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的章法与布局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4
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
而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更是体现了华夏文明的精髓和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
本文将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探讨其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性和独特魅力。
一、章法的概念和重要性章法是指书法作品的结构和布局,是书法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了字的排列、大小、空间、形态和比例等方面,是书法作品的基本组织形式。
章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书法作品的整体效果和艺术价值。
在书法艺术中,章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好的章法可以使整个作品呈现出流畅、统一、和谐的美感,同时也能够表达出书法家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情趣。
相反,一个糟糕的章法不仅会影响到作品的美学效果,还可能使整个作品失去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章法是书法艺术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书法的创作和欣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章法之美的表现形式在书法艺术中,章法之美的表现形式千变万化,其美感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 字形的大小和布局书法作品中的字形大小和布局是章法之美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书法作品中,要根据作品主题和整体氛围来确定字的大小和布局,使得整个作品视觉效果和美学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
字形大小和布局的合理安排也能够体现书法家的创作功力和审美情趣。
2. 字与字之间的间距和相互关系书法作品中的字与字之间的间距和相互关系也是章法之美的重要表现形式。
间距的大小和布局的合理安排能够使整个作品看起来更加通透和自然,同时也能够表现出书法家的细致和用心。
而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关系则能够体现出书法作品的整体氛围和意境,为作品增添更多的艺术魅力。
3. 纸张的利用和整体形式的统一在书法作品中,纸张的利用和整体形式的统一也是章法之美的重要表现形式。
艺术家要充分利用纸张的空间,使书法作品呈现出舒展自然的风采,同时要注重整体形式的统一,确保整个作品在布局和形态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协调和谐一致。
这些表现形式都体现了章法之美在书法艺术中的独特魅力,以及对于书法作品整体艺术效果和审美价值的重要影响。
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章法是指在书法作品中,字、行、段、页之间的布局和排列方式。
它是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书法审美价值的重要方面。
章法之美是指艺术家在布局和排列中所展现出的秩序、和谐和美感。
章法之美体现在多个方面。
章法能够提升作品的整体效果。
通过合理的字、行、段、页的布局,可以使得作品形成整体的统一感,增强视觉冲击力,让观者有更好的阅读体验。
一个好的章法能够使作品的形式、内容、情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深远的艺术感受。
章法能够表现出作品的节奏和韵律感。
通过字的大小、间距、形态等的合理搭配,可以形成有规律、有层次感的布局,使得作品在视觉上有一种递进、起伏的感觉。
艺术家可以通过章法的运用来调整作品的节奏和韵律,使作品更具生动性和流畅感。
章法还能够体现出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不同的章法布局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运用大字、拖行、断句等特殊的章法布局,可以增强作品的庄重感和肃穆感,体现出作品所要表达的严肃主题;而采用流畅、舒展的章法布局,则可以表达出欢快、活泼的情感。
章法之美还体现在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在中国传统书法中,有许多古籍和经典著作对章法的布局有着独特的要求和规范。
艺术家可以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运用现代的设计理念和技巧,使得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章法也可以通过与其他艺术语言,如绘画、摄影等的融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
章法是书法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提升作品的整体效果,表现出作品的节奏和韵律感,体现出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同时也能够体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章法之美在于它所带来的秩序感、和谐感和美感,通过艺术家的独特搭配和创造,让作品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书法章法布局的原则和⽅法章法,篇章布局之法。
古⼈云:“积点以成字。
积字以成篇。
”在⼀幅作品中,字与字并不是⽆关的堆砌,⽽是⽣机联属、息息相关的;⾏与⾏也不是机械排列,⽽是顾盼映带、⾎脉贯通的。
因此积字成篇,就要懂得篇章布局,这就叫章法。
掌握章法,是学习书法的⼀个重要内容,是书法作品创作的前提之⼀。
下⾯,我们综合古⼈作品,归纳出以下章法布局的原则和⽅法。
⼀、构思谋篇写⽂章要讲究动笔前的“谋篇”,绘画要事先“构图”。
书法创作前也必须事先进⾏“构思谋篇”。
古⼈说:“意在笔中,笔居⼼后,皆须存⽤笔法,有难书之字,预于⼼中布置,然后下笔,⾃然容易徘徊,意态雄逸,不得临时⽆法,任笔所成。
”所以动笔前,要依据所要书写的内容进⾏⼀番考虑,⽐如位置的安排,留天地的多少,字多⼤为好,⾏距⼤约以多少为宜,有没有难以书写的字,等等。
这样下笔后就不⾄于“临时⽆法,任笔所成”了。
初学者在进⾏构思谋篇时,不妨先⽤⼩纸布置⼀下,犹如作画先构草图⼀样。
遇有不妥当的地⽅,加以调整修改,⼤局基本确定后再下笔。
⼆、⾸字领篇孙过庭《书谱》中说:“⼀点成⼀字之规,⼀字乃终篇之准。
”就是说在布局时,要在通篇之⾸,⽴⼀字为通篇之主,它的轻重疏密、体势意态直接管领了通篇的字体风格、变换起伏、字势斜正及形体⼤⼩等。
所以第⼀个字有很⼤的制约⼒,书写时必须考虑到整篇字的许多变化,认真定夺这个字,不可不假思索,随意下笔,影响整篇字的布局。
因此,章法布局的第⼆个原则是⾸字领篇原则。
学书者只要反复实践摸索,便能谙熟此道。
三、⾏⽓贯通通篇字与字之间妙在互相承应。
如果点画皆有意,字字尽有情,息息相关.⾎脉相通,互相管带,这就可谓上下相承、⾏⽓贯通。
唐代孙敬⽞说:“字体各有管束,⼀字管两字,两字管三字,如此管⼀⾏;⼀⾏管两⾏,两⾏管三⾏,如此管⼀纸。
”古⼈还说:“真(即楷书)则字终意不终,草则⾏尽势不尽,其得书之趣矣。
”可见,⾏⽓贯通原则是章法布局所不可缺少的。
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一、章法在书法中的作用章法是一种结构性的安排方式,是规定书写步骤、停顿、形式变化以及整个作品布局的规范。
它具有以下几个作用:1、为字形的产生和展现提供条件。
章法是书法创作最基本的限制和规范,它是决定作品字形产生和呈现的结构,是书法创作基本的创作条件。
2、规范书写的流程。
章法将书写过程规范化,有助于书写者按部就班地完成整个作品,避免产生横斜歪歪的作品,保证字形的整洁规范。
3、增强作品的美学感染力。
章法合理的安排可以使整个作品在结构性上合理布局,提高书法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4、表现书写者的个性。
章法与笔墨、气韵共同构成书法作品的呈现方式,不同书法作品的章法表现出的是书写者的特定个性和创作风格。
二、不同章法对书法作品的影响章法不仅仅是规范和布局,更是艺术表现方式,不同的章法对书法作品产生不同的影响。
1、正格章法。
正格章法是书法创作中最基本、最朴素的章法,它就是规定在一定的纸面范围内按一定的字数排列直行的字体组合。
正格章法的特点是结构合理、秩序井然,字形规范端正、整洁美观。
正格章法多用于封画、大字帖等正式场合。
2、静心章法。
静心章法是一种自然而欣赏性很强的章法,它注重自然、灵动、自由、简练,以形象的造访展现书写者精神的深度和境界。
静心章法变化多样,构图灵活,富有情趣、节奏感和空灵感,适用于注重自然、人文情感的时尚书法。
3、奇趣章法。
奇趣章法是书法创作中对章法最独特的一类,它主要突出风格、造型上的奇巧玄妙、意境深化的手法,创造一种具有独特格调以及自然韵律的情趣性的美。
奇趣章法的特点是变化多样、奇幻、有趣。
4、跳脱章法。
跳脱章法注重形之造访、气之留难,它的特点是不拘一格,随心所欲,有时是不想圆通的性格和约束,有时则是为了表达某种特殊的情感内涵而破坏、乱序排列,目的是达成精神和感情的净化,突出作品的表现力。
在书法创作中,良好的章法不仅是对字形形态的规范,更是对书写者思维导向、意境表达的体现。
书法作品格式详解 ⒈斗方: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正方形。
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
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⒉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长方形,尺寸不等。
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
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
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
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⒊对幅: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
通常两幅成对悬挂。
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 “对联”。
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
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⒋中堂: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
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其中小中堂为68CM×45CM)。
因为尺幅比较大,所以需要创作者具有精熟的技法和整体把握作品布局的能力。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要使它们之间主次有别,相应生辉。
落款切忌暄宾夺主。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数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盖在款字的下方,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⒌条幅: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条作品。
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对裁。
安排章法时,应能根据书体的特点,精心构思,立意要新。
谈书法的章法及布局作者:李亢来源:《群文天地》2013年第12期摘要:书法是我国优秀文化艺术的代表,研究其章法布局,对于书法艺术的发扬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书法的章法与布局是指一幅书法作品中字和字之间如何组合的问题,本文将就此问题作出概要的解释和探讨。
关键词:章法布局;排列组合;意义要领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张新明先生说,艺术给人以美感,书法艺术也不例外,也要给人以美感。
书法的章法布局是创作书法作品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我们既注意书法艺术的美感,又要要讲究书体的合理布局。
本文将就书法的章法布局、意义要领等做简要的介绍。
一、五体章法布局简介书法章法布局指书法作品中字字之间如何组合的问题,主要包括结字、布白、气势、落款、钤印等,不同书体对章法布局要求不一样,接下来就篆、隶、楷、行、草五体的章法布局作一个概要的介绍。
(一)篆书的章法布局小篆字体的特点极为匀整、流丽,与之相适应的章法布白更要做到齐整划一,所以篆书对行距排列和字体大小的整饬,比楷书和隶书更加严格。
篆书落款用的字体以隶书、行书或者行草为宜。
如用篆书本体落款则显得单调呆板。
(二)隶书的章法布局隶书的章法形式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纵有行,横有列,排列较为规则。
第二种为纵有行,横无列。
这种排列有行距,而字距参差不齐,字形大小不一,常在摩崖、碑阴、碑侧等见到。
隶书的基本布局讲究量纸定字,要求平整,四面留白,呼应中心并且要做到落款适宜,宾不夺主。
(三)楷书的章法布局楷书的章法形式与行、草书相比,其行距与字距比较规整。
纵有行,横有列。
字距与字距、行距与行距几乎相等。
主要分以下三种形式。
第一是字距与行距相等,魏碑和唐碑中的楷书多采用这种布局形式。
如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第二是行距宽于字距。
这是楷书章法较常见的写法,尤其是小楷中应用更为普遍。
第三是行距窄于字距。
这种布局形式多见于取扁势的楷书。
这种排列的特点是:虽为竖写,但看上去却像横写。
如南北朝的《张玄墓志》。
原文地址:书法布局章法(转载)作者:水墨留白书法布局章法章法,广义上讲,是包括款式,狭义上讲,是指整幅作品的谋篇布局。
经营位置“意匠惨淡经营中”,的确如此,章法布局包括一点一画、结字、行气、全篇布白、落款钤印以及装裱。
点画、结字在作品中只是一小局部,然而“一点或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它要与整篇相配合,可从以下九个方面认识。
一、定主宾之序书法创作当先从主体(正文的文字内容)入手,主位既定,宾从就可以围绕主体生发,或藏或露,或即或离,目的总在丰富其空间,充实其层次,如众星拱月一般,烘托得主体形象愈见突出愈完美。
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不是书艺作品最重要的方面。
但写什么内容需要作者认真选择,作品之内容有时能说明作者的思想感情、修养水平。
内容佳就给作品增加了一层意趣,文情并茂,千古如新。
传世的古代法书如:王羲之的《兰亭序》、苏轼的《赤壁赋》等。
这些文字在文学上已是不朽之作,况又是出自一流书家自撰自书,那怎么不珍如拱璧呢?对书家来讲能自撰诗文是一个重要的能力,不可忽视。
从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来讲,可以分为五类:即古代诗歌、文言文、新诗、白话文、“小数字”等。
另外在文字内容的选择时,最好要与其书体风格相协调,水乳交融,体现意境。
若“小数字”中的“虎”、“龙”为主者,宜将“虎”、“龙”之说明为宾。
总之,一幅之中必须有主有宾,齿序分明,才能集中丰富,统一而有变化。
二、掌均变之衡端庄持重,为人之一美,也是作品之一美。
如果一味求奇,失去安详稳定,就会使人感到不适,所以书法之章法不可以不求平衡。
然寻常之平易得,艺术之衡难求。
譬如一个在平地行走,是平衡的,但太一般了,几乎不构成什么美感。
杂技演员在钢丝上行走,摇摇晃晃地前进,就构成一种美感,大家乐意看,因为他本是难平衡的,而通过技巧驾驭,平衡了,就产生了美。
可知只有在机变中寻求平衡,在不平衡当中求出平衡,才是构成美感的、具备艺术价值的平衡,所以书法的章法,先须求变,而后求均;先须求奇,而后求稳,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将寻常的现象转换成艺术审美形象。
书法章法的三要素
书法章法的三要素包括结构、节奏和形态。
1. 结构:书法作品的结构是指字形和字间关系的布局和组合。
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作品的美感和凝练程度。
在书法作品中,结构要注意字形的平衡、对称和比例,以及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和关系。
一个良好的结构可以使作品看起来整齐、有序和统一。
2. 节奏:书法作品的节奏是指字形和笔画之间的连续性和韵律感。
在写字的过程中,要控制笔画的长短、粗细和厚薄,以形成诗意的节奏感。
节奏的运用可以增强作品的动感和流动感,使字迹有生命力。
3. 形态:书法作品的形态是指字形及其全部笔画的形状和特点。
形态要注意字形的纵横比例、曲直度、骨骼形态和笔画的变化。
一个好的形态可以使作品看起来匀称、自然和美观。
形态的运用需要讲究笔、墨、纸的配合,注重笔画的起伏和力度,以及适时的转折和变化,使字迹呈现出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
桥山中学集体备课教案书法章法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
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
亦称“大章法”。
习惯上又称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和一字与数字之间布置的关系为“小章法”。
明张绅《书法通释》云:“古人写字正如作文有字法。
章法、篇法,终篇结构首尾相应。
故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主’”。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书法》云:“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
余见米痴小楷,作《西园雅集图记》,是纨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
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
”可见,章书在一件书法作品中显得十分重要,书写时必须处理好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使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随势而安,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如是自能神完气畅,精妙和谐,产生“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效果。
布白的形式大体有三:一是纵有行横有列,二是:纵有行横无列(或横有行纵无列),三是纵无行,横无列,它们或有“镂金错采”的人工美,或具“芙蓉出水”的自然美。
一、平正、匀落这是最基本的要领,就是要使印文安排得匀称妥贴。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将笔画故作盘曲的姿态填满空间,也不能如铅字一样呆板。
一般以笔画繁者不觉其繁,笔画少者不觉其少的处理手法为主。
汉印及名家中不乏佳作,可细细体会。
二、疏密统一对印面文字笔画多寡差别较大的印,古人有时以“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方法处理,对多划字不让其占地多,对少划字反给予较多的地位,从而使疏密对比更强烈,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有时还可调整文字的异体和繁体,人为地安排疏密(如万、无、一等)要彼此统一。
三、巧拙、粗细印章的风格应提倡多样,“巧”“拙”是两种不同的风格。
但追求“巧”不能失之纤媚:追求“拙”不能失之狂怪。
印章文字中多巧者,则就参之以拙,文字中多拙者,则应参之以巧。
在传统艺术中,“漂亮”并非好字眼,常作为贬义词,作者都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评为“太漂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