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颈部良性肿瘤
神经销膜瘤( Schwannoma )
起源于神经鞘膜的施万细胞,可发生于迷走、舌咽、副、 膈、颈交感、颈丛、臂丛等神经,较多发生于迷走、颈交 感及舌咽神经。
【临床表现】多数为孤立性肿块,生长缓慢,有完整包膜,很
少发生恶变,多位于颈动脉三角区,肿块较小时,常无症状,有时病人无 意中摸到肿块,肿块较大时压迫神经,出现相应的神经受压症状,如压 迫迷走神经出现声嘶,压迫舌下神经出现伸舌偏斜,压迫颈丛出现 Horner综合征,压迫膈神经出现病侧膈肌升高。肿块位于咽侧间隙者 可向咽侧壁突出,引起吞咽不畅及讲话含糊不清。
3.放射治疗常用32P敷贴,适用于皮内型毛细血管瘤,因 其瘤内有丰富的较幼稚的内皮细胞,这些细胞对放射线较 敏感。但放疗有一定的副作用,应慎用。
12
4.激光治疗常利用Nd:YAG激光热凝固作用进行血管 瘤治疗。
5.糖皮质激素治疗作用机制为糖皮质激素可竞争性结 合血管瘤内的雌二醇受体,从而抑制血管瘤的生长。
颈部肿块及颈 清扫术
1
颈部肿块及颈 清扫术
颈部肿块 颈部肿块根据其发生的时间,分为先天性肿 块 Nhomakorabea后天性肿块。
后天性肿块又分为炎性肿块及新生物肿块,炎性肿块分 为特异性炎性(结核性等)和非特异性炎性肿块,新生物肿块 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又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恶 性肿瘤。
颈部先天性及炎性肿块在有关章节描述,本节主要讨论 新生物肿块。
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现颈部呈点状或片状发红,略高出 皮肤,边界清楚,压之不褪色。随着年龄的增大,病变范围 缓慢扩大或无明显变化。海绵状血管瘤者,多在婴幼儿期 发生病变,但因病变深在,早期不易发现,至儿童甚至成年 期才发现,主要表现为病变部位皮肤隆起呈紫蓝色,质柔 软如海绵,边界不清,压之褪色。侵犯咽、喉等深层组织 者,可出现吞咽及呼吸困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