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 格式:ppt
- 大小:7.31 MB
- 文档页数:10
6.1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6.1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0.北京的下列建筑全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
20.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这说明北京是全国的
30.北京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国家最重要的新闻机构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也
6.1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0.北京的下列建筑全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
13.有关北京所处的五带位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0.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这说明北京是全国的
30.北京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国家最重要的新闻机构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也。
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主讲:黄冈优秀地理教师詹魁春一、内容概述(一)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1、政治文化中心2、历史悠久的古城3、建设现代化大都市(二)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1、人多地狭2、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二、重难点内容解析(一)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1、地理位置:(40°N、116°E)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北京市的面积1.68万平方千米,人口1000多万。
北京的地理特征:①地形:西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地势较高,东南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②气候:北京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年降水量600毫米;③河流:北京的河流属海河水系,三大河流:永定河、温榆河、潮白河。
④名胜古迹:长城、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天坛、十三陵、颐和园等。
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北京地处中纬度温度带,地处内陆且距海不远,这样的位置使北京具有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②战略地位优越,北京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北京市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③北京西部背靠我国黄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邻粮、棉、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北抵我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牧区。
这些区域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北京的城市职能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的中心:①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中国的最高权利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都在北京;②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清化、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还有众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③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国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二、自学思考题:1、北京位于平原的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海。
2、北京属带气候。
3、北京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夏季。
4、北京是全国的、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5、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6、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7、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8、北京猿人早在年前就开始在这里生活。
9、北京最早称为。
10、北京旧城形成于、两代,建筑排列成状,城市格局成“”字轴线形。
11、在北京建都的朝代有、、、。
12、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北京名胜古迹有:、、、、等三、[反馈练习]1.填空(1)北京位于平原北部边缘。
该平原是我国第大平原,其他两大平原是和。
(2)北京属典型的气候,其特点表现为、。
(3)北京的地势表现为高,低。
、、三面环山,东南方向是平原。
(4)北京的地理坐标是,。
2.判断(1)北京三面被河北省包围,是河北省的一部分。
(2)北京是个内陆城市,对外联系很不方便。
(3)流经北京市的河流大多属黄河水系。
(4)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因此它是我国的经济中心,经济发展水平很高。
(5)“北京时间”就是北京的地方时。
3.选择(1)北京西隔山就到高原()A.太行山内蒙古高原B.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C.太行山黄土高原D.大兴安岭黄土高原(2)北京的城市职能是()A.钢铁工业中心B.经济发展中心C.政治文化中心D.国际交往中心。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学反思《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学反思1我讲《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这节课的体会是,因为去年在北京刚举行29届奥运会,学生普遍对此比较感兴趣,也对北京有个初步的印象。
但是真正深入的去备课,发现原来这节课并不是很好上,因为本身在教材内容上来看,这节内容就有点散乱,重难点不是很突出。
针对这样的问题,我把教材的内容打乱,重新整合,就有了我这节课的内容。
这节课的亮点:1.首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心目中、印象中的北京,对北京有个初步的印象,然后让学生观看一组北京风光的图片,这组图片反映到北京的方方面面,如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清华大学、还有像北京国际机场等,让学生看完这组图片后说出北京有哪些城市职能,把后面的内容提到前面来,而且是种很巧妙的结合。
2.在讲完北京的城市职能后,我就问学生为什么北京有这些城市职能,这就跟它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有关。
这样就很自然的过渡到北京的自然环境特征。
在这部分,我采用学生分组讨论合作的方法,我给出了几道关于北京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的题目,让学生来讨论分析,从而总结出北京的自然特征。
3.在讲到北京水文这个自然要素的时候,我又联系到了教材后面的内容,把河流与北京城址的变迁联系起来,造成北京历史上城址不断往北、往东扩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水源,所以我很自然的就把这部分内容提到了前面,使学生认识到水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不足之处:1.虽然我已经把教材内容重新整合,但是感觉重点、难点还是不够突出,重难点的讲解还不够深入。
2.给学生讨论的题目还有点简单,有些题目还没有经过深入的推敲,感觉讨论价值还不是很高。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学反思2一、设计意图本节主要是了解北京的主要区域特征: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城市的特殊职能,首都经济建设的发展变化。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按照“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训练”的模式进行。
主要围绕两个问题探究:“在哪里?”和“那里怎么样?”。
课题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学会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城市建设的成就教学难点会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学价。
教学重点会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学价。
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形式教具地图册、PPT、导学案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教学步【新课导学】:(引入)北京虽不靠海,但离海不远,让我们的沿海之旅就从“祖国心脏”——北京开始吧。
(问题)“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对我们的首都了解多少?” (板)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骤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同学们,相信你们能够完成下列各题哈,来了解一下具体的,北京各个地理环境因素。
【前置学习】: 同学们你们用10分钟的时间,认真阅读地图册P15-16,阅读课本P17-20,说出北京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按我国划分的温度带是 属 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是 2.海陆位置:南部: 平原 物产 西北: 高原 西部: 高原 基地 东部:面向 海 虽然北京(是 ,不是)沿海城市,但直线距离海洋仅为 千米3.相对位置:与北京相邻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学习反馈】: 同学们,你们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完成那么多的内容,我真替你们高兴,那现在谁来小试一下身手呢?相信你们可以滴! 1、同学们谁来单人秀呢?(学生回答和订正) 2、老师我要确定下你们讲述的答案(教师必要的点拨) 【合作探究】 同学们,你们那么优秀我们就做些更有挑战性的问题吧,相信你教学 步 骤请大家阅读图6.1“北京市略图”和图6.3“北京城区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文字内容。
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北京市的地理坐标;2.北京市在什么部位与哪几个省区相邻?3.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4.北京市及其周围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5.北京市属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6.流经北京市的河流有哪几条?7.北京市的对外交通有什么特点?8请大家阅读课文和图6.2、6.4,看看从哪几个方面可以说明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第一框政治文化中心1.城市职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
例: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第二框历史悠久的古城1.北京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
2.北京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之一。
3.建都:蓟金元明清4.北京旧城格局:排列成棋盘状有一条通过中心,南北走延伸并使城市左右对称的中轴线呈“凸”字轴线形——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作5.著名景点: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世界遗产名录)第三框建设现代化大都市1.由环路和放射路组成的快速路系统,将城区各个部分以及城区和郊区连在一起2.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①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②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第一框人多地狭1.港澳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2. 一国两制:一国——内地和港澳同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①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②港澳实行资本主义制度4.城市建设用地*扩展方法①建设高层建筑②填海造地*城市建设用地与地形的关系香港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分布于沿海及山间的平原5.人地和谐发展之路防止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第二框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1.港澳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①优越的地理位置②背靠祖国大陆③资金丰富④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2.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厂房,能源,劳动力祖国内地香港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后厂前店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第一框祖国神圣的领土证据:(详见书p34)①血缘亲情②地缘关系③历史文化渊源第二框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的自然环境1.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势西低东高2.气候:①温度带:热带,亚热带②类型: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③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降水多原因:夏季风<东南季风>)*西侧利用晒盐3.河流:①河流多②水量大,水能丰富,流程短最大河:浊水溪最大湖泊:日月潭4.灾害:多地震多台风环太平洋地震带 1.台湾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2.临太平洋,多台风6.美称:海上米仓——台湾盛产大米,蓬莱米尤为著名东方甜岛——盛产甘蔗水果之乡——盛产菠萝,香蕉等热带亚热带水果森林之海——森林覆盖率高东南盐库——盛产盐7.台湾农产品及森林①主要农产品:水稻,茶叶,甘蔗及热带亚热带水果②盛产这些农产品的原因: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土地肥沃④农产品和森林主要分布在:农产品:台湾西部平原及东部狭窄的沿海地带原因:平地土壤肥沃,利于耕种森林:中部台湾山脉原因:山地适宜发展农业⑤台湾树种丰富的原因:山脉所处纬度低;山脉海拔较高第三框出口导向经济1.简要发展历史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经济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以后,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的经济2.发展工业优势:①高素质的从业人员②低成本生产③政策强力支持④便利的运输系统3.台湾工业分布①主要分布城市:台北,台中,高雄,台南最大城市最大港口城市②分布特点:集中于西部平原③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西部地形平坦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交通便利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框高山,荒漠和绿洲1.概况位置面积最大的省区邻国:巴基斯坦印度,蒙古,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最多)2.自然环境位置:西北边陲地区深居内陆气候: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干旱——水汽难以深入植被——荒漠山岭阻隔地形:三山夹两盆高山绿洲河流:内流河3.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分布的主要特点及原因①主要特点: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的绿洲②原因:水资源丰富4.新疆的绿洲互相之间距离遥远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不利于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5.荒漠化①荒漠化最容易在绿洲边缘地区发生②人们应保护植被,防止土壤沙化,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土壤盐碱化和退化第二框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1.新疆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有利:夏季高温,光照充分,昼夜温差大不利:干旱2.农业的分布:绿洲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3.农业的类型:灌溉农业3.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高粱等4.特色农作物: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5.水利设施:引水渠,灌渠,坎儿井*坎儿井的优点:①避免大量水分蒸发,节约水资源②避免地表污染,保持水质优良③自流灌溉,不需要外加动力6.吐鲁番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种类①原因:粮食作物只能温饱,不能是农民的收入迅速增长②调整方向:缩减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而多种植一些适应市场需求的特色作物第三框潜力巨大的能源开发1.油气储量状况——塔里木盆地天然气占全国的22%2.四大跨世纪工程:青藏铁路西电东送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气东输⑴原因:①东西部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差异大②天然气为清洁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大气污染③科技的进步使西气东输成为可能⑵对东部的影响:①缓解东部的能源短缺问题②有益于东部的环境改善⑶一线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