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案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案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案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案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

1.了解北京的位置、气候、河流、地形等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城市建设的成就。

能力目标

1.培养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德育目标

加深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认识,进一步培养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

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过了我国的行政区划,请大家回忆我国共划分几级行政区划?最高级别的有多少个?分哪几类?讲述: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

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主办地在哪?→北京

讲述: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上清华北大,中央电视台,去参观故宫,去八达岭长城……

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

[讲授新课]

【政治文化中心】

首先安排学生读图6.1“北京市略图”,明确北京的地理位置(包括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并且让学生结合图6.3的文字,简要评价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接着读图获取信息,并讨论归纳出北京的自然特征,包括气候、地势地形、河流、对外交通等等。在对外联络的问题上,注意让学生观察图6.3的古关口和图6.1中的铁路线,将历史和现在对比,说明北京由于自身的位置优势,始终是一个对外联系、对外发展的窗口。

北京的城市职能。这部分内容学生多多少少有一些认识,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要使学生心中的印象变得更加实在、深刻,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看到真凭实据。北京的学生在学习这部分时可以不拘泥于课本,教师可以安排他们说一说天安门周边的党政机关,还可以让他们介绍自己知道的重要的党政机关所在地和自己家附近有哪些文化机构和设施,并且安排学生把党政机关补充到图6.4中,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其他地区的学生在学习时由于条件所限,可能做不了,但教师可以请去过北京的学生介绍情况,并且找一张或几张“北京市地图”,让学生通过读图来了解。

一、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读图6.1“北京市略图”和图6.3“北京城区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文字内容。

问:1.北京市的海陆位置。2.北京市的经纬度位置。3.北京市在什么方位与哪几个省区相邻?

北京的东南是华北平原(板书)的一部分。由于靠近燕山和太行山,平原大部分为山麓冲积扇。北京城就位于永定河的脊部。平原东南地势低洼,属于冲积平原,整个平原自西北向东南平缓倾斜。

二、北京的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春秋短,冬夏长,年平均降水量609mm。北京的春季气温回升迅速,多风;夏季当东南季风来临时,形成7~8月间的高温多雨天气。夏季降水占全年的70%,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秋季云淡、天高、气爽,为北京最舒适的季节;而冬季则盛行西北风,经常出现大风、降温、寒冷、干燥天气。由此得出,北京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三、北京的河流

展示19页图6.3《北京古今城区的地理位置》,问:1.北京市的主要河流有哪些?2.河流的流向是什么?可以反映什么问题?3.最后注入什么地方?4.河流对于北京市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北京市的河流属海河水系。永定河、温榆河和潮白河是全市三条大河,分别自西北和东北向东南流入天津,汇入海河,最终流入渤海。

四、北京的地形

展示课本19页图6.3《北京古今城区的地理位置》《中国地形图》,问:1.北京地形以什么为主?2.北京的地势向什么方向倾斜?3.北京周围主要的地形区主要有哪些?4.北京的地形和地势有什么样的优越性?特别强调:北京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北京市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补充:西部的山地总称西山,是太行山的余脉,由几条东北—西南走向的褶皱山岭组成。门头沟西部的灵山海拔2303米,是北京的最高峰。北部山地属燕山山脉,统称军都山。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沿着燕山山脉蜿蜒起伏,雄伟壮丽。越山地,北与内蒙古高原相连,西与黄土高原衔接。在重叠的群山之中,由于河流侵蚀,形成了不少隘口,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

五、北京的交通

展示课本18页图6.1《北京市略图》、19页图6.3《北京古今城区的地理位置图》《北京交通图》,问:1.北京过去的交通是什么样的?2.现在的交通又是如何的?3.北京的交通对于北京的发展有什么样的重要作用?

北京市的对外交通十分便利。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有京沪、京九、京哈—京广、京包—包兰等密集的铁路网;北京市还是中国最大的航空港之一,有多条国际航线通向世界各地;北京的公路密度也是全国最大的,有多条高速公路连接(全国各地);北京虽地处内陆,但东距大海只有150千米。

六、北京市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问:北京市位置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可以提示学生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战略位置、经济区位等几个方面回答。教师归纳精讲:北京位置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纬度位置优越。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有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2.海陆位置优越。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交通发达。3.战略位置优越。战争年代,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和平年代,东南平坦,适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4.经济区位优越。西有黄土高原,北有内蒙古牧区,南有华北平原,能源、原材料、食物供应充盈。正是由于北京的地理位置优越,所以北京自古就是我国的战略重镇,金、元、明、清先后在此建都,新中国成立后,又一次定都北京。

七、北京市的城市职能

过渡:作为首都,她又为祖国的腾飞发挥着哪些主要城市职能,辐射全国,起着什么中心带动作用呢?

北京都有哪些主要的城市职能呢?1.全国政治中心。2.全国文化中心。3.国际交往中心。

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文和图6.2、6.4,看看从哪几个方面可以说明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归纳:1.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在北京。2.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还有众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3.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种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

板书: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北京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文化深深地烙印在北京的城市布局、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决定了它必须朝现代化大都市发展。我们相信,未来的北京一定是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历史与今天同现、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

知识要点与检测

第六章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城市职能,谁来说说北京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讲述:北京的这种城市职能与它的历史文化有直接的渊源,同时也决定着它的未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节的第二部分:(板书)历史悠久的古城和现代化大都市两部分内容。

[讲授新课]

【历史悠久的古城】

1.教学中对这部分的处理注意抓住图,针对图6.5提出这样两个问题:“北京旧城的城市布局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布局?”学生的分析能力可能不足以解决这两个问题,建议教师安排学生上网或从报刊杂志上找一些背景材料。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观察北京现在的二环线都是以北京旧城城墙为基础的,这说明“历史”对“今天”有着深刻的影响。

2.关于北京的名胜古迹,可以安排学生分组介绍,但注意不要上成旅游课,注意让学生从历史价值的角度来介绍北京。

3.转折过渡:“北京由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而成为了历史名城,悠久的历史又为它留下了独特的文化色彩,在从古至今北京的发展中,自然环境一直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引出活动1题。通过读图,使学生理解水源对北京古代城址变迁的影响。进一步再讲,“如今北京又出现了新的矛盾,我们这一次应该如何处理呢”,转到活动2题,安排学生分析讨论。

【建设现代化大都市】

1.这部分对于其他地区的教师来说,困难较大,因为学生的背景知识不足,所以需要查找一些文字或图片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北京的发展情况。北京的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相对比较方便。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做一次问卷调查,看看他们眼中北京的变化(包括北京城市的面貌、北京人民的生活等各方面),了解他们是如何看待北京的“发展”与“保护”问题的,然后做一次交流。

2.本框题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材将“传统”与“现代”、“发展”与“保护”的现实矛盾通过活动题的形式摆在了学生面前。这部分可以先安排学生讨论几种观点的合理与不足,然后写一篇小论文,主题是为北京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辩证看待问题的意识。

总之,这一节对于北京地区的学生来说,比较熟悉,学生的兴趣会更浓厚一些;而其他地区的学校,由于条件所限,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可能会大一些,教师和学生最好多找一些关于北京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为了考察学生对城市分析方法的掌握,教师可以找当地某个有代表性的城市(或者就是学校所在的城市),安排学生按照教材的思路来分析。也可以给学生其他历史名城的资料,让学生分析它们与北京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以及城市职能发展上的差异。

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文和图6.5,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北京建城有多少年的历史?有哪几个朝代在此建过都?北京建城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最早为周武王时的蓟城,先后有金、辽、明、清各代在此建都。(板书:建城时间早)

2.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哪两个朝代?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布局?至明、清两代,北京旧城的格局基本形成。旧城格局的特色是皇宫外面有皇城,皇城外面有都城。城市的建筑排列成棋盘状。城市中轴线突出,皇宫位于城市中心中轴线上,东西建筑以中轴线对称展开。方城十字街,大小四合院,环环相扣,层次分明。

北京旧城之所以这样布局,从自然因素考虑,一主要是要利用现在北海和中海为城市提供充足的水源。因为城市是人口集聚的大型聚落,每天需要大量的淡水,因此水资源的分布会影响城市的布局;二是因为我国位于北半球,北京位于我国北方,冬季严寒且常刮西北风,为了有充足的光照,以利于房屋的避寒保暖,坐北朝南成为城市布局的主导方向。

北京旧城的这种布局特色还体现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思想。将宫城和殿堂放在城市中心体现了“普天之下,惟我独尊”的封建帝王思想;面向南方体现了“面南而王”的传统观念。

承转:北京旧城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也曾不断变化。

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7,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自辽代以来,北京旧城在空间上是如何变化的?自辽代以来北京古城的空间变化有这样几个特点。首先,北京旧城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其次,空间分布上从辽南京城原址逐渐向北、向东扩展,至明清时又向南缩,使旧城轮廓由辽代的正方形到金、元的长方形,至明清时期演变为“凸”字形。

2.北京旧城城址的变迁与水源有什么关系?北京旧城城址的不断变化与水源有密切关系。从图中大家可以看出,无论城址如何变迁,都要始终保证城市附近有丰富的水源,为城市提供充足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因此,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职能的不断丰富,水源的丰裕程度直接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城址的变迁。

3.现代北京城与北京旧城有什么关系?现代北京城是在明清格局基础上的拓展。如北京的二环线就是以北京城墙为基础的,这说明“历史”对“今天”有深刻的影响。

承转:北京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北京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板书)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北京可以凭借这一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

活动:请大家看图6.6,说说你所了解的北京的名胜古迹。

(请一两位同学给大家介绍几个景点,教师可适当介绍代表性景点,如天安门、故宫等。详细资料见备课资料。注意不要上成旅游课)

承转、提问:每个中国人都有到北京旅游的愿望,都想亲眼目睹首都的风采,加之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影响力增强,人民收入提高,文化品味要求提高,因此这几年到北京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仅“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到北京故宫的日游容量达10万人次,给故宫的保护带来很大压力。这又出现了一个新矛盾:这一笔历史文化遗产到底如何得以充分利用,同时又能妥善保护,得以持续利用下去呢?

活动:请大家阅读P24建议,说说你的看法。归纳、承转:大家刚才谈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很好,有些想法还颇有见地。大家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归纳整理以后,寄到北京市有关部门,为北京的建设保护做一份贡献。课本的第四点“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虚拟旅游”就是一个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利用和保护这一对矛盾的好主意。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北京也在不断发展。那未来北京应如何发展呢?

活动:请大家阅读P25课文及图6.11,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你的认识和感受,说说你对城市现代化的理解。城市现代化表现在经济的方方面面,如交通方便快捷、信息通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文化、教育、科研水平很高等等。

2.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北京是中国的心脏所在,是中国的象征,因此北京必须朝着现代化大都市方向发展。因为北京是历史文化古城,历史深刻地影响着今天,所以在北京的建设和发展中,应在注意保持旧城格局和原有风貌的同时修建现代化建筑,这使得北京出现了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特殊景观。

3.为加快北京的发展速度,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了北京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北京越来越成为人地协调发展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

板书: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北京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文化深深地烙印在北京的城市布局、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决定了它必须朝现代化大都市发展。我们相信,未来的北京一定是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历史与今天同现、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

结构分析

选择本节教材,主要有两个根本的考虑:首先,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中国的公民都应该了解首都的基本状况;另外,北京还是一个特大城市,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教材的内容主要对应《地理课程标准》中的以下几点要求:①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②能够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城市建设的成就。

第一部分介绍了北京作为首都的城市职能和优越的自然条件;第二部分介绍了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第三部分描述了北京的未来发展趋向。北京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政治职能;正是由于北京自古就是政治中心,所以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了全国的文化中心;正因为北京是首都,所以需要进一步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方向发展,又因为它是历史古都,所以在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传统风貌的保留。从整体上来看,教材始终围绕着“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城市发展建设”三个方面展开的。

首先,教材通过图片、文字资料及活动式课文介绍了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在地理位置、对外联系、地形地势等方面的优越条件,并且通过“北京的国家机关、对外机构等部门数量多、文化机构和设施密度大”的事实,进一步来验证“它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北京的城市职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这与古都有着直接的渊源。于是,教材在第二部分介绍了北京的传统文化,包括城市的格局、历史遗迹等,同时还提出了如何保护古城特色的问题,为后面作了铺垫。

第三部分介绍了古城北京现代化的一面,无论从城市的建设还是从城市的经济发展来看,北京都体现了时代的气息。当学生对北京“传统”与“现代”的层面都有所了解之后,教材又很自然地提出了是“保护”还是“发展”的问题,启发学生辩证、全面地思考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

内容点析

1.关于北京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通过图6.1“北京市略图”可以得到以下几个信息:一是北京的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二是其交通位置──由于它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需要与各地联系,所以有着四通八达的铁路线,成为了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通过图6.3“北京城区的地理位置”,北京的地势特征为西部和北部高,东部和南部低,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温榆河)等河流经境内。当然最主要的是突出北京在对外联络的重要作用,说明悠久的历史与自然条件关系密不可分。

2.关于北京的城市职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为了说明北京在中国的政治地位,教材选择了中国政治中心的象征──天安门广场的照片,学生会通过天安门的位置以及设立在北京的党政机构,认识到其重要的地位;北京还是全国的文化中心,主要体现在北京有很多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体育场馆、博物馆和文艺团体等文化机构和设施,教材给出了北京市城区文化机构和设施分布图(图6.4),目的是想通过学生观察,得出感性认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对地图上信息的提取、认定和加工能力。

3.北京的悠久历史。第二框题的文字、图6.5和图6.6以及阅读资料“北京旧城的城市布局”共同说明了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北京是一个古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第二,这样悠久的历史,使得今天的北京在建筑风格以及城市的规划格局上很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有的风格;第三,北京独特的历史文化,更加突出了北京的文化职能,这也是北京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地方,北京可以凭借这一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同时,教师要通过这一框题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研究一个地区,要更好了解它现在的地理环境,就应该了解它过去的地理状况,一个地区的现状往往与它的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

4.人地关系的体现。教材两次出现了北京城区地图,而活动题中的图6.7“北京古代城区的变迁”决不是图6.5的重复,而是为了说明北京城址的迁移与水源的密切关系,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一个城市发展的影响。从图上可以看出,不管城区如何变迁,有一个宗旨是不变的,那就是始终要保证城市附近有丰富的水源。随着城市职能的丰富和城市人口的增加,水源的丰裕程度直接制约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乃至城址变迁。

5.有效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既然历史为北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那么就应该珍惜它,使之能够持续地利用下去,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23页活动第2题,就将这个“利用”与“保护”的问题摆在了学生的面前,供学生讨论。值得注意的是,教材列举的几条建议中,不仅有强制性行为,还有利用现代新技术的解决办法,这会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故宫是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北京悠久历史的见证,所以教材特意在这里通过照片和简要的文字对其进行了介绍。

6.关于图6.9“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布局”。从本图中可以看到两个问题:第一,北京周围密布着卫星城和新区,这是大都市的典型特征;第二,北京不仅有着四通八达的铁路线,并且还有发达的公路系统,它使北京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内部各区的联系和沟通更加方便、快捷。

7.北京的现代化。由于其特殊的身份,使得北京必须要朝着现代化大都市的方向发展,图6.11的四幅照片介绍了北京的重点功能区,这充分反映了北京城的现代化特征。高速的发展必然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材紧接着就通过活动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点滴变化,从而感受到北京的时代气息。

8.由于北京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特有的城市职能,使得北京出现了“传统与现代共存”的景象。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也必然会出现“发展”与“保护”的矛盾,这对北京来说,是一个独特的考验。教材通过图6.10“北京城市道路改造一例”介绍了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即平安大街的改建。并且紧接着将“胡同”和“四合院”的问题提出,让学生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合理发展区域的意识。

最新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案1.doc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案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 课时安排 教材分析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中国的公民都应该了解首都的基本状况;另外,北京还是一个特大城市,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

思路。因此说,北京这节在本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节从内容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北京作为首都的城市职能和优越的自然条件;第二部分介绍了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第三部分描述了北京的未来发展趋向。本节教材的线索非常明确,即北京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政治职能;正是由于北京自古就是政治中心,所以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了全国的文化中心;正因为北京是首都,所以需要进一步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方向发展,又因为它是历史古都,所以在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传统风貌的保留。从整体上来看,教材始终围绕着“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城市发展建设”三个方面展开的。 首先,教材通过图片、文字资料及活动式课文介绍了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在地理位置、对外联系、地形地势等方面的优越条件,并且通过“北京的国家机关、对外机构等部门数量多、文化机构和设施密度大”的事实,进一步来验证“它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北京的城市职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这与古都有着直接的渊源。于是,教材在第二部分介绍了北京的传统文化,包括城市的格局、历史遗迹等,同时还提出了如何保护古城特色的问题,为后面作了铺垫。 第三部分介绍了古城北京现代化的一面,无论从城市的建设还是从城市的经济发展来看,北京都体现了时代的气息。当学生对北京“传统”与“现代”的层面都有所了解之后,教材又很自然地提出了是“保护”还是“发展”的问题,启发学生辩证、全面地思考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 自学思考题: 1、北京位于平原的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海。 2、北京属带气候。 3、北京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夏季。 4、北京是全国的、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5、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6、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7、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初一政治课教案中学政治优秀教学设计教案实录精选

第十二课保护环境 一、教学要求与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环境及它所包括的内容,掌握什么是环境 问题及危害,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从而产生环保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理解环境问题及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行为目标:自觉保护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 2、重点: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及危害。 3、难点:环境问题及危害 4、教法:讲解法、讨论法 5、教具:幻灯、胶片、小黑板 二、教学过程: ㈠、新课导入: 同学们,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它就像群星璀璨的茫茫宇宙中的一叶扁舟,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那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你在地球上生活,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生存环境?(有花、草、水、树……空气清新……)这种环境会使你产生什么样的感受?(心情愉快、精神抖擞、学习、工作、生活……信心十足),假如你所在的环境被废水、废气、废渣所污染,你的心情还会如此畅快吗?(不会)那么为了防止环境遭到破坏,我们应该怎么办?(保护环境) ㈡、讲授新课 第十二课保护环境(板书) 指名学生阅读本页一段文字: 师:为什么说保护自然环境,正是保护人类自身?因为整个地球都面临着:

一框:严重的环境问题(板书) ㈠.人与环境的关系(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本目内容,思考: 1、什么是环境?环境包括哪些内容? 2、人与环境有什么关系?(师举例说明) 师:不适当的索取资源会给环境带来什么样的问题呢? ㈡.环境问题及危害(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本目内容,出示图表: 人类活动与环境 该图表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略) 师:它说明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方式的变革,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加之人类对环境保护的忽视,以致逐渐产生了环境问题,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1、环境问题(板书) ⑴、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 这一图表告诉我们,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是人类活动破坏了环境的自然协调的结果。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材剖析(人教版) 一、课标解读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的内容。“地理课程标准”要求: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能够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城市建设的成就。本节是中国省级区域地理学习的开始也是代表,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城市区域学习的方法,为后面学习港澳台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的位置、气候、河流、地形等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的评价;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和收集资料掌握了解一座城市基本思路和方法,从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北京的城市职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材分析 北京是认识省级区域中第一个介绍的,主要原因是: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中国的公民都应该了解首都的基本状况;北京还是一个特大城市,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从教材内容上看,本节共分为三个框题:即“政治文化中心”、“历史悠久的古城”、“建设现代化大都市”,这三方面的内容环环相扣、线索明确,始终围绕着“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城市发展建设”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框题“政治文化中心”,教材通过图片、文字资料及课文介绍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在地理位置、对外联系、地形地势等方面的优越条件,并且通过“北京的国家机关、对外机构等部门数量多、文化机构和设施密度大”的事实,进一步验证“它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北京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教材是通过图6.1“北京市略图”和19页活动题使学生了解。通过“北京市略图”可以得到以下信息:一是北京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二是其交通位置——由于它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需要与各地联系,所以具有四通八达的铁路线,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结合活动题图中的文字,会对北京作为古都的战略性地理位置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图6.1“北京市略图”中,只能从整体上来看北京的自然条件,而局部的自然特征主要是通过图6.3“北京古今城区的地理位置”以及图上的说明来 介绍的。从图上可以看出,北京的地势特征为西部和北部高,东部和南部低,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永定河、潮

2018年秋初中政治公开课活动方案

2018年秋初中政治公开课活动方案 xxx学校文科组 为提高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 设,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进一步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熟练教学技能、 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课堂教 学的质量。经研究,决定于2018年10月在我校八年级开展校级公开课活动。现 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切实抓好以质量为本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教师讲授“公开课”,组织教 师进行观摩学习,开展教学经验交流,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及教师的 “传、帮、带”作用,让广大教师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互学互助,共同成长,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我校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公开课活动,加强教师间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促进 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参加范围 文科组小学部、初中部所有老师。 四、活动形式 1、个人、集体备课相结合,关注每一节课,帮助教师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2、教师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重难点等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依托学科组,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讨论解决的策略,多人实践体验,深入研究。 3、开展示范课、优质课、研究课等教学观摩活动,让有经验的老师,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头作用。 4、教学研讨、经验总结、案例反思等。 四、活动过程 (一)前期准备 1、确定本次校本教研主题。 2、开展理论学习。进行讨论交流。

(二)前期准备 1、确定课题:八年级上《xxxxxx》 2、确定上课班级:八(1)班 上课老师:xxx 2、组内老师对本次课题进行讨论、修改 (二)前期准备 xxx 七年级磨课,课后全组议课。 (三)教学调研 全组随堂课调研。 10月18日下午第一节xxx 公开课。 五、活动安排 活动时间 2018年10月18日 1、主要内容:公开课展示活动。做好公开课活动的资料整理工作。 2、具体工作: (1)重点加强开展公开课活动。课后认真开展评课。 (2)加强活动资料整理工作。包括活动方案、教师教案、听课材料、评课材料、优秀课评选材料等。 六、活动要求 1、各年级组,各教师要切实重视本次活动,深入开展组内讨论和准备工作,认真选择、按时上报公开课课题及教学设计。 2、各位教师要认真作好准备,精心设计教案,课前同班教师共同研讨。 3、要求本组的教师要按时参加本组的听评课。 4、授课结束后,各组要开展扎实有效的评课活动。一方面要做好记录,另一方面要认真填写教学评价表,要求人人有发言,严禁走形式走过程,确保活动取得预期效果。 2018年9月16日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doc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教学设计 株洲市芦淞区体育路中学张辉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评价。 2、利用资料分析说出北京的城市职能。 3、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城市建设的成就。 4、通过学习北京祝福祖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的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北京城古建筑的保护与发展。 课时: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课型:新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多媒体播放歌曲《北京欢迎你》,在歌声中把同学们引入新课。 二、学生自主预习 教师给出本节学习目标,学生阅读教材自主预习,可以组内互相讲解。 措施:教师巡视并提醒学生在预习时,把重点的基础知识点理解并记住。 三、学生分组上黑板 每组按老师分派的任务在黑板上写出来,组内讨论,各个过关,组内完成的可以去其他组学习讨论。同时组内分工,明确各自上台展示的内容。 四、分组展示 全班同学集中在黑板前,各小组轮流上台分析讲解本组的学习内容,并指出容易出错或容易混淆的地方。 第一小组:政治文化中心 1、北京位于的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 2、北京的经纬位置大致是、;北京的地势,

属气候。 3、北京是新中国的,是全国的、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 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4、举例说明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 措施:以上内容板书在小黑板上,由第一小组不同组员上台讲解,在讲解第2题时,利用多媒体图片展示,从图上把知识点落实到位。讲完第3题后,教师应追问:北京长期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其地理位置有什么有优点?第4题可以让学生通过书本的图片文字说明后,再举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的实例。以把课堂气氛推向一个小高潮。 第二组:历史悠久的古城 1、列举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3 教学设计 株洲市芦淞区体育路中学张辉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评价。 2、利用资料分析说出北京的城市职能。 3、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城市建设的成就。 4、通过学习北京祝福祖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的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北京城古建筑的保护与发展。 课时: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课型:新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多媒体播放歌曲《北京欢迎你》,在歌声中把同学们引入新课。 二、学生自主预习 教师给出本节学习目标,学生阅读教材自主预习,可以组内互相讲解。

文化中心的迁移

最佳答案 文化中心的迁移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文化运 动现象。它是在经济中心转移的牵引力和政治中心转移的推动力共同作用下逐步迁移的。然而,数干年来中国和世界文化中心迁移的历史表明,一旦世界文化中心转移到某一个国家或一个国家的文化中心转移到某一个地区,它又会进一步促进这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认为,一千多年来中国文化中心的南迁,尤其是近百年来南沿海新月形文化带的形成,为东南沿海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这是历史的必然。如果我们不能从理论上真正认识到这种历史的必然性,那么,在实践中,在制订经济发展战略和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就会瞻前顾后,踌躇不前;就会失去机遇,遗恨千古。一、文化中心转移的内在机制经济中心(又称经济重心)即经济最发达的核心地区。经济中心的转移,是导致文化中心转移的基本的、稳定的、也是最大的牵引力或推动力。当然,经济中心的转移是逐步过渡的,是在地理环境变迁、社会政治动乱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由一个地区渐次向另一个地区迁移的。根据作者长期研究的结果,从上古到秦汉时代,中国的经济中心一直稳定在中原地区。从魏晋到南北朝时期,拉开了江南经济开发的序幕。虽然此时中国的经济重心仍在黄河流域,但是已经开始微微向东南倾斜。唐代中叶的安史之乱使黄河流域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全国的经济中心基本上完全转移到了长江流域的下游地区。自宋元以来的干余年间,由于黄河流域环境不断恶化,长江流域条件优越,致使中国的经济中心始终稳定在江南地区,而且从未出现过再度回复到黄河流域的任何可能性。这种南盛北衰的格局起码还会维持若干个世纪或更久。正是由于中国经济中心转移的这种基本趋势及其所形成的经济发展格局,吸引着中国的文化中心和政治中心先后在北宋王朝末叶和灭亡之后相继转移到了江南地区。换言之,如果没有经济中心的转移,另两类中心的转移就很难实现。政治中心一方面随着经济中心的转移而转移;另一方面,由于国内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形势的不断转换,它有时往往脱离经济发达地区而向斗争的第一线转移,它对文化中心转移的影响是有条件的、不太稳定的。当两者转移方向一致的时候,政治中心则往往促进文化中心地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从夏、商、周三代到北宋灭亡的三干多年间,中国的政治中心始终在黄河流域,并且沿着西安—洛阳—开封轴心缓缓自西向东迁移其中历时最长者当属西安。自秦汉到隋唐的千余年间,长安一直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它领导中国文化第一次在汉代、第二次在唐代登上了世界封建文化的高峰。公元1127年的开封陷落和宋室南迁,标志着中国的政治中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江南。杭州和南京曾一时成为偏安王朝的首府。然而,由于塞外游牧民族对农业王朝的威胁并未消除,所以,中国的政治中心便在明朝初年北上燕赵,北京成了最近数百年间中国的政治中心。二、中国文化中心转移的历史轨迹1.中原文化时代根据我们对2500多年来中国历代人才地理分布的空间转换过程所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①,从夏商时代文明起源一直到北宋灭亡的300。年间,中原地区始终支撑着中国文化的江山。故将这一时期称为“中原文化时代”。从上古到秦汉时代,由于中国的经济中心稳定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因而这里人才辈出,学风浓厚,齐、鲁、关、洛为学术重镇。春秋战国时代诸子崛起,百家争鸣,各持学说,各据地域,学风弥漫于黄淮之间的鲁、齐、楚、魏、卫、韩、赵地区,尤以孔子讲学的鲁国学风最浓。东汉时代,中国的文化中心仍然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春秋战国时代文化发达的齐、鲁、宋、楚、韩、卫一带,学风依然浓重。就东汉的行政区划分 来看,也是以充州学风最盛,而充州又首推陈留郡鼎盛。从三国时代开始,随着中国经济重心(中心)的微微向东南倾斜,历魏晋南北朝而至隋唐,一直到安史之乱以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基本上转移到东南地区,南方学风经历了长达六、七百年的逐渐兴起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中国文化中心由北向艰难转移的过渡时期。唐代学风的全国分布仍然表现出北盛南弱的总态势。在学风浓重的黄河流域,学风分布的轮廓恰似一把以关中为柄的巨型扇子,扇叶覆

初中历史《1北宋的政治(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北宋形势图(1111 年)》)与相关文献,从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通过阅读课本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特点的形成及其影响。 通过讲述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故事或表演课堂剧等形式再现历史,多渠道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

北宋政治的特点 教学难点 加强中央集权的指施和硬响 【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大宋豪情》,让学生感受到这一时期的金戈铁马,了解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和民族关系发展的时期。 师:告别了统一繁盛的隋唐时期,我们即将进入中国古代历史的第三次大分裂的时期——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在这段时期里,有一个最闪耀光芒的朝代,他就是宋朝。你了解宋朝吗?你眼中的宋朝又是怎样的一个王朝呢?由此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学习新课 一、北宋的建立(课件和板书展示) 1、首先让学生了解宋朝的概况,然后教师提出问题:通过视频和教

材上的内容,大家是否知道宋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和建立者? 学生回答后,播放观看视频《黄袍加身》,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引导学生了解北宋建立的特点:将领兵变夺权 2、教师课件展示《北宋形势图》,让学生分析北宋是否完 成了全国的统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形势图后回答北宋在历史上 的影响, 3、探究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从 907 年唐朝灭亡到960 年宋朝建立,在短短的五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原政权几易其主,这反映了什么本质的问题?如何解决这样的 问题呢? 教师出示宋太祖与赵普的对话,从对话中引导学生寻找答案 过渡:赵匡胤通过兵变这种手段登上了皇帝的宝座。那么当上皇帝的赵匡胤会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自己的政权?由此导入下一子目。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课件和板书展示)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祖国心脏”北京、“繁华都会”香港、“海上花园”澳门》学案 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你认为“北京、香港、澳门”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自主学习,完成下面的练习 一、对号入座——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你选一选。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北京旧城面向南方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A.利于采光B.体现“面南而王”的传统观念 C.利于保暖、避寒D.体现传统文化的建筑风格 2.如今,许多外国人喜欢游览北京的胡同,原因是 A.旅游消费的钱少B.北京胡同的环境好 C.北京胡同有独特的历史文化D.北京胡同的交通方便 3.北京交通格局特点是 A.“井”字形格局B.由圆环路和“井”字路组成的 C.棋盘形格局D.由环路和放射路组成 4.作为古都之一的北京,保留着众多的古建筑、园林和特色街区。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这些古建筑、园林和街区应当 A.全部拆除 B.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C.根据建设需要拆除D.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 5.北京的未来城市建设发展目标是 A.建设成为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城市 B.建设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C.建设成为全国的商业中心 D.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北京机动车按尾号每周停驶一天的限行规定于2008年10月11日正式生效,

但由于10月11日和12日恰逢周末不停驶,因此13日周一才是限行首日。这也是限行管理措施实施后的第一个工作日。 (1)下面是四位学生关于“北京市实行机动车按尾号每周限行一天规定”的讨论,你赞同的观点是()(可以多选) ①玲玲说:“这可以让北京的交通快捷畅通起来,也让很多人看到了大气环境改善的希望” ②贝贝说:“限行后,我们可以骑自行车上班,这样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减少机动车 对大气的污染” ③姜陵说:“通过限行很多的乘客选择了轨道交通作为他的出行工具,这样的话给北京市 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④齐齐说:“限行后,司机出行不方便” (2)请你为北京市的交通堵塞问题出谋划策。(说两点即可) 7.冬冬在旅行社选择了“天坛、颐和园、故宫三日游”。他此次旅游的目的地位于A.北京B.南京C.上海D.重庆 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悠久与灿烂,回答8-9题。 8.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全部封闭,禁止游人参观B 为适应现代生活要彻底改造C 拆除后都做成微缩景观供人参观D.核心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 9.下列建筑能够体现北京城市政治职能的是 A B C D 10. 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29届夏季奥运会,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在上海举行。关于

初中政治优质课评价标准要点及得分表

2009年政治优质课评价标准要点及得分表(85分) 一、教学目标(10分)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符合课程标准与学生实际,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机融合。 2、能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并用正确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 二、教学过程(20分) 1、教学内容充实、准确,教材处理得当,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统一。 2、课堂整体结构严谨合理,教学环节清晰,教学节奏适当,层次分明,过渡自然。 3、选材典型、新颖,关注热点,联系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材料处理得当,说服力强。 4、难易适度,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6、教学氛围宽松和谐,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生生之间友好合作。 三、教师教学行为(20分) 1、合理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2、既面向全体学生,又针对学生个体因材施教。 3、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重视教学评价的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 4、注重学法指导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学生学习行为(15分 ) 1、学习习惯良好,能有效地倾听、表达、思考和质疑。 2、参与面广,注意力集中,学习积极性高,气氛活跃。 3、善于探究与合作,主动感知、体验,情感得到熏陶。 4、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 五、教师素养(10分) 1、教育理念新,学科理论素养高,知识丰富。 2、教育教学基本功扎实,语言表达流畅、准确、规范。 3、教态自然亲切,对学生具有爱心和耐心。 4、组织和应变能力强,能有效调控课堂教学局面。 六、教学效果(10分) 1、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教学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各层次的学生均学有所得,教学参与度高。 2、时间利用有效,学生知、情、意、行得到发展,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思想政治课公开课教案

思想政治课公开课教案 上步中学张素华 课题:自觉磨砺意志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自觉磨砺意志品质而成功、成才的典型事例。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磨砺坚强意志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对照磨砺意志方法,检查自己意志薄弱的表现,培养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善始善终的习惯。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学习、生活树立明确目标、初步学会制订实现目标的计划。 觉悟目标: 通过学习具有坚强意志、顽强毅力而成功的典型人物,培养学生敬佩感情和仿效的愿望。 通过学习培养坚强意志的方法,提高克服困难而磨砺意志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做自己不感兴趣却是有意义的事,提高理性的自控力。 教学重点: 培养坚强意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中意志培养与目标计 划的关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投影机、投影片(“愚公移山”、“知识结构 提纲”)、古文《愚公移山》(学生预习) 教学方法:对照联系、启发归纳、电教配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一课学习了《意志—成功的利 剑》,知道了意志是战胜困难、克服弱点、完成学业、 取得事业成功的一把利剑,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一种优良品质。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四框《自觉 磨砺意志》。(P82) (板书) 自觉磨砺意志 (提问)哪一位同学知道“砺”是什么?什么是 “磨砺”?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砺”是粗磨刀石。“磨 砺”在这里是指锻炼、培养。 (导读)请同学们阅读第二段回答:美国心理学 家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个别回答后全班朗读):“人们能否取得事 业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与人的智力或客观环境,而是取决与是否有坚强的意志。” (提问)既然意志对人们的事业成功那样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意志呢? (学生回答四点:黑体字小标题) 回答正确,下边让我们逐一对照学习这四个方面 内容。 (板书)一、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开始 (四人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分组检查:在我们班 同学中或自己思想上认为是“小事”而影响了学习进步的事例。 (学生讨论归纳):①贪睡懒觉而迟到;②上课 随意讲话;③抄袭同学作业;④假日沉迷于打电 子游戏机;⑤不按时做作业、能拖就拖┄┄ 世界上的大事,都是由小事积累而成的。意志 品质的培养也是这样。倘若认为小事微不足道,不从小事情去培养意志力,而是希望有朝一日在大事上表现出坚强意志来,那只能是幻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培养意志不仅从小事 做起,而且要从现在开始。我们每日每时、事事处处都有锻炼意志的机会。例如你下定决心依时起床就决不会迟到,不完成作业就决不去玩等,从日常生活小事中养成自我监督、自我命令、自我克制等习惯,战胜惰性和自我宽恕的脆弱心理,就能磨砺出坚强的意志来。 (放投影片《愚公移山》) (提问)从愚公移山故事中,我们应学习老愚 公的什么优秀品质? (学生回答)说明老愚公对工作目标专一、坚 持不懈的优秀品质。 对,大凡获得成功的人,是多年如一日、专心 致志、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人。但是,除了目标专一之外,还需要有恒心,做到持之以恒。 (板书)二、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提问)同学们,在你们过去有没有发生过因 缺乏恒心而半途而废的事?为什么? (学生众答)有。小学时学写毛笔字、学弹琴、 学画画、学下象棋…… 由于没有持之以恒,结果中途放弃了。 (导读) 同学们,俄罗斯的著名作家列·托尔斯 泰为什么青年时从沉湎于奢华、荒废学业、甚至留过级,而能一跃成为伟大的作家?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案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 1.了解北京的位置、气候、河流、地形等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城市建设的成就。 能力目标 1.培养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德育目标 加深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认识,进一步培养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 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过了我国的行政区划,请大家回忆我国共划分几级行政区划?最高级别的有多少个?分哪几类?讲述: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 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主办地在哪?→北京 讲述: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上清华北大,中央电视台,去参观故宫,去八达岭长城…… 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 [讲授新课] 【政治文化中心】 首先安排学生读图6.1“北京市略图”,明确北京的地理位置(包括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并且让学生结合图6.3的文字,简要评价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接着读图获取信息,并讨论归纳出北京的自然特征,包括气候、地势地形、河流、对外交通等等。在对外联络的问题上,注意让学生观察图6.3的古关口和图6.1中的铁路线,将历史和现在对比,说明北京由于自身的位置优势,始终是一个对外联系、对外发展的窗口。 北京的城市职能。这部分内容学生多多少少有一些认识,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要使学生心中的印象变得更加实在、深刻,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看到真凭实据。北京的学生在学习这部分时可以不拘泥于课本,教师可以安排他们说一说天安门周边的党政机关,还可以让他们介绍自己知道的重要的党政机关所在地和自己家附近有哪些文化机构和设施,并且安排学生把党政机关补充到图6.4中,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其他地区的学生在学习时由于条件所限,可能做不了,但教师可以请去过北京的学生介绍情况,并且找一张或几张“北京市地图”,让学生通过读图来了解。 一、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读图6.1“北京市略图”和图6.3“北京城区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文字内容。 问:1.北京市的海陆位置。2.北京市的经纬度位置。3.北京市在什么方位与哪几个省区相邻? 北京的东南是华北平原(板书)的一部分。由于靠近燕山和太行山,平原大部分为山麓冲积扇。北京城就位于永定河的脊部。平原东南地势低洼,属于冲积平原,整个平原自西北向东南平缓倾斜。 二、北京的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春秋短,冬夏长,年平均降水量609mm。北京的春季气温回升迅速,多风;夏季当东南季风来临时,形成7~8月间的高温多雨天气。夏季降水占全年的70%,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秋季云淡、天高、气爽,为北京最舒适的季节;而冬季则盛行西北风,经常出现大风、降温、寒冷、干燥天气。由此得出,北京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三、北京的河流

思想品德优质课评课

思想品德优质课评课 (根据录音整理) 各位老师:早上好! 我国的基础课程改革改革以来,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政治学术专业委员会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优质课评选活动的授课部分已于昨天下午全部展示完毕。 下面,我代表初中学科组对参赛的32节思想品德课予以评析并向大家进行汇报。评析汇报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本届优质课总体水平高于往届,思品课改成效斐然,硕果累累。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即四个进一步: 1.以学生为本,使每位学生获得发展等课改理念,得到了进一步贯彻。 以学生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最高追求,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理念是本次课改的核心理念,从思品课的角度剖析,它要求“千教万教教人做人”是根本,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环境意识等等,这些理念在本次参评可中得到了进一步贯彻,其具体表现是:第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师生共建生机勃勃的课堂。第二,研究的教学内容着力与学生的生活、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相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欣赏学生的闪光点,弥补学生的薄弱点,满足学生的需求点,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进步,关注自身成长。第三,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实施教学;使用的教学方法,采用的教学手段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例如宁夏银川24中的孟杰老师在讲解“网络的人际关系”时围绕“朋友”一词,采用“点兵点将123”的方式引出“网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第四,努力将传播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走向的学习,使教书育人落实到实处。 2.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教学主线,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态势得到了进一步扩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他的《生活教育论》中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与本次课改倡导的德育要回归生活,要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教学主线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本次参评课表明:许多教师注重在教学中注入生活的内容和时代的“活水”,注重运用生活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构成生活化的思品课教学。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得到了进一步凸显,用生活来教育的态势得到了进一步拓展。思品课教学生活化具体表现在:新课导入的生活化,情境创设的生活化,问题设置的生活化等等各个环节。例如厦门双十中学的闫晓老师选用自己学校的学生的资源讲解平等尊重的做法,浙江江城中学的查李老师在讲诚信是金的问题时将双十中学的校训:“勤毅信实”作为教学元素纳入教学过程中,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出更加明显的变化,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彰显。 从本届参赛课中不难发现,教师的角色地位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新的变化,教师已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与知识的灌输者,而成为教学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作为教学活动重要成员

2019-2020年《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案word版(一)

2019-2020年《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案word版(一) 1.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城市建设的成就。 结构分析 选择本节教材,主要有两个根本的考虑:首先,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中国的公民都应该了解首都的基本状况;另外,北京还是一个特大城市,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教材的内容主要对应《地理课程标准》中的以下几点要求:①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②能够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城市建设的成就。 本节从内容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北京作为首都的城市职能和优越的自然条件;第二部分介绍了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第三部分描述了北京的未来发展趋向。本节教材的线索非常明确,即北京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政治职能;正是由于北京自古就是政治中心,所以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了全国的文化中心;正因为北京是首都,所以需要进一步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方向发展,又因为它是历史古都,所以在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传统风貌的保留。从整体上来看,教材始终围绕着“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城市发展建设”三个方面展开的。 首先,教材通过图片、文字资料及活动式课文介绍了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在地理位置、对外联系、地形地势等方面的优越条件,并且通过“北京的国家机关、对外机构等部门数量多、文化机构和设施密度大”的事实,进一步来验证“它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北京的城市职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这与古都有着直接的渊源。于是,教材在第二部分介绍了北京的传统文化,包括城市的格局、历史遗迹等,同时还提出了如何保护古城特色的问题,为后面作了铺垫。 第三部分介绍了古城北京现代化的一面,无论从城市的建设还是从城市的经济发展来看,北京都体现了时代的气息。当学生对北京“传统”与“现代”的层面都有所了解之后,教材又很自然地提出了是“保护”还是“发展”的问题,启发学生辩证、全面地思考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 内容点析 1.关于北京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教材是通过图6.1“北京市略图”和19页活动题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通过“北京市略图”可

初中政治思想品德九年级《现理想需要艰苦奋斗》优质课教案设计

课题:实现理想需要艰苦奋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认识到实现个人理想、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需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b5E2RGbCAP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提高分析和理解的能力,懂得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自觉向古今中外艰苦奋斗的先进人物学习,从小在生活 上、学习上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plEanqFDPw [教学重点] 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难点] 艰苦奋斗精神在新时期的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 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准备小品表演;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进入初三学习已经三个月了,你们感觉累不累?学习有没有压力?离明年中考也已经只有六个多月了,对于中考后升入什么学校读书有没有打算?DXDiTa9E3d 生:…… 师:同学们为自己设计的求学之路都很理想,但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这种理想能不能成为现实?应该怎么做才能使之成为现实?(停顿片刻)我这里有一个资料,相信它能帮大家很好地去思考这个问题,同学们请看RTCrpUDGiT (多媒体显示) 撰写名撰写名著所用的时间 曹雪芹著《红楼梦》——用了10年;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一一用了27年; 徐霞客著《徐霞客游记》一一用了34年; 哥白尼著《天体运行论》一一用了36年; 托尔斯泰著《战争与和平》一一用了37年; 马克思著《资本论》一一用了4 0年。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 克雷洛夫 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尤其是在本世纪中叶,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要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更需要发扬艰苦创业精神。5PCzVD7HxA

浅析城市文化中心的建设现状与特点

摘要:城市文化中心一般以大型或重要的文化设施为主构成,其建设与城市的建设、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该文收集了部分城市文化中心的资料并进行梳理,从组成城市文化中心的文化设施类型、城市文化中心的选址环境、文化设施形象设计的城市文化特征几个方面对城市文化中心的建设现状与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纳。 文化建筑一直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建筑,随着城市发展的深入与城市生活的变化,出于提升城市活力和满足市民文化艺术生活的需求,在城市中出现文化建筑成群组进行建设的情况,形成城市文化中心。“城市文化中心一般以大型或重要的文化设施为主构成,可包括剧院、展览馆、美术馆、博物馆、纪念性建筑等。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中心的内容将越来越丰富。文化中心具有物质功能、景观功能和精神功能。”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城市文化中心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不少城市进行了城市文化中心的建设,一些大城市还建设了几个城市文化中心。城市文化中心由于本身在城市中的重要地位,公共文化生活的特殊关系,其建设现状与情况具有一些特点。1 组成城市化中心的文化设施类型之特点,城市文化中心由几个不同的文化设施所组成。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活动的需求,对文化设施功能与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这使得国内的城市文化中心及其组成类型有如下的一些新特点。 (1)原有城市文化设施的新馆建设文化设施是城市的组成部分,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不少城市旧有的一些文化设施已不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会另址进行新馆的建设。不少城市文化中心的文化设施是城市中原有文化设施的新馆。新馆通常一方面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设施在新址进行运作,发挥其文化艺术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有原来旧馆的运营与管理作为基础,相对全新的文化设施,能够更好更快地融入到城市的文化生活中。(2)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的新功能类型的文化设施如前面概念所说,城市文化中心中常见的文化设施为剧院、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纪念性建筑等,而由于城市的发展,城市文化中心中除了传统的剧院、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纪念性建筑等常见类型的文化设施外,还出现了一些新功能类型的文化设施,如城市规划成果展览馆、少年宫、电影城等。这些新功能类型的文化设施反映着城市的发展特点,如城市规划成果展览馆因其展出的内容与城市的建设发展密切相关,能够很好地展现该城市的发展。少年宫能够满足人们对后一代文化教育培养的重视与期望等。 (3)满足城市文化生活多元需求的文化设施的功能转变一些文化设施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逐渐转变了原来的功能特点,扩展了新的功能与目标。如美术馆、博物馆、剧院等经典类型的文化设施,其展示的主题所涵盖的内容与类型越来越丰富。除了传统常见的艺术、历史人文等,新的主题类型包括数码、媒体艺术等。文化设施的主体功能发展有两个方向,一是向综合化多元化发展,强调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艺术文化的适应性与可变性,一馆多用,满足公众的多种需求,如满足不同演出类型的剧院、综合性的博物馆等。另一方面,有些文化设施特别是展览类设施,其专业性与针对性更为加强,专门针对某一类人群或某一类专项的展览主题,如专门针对儿童的儿童博物馆,专门进行某一类型展览的海事博物馆、邮政博物馆等,满足公众对文化艺术活动更为细致深入的需求。 2 选址环境特点 城市文化中心作为城市的重要节点,其建设选址往往受到重视。从国内的一些城市文化中心的选址环境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不少城市文化中心的选址也有其特点。 (1)多设于城市的新开发区或城市的重点发展地段这是因为城市文化中心所占的城市空间区域比较大,是综合性的项目建设,其建设与运营包含了艺术、文化、社会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内容,能够对城市发展的总体功能和空间结构产生重大的影响,为城市创造经济效益,成为带动城市区域建设的重要机遇。文化设施通常体量庞大,造型奇特,城市文化中心集合了

初中历史《北宋的政治(1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六课北宋的政治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唐——五代十国——宋的示意图,让学生获取信息,导入本课。 二、新课讲授 1.课件展示本课的主要问题,学生结合问题三分钟的时间自主浏览本课内容。 2.播放黄袍加身的视频,学生认真观看,对此事件有直观形象的理解。之后展示三幅图片,让学生以图说史,说说赵匡胤的帝王之路。 学生齐填此表格,当堂即可识记。 4.在宋太祖的带领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对其疆域面积进行展示并与前面的秦、汉、唐三个朝代进行比较,学生分析有什么变化?周围是否存在不安全的因素? 生:疆域变小,认识到北宋是局部统一。辽、西夏。 5.课件展示五代十国政权存在时间表,宋太祖每当看到此,就郁郁寡欢,很犯愁,问学生赵匡胤的烦心事是什么? 生:担心黄袍加身重现。学生表演杯酒释兵权的小短剧。 担心北宋成为一个短命的王朝,该如何巩固统治,治理天下。(联系前面唐节度使藩镇割据局面思考) 6.由上引出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学生填写此表格。

7.展示材料,学生自主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什么作用? 8.史料小运用,巩固学生对措施的理解。 9.展示枢密院为官的人文职出身、武职出身的人数统计表。问学生此表反映了什么问题就此引出北宋的特色政策——重文轻武。 10.学生自主回答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教师借用唐朝朱庆馀的诗给学生讲授北宋科举制的发展。 11.学生结合课件中的两则材料及课本相关内容,谈谈其对重文轻武的看法。引出为北宋的灭亡埋下祸根。 12.从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的弊端对你今后做事有什么启示? 有度。 13.如果回到宋朝,你会选择过何种生活?(文人?军人?还是其他?)结合所学的知识,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畅所欲言。 14.课堂训练 三、本课小结(本课知识框架) 由学生自主梳理,并让学生到黑板上展示(板书设计)。 宋朝的建立 北宋的政治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重文轻武政策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案设计二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案设计二 教学要求 1.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城市建设的成就。 结构分析 选择本节教材,主要有两个根本的考虑:首先,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中国的公民都应该了解首都的基本状况;另外,北京还是一个特大城市,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教材的内容主要对应《地理课程标准》中的以下几点要求:①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②能够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城市建设的成就。 本节从内容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北京作为首都的城市职能和优越的自然条件;第二部分介绍了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第三部分描述了北京的未来发展趋向。本节教材的线索非常明确,即北京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政治职能;正是由于北京自古就是政治中心,所以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了全国的文化中心;正因为北京是首都,所以需要进一步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方向发展,又因为它是历史古都,所以在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传统风貌的保留。从整体上来看,教材始终围绕着“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城市发展建设”三个方面展开的。 首先,教材通过图片、文字资料及活动式课文介绍了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在地理位置、对外联系、地形地势等方面的优越条件,并且通过“北京的国家机关、对外机构等部门数量多、文化机构和设施密度大”的事实,进一步来验证“它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北京的城市职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这与古都有着直接的渊源。于是,教材在第二部分介绍了北京的传统文化,包括城市的格局、历史遗迹等,同时还提出了如何保护古城特色的问题,为后面作了铺垫。 第三部分介绍了古城北京现代化的一面,无论从城市的建设还是从城市的经济发展来看,北京都体现了时代的气息。当学生对北京“传统”与“现代”的层面都有所了解之后,教材又很自然地提出了是“保护”还是“发展”的问题,启发学生辩证、全面地思考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 内容点析 1.关于北京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教材是通过图6.1“北京市略图”和19页活动题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通过“北京市略图”可以得到以下几个信息:一是北京的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二是其交通位置──由于它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需要与各地联系,所以有着四通八达的铁路线,成为了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结合活动题图中的文字,会对北京作为古都的战略性地理位置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图6.1“北京市略图”中,我们只能从整体上来看北京的自然条件,而局部的自然特征主要是通过图6.3“北京城区的地理位置”以及图上的说明来介绍的。从图上可以看出,北京的地势特征为西部和北部高,东部和南部低,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