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章法(全)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书法的章法章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幅格式,同时也形成了一些作书规则,这些作书规则发展成为创作书幅的准则。
现把通用的章法通则概述如下。
1、意前笔后章法的谋篇布白是创作书幅的总体设计,必须首先立意,然后起笔书写;而书写又具有落笔定形,“不得重改”的特点,所以只能笔居意后作书,这就形成了意前笔后的笔法原则。
因而,书法圣贤都强调意在笔前,然后作书。
蔡M.论书说:“夫欲书、先散怀抱,任意悠情,然后书之。
”卫夫人告诫说:‘.意后笔前者败……意前笔后者胜.”王羲之指出:“夫欲书,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候仰、平直、振动,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书谱》也说:“心不厌精,手不忘熟……意前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
”由此可见进行书法写作只能手随意运,笔随手转,u'L ""手双畅,翰不虚动,下笔有由”。
至于临时发挥得好,写出了自己满意的书幅,就认为作书是“笔前意后”,这显然是一种误会。
因为写得自己满意,不见得就符合书法艺术的法度,即使符合书法的某种方法,那也只能是在学习中的一点进步罢了。
2、选用字体书法以汉字为载体(亦称媒体),而汉字具有真、行、草、隶、篆等字体及书体。
作书谋篇时,需要选择最为适用的一种字体书写成篇,以字体的形体美表现书法艺术的形质美。
选用字体的方法大致是:首先,按照所书的文字大意(文字内容),选择最切合的字体,使得字体与文义协调统一,以文字的形、意美(主要是字形),充分体现书法的形质美。
如对古雅的文义配以古老的字体,对潇洒的文义配以洒落的字体等。
其次,根据书幅的格式—中堂、条幅、匾额等不同需要,选择贴切的字体。
再次,针对时代、社会、“二为”方向以及具体环境等情况,选配人民较为乐见的字体。
(书法屋:)同时,还要考虑到简化字体的应用。
周恩来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中说:“书法是一种艺术,当然可以不受汉字简化的限制,因此汉字简化不会对我国书法艺术有什么不利影响,同时我们也欢迎书法家按照简化字书写,以提高简化字的艺术水平。
行书·草书技法及书法章法(上)我一直认为,书法结构造型上绳准古汉字比较稳妥,万变不离其宗,取法乎上正得其中,因此,一直从木简、汉隶和早期未成熟的楷书与魏碑中探赜索隐,反复研习临写和创作。
论灵气我少些,论傻劲还有点儿,想从不断临习古碑帖中锻炼书法线条的坚实。
然而,近来有些朋友(非常知心的书友)悄声告诉我:“你的近期作品我看了,显得很土气,快与古人殉葬差不远了!”我听后愕然了,是我审美意识萎缩了,还是跟不上新潮了呢?我遵法王羲之、王献之书法,推崇颜鲁公、赵松雪的书风;我没有(更确切地说缺乏)书法风采的冒险性,我不喜欢矫柔造作,更不问津稚拙而作的变形。
我想,在书法创作中离开了美学思想基础(总该有美的因素而不是丑陋外型吧!),还何谈书法艺术!我读过日本一位朋友对书法的理解:不是绘画,不是书法,它是绘画与书法浑然一体的作品。
无论如何,非得要这样的书法,这样的词语。
无论如何,非得要这样的绘画,这样的书法。
这是日本部分现代书法家的审美思想基础,语言不多,但含义深刻。
在写这部书稿之前,我沉思良久,总觉得该写些文字,倾吐一下心语,以求在迷惘中行走的我,看到一丝希翼的晨光。
其宗旨曰:没有说教,只有求学!(一)书法——东方艺术的明珠中国的书法从它创造伊始,除了实用价值之外,伴随着全过程的还有艺术美的因素。
而这种美的深化,随着历史的沿革与变迁越发显示了它的魅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丰富多采的传统艺术。
正是通这种艺术美的表现形式,使中国书法不象其它国家和民族的文字,“只停留在作为符号使用阶段,而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
”(宗白华)五千年来,作为独立的汉字书法艺术而言,我们的祖先同中国古代哲学、美学、艺术理论一样,没有形成一套严密的理论体系。
从蔡邕的《九势》、《笔论》,到徐浩的《论书》,以及刘熙载的《艺概》,只是谈了书写方法和玄妙的描述,没有把书法提高到一种艺术境界论述。
说书法是东方艺术的明珠,正是古往今来的书法家们为这门独具风格的书法艺术,注入了难以估量的智慧与心血。
书法章法知识大全一、书法章法基础知识1. 书法行书的章法原则:皴、点、勒、写、镂、含、发、雾。
2. 书法楷书的章法原则:立、领、开、开、开、开、开、开。
3. 书法草书的章法原则:连、撇、挑、点、结、折、横、竖。
4. 书法行楷结合的章法原则:行得便是楷,楷得忍是行。
5. 书法行楷草结合的章法原则:行、楷、草,变化各有道。
6. 书法章法的平衡与协调:字形平衡、布局协调。
二、字体章法知识1. 隶书章法:大隶、小隶、行隶。
2. 篆书章法:籀文、金文、小篆。
3. 楷书章法:楷书章法的基本布局和笔画构造。
4. 行书章法:洗笔行书和熏衣行书的章法原则。
5. 草书章法:草书的构图和字形变化规律。
三、布局章法知识1. 书法布局的三原则:上苍下地、左联右离、前实后虚。
2. 一行书法作品的布局:首末排法、开本摆法。
3. 多行书法作品的布局:四大四小、五大五小、八法五山。
4. 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气势宏伟、局部精彩。
四、笔画章法知识1. 书法笔画的形态分析:点、横、竖、撇、捺、折、钩、弯。
2. 书法笔画的顺序和力度:先细后粗、先弱后强、盈处用抑。
3. 书法笔画的连结与断续:不拘泥连,有节有序。
4. 书法笔画的遒劲和雅致:运笔慑人、意境深远。
五、笔法章法知识1. 书法的点画结合:点画相互渗透、点画相互呼应。
2. 书法的点画变化:纵向、横向、斜向、交叉点画。
3. 书法的点画衔接:内聚和外展、点画连续而不松散。
4. 书法的点画相互独立:点画各自有力、点画形成对比。
六、章法与创作知识1. 书法章法与创作的关系:约束与创新相结合。
2. 创作中的章法变化:灵活运用传统章法、突破传统章法。
3. 书法章法与个性表现:根据个人特点创造独特的章法。
4. 章法与作品气质:章法体现作品的风格特点。
以上是书法章法知识的大致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书法章法大全
中国书法章法大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它是中国书法
艺术中的基本法则,涵盖了书写技巧、章法结构、字体特征等多方面
的内容。
以下为您详细介绍一下中国书法章法的基本特点和常见类型。
一、横平竖直
横平竖直是中国书法中最基本的章法规范之一,其要求每个字都需要
在书写时保持水平或竖直方向,以确保书写的清晰、稳定和规范。
横
平竖直要求书写时保持笔画的一致性和节奏性,以使整篇文章的章法
结构更加合理。
二、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是中国书法章法中的另一个核心要素,它要求每个字在句子
或篇章中都要有明确的起承转合结构。
起承转合可以使文章具有讲述
和叙事的连贯性,从而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三、左高右低
左高右低是中国书法章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范,它表示在汉字的书
写中,左侧的笔画需要更高,右侧的笔画需要更低。
这种书写方法在
整篇文章中能给人一种清新自然、富有变化和力度感的印象。
四、上短下长
上短下长是中国书法章法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结构方式,它要求在书写中,字符的上部分应该比下部分短一些,从而使整篇文章更加平衡合理。
这种章法结构方法通常被用于平实朴素的书法作品中。
总之,中国书法章法大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书法初学者还是高级书法爱好者,都需要非常注重这些章法特点的学习和体会。
通过了解和应用这些规范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处。
书法作品的章法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书法作品的章法则是其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
一个优秀的书法作品,除了字体的笔画、结构、布局等因素外,章法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向您介绍书法作品章法的相关知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如何运用章法来提升书法作品的艺术效果。
一、了解书法作品的章法构成书法作品的章法包括正文、落款、印章等要素。
正文是书法的核心,通常包含诗句、字词或作者自撰的文字。
落款包括书者的姓名、单位、职务、籍贯等,以及作品完成的时间和地点。
印章则包括盖在正文上和落款上的姓名印、闲文印、押角印等。
二、掌握书法作品章法的基本原则1. 整体协调:章法并非各要素的简单堆砌,而是要追求整体的协调和统一。
字形的大小、间距的疏密、落款的布局等都要考虑整体效果。
2. 虚实相生:在章法中,实为虚的载体,虚为实的目的。
在布局中,要处理好实与虚的关系,以达到空间布局的生动性。
3. 留白天地:在书法作品中,要留有适当的空白,以展现书法的韵味和意境。
过密则乱,过满则缺。
4. 节奏起伏:章法要讲究节奏感,通过字形大小、字体转换、落款位置等手段,使作品产生动态美感。
三、实践应用:如何运用章法提升书法作品的艺术效果1. 确定主题:根据作品的主题和内容,确定合适的字体、风格和布局。
2. 合理布局:将正文、落款、印章等要素合理安排在纸上,使各部分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呼应。
3. 变化有致:通过字形的大小、粗细、疏密等变化,以及字距、行距的调整,使作品产生动态美感。
4. 把握整体: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调整,最终达到整体协调、美观大方的效果。
5. 遵循传统:在传统书法理论中,有许多关于章法的原则和技巧,如“计白当黑”、“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等,可以借鉴和应用。
6. 融合个性:在遵循传统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和喜好,适度调整章法要素,展现自己的个性。
四、欣赏优秀作品:从他人作品中汲取经验通过欣赏优秀的书法作品,可以从他人的实践中汲取经验,了解不同风格和布局的效果,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
原文地址:书法布局章法(转载)作者:水墨留白书法布局章法章法,广义上讲,是包括款式,狭义上讲,是指整幅作品的谋篇布局。
经营位置“意匠惨淡经营中”,的确如此,章法布局包括一点一画、结字、行气、全篇布白、落款钤印以及装裱。
点画、结字在作品中只是一小局部,然而“一点或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它要与整篇相配合,可从以下九个方面认识。
一、定主宾之序书法创作当先从主体(正文的文字内容)入手,主位既定,宾从就可以围绕主体生发,或藏或露,或即或离,目的总在丰富其空间,充实其层次,如众星拱月一般,烘托得主体形象愈见突出愈完美。
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不是书艺作品最重要的方面。
但写什么内容需要作者认真选择,作品之内容有时能说明作者的思想感情、修养水平。
内容佳就给作品增加了一层意趣,文情并茂,千古如新。
传世的古代法书如:王羲之的《兰亭序》、苏轼的《赤壁赋》等。
这些文字在文学上已是不朽之作,况又是出自一流书家自撰自书,那怎么不珍如拱璧呢?对书家来讲能自撰诗文是一个重要的能力,不可忽视。
从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来讲,可以分为五类:即古代诗歌、文言文、新诗、白话文、“小数字”等。
另外在文字内容的选择时,最好要与其书体风格相协调,水乳交融,体现意境。
若“小数字”中的“虎”、“龙”为主者,宜将“虎”、“龙”之说明为宾。
总之,一幅之中必须有主有宾,齿序分明,才能集中丰富,统一而有变化。
二、掌均变之衡端庄持重,为人之一美,也是作品之一美。
如果一味求奇,失去安详稳定,就会使人感到不适,所以书法之章法不可以不求平衡。
然寻常之平易得,艺术之衡难求。
譬如一个在平地行走,是平衡的,但太一般了,几乎不构成什么美感。
杂技演员在钢丝上行走,摇摇晃晃地前进,就构成一种美感,大家乐意看,因为他本是难平衡的,而通过技巧驾驭,平衡了,就产生了美。
可知只有在机变中寻求平衡,在不平衡当中求出平衡,才是构成美感的、具备艺术价值的平衡,所以书法的章法,先须求变,而后求均;先须求奇,而后求稳,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将寻常的现象转换成艺术审美形象。
書法作品的章法章法是一個詞語,其意思是指文章的組織結構,比喻處理事情的規則和辦法。
書法章法是指安排佈置整幅作品中,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呼應、照顧等關係的方法。
亦即整幅作品的“佈白”。
亦稱“大章法”。
習慣上又稱一字之中的點畫佈置,和一字與數字之間佈置的關係為“小章法”。
明張紳《書法通釋》云:“古人寫字正如作文有字法。
章法、篇法,終篇結構首尾相應。
故云:‘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主'”。
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評書法》云:“古人論書以章法為一大事,蓋所謂行間茂密是也。
餘見米痴小楷,作《西園雅集圖記》,是紈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
右軍《蘭亭敘》,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皆入法則,所以為神品也。
”可見,章法在一件書法作品中顯得十分重要,書寫時必須處理好字中之佈白、逐字之佈白、行間之佈白,使點畫與點畫之間顧盼呼應,字與字之間隨勢而安,行與行之間遞相映帶,如是自能神完氣暢,精妙和諧,產生“字里金生,行間玉潤”的效果。
佈白的形式大體有三:一是縱有行橫有列,二是縱有行橫無列(或橫有行縱無列),三是縱無行,橫無列,它們或有“鏤金錯採”的人工美,或具“芙蓉出水”的自然美。
楷書的章法,可以從兩個方面研究和把握起規律。
其一,整齊一律。
楷書章法的整體感,首先是整齊,字的排列形式是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等距,給人一穩定、莊重的視覺效果,這種形式最適合嚴格意義的楷書。
結字的寬窄、長短不同的造型產生局部參差變化,便整齊一律而不呆板拘謹的楷書不會出現不和諧或單調之弊。
其二,多樣統一。
趙體楷書的最大特點是帶有行書的成分,筆法多變,因字賦形,不刻意佈置,在多樣性、變化性中有著十分和諧統一的關係。
給人的感受是靜中有動,字中融情。
一件書法藝術品首先感染人的是其整體效果,而整體是由無數個局部構成。
因此,在佈置章法時,不應該忽略每個字的細節,諸如字的造型、長短、欹正的變化,輕重的節奏感等,都需要慎重地考慮,嚴密地設計,並且要堅持不懈地經過較長時期磨練,始能自由地進行章法處理,表現出一種似乎沒有設計的設計美,達到書法藝術的較高界。
书法章法布局详细图解说明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
在书法中,章法布局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整篇作品的结构和美感。
下面将详细图解说明书法章法布局。
一、章法章法是指书法作品中字形的排列和组合方式。
它是书法作品的基础,也是书法艺术的核心。
章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篇作品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1. 章法的分类章法可以分为横排、竖排、斜排三种。
其中,横排是指字体横向排列,竖排是指字体纵向排列,斜排是指字体呈斜向排列。
2. 章法的要求(1)整齐划一:章法要求字体整齐划一,字形大小一致,间距适当,不得出现歪斜、偏倚、重叠等情况。
(2)平衡协调:章法要求整篇作品的字体分布均衡协调,不得出现左右倾斜、上下不平衡等情况。
(3)节奏韵律:章法要求整篇作品的字体排列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让人感受到一种美妙的音乐感。
二、布局布局是指书法作品中各个字体的位置和大小关系。
它是章法的延伸和发展,是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布局的分类布局可以分为正中、偏中、左偏、右偏、上偏、下偏六种。
其中,正中是指字体居中排列,偏中是指字体偏向中心排列,左偏是指字体向左偏移排列,右偏是指字体向右偏移排列,上偏是指字体向上偏移排列,下偏是指字体向下偏移排列。
2. 布局的要求(1)整体协调:布局要求整篇作品的字体位置和大小关系协调一致,不得出现突兀、不协调的情况。
(2)重点突出:布局要求整篇作品的重点突出,让人一眼看出主题和重点。
(3)空间利用:布局要求合理利用空间,让整篇作品显得宽敞、舒适。
以上就是书法章法布局的详细图解说明。
在书法创作中,章法布局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整篇作品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因此,我们在书法创作中要认真对待章法布局,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创作出更加优美、精湛的书法作品。
闲章:闲章主要起着衬托、点缀和平衡轻重的作用。
其内容通常采用警句、名人名言、景观成语、幽默佳话等。
闲章的内容不仅与正文有着内在的联系,也往往能体现出书家的思想情怀。
起首章:起首章多为长方形、椭圆形,内容为警句、雅语等,盖在起头的第一与第二字中间右侧,补于空档。
压角章:压角章多为刻有斋馆名或籍贯的方形章,盖在左下角,表示压角,镇边不漂浮的意思。
与起首间遥相呼应,起着适当平衡作用。
盖章注意事项:(1)一幅作品用印之后,即表示全盘结束,不能像签发文件那样,再补写是时间地点等字句;(2)落款名章及其它闲章,不能像更正图章那样,盖在书写的字上;(3)要用篆书印章,不能以隶书或者楷书的印章来代替;(4)要有书画印泥,不能用会计的红印油,以免作品渗透浮油。
章法:章法就是对一幅书法作品进行全盘的安排,又称作是大布白,或者叫篇章结构,是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一幅作品的艺术要求,不仅需要把每个单字写好,而且应当把众多的字结合成完整的篇章。
无论字与字间、行与行间,以至无头地脚、题款用印,都须作一番总体设计,合理布局。
首字领篇:作品开笔的第一字,是由谋篇布局所决定的,它起着排头兵的管带作用,它的笔调轻重、结构大小及体势意态,将引导着后面的一行字,进而牵涉到数行字,意义重要。
也就是说,第一行字的大小,一般不超过首字范围,无论欹(qī)侧歪斜,都要以首字的中心线为准,第二、第三行都以首行为标尺。
布白守黑:就一个字来说,点画着墨经过之处为黑,笔画之间的小空隙为白。
而在整幅作品上,写字的地方为黑,空余的地方为白。
一张完整的作品,首先必须在四周留出一定的空白,其次是正文与落款要各占合适的位置,既表现出统一的整体,避免散乱,又不彼此排挤,显得局促。
目的使整幅作品雅致自然,落落大方,观赏起来感觉舒适明快。
向背顾盼、点画呼应:书写作品时凡左右相迎的字,称为相向,则应注意既要舒展,又要回避,互不侵犯为佳。
点画讲究呼应,这是书法审美对结字的基本要求,如上一笔的收笔与下一笔的起笔之间,或上一部分与下一部分之间,都须笔断意连、气势贯通。
兼合茂密、协调匀称:一幅作品在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结构,必须疏密匀称,宽窄肥瘦具有适当的比例。
笔画小的字,写得开展一些,笔画多的字,写得紧缩一些,才符合结构的平衡规律。
否则,太疏则间架松散,太密则体势臃肿。
补笔与救笔:书法创作中每一笔都要写得称心如意是不容易的,往往写着写着会出现“走神”之笔。
遇到这种情况时,可在后几笔中随形就势的进行补救。
补救时要注意取其形态之势,有时也可收到妙趣天成、意想不到的效果。
书法创作六忌:一忌雷同,缺乏变化,如线条都一样粗细,走势都向一个方向,缺乏生机;二忌剑拔弩张,造作滞板,缺乏自然情趣;三忌肥胖臃肿,形似墨猪;四忌筋骨外露,枯燥乏味;五忌狂野放荡,不守法度;六忌非字非画,不伦不类,无法辨认。
柳体笔画特征:柳公权用笔方圆并施,骨力遒劲。
大多数笔画以中锋行笔,藏锋起笔,回锋收笔。
笔画中棱角分明,或圆润婉转,或挺拔瘦劲,或雄浑粗重,变化丰富,风格鲜明。
柳体楷书特征:柳公权的楷书结构工整,中宫收紧,四周放开,处于颜体与欧体之间,既不过分肥胖,也不过分瘦峭,方圆适宜,骨力遒劲,被后人称为“颜筋柳骨”。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神策军碑》与《玄秘塔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