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常见病X线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21.80 MB
- 文档页数:75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2017313循环系统是人体组织血液循环的一个重要系统,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辅助诊断已经成为循环系统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主要是通过对人体内部的结构、组织和器官进行成像、分析和诊断,来检测循环系统的病变状况。
早期的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主要是X线摄影技术,但这种技术只能提供组织和器官的形态信息,对于血管、动静脉瘤等出血性疾病的诊断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后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磁共振造影(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声心动图、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影像技术逐步发展,并逐渐应用在循环系统影像诊断中。
这些技术在循环系统影像诊断中具有比较高的价值,如MRI可以检测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心脏疾病,CT则可以用于检测肺栓塞、主动脉瘤等。
此外,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影像诊断技术也是目前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纳米影像诊断技术通过利用纳米粒子的生物相容性、特异性及可调光性等特点对循环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其诊断效果更加准确,是未来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的应用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发展的同时,其在临床应用中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对于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循环系统影像诊断应用场景:窦房结功能不全窦房结是心脏中的一个关键部位,负责调控心率和心律。
当窦房结功能不全时,心跳不规则,容易引起多种心律失常。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方式精确地诊断窦房结功能异常,以便对病情进行更准确的评估。
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指由于心脏冠状动脉狭窄,心肌供血不足而导致的疾病。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可以通过MRI等方式发现心肌的功能异常或对心肌缺血区域进行定位。
准确定位心肌缺血病变,有助于指导临床的治疗方案。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放射科朱结辉概述医学影像学检查对心脏大血管病变的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能显示心脏大血管的外部轮廓,而且能显示心脏大血管的壁及腔内的结构的解剖和运动。
虽然近代发展起来的多普勒超声、SCT、MRI等成像技术在心脏大血管诊断中发挥巨大作用,但是X线检查是心脏大血管疾病诊断中常用的方法。
讲课内容一.X线检查方法二.正常心脏大血管的X线表现三.正常心脏大血管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四.心脏大血管常见病的X线诊断五.简述CT,MRI的应用一.X线检查方法(一)普通检查1.透视优点:旋转体位多角度观察,并可以动态观察心脏大小、形态、位置、搏动;不足:图像质量清晰度差,时间短促,与医师经验关系大,易漏诊,不能保存;(一)普通检查2.摄影:优点与透视相反。
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常规检查。
(1)后前位:靶片距离2m,以减少放大率(<5%),观察右房、右室、左房、左室大小。
(2)侧位:左房、左室、右室(吞钡)。
(3)双斜位、记波摄影:在临床应用中均不常用。
正常后前位胸片正常右前斜位片正常左前斜位片正常左侧位片记波摄影片(二)造影检查♦1.心血管造影:要求大容量X线血管造影机,高压注射器等。
♦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造影剂减少,血管图像清晰。
♦3.方法:右、左心室造影,主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
♦4.禁忌证:全身衰竭,肝、肾功能不良,碘过敏,穿刺点局部感染,心内膜炎、心肌炎急性和亚急性期。
右心室肺动脉造影片主动脉造影片二、心血管正常X线表现(一)心、大血管的正常投影1.后前位或前后位:2/3在胸骨中线左侧,1/3右侧,心尖指向左下,心底向右后上方,形成斜纵轴。
(1)右缘上段:上腔静脉、主动脉升部下段:右心房(2)左缘上段:主动脉结,老年人可突出明显中段:肺动脉段下段:左心室(3)左心耳:左心室与肺动脉段之间 1.0cm长的一段,左心房大时明显突出呈四弓。
(4)相反博动点:左心室与肺动脉段博动相反两者的交点,是左、右心室增大的重要标志。
循环系统的X线检查方法一、普通检查(一)透视透视是心脏和大血管X线检查中不可缺少的方法,它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心脏和大血管的形态、大小、搏动及其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常规采取立位及左、右前斜位,并吞服钡剂,观察食管与心脏大血管的关系,特别是左房和主动脉的关系。
(二)摄片为了反映心脏各房、室弧的形态大小,心脏常规摄片亦应吞服钡剂,取远达后前位(立式)、右前斜位(45o-50o)及左前斜位(60 o),有时加照左侧位。
二、心血管造影心血管造影是将造影剂快速注入心脏或大血管内,借以显示心脏大血管的内部解剖结构和循环功能的一种特殊检查方法。
(一)造影设备和造影剂1.造影剂心血管造影剂应采用高浓度、低粘稠度、毒性小的特点,目前广泛使用70~76%泛影葡胺,用量1~1.5ml/kg计算。
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优维显Ultravist)近年来亦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造影,优点是反应少、安全。
2.高压注射器是特制的机械动力、压缩气体、电动或微机推动注射器,其压力以每秒注射15~25ml造影剂,按速度来计算,才能得到良好的影像对比。
3.快速连续摄影设备为了能将造影剂流经心脏和大血管瞬间影像拍摄下来,必须有大功率X线机及快速换片装置,才能获得满意的造影效果。
(1)直接摄影快速换片:一般每秒换片1~3张,最快可达6张,从而能较满意地显示心脏大血管的解剖结构及血液动力学改变。
(2)X线电影摄影:每秒可摄50~150幅画面,它在心血管病变的诊断中不仅能显示解剖结构,还能反映每个心动周期完整的血液动力学改变。
(二)造影方法1.选择性右心造影系通过右心导管注射造影剂,显示右侧心腔和肺血管。
根据不同的诊断要求,将导管置于右心房、右心室或肺动脉内。
此法适用于肺血管异常、先天性紫绀属复杂畸形,如法乐氏四联症、大血管转位、三尖瓣异常及肺动脉狭窄等。
2.左心室造影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导管经主动脉逆行插入左心室,将造影剂直接注入左心室。
主要用于诊断左心室和主动脉病变,如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瓣狭窄、永存房室管畸形、肥厚性心肌病及室壁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