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讲解模板: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
- 格式:ppt
- 大小:329.50 KB
- 文档页数:80
写一篇详细的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好嘞,今天咱们聊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别看这名字听上去有点儿严肃,其实它就像咱们生活中那些麻烦的小事儿,处理得当了,生活就能轻松很多。
想象一下,颈部淋巴结就像你家里的小保安,负责过滤那些不速之客,保护你的身体不受伤害。
但是,有时候这些小保安也会出问题,变得有点儿懒惰,甚至还会膨胀,导致咱们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
听着是不是有点儿眼熟?就像某些同学,总是吃零食,结果体重飙升一样。
所以啊,如果医生发现这些淋巴结肚子里藏着小秘密,比如肿瘤细胞,那就得考虑清扫了。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就是将那些懒惰的保安们一网打尽的好办法。
手术过程其实就像一场小小的“清理行动”,医生会通过一个小切口,像拆解玩具一样,把淋巴结逐个拿出来。
这过程中,医生会像个工匠,熟练地操作,绝对不会手忙脚乱。
患者躺在手术台上,虽然有点紧张,但其实医生就是个镇定自若的“超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手术前,医生会给你一些建议,像让你调整饮食,最好提前把大餐放一放,别让胃里塞得满满当当的。
再就是,医生会给你聊聊天,顺便安抚一下你的情绪。
说实话,手术前那种小紧张感,就像考试前的心慌,大家都有,正常得很。
医生会告诉你,别担心,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健康的生活。
手术过程通常在全麻下进行,你只需闭上眼睛,梦一场美美的梦,醒来时一切都结束了。
等你醒来的时候,可能会有点儿朦胧,嘴巴有点儿干,喉咙也会感觉不太舒服。
别着急,这都是正常的,护士小姐姐会给你准备好水,轻轻地喂你喝一口。
虽然刚醒来的时候有点儿迷糊,但总会慢慢清醒过来。
可能会觉得脖子有点儿酸,也许还会有点儿肿胀,就像刚刚参加完一场盛大的派对,玩得太嗨了,第二天身体总是会有些不适。
恢复期嘛,咱们就得听医生的话,乖乖地休息。
医生会给你一些药物,帮助你减少疼痛和防止感染。
大多数人会在几天后恢复得不错,慢慢地又能回归到正常生活,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这段时间可不能大意,要定期去医院复查,看看淋巴结的情况恢复得怎么样。
颈清扫术(分区和分类)根治性性颈清扫术(radical neck dissection)是由Crile(1906年)提出来的,手术切除范围包括副神经、颈内静脉和胸锁乳突肌在内的颈部Ⅰ区至V区的所有颈淋巴结。
随着对肿瘤手术保存功能的重视,Suarez(1944)提出了改良性颈清扫术的概念,主张在彻底切除颈淋巴结的前提下,保存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及副神经,以尽量减少对病人的功能损害。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在积累大量的临床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合理地缩小切除范围,提出了选择性或分区性颈清扫术,达到既要根治肿瘤又要减少手术创伤的目的,目前这种手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颈淋巴结的分区颈淋巴结包括颏下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颈前淋巴结、颈浅淋巴结及颈深淋巴结,根据颈清扫术的需要,1991美国耳鼻咽头颈外科基金学会将颈部淋巴结分为6个区:第Ⅰ区(Level 1) 包括颏下及颌下淋巴结。
第Ⅱ区(Level Ⅱ) 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组,起自颅底至舌骨水平,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骨锁乳突肌后缘。
第Ⅲ区(LevelⅢ) 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组,自舌骨水平面至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处,前后界同Ⅱ区。
第Ⅳ区(LevelⅣ) 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组,自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处至锁骨上,前后界同Ⅱ区。
第V区(Level V) 为颈后三角淋巴结,包括锁骨上淋巴结,前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为斜方肌,下界为锁骨。
第Ⅵ区(LevelⅥ) 为颈前隙淋巴结,亦称内脏周围淋巴结,包括咽后淋巴结、甲状腺周围淋巴结、环甲膜淋巴结及气管周围淋巴结。
两侧界为颈总动脉,上界为舌骨,下界为胸骨上窝。
颈清扫术的分类颈清扫术分类方法较多,按手术适应证分为选择性颈清扫术及治疗性颈清扫术;按手术切除组织分为全颈清扫术及改良性颈清扫术;按手术切除区域分为全颈清扫术、分区性颈清扫术及扩大颈清扫术。
目前临床应用多趋向如下分类:1.根治性颈清扫术(radical neck dissection) 切除包括胸锁乳突肌、肩胛舌骨肌、颈内静脉和副神经、颈外静脉等在内的颈部Ⅰ~V区的所有淋巴结及结缔组织。
颈淋巴清扫术的名词解释颈淋巴清扫术,简称颈清术,是一种外科手术,旨在通过清除颈部淋巴结,以治疗或预防与颈部淋巴结相关的疾病。
该手术常被用于治疗甲状腺癌、口腔癌和喉癌等颈部可恶性肿瘤,或者作为一种预防性措施,以减少术后转移。
颈淋巴清扫术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麻醉患者、在颈部做一切口,用特殊的工具将淋巴组织取出,并清洗和检查其是否受到恶性细胞的侵袭。
手术结束后,切口会被缝合,并进行适当的伤口护理,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颈淋巴清扫术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淋巴结是否受到恶性细胞的侵袭。
如果在手术过程中发现受侵的淋巴结,医生可能会进一步采取其他治疗措施,如放疗、化疗或靶向治疗,以阻止癌细胞的进一步扩散。
虽然颈淋巴清扫术能够提供重要的病理学信息,但它并非对所有患者都适用。
这个手术对患有早期肿瘤或已经扩散到颈部淋巴结的患者特别有效。
然而,对于那些仅在切除肿瘤后发现淋巴结受影响的患者,手术的必要性仍存在争议。
颈淋巴清扫术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和并发症。
手术过程中可能引发感染、淋巴瘤形成和淋巴水肿等并发症。
此外,手术后可能出现疼痛、肿胀和淤血等不适症状,但这些通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轻或消失。
尽管如此,颈淋巴清扫术仍然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领域的有效手术。
通过导出淋巴结,它有助于促进病理检查、确定病灶边界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同时,该手术为后续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医生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颈淋巴清扫术也在不断发展。
近年来,一些新的手术技术和仪器已经应用于该术式中,如经皮颈淋巴结生物电流联合引导淋巴结检查术、腹腔镜辅助颈淋巴清扫术等。
这些新技术的使用可以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并减少患者的创伤。
总之,颈淋巴清扫术是一种用于治疗或预防与颈部淋巴结相关的疾病的手术。
它通过清除受累淋巴结,为病理学检查提供重要信息,并帮助确定治疗方案。
虽然手术具有一定风险和并发症,但在恶性肿瘤领域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颈淋巴结清扫术名词解释
颈淋巴结清扫术名词解释:
颈淋巴结清扫术是一种外科手术过程,旨在清除颈部淋巴结中的异常组织或异
常细胞。
淋巴结是人体中的重要免疫器官,位于颈部深处,具有过滤和存储病原体、异常细胞以及废物等功能。
颈淋巴结清扫术通常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转移或淋巴病变等疾病的治疗中使用。
在颈淋巴结清扫术中,医生会进行可见的手术切口,以便直接访问颈部淋巴结。
通过剖开皮肤和软组织,外科医生可以视觉上检查淋巴结的大小、形状和质地。
如果发现淋巴结异常,医生可能会选择切除或活检以进一步检查和确定病因。
颈淋巴结清扫术可以用于治疗和诊断多种疾病。
例如,在颈部恶性肿瘤或甲状
腺癌的治疗中,颈淋巴结清扫术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淋巴结是否受到癌细胞的侵袭,并且在必要时切除受感染的淋巴结。
此外,颈淋巴结清扫术还可以用于治疗淋巴结结核、淋巴瘤和其他淋巴系统疾病。
尽管颈淋巴结清扫术在治疗和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它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
险和并发症。
可能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淋巴液积聚和手术切口的愈合问题。
因此,在进行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评估,并与患者详细讨论手术风险和益处。
总之,颈淋巴结清扫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和诊断颈部淋巴结相
关的异常。
它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并通过清除异常组织和细胞来帮助恢复患者的健康。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室颊颌颈联合根治性淋巴结清扫的手术配合临床操作【目的】通过手术的方法根治口腔癌等恶性肿瘤。
【适应证】舌、牙龈癌、口底癌等,且伴有颈部或颌下区淋巴结肿大者。
【麻醉】全麻。
【体位】仰卧位,头偏向健侧,肩部垫小枕。
【物品准备】口癌器械、口癌敷料、1:100000止血水(0.1%肾上腺素1mg+0.9%生理盐水100mL)、0.2%碘伏棉球、氯己定消毒棉球、3%过氧化氢消毒液、油纱、吸引器、手套、电刀、双极电凝、超声刀、灯罩、开口器套、冲洗球、负压管球、冲洗桶、盆、血管钳、剥离子、骨凿、小剪刀、20mL注射器、15号刀、11号刀、7×17针、大圆针、1号线、4号线、7号线、3-0线、骨蜡、油膏、蚊式钳、咬骨钳、舌钳、双齿钩、骨锉、磨头、线锯(锯)、线锯导板、线锯手柄。
【手术流程及护理配合】1.清点手术物品,平卧位,头偏向健侧,肩下垫小枕,头后仰。
2.递角针1号线,缝合手术单,递亚甲蓝定点、画线,递止血水。
3.切皮前递大盐纱及两块干纱布,递15号刀切皮,递电刀切开皮下组织,递止血钳止血,用电刀切开颈阔肌深面翻颈瓣,递给助手双齿钩牵拉皮下组织,递盐水纱布。
掀起皮瓣递角针1号线固定于敷料上,做牵拉,充分暴露术野。
4.显露颈鞘,递蚊式钳分离颈内静脉,递4号线、1号线结扎,递剪刀切断颈内静脉下端。
5.游离手术下界,依次清扫颈部颈后三角、颈深下和颈深中淋巴结群,于胸锁乳突肌乳突下方电刀切断胸锁乳突肌上端,显露并清扫颈深上淋巴结缔组织。
6.清扫颌下及颏下淋巴结,钳带1号线结扎颌外动脉远心端及面前静脉,4号线及1号线结扎近心端,切除颌下腺及颌下三角淋巴结缔组织。
7.冲洗,用生理盐水1000mL冲洗创面,电刀、双极电凝或结扎止血,递盐水纱布覆盖创口。
8.口腔内消毒:3%过氧化氢消毒液500mL、0.9%生理盐水1000mL、氯已定消毒液500mL冲洗。
9.递舌钳将舌拉出或用大圆针7号线双线穿过舌前部暂时结扎作为牵引。
手术记录:颈淋巴结清扫术
术前及术后诊断:
术前诊断:患者因颈部肿块进行性增大,经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诊断为N分期为N2的分化型甲状腺癌,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
术后诊断:患者手术顺利,术后诊断与术前诊断一致,为N分期为N2的分化型甲状腺癌,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
手术方式:
患者行颈淋巴结清扫术。
手术范围包括患侧甲状腺及峡部全切,同时清扫患侧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
麻醉方式:
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方式进行手术。
手术经过:
1.麻醉生效后,患者取仰卧位,肩部垫高,头向后仰。
2.常规消毒铺巾,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分离皮瓣,暴露患侧甲状腺及峡部。
3.切除患侧甲状腺及峡部,同时切除肿瘤周围淋巴结。
4.彻底止血后,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
2.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尤其是引流管是否通畅,有无出血、渗液等异常情况。
3.患者术后需接受放射性碘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4.患者术后需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球蛋白水平检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患者需终身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外科学题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操作技巧外科学题: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操作技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是外科学中常见的一种手术,在治疗颈部淋巴结恶性肿瘤转移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该手术的操作技巧,以帮助外科医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康复效果。
一、准备工作1. 术前评估:确保手术适应症、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和颈部疾病的特点,特别是淋巴结肿大的部位和数量。
2. 麻醉:采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经验进行选择。
二、手术操作步骤1. 术前准备:患者取仰卧位,头后仰约30度,用消毒液清洗手术区域,铺设无菌巾覆盖术区。
2. 术区标记:在皮肤表面和CT或MRI影像的辅助下,用无菌笔在淋巴结肿大区域标记出术区边界。
3. 切口选择:通常选择水平切口,位于胸骨上窝和锁骨中线的中点之间。
4. 切口处理:局部麻醉后,切口用无菌巾覆盖,并进行局部浸润麻醉,以减少手术切口疼痛。
5. 切口扩展:根据淋巴结肿大情况,选择适当的切口大小,常规情况下,切口长度在2-4厘米之间。
6. 淋巴结定位:通过层层解剖,准确定位待清扫的淋巴结,避免伤及颈部其他结构。
7. 淋巴结清扫:使用器械小心地清扫淋巴结,避免过度扩张淋巴结袋,注意保护淋巴管、神经和血管等结构,同时维持血液供应。
8. 引流管安置:在淋巴结清扫区域适当位置留置引流管,以便引流术后产生的淋巴液。
9. 切口闭合:使用无张力缝合技术,逐层闭合切口,确保切口愈合良好。
三、术后处理1. 监测:及时观察术后患者的一般情况、切口渗液情况和疼痛程度等,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 引流处理:根据术后引流情况,逐渐减少引流的量,直至引流清晰为止。
3. 术后护理:加强切口及术区的护理,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切口干燥、清洁。
4. 术后康复指导:向患者介绍术后注意事项、伤口护理和康复锻炼等,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总结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是一项复杂的外科手术,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外科医生严谨的操作技巧和充分的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