查)(课件出示)
噩梦:做内容恐怖的梦,并引起焦虑恐惧为主要表现的睡眠障碍。
监督:察看并加以管理。
发誓: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
冤家:一般指仇人,或者死对头的意思。
耿耿于怀:有心事的样子。
不能忘怀,牵萦于心。
时髦:新颖符合时势潮流。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思考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1自然段)表弟小沙胆小,什么都怕,尤其是怕剃头。
第二部分(2~6自然段)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情况。
第三部分(7~18自然段)“我”给小沙剃头的经过。
(板书:小沙怕剃头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过程“我”给小沙剃头的经过)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10个会认的字,会写了12个字,了解了“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教学目标:
1.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分析总结“我”和老剃头师傅剃头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
剃头执木尺否则骂人仇人习惯受刑厘米摸耳朵
表弟胆小鬼理发眼神差付钱双倍虽然一件
2.谈话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给小沙剃头的事情,现在,我们继续探究“我”是怎么当“剃头大师”的。
二、朗读课文,重点感悟
1.自由读文,看看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从文中找出来,和同学交流。
(1)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过程:(课件出示)
“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
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跟受刑一样。
”
老师傅剃头,小沙的感受是?(跟受刑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
预设:因为老师傅的老掉牙的推剪,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
预设: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
(板书:害人精:小沙吃尽苦头受刑一样)
(2)“我”是怎样给小沙剃头的?(课件出示)
“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给他围上,再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
”
“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剃头老师傅还熟练。
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我这样随意乱剪,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短的只剩下一厘米。
”
“我剪掉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
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
2.“我”和剃头师傅谁剃得好?
预设:当然剃头师傅剃得好,因为“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
预设:而我剃完头发之后,小沙“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
”
(板书:剃头大师:熟练随意乱剪见了鬼)
3.“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指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
预设:在小沙的嘴里,“害人精”是剃头的师傅,因为小沙害怕理发,他们给他理发,弄疼他,让他很不舒服。
预设:“剃头大师”是我对自己的称呼,以为自己能理发,特像“剃头大师”的架势。
4.其实谁才是真正的“剃头大师”,谁才是个“害人精”?
(老剃头师傅是“剃头大师”,“我”不会乱剪才是“害人精”。
)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自由读文,读出感情。
2.题目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为题目?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预设:这里有些自嘲的成分,嘲笑自己不懂装懂,硬冒充“剃头大师”,结果把小沙的头发剪得不成样子。
预设:通过这件事,是在回忆童年的趣事,表达对童年的怀念。
【板书设计】
19 剃头大师
害人精:小沙吃尽苦头受刑一样
剃头大师:熟练随意乱剪见了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