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
- 格式:ppt
- 大小:958.00 KB
- 文档页数:27
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活动的步骤和方式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这一理念,每一单元下面都有一个“综合探究”引领学生主动探究。
综合探究活动课可分为课堂综合探究活动课和课外综合实践活动课两种基本形式。
课堂综合探究活动课是以课堂作为基本活动场所的活动形式,它包括演讲、竞赛、辩论、表演、观看影视录像等。
课外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实践的方式,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公益劳动、寻找资料办展览壁报等。
无论是课堂综合探究活动课还是课外综合实践活动课,都要建构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即在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我们在实践中采用的组织形式图示如下:这一组织形式,从外部来看,教师和学生要服从一定的活动程序。
活动的准备一活动一活动的总结延伸,这是活动的正常顺序。
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服从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并结成一定的“搭配”关系。
教师和学生以这种程序的“搭配”关系,共同活动,直接或间接地相互作用。
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包括了活动阶段、活动方式、教学手段和活动程序步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结或综合。
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活动课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有:(1)设计方案。
我们可以在教材提供的“综合探究”指导下,结合地方、学校实际,灵活地确定探究的主题。
然后,教师向学生交代活动名称、目的,发动学生全员参与设计整个活动,然后再收集各项设计方案,综合、筛选,发动学生讨论,确定最佳方案;(2)根据活动方案、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明确每个人在活动中所充当的角色,担任的活动任务;(3)根据活动设计要求及各人所担任的角色分散活动、收集资料、排演节目等等;(4)根据活动要求组织同学们推举代表,或内外联系,或请校外辅导员,或联系活动地点,或联系参观工厂,或征求多方意见……;(5)布置场地,准备活动所需要的各种东西等。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的生活向导一、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思考和追问,是实践的产物。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真正的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人人都有;经过教育才能形成自觉的系统的世界观(哲学思维);哲学家是建立哲学理论的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和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作出肯定的回答是可知论,否定的回答是不可知论。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是人们在生活与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
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②唯物主义有三种基本形态: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神奇的货币A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B信用工具和外汇信用工具外汇2、多变的价格A 影响价格的因素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B 价格变动的影响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对生产经营的影响3、多彩的消费A 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消费的类型消费结构B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面面观如何做理智的消费者C 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4、生产与经济制度A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生产与消费大力发展生产力B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5、企业与劳动者A 公司的经营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经营与发展B 新时代的劳动者劳动和就业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6、投资理财的选择A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便捷的投资——储蓄存款我国的商业银行B 股票、债券和保险高风险、高收益同在——股票稳健的投资——债券规避风险的途径——保险C 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7个人收入分配A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B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8、财政与税收A 国家财政财政及其作用财政收入与支出B 征税和纳税税收及其种类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C综合探究: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9、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A 市场配置资源市场调节市场秩序市场调节的局限性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加强宏观调控10、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经济建设的新要求B 又好又快科学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1、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A 面对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影响B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增强开放型经济水平C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二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1、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A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广泛、真实的民主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B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生活中的权利与义务神圣的权力庄严的义务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C 政治生活:积极参与重在实践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我们总要参与我们总会参与2、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A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民主选举面面观选举方式的选择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B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两种不同的决策方式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同历决策过程共享决策成果C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基层民主自治历程最广泛的民主实践共建祥和文明社区D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谁监督监督谁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E 综合探究:有序无序的政治参与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3、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A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公仆”本色政府的职能便民利民的政府B 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解读一个市长的承诺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求助有门投诉有道4、我国政府受人民监督A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公共权力切莫滥用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B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为政府的“阳光工程”喝彩C 综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5、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人民怎样当家作主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肩负着人民的重托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走进我国的国家机关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6、我国的政党制度A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新中国诞生前夕政治力量的较量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B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共商国是同舟共济执政参政特色鲜明适合国情优势明显7、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A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准则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C 我国的宗教政策我国宗教掠影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弘扬科学精神D 综合探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8、走进国际社会A 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国际社会的构成主权国家的地位和国际组织的作用活跃在联合国舞台上的中国B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国家交往剪影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9、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A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历史的沉思时代的启示呼唤和平、渴望发展的历史潮流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B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透视世界若干力量中心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C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外交硕果累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谱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D综合探究: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文化与社会A 体味文化文化“万花筒”文化是什么文化的力量B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2、文化对人的影响A 感受文化影响文化影响面面观潜移默化的影响深远持久的影响B 文化塑造人生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 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A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异彩纷呈,交相辉映透视文化多样性B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生活中的文化传播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A 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面面观传统文化在今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教育在文化传承中5、文化创新A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B 文化创新的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6、我们的中华文化A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古代辉煌的历程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B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7、我们的民族精神A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B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越燃越旺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C 综合探究:牢铸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8、走进文化生活A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当代文化生活素描文化生活的“喜”与“忧”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B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阳光下的阴影提高眼力,拒绝污染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体9、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A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肩负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使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举旗帜,科学发展B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10、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A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紧紧抓住中心环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B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升华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C 综合探究: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四哲学生活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美好生活的向导A 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B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C 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2、百舸争流的思想A 哲学的基本问题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3、时代精神的精华A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社会变革的先导B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4、探究世界的本质A 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B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运动是有规律的5、把握思维的奥妙A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 意识的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6、求索真理的历程A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是基础B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C 综合探究: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第三单元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A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B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8、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A 世界时永恒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B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发展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B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10、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A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辩证的否定观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B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C 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1、寻觅社会的真谛A 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B 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2、实现人生的价值A 价值与价值观人的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B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C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D 综合探究:坚定理想铸就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