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X线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11.52 MB
- 文档页数:111
x线报告书写模式--循环系统循环系统1、房间隔缺损:两肺纹理增多增粗,肺纹延伸至外带,血管扩张,呈明显肺多血改变,肺内未见实质病变影。
主动脉结小,肺动脉段膨隆,心影增大左旋,偏位于左半胸腔内,心左缘圆隆,右心房段延长,心前间隙消失,心后间隙存在。
两侧肋膈角锐利。
诊断:X线表现结合临床考虑先心病-房间隔缺损。
2、肺水肿(间质性):两侧肺淤血征,肺纹理增多、粗乱,边缘模糊,两下肺可见斑点状模糊密影。
两肺门影增浓模糊。
心影呈主动脉型,中度增大,侧位片见心后间隙明显变窄,主动脉增宽、扭曲,弓部可见钙化影。
右横裂增密。
两膈光滑,右侧肋膈角变钝模糊,左肋膈角稍变浅。
诊断:主动脉型心,中度增大,心衰,肺水肿(间质性为主)。
右侧少量胸腔积液。
主动脉硬化。
3、肺水肿(实质性):两侧肺淤血征,肺纹理增多、粗乱,边缘模糊,两肺可见斑片状模糊密影自肺门区向外扩展(右侧明显),右侧肺野透亮度降低,右侧胸壁见镶边状密影。
两肺门影增浓模糊。
心影轻度增大。
两膈影模糊,肋膈角变钝模糊。
诊断:心影轻度增大,心衰,肺水肿。
右侧胸腔积液。
4、风心病:两肺淤血征,肺实质未见明显异常,两肺门影未见明显增大。
心影重度增大,呈普大型心,肺动脉段稍突隆,心左缘几贴近胸壁,心底部密度增高,支气管交角明显扩大,侧位片示心前间隙消失,心后间隙缩小,心影左房段明显突出,已与脊柱重叠。
两侧肋膈角锐利。
诊断:风湿性心脏病,考虑以二尖瓣病变为主(狭窄伴关闭不全),心功能不全。
5、风心病(二尖瓣置换术后):“风湿性心脏病、MS+MI,二尖瓣置换术后10天”复查:双肺郁血征,两肺纹理增多,两下肺呈高密度影,两膈、左右部分心缘被遮掩,两肺未见活动性病灶。
两肺门影模糊,心影二尖瓣型,未见明显增大,心右缘见“双房影”,主动脉结小,肺动脉段突隆,左心耳明显突出。
心影内见人工瓣影,纵隔影内见固定钢丝影。
诊断:胸部呈二尖瓣置换术后改变。
两胸少量积液。
6、风心病术后(正常):“风湿性心脏病术后12年”复查:两肺血未见明显异常改变,两侧肺野透亮度不对称(左侧)较透亮,肺纹理清晰,肺内未见实质病变影。
循环系统的X线检查方法一、普通检查(一)透视透视是心脏和大血管X线检查中不可缺少的方法,它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心脏和大血管的形态、大小、搏动及其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常规采取立位及左、右前斜位,并吞服钡剂,观察食管与心脏大血管的关系,特别是左房和主动脉的关系。
(二)摄片为了反映心脏各房、室弧的形态大小,心脏常规摄片亦应吞服钡剂,取远达后前位(立式)、右前斜位(45o-50o)及左前斜位(60 o),有时加照左侧位。
二、心血管造影心血管造影是将造影剂快速注入心脏或大血管内,借以显示心脏大血管的内部解剖结构和循环功能的一种特殊检查方法。
(一)造影设备和造影剂1.造影剂心血管造影剂应采用高浓度、低粘稠度、毒性小的特点,目前广泛使用70~76%泛影葡胺,用量1~1.5ml/kg计算。
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优维显Ultravist)近年来亦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造影,优点是反应少、安全。
2.高压注射器是特制的机械动力、压缩气体、电动或微机推动注射器,其压力以每秒注射15~25ml造影剂,按速度来计算,才能得到良好的影像对比。
3.快速连续摄影设备为了能将造影剂流经心脏和大血管瞬间影像拍摄下来,必须有大功率X线机及快速换片装置,才能获得满意的造影效果。
(1)直接摄影快速换片:一般每秒换片1~3张,最快可达6张,从而能较满意地显示心脏大血管的解剖结构及血液动力学改变。
(2)X线电影摄影:每秒可摄50~150幅画面,它在心血管病变的诊断中不仅能显示解剖结构,还能反映每个心动周期完整的血液动力学改变。
(二)造影方法1.选择性右心造影系通过右心导管注射造影剂,显示右侧心腔和肺血管。
根据不同的诊断要求,将导管置于右心房、右心室或肺动脉内。
此法适用于肺血管异常、先天性紫绀属复杂畸形,如法乐氏四联症、大血管转位、三尖瓣异常及肺动脉狭窄等。
2.左心室造影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导管经主动脉逆行插入左心室,将造影剂直接注入左心室。
主要用于诊断左心室和主动脉病变,如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瓣狭窄、永存房室管畸形、肥厚性心肌病及室壁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