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剃头大师【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754.50 KB
- 文档页数:8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9《剃头大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剃、剪、差、付、钱”等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中的有趣之处;了解文章按时间顺序描写人物活动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懂得关爱同学、朋友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9课《剃头大师》。
2. 课文主题:本文讲述了“我”冒充剃头大师给小沙剃头的过程,以及“我”和小沙剃头时发生的趣事。
3. 课文结构: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小沙天生害怕剃头;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写“我”冒充剃头大师给小沙剃头的过程;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我”和小沙剃头时发生的趣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中的有趣之处。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学会按时间顺序描写人物活动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书、笔记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害怕的事情,引出课题《剃头大师》。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研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教学重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剃头大师》2. 课文结构:第一部分:小沙害怕剃头第二部分:“我”冒充剃头大师给小沙剃头第三部分:“我”和小沙剃头时发生的趣事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害怕的事情的作文。
2. 课后阅读:推荐阅读《剃头大师》相关的故事,进一步了解剃头大师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能正确认读并书写本课的10个生字。
o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给小沙剃头的经过及趣事。
o抓住人物特点,感受人物性格,体会语言的幽默风趣。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自读、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o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讨论中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培养学生的幽默感和乐观态度。
o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趣味。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o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o理解并体验“我”给小沙剃头的趣事。
2.教学难点:o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o在朗读与想象中体会文章的幽默感。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含生字词、课文内容、相关图片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理发店剃过头发?剃头的时候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吗?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剃头的趣事,题目叫做《剃头大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相机正音。
3.分段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学习第一自然段:o读一读,了解小沙的剃头经历。
o想象小沙为什么不愿意去理发店剃头。
2.学习第二至十八自然段:o默读,圈出“我”给小沙剃头过程中的趣事。
o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你觉得哪部分最有趣?为什么?o全班分享,教师点拨引导,深入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语言的幽默风趣。
3.学习第十九至二十自然段:o读一读,了解“我”被称为“剃头大师”的原因。
o思考:为什么“我”给小沙剃的头让“我”获得了这个称号?(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讨论:你觉得文中的“我”和小沙分别是个怎样的人?从他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2.联系生活实际,分享自己或身边人的趣事。
(五)总结回顾,布置作业1.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剃头大师》这篇课文,感受到了童年生活的趣味和人物的独特魅力。
《剃头大师》教案《剃头大师》教案范文(精选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剃头大师》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剃头大师》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评价任务1、通过随文识字、查字典,认识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活动一1、请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小时候理发的有趣经历,并讲给大家听听。
2、导入新课,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的小沙有怎样的经历呢?板书课题。
1、学生交流自己理发的经历。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理解词语活动一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文中自然段的序号。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并理解重点词语。
3、课堂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识记情况。
(一)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小组之间利用识字卡片,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共同探讨。
如:“执”“锃亮”“耿耿于怀”等。
4、用词语卡片的'形式学习、识记词语。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锃亮:__________________耿耿于怀:______________央求:__________________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活动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小沙剃头有怎样的经历?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3、引导学生理清课文顺序。
1、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感知文章各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表弟天生胆小,什么都怕。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店里只有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小沙只得由他摆布。
第三部分(第7~17自然段):写“我”给小沙理发的过程。
第四部分(第18自然段):写最后小沙剃成了光头,姑父被睡衣上的碎发弄得睡不好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使用关联词表达句子,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学会概括段落大意,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 通过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情感认知能力。
教学内容课文阅读1. 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3.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课文讨论1. 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分析课文中的角色,理解他们的情感和行为。
3.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理解其深层含义。
写作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2. 使用关联词表达句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 概括段落大意,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使用关联词表达句子,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学会概括段落大意,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如角色的情感和行为动机。
2. 学会使用关联词表达复杂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深层感受。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课文教材。
2. 生字词卡片。
3. 课文结构图。
学具1. 笔记本。
2. 铅笔。
3. 彩色笔。
教学过程导入1. 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剃头大师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剃头的经历和感受。
课文阅读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3.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课文讨论1. 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分析课文中的角色,理解他们的情感和行为。
3.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理解其深层含义。
写作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19.《剃头大师》教案玛纳斯县第五小学孟进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剃、执、否、骂、仇、惯、刑、替、厘、摸”这10个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鬼”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比学习“老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理解“剃头大师”的含义。
3.抓住文中有新鲜感关键词句,一边读一边想,理解难懂的句子。
4.体会比喻句的妙处,积累比喻句。
二、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比学习“老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理解“剃头大师”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抓住文中有新鲜感关键词句,一边读一边想,理解难懂的句子。
四、教法与学法教法:点拨指导法学法:读中理解感悟法五、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课时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出课题1.出示“大师”这个词语,理解“大师”的意思。
学生认读,谈谈什么是大师。
2.认读“剃”字,谈经历。
出示“剃”字,学生识记,并扩词。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剃头”的经历。
3.揭题板书,理解题意。
说说怎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剃头大师”。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出示本课生词,检查认读情况,相机指导“执、否、刑”的读音。
(3)学习并积累多音字“差”。
2.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导书写“鬼”字。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说说文中的小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预设:胆小)(4)指导书写“鬼”字。
(三)细读课文,关注内容1.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学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指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2)从课文中分别找出写“老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相关自然段。
2.对比学习,抓住关键词句,一边读一边想,比较“老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1)圈出描写第5自然段和第16自然段中“老师傅”和“我”分别给小沙剃头时动作的词语,边做动作边读相关的句子。
《19剃头⼤师》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19剃头⼤师》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导航教学过程第⼀课时教学过程第⼆课时课堂⼩结参考答案第⼀课时1.表弟胆⼩理发仇⼈双倍虽然2.监督(监视)常常(经常)央求(恳求)处置(处理)随意(随便)优秀(优良)3.优秀的顾客仇⼈⼀样的⽬光时髦的发式磨得锃亮的剃⼑翘起的长发⽼掉⽛的推剪剃头的天赋优美的姿势第⼆课时1.(1)夺门⽽出(2)规规矩矩(3)耿耿于怀(4)坑坑洼洼2.当然,我没得到那五块钱。
这还不算倒霉,最倒霉的是⼩沙⽗⼦:⼩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和电灯泡⼀样的光头;姑⽗呢,那件睡⾐上的头发怎么也清除不净,他每夜都要爬起来两三次,捉跳蚤⼀样找⾝上的碎头发。
3.再去剃发店受折磨央求我替他剪头发,并答应剪完后付给我五块钱给他围上头发纷纷飘落⽼剃头师傅还熟练。
⼀张熊⽪落满了⿊头发4.因为⼩沙害怕理发。
⽼师傅⽿朵不好,听不清⼩沙的抗议,⽽且,他有⼀把磨得锃亮的剃⼑,那⼑快得像是刻意杀⼀百个⼈,所以,⼩沙只得规规矩矩由⽼师傅摆布。
⽼师傅习惯⽤⼀把⽼掉⽛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绺头发不放,让⼩沙吃尽苦头。
这还不算,⽼师傅眼神差了点,总把碎头发落在⼩沙的脖⼦⾥,痒得⼩沙嗤嗤笑。
你想想,这⼀会⼉痛⼀会⼉痒的,跟受刑⼀样。
5.因为我剪掉了⼏根翘起的长发,⼜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些头发越剪越短,甚⾄露出了头⽪。
⼀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朵边剪得⼩⼼,却像层层梯⽥。
因为那件睡⾐上的头发怎么也清除不净,所以姑⽗每夜都要爬起来两三次,捉跳蚤⼀样找⾝上的碎头发。
6.读了这篇⽂章,我觉得⽣动有趣的是“我”给⼩沙理发。
我最喜欢⽂中的⼩沙。
因为他天真、幼稚、调⽪、可爱。
7.“剃头⼤师”是⼀种⾃嘲,⽂中的“我”其实并没有剃头的经验,只是⼩沙⽤来摆脱“害⼈精”的“折磨”罢了。
以“剃头⼤师”为题⽬,不仅能吸引读者的注意,还能深化⽂章主题。
19《剃头大师》教案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夺门而逃、仇人、习惯”等词语。
3. 借助文字想象画面,了解小沙剃头的过程,充分感受小沙剃头时的害怕。
教学重难点: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夺门而逃、仇人、习惯”等词语。
4. 借助文字想象画面,了解小沙剃头的过程,充分感受小沙剃头时的害怕。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理发在以前叫什么吗?没错,也叫剃头。
那你们平时都是谁给你们剃的呢?(理发师,爸爸,妈妈······)看来,大家对于剃头都习以为常了。
但是有这么一个胆小的小朋友,每次剃头都像上战场一样。
你们想知道是谁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看一看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出标注不理解的词。
(2)小组朗读互相纠正、交流词语的含义。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眼中的小沙是什么样子的。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促成的词。
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朗读。
(2)朗读中,重点指导“押、冤家、一绺”等词语的读音。
(3)指导“骂”的写法和笔顺。
(4)说说你最喜欢那部分内容,简介原因。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你眼中的小沙是什么样的孩子?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标注。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小组交流,取长补短4.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预设一:小沙每次都是被姑父押进理发店的,而且,姑父还得执一把木尺在一旁监督,否则,小沙会夺门而逃。
*理解“夺门而逃”,你认为小沙为什么会逃?(奋力冲开门跑出去,因为害怕剪头发剪刀耳朵······)*从哪些词语能看出小沙真的很害怕?(押、木尺监督、夺门而逃)*小沙跑不掉,那他会怎么做?(骂人,目光凶狠······)*指导朗读,读出小沙理发的艰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并积累“害人精”、“摆布”等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2.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故事。
3.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心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多种阅读形式,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对文中“我”剃头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体会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感受和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之情。
2. 学生能够体会和理解父爱的深沉和伟大。
教学内容1. 生字词的学习和积累。
2. 课文的阅读和理解。
3. 人物心理变化的分析和体会。
4. 父爱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积累。
2. 课文的阅读和理解。
3. 人物心理变化的分析和体会。
难点:1. 理解和感受父爱的深沉和伟大。
2. 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体会人物心理变化。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文插图等教具。
2. 学生准备课文、笔记本、笔等学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生字词的学习:教师通过PPT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跟读、拼写,并解释词义。
3. 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进行阅读理解训练,如回答问题、总结段落大意等。
4. 人物心理变化的分析和体会: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我”剃头过程中心理的变化,并通过讨论、表演等形式深入理解。
5. 父爱的感受和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感受父爱的深沉和伟大,并进行情感教育。
6. 总结和作业布置: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1. 课题: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9剃头大师2. 生字词:害人精、摆布等3. 课文主要内容:剃头过程、人物心理变化、父爱等4. 教学重点与难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理解、人物心理变化的分析等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并组词。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剃头大师》这篇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剃头大师的敬佩之情,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的学习:剃、剪、刷、吹、肥皂、毛巾等。
2. 课文内容的学习:理解课文《剃头大师》讲述了一个剃头大师技艺高超、为人谦逊的故事。
3. 课文主题的把握: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明白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和技艺的珍贵,学会尊重和敬佩劳动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剃头大师的敬佩之情,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录音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
2. 新课内容学习:通过讲解、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剃头大师的敬佩之情,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4.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或游戏,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剃头大师》2. 主要内容:剃头大师的技艺高超、为人谦逊3.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体会作者对剃头大师的敬佩之情,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记生字词。
2.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 写一篇关于自己敬佩的劳动者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剃头大师》这篇课文,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19《剃头大师》(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19课《剃头大师》,本课主要内容为阅读理解,通过阅读故事,了解主人公剃头时的趣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细节,并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本节课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提升自己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剃头大师》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具体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首先,语言构建与运用方面,通过阅读文本,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够运用恰当的词语进行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通过阅读故事,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提高思维分析能力。
再次,审美鉴赏与创造方面,通过阅读文本,学生能够欣赏故事中的幽默元素,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最后,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通过阅读故事,学生能够理解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习俗,提高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本节课将围绕以上四个核心素养目标进行教学设计,通过提问、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提高他们的语文学科素养。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学习《剃头大师》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三年级上册的一些基础语文知识,如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以及简单的句型结构和语法知识。
此外,学生在上学期的阅读课程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分析,对阅读有一定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故事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学习方式。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式来学习。
在学习《剃头大师》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故事中的幽默元素和主人公的有趣经历产生浓厚的兴趣。
19剃头大师(教案+反思)19.剃头大师[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理解“剃头大师、害人精”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与老剃头师傅剃头过程的不同之处。
3.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4.能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理由。
[教学重难点]1.默读课文,了解“我”与老剃头师傅剃头过程的不同之处;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2.理解文章题目“剃头大师”的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同学们有过剃头的经历吗?(课件播放相应课件)你还记得你当时的表现吗?你还记得为你剃头的理发师吗?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剃头大师”。
二、初读课文,研究生字1.分小组研究。
(1)自由朗诵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标注自然段,画出课后生字词。
(3)同桌彼此搜检。
2.自学搜检。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了“我”的小表弟小沙不愿意去理发店理发,所以找“我”帮忙,“我”剪坏了表弟的头发的故事。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从课文中找出来,然后和同学交流。
2.读第1自然段,考虑:小沙的性情特点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知道的呢?(胆怯、怕鬼、怕喝中药、怕剃头)四、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会写字。
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指名领读。
3.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说写好这些生字的方法和技巧。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导入1.指名用简约的言语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写了小沙的哪几件事。
二、走进课文,感受童趣1.分小组研究。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写了有关小沙的哪几件事。
(2)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说说你最喜欢的部分和原因。
2.趣事一:小沙理发。
(板书小标题)(1)小沙每次是怎样去理发的呢?(姑父押进理发店,手执尺子)(2)“夺门而逃”是什么意思?(3)小沙每次去理发店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能读一读吗?(顽皮、可怜)师过渡:小沙不乐意去理发店,最首要的缘故原由是什么呢?(4)课件出示:因为谁给他剃头,他就骂谁“害人精”,还用看仇人一样的目光怒视对方。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9剃头大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剃头大师这一职业的艰辛,教育学生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二、教学内容1. 课题: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9课《剃头大师》2. 课型:新授课3.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剃头大师》,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剃头大师的技艺与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剃头大师的技艺与品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中剃头大师的技艺与品质,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谈话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剃头大师这一职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讨论,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 全班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本组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课文主题,教育学生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课文主题,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可设计如下:《剃头大师》1. 职业特点:技艺高超、敬业精神2. 品质:勤劳、善良、诚信3. 教育意义: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2. 拓展作业:调查了解身边其他职业的劳动者,记录他们的辛勤付出,分享给同学。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剃头大师》,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剃头大师的技艺与品质。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劳动者,教育学生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19剃头大师教案教案主题:19剃头大师教学目标:1.了解19剃头大师的故事背景和情节;2.学习和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3.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
教学材料:1.《19剃头大师》小说文本;2. PowerPoint幻灯片;3.黑板和粉笔。
教学流程:一、导入(10分钟)1.向学生介绍19剃头大师的故事背景,包括剃头大师的职业和特点,并展示相关图片。
2.引导学生讨论剃头大师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阅读与理解(30分钟)1.分发《19剃头大师》小说文本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阅读。
2.学生分组进行阅读,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内容,并在阅读过程中标记关键词和短语。
3.学生回答与小说相关的问题,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三、词汇学习(20分钟)1.教师通过解释和举例子的方式教授小说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如“剃刀”、“手艺精湛”、“主角”等。
2.学生进行词汇学习的练习,包括填空、翻译和造句等。
四、创新思维和合作活动(40分钟)1.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节或场景进行创作,可以是续写、改编或再创作。
2.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共同完成创作任务。
要求他们展示对故事的理解和创新思维,并尽量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才能。
3.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并进行互动和交流。
五、小结与评价(10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他们在阅读和创作中的收获和进步。
2.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强调学生在阅读和创作过程中培养的能力和素养。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阅读和创作,拓展对19剃头大师故事的理解和想象。
2.提供其他与剃头大师相关的文化资料,如电影、漫画等,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个角色的文化影响力。
教学反思:通过对19剃头大师故事的阅读和创作,学生不仅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让学生了解剃头大师的职业和特点,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文化知识。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9《剃头大师》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新词、难词,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明白诚信、勤奋、敬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内容1. 课文《剃头大师》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新词、难词的学习与应用。
3. 课文内容的复述与讨论。
4. 课文主题的提炼与思考。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新词、难词的学习与应用,以及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录音机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图片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故事情节。
3.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以及对课文的理解。
4. 课文解析:对课文中的新词、难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主题提炼: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主题,思考课文背后的深层含义。
板书设计1. 课题:《剃头大师》2.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教学内容:课文《剃头大师》的阅读与理解,新词、难词的学习与应用,课文内容的复述与讨论,课文主题的提炼与思考。
4. 教学重点与难点:课文中的新词、难词的学习与应用,以及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
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复述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 课后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集体备课活页教案三年级学科语文主备人使用教师3.出示会写字,学生自己观察,小组讨论识字方法。
(1)游戏识字:走迷宫。
(2)生字归类识字。
(3)加一加识字。
如:王+里=理,口+虫=虽。
4.指导学生书写易错字。
“表”的上半部分三横之间距离相等,下半部分的撇略平,捺舒展。
“差”是半包围结构,横画较多,注意横画的长短和距离。
5.指导多音字“差”。
(字音、组词、造句,以及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见课件。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小组讨论,指名说说自己的见解。
师生总结: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主要讲述了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经历。
第二部分(第7~18自然段):主要写“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
3.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所讲的内容,总结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小结:课文主要讲了小沙怕剃头,所以找“我”帮忙,“我”剪坏了小沙头发的故事。
4.文中的“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指谁?为什么这么称呼?(“剃头大师”指的是文中的“我”,因为刚开始“我”剪头发速度很快。
“害人精”是理发店的老师傅,小沙害怕让他剪头发。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教师小结:我们这节课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了解到了“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是谁。
希望大家课下把课文多读几遍,仔细体味课文的趣味性。
2.布置作业:完成《黄冈同步练》夹册中本课的习题。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体会情感。
2.能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不同之处。
3.能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理由。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见课件。
1.听写生字词,小组内互查。
过渡:我们上节课了解了文中的“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是谁。
这节课,我们一起仔细品味故事情节,看一看“我”是怎样做“剃头大师”的,小沙又为什么不愿意去理发店。
2.教师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19.《剃头大师》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剃、执”等10个生字,会写“表、胆”等12个生字,会写词语,理解“剃头大师、害人精”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剃头过程的不同。
3.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4.能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理由。
教学重难点:1.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剃头过程的不同。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理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童年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童年是一条永远流淌的河……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有趣的童年往事,你还记得吗?翻开回忆的篇章,你一定会感到格外熟悉,格外温馨。
2.交流: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童年趣事,并相互评议。
3.今天我们要学习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的一篇与童年有关的课文《剃头大师》。
4.板书课题。
二、学习生字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biǎo dǎn guǐ lǐ duó mà表胆鬼理夺骂chóu chà fù bèi suī jiàn仇差付倍虽件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2)开展读字游戏。
(3)古文识字表,甲骨文是象形字,像兽毛朝外的皮衣,像衣服外部披着兽毛。
造字本义:名词,用动物毛皮制成的外衣。
鬼,甲骨文(田,面具)(大,巫师),造字本义:名词,祭祀仪式上,巫师戴着恐怖面具所扮演的幽灵、魔怪。
件,篆文(人,庖丁)(牛),表示庖丁解牛。
造字本义:动词,解牛,分解。
(4)学习多音字差 chà差劲chā差别chai 出差cī参差不齐3.理解词意(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小沙每次都是被姑父押进理发店的,而且,姑父还得执一把木尺在一旁监督,否则,小沙准会夺门而逃。
19 剃头大师教学目标:1.会读“剃” “仇”等10个生字,能认真观察,识记“鬼”“表”的字形并会书写。
2.默读课文,通过个人圈画关键词和小组合作填写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明白“我”并不是剃头大师,从中感受课文语言的幽默风趣,感受童年的乐趣。
3.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向他人请教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并由扶到放,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害人精”部分的难懂词句。
教学重难点:学习运用请教他人、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式理解文中难懂的句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题目叫做《剃头大师》,出示课题,齐读。
剃头就是——理发,那怎样的人能被称为“大师”呢?技艺高超的人。
那剃头大师就是——理发技艺高超的人。
你还知道哪些大师?(预设:舞蹈大师、绘画大师、书法大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二、初读课文,初识大师1.首先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做好下面几件事: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划出不理解的句子,在旁边打上小问号;③思考问题:文中的剃头大师指的是谁?(1)课文读完了,你们在哪些地方画了小问号呢?(出示课文图片,生说师划)跟他划了一样的举手。
还有不同的吗?老师要表扬你们,边读边想,并能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下来是一种很好的读书习惯。
(2)梳理生字新词。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走进课文。
走进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课文中的生字词吧。
来看看,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第一组:冤家锃亮推剪①你来读一读。
(评价:锃是后鼻音,你读准确了。
)②你们见过推剪吗?(出示图片)看,这就是,看上去比较古老。
③男生一起读一读。
第二组:随便处置嚓嚓两剪刀摆出架势闯祸①预设1:你连“摆出架势”的轻声都读出来了,请你带着大家读一读。
预设2:小小地提醒你一下,这里“摆出架势”的“势”要读成轻声,再来读一遍,很好,请你当小老师带着同学们读一遍。
②女生一起来读一读。
第三组:受刑规规矩矩耿耿于怀胆小鬼①“刑”和“耿”都是后鼻音,“矩”是第三声,你读对了。
19 剃头大师▶教学目标1.会认“剃、执”等10个生字,会写“表、胆”等12个字,正确读写“大师、表弟”等18个词语,理解“剃头大师、害人精”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比较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过程的不同。
3.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感受课文语言的幽默风趣。
4.能说出课文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句子,感受课文语言的幽默风趣。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识字:形声字记忆,“剃”;根据组词记忆生字,“执着、否则、仇人、习惯、受刑、代替、厘米”;联系生活记忆生字,“骂、摸”。
写字:“表、夺”上大下小;“虽、骂”上小下大;“仇、付、倍、件”为同部首的字;“胆、理”都是左窄右宽;“鬼”为独体字,须注意它的首笔是短撇;竖弯钩里面是撇折点,不要写成点;“差”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应注意上大下小。
2.朗读教学本文语言幽默生动,富有童真童趣。
在学生初读课文时,采用随文识字法,认读生字。
同时,重点指导个别句子的朗读,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法来辅助朗读,体会人物心理,读好句子。
3.语言运用教学时可以通过换词、表演、有感情地朗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语言特点,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风趣。
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时,既要联系上下文,也要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剃、执”等10个生字,会写“表、胆、鬼、理、夺、骂”等12个字,正确读写“大师、表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过程的不同。
过程▶教学过程板块一读题质疑,畅谈“大师”1.板书课文题目,畅谈“大师”。
(1)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读好“剃”字。
(2)同学们,什么是大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2.引导质疑,猜测课文。
这篇课文中的“剃头大师”指的是谁?“害人精”又是谁呢?赶快去读一读吧!【设计意图】从题目直接导入新课,读好生字“剃”,大致了解“大师”的意思,再围绕题目“剃头大师”大胆猜想课文内容,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自由读文,出示要求。
课件出示●借助拼音、工具书等读准字音。
●长句子多读几遍,读通句子。
●知道“害人精”和“剃头大师”分别指谁,了解文章大致内容。
2.初读反馈,检查落实。
(1)课件出示句子,读准加点字字音。
课件出示●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
●别剪破耳朵,你得.发誓!●当然,我没得.到那五块钱。
(2)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
课件出示●虽然以前没有干过这一行.,可我好像有剃头的天分。
●我们一行.五人抵达学习的地点。
(3)知道“害人精”是老剃头师傅,“剃头大师”是“我”。
3.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2)哪几个自然段写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哪几个自然段写“我”给小沙剃头?【设计意图】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通过掌握多音字,了解“害人精”和“剃头大师”分别指谁,把握文章主要人物和大致情节。
板块三精读课文,体会“害怕”1.再读课文,关注重点。
(1)自由朗读第1~6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句子)课件出示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
由此可知,表弟小沙的性格特点是“胆小害怕”。
课件出示总是一个老剃头师傅来做小沙的冤家。
老师傅耳朵不好,听不清小沙的抗议,而且,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所以,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师傅摆布。
从“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师傅摆布”可见老剃头师傅的威严。
(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回想有没有这样的剃头经历)课件出示最痛苦的是,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
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
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感受“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跟受刑一样”等短语的语言特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妙处。
从“吃尽苦头”“痒得小沙哧哧笑”“跟受刑一样”体会到老剃头师傅真的是“害人精”。
2.反复练读,读懂画面。
(1)练习朗读。
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痛”和“痒”的剃头感受,体会小沙对老剃头师傅的厌恶之情,以及小沙怕剃头的原因。
(2)边读边画出你认为最有意思的句子。
3.读出画面,体会幽默。
第2自然段,联系“押进”“监督”这些表现压抑、紧张气氛的动词和“夺门而逃”这样的画面,想象小沙当时的表情和可能会嘀咕的话。
第4自然段,“老师傅耳朵不好……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师傅摆布”,想象小沙当时的想法,体会他的无奈。
第5自然段,结合生活经验,从“痛”“痒”两种对比强烈的感觉中去感受小沙剃头时的痛苦。
4.选择画面,讲讲小沙。
5.总结学法,共同体悟。
关注重点,找出语句发现有趣,读出画面反复练读,想象画面选择画面,讲讲小沙【设计意图】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师生共同交流。
通过自读自悟法、想象画面法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感受课文语言的幽默风趣。
板块四指导写字,书写积累1.出示生字,发现规律。
课件出示生字,试着给生字归类。
(1)“表、夺”上大下小,“虽、骂”上小下大。
“虽”倒数第二笔往上提。
(2)“仇、付、倍、件”为同部首的字,左窄右宽。
(3)重点指导“鬼”字。
教师强调笔顺,学生书写。
2.教师范写生字,学生练习书写。
教师范写“鬼”字,讲解书写要领,学生观察。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优秀写字作品,师生共赏。
【设计意图】给生字归类,结合以往学字经验,知道同类型的字的写法,努力写出规范、美观的汉字,提高审美能力和书写能力。
第2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体会课文语言的幽默风趣。
2.理解“剃头大师”的含义,并能说出课文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的好处。
▶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回顾,想象画面1.回顾片段,想象画面。
上节课学习了课文的前六个自然段,知道了小沙害怕剃头和讨厌老剃头师傅的原因,你还记得哪些画面呢?2.回顾学法,学以致用。
上节课,学习前六个自然段的方法是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这样学习。
关注重点,找出语句发现有趣,读出画面反复练读,想象画面选择画面,讲讲小沙【设计意图】复习旧知,重点在于学会学习,积累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
板块二学法迁移,品悟特点1.默读课文,关注重点。
自由阅读文章第7~18自然段,找出描述“我”给小沙剪头发前做的准备、“我”给小沙剪头发以及小沙被“我”剪完头发后的表现的句子,画出有趣的地方。
2.自主思考,预设交流。
课件出示虽然以前没有干过这一行,可我好像有剃头的天分。
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给他围上,再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
指导读出“我”剪头发架势足、动作快、自信十足。
课件出示●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
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头发。
●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闯了祸。
因为这样随意乱剪,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
●我剪掉了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
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1)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是正常的剃头方法。
“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甚至露出了头皮”“像层层梯田”不是专业剃头师傅剃完头发后的样子。
(2)联系上下文,弄明白“耳朵边剪得小心”的意思。
(3)结合课文,梳理句子,学生交流,整理表格。
(课件出示表格)课件出示联系上下文,弄明白“我”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的意思。
课件出示小沙连忙摸耳朵,看它们还在,就无所谓了。
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3.反复练读,读出趣味。
(1)读一读上表中三个画面所对应的课文中的语段,读出趣味。
(2)指导朗读。
第一、二个画面读出“我”剃头架势足、动作快、自信。
第三个画面读出“我”心情的变化——由得意变得有些紧张。
4.选择画面,讲讲想法。
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剪完头发之后,小沙会对“我”说些什么。
5.讨论交流,对比学习。
(1)“我”是剃头大师吗?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明确:“我”虽然称不上“剃头大师”,可是“我”觉得自己很有剃头天分,像个剃头大师。
这样的题目,不仅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还能让人产生思考,让故事更加有趣。
(2)你认为老剃头师傅是不是“害人精”?为什么?预设1:不是。
老师傅如果是“害人精”的话,姑父怎么会押着小沙去理发呢?预设2:不是。
谁给小沙剃头,他就骂谁“害人精”,这是小沙的偏见。
预设3:不是。
老师傅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说明他对待理发很认真,不是“害人精”。
(3)老师傅的推剪虽然有点“老掉牙”,但他对待理发可是十分严肃认真的,不是“害人精”。
这个故事里,谁才是真的“害人精”呢?(“我”)【设计意图】学法迁移,学生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主动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运用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难以读懂的句子,更好地理解课文,读懂题目。
板块三仿说仿写,拓展链接1.“胆小鬼”小沙。
(1)故事里除了“我”还有一个主要人物,是谁?(小沙)(2)“我”自称“剃头大师”,老师傅被小沙叫作“害人精”,主人公都有外号了。
你们能给小沙取个外号吗?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胆小鬼。
因为小沙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特别胆小。
(3)是呀,小沙这么胆小、怕剃头。
但是文中的“我”在给小沙剃头时却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这是为什么?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小沙理发只要求别剪到耳朵,他一摸耳朵还在,就无所谓了,哪知道自己头发已经遭殃了)(4)所以,你还想给他取个什么外号?(糊涂虫、倒霉蛋)2.拓展阅读,仿说仿写。
(1)今天我们跟着作者秦文君走进了她的童年,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2)学生交流。
(3)本文选自秦文君的《调皮的日子》,大家课后可以读读这本书,相信你会爱上它的。
(4)选择自己身边的一个人物,给他取个外号,说说他的故事。
有兴趣的同学回家还可以写一写。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发现作者抓住人物特点来写的方法,联系身边的人物,创编题目,并讲一讲他(或她)的故事,在实践中积累语言,迁移运用所学方法。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篇课文的题目“剃头大师”和文中的俗语“害人精”非常有趣。
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感受课文语言的幽默和风趣。
1.抓住题眼,把握全文。
教学时,指导学生抓住题眼,把握全文;然后将“剃头大师”和“害人精”两个人物进行对比,使学生既理解了“剃头大师”的意思,又理解了“害人精”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