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液化石油气槽车泄漏事故处置
- 格式:docx
- 大小:64.20 KB
- 文档页数:8
液化石油气罐车事故应急处置一、液化石油气罐车事故应急处置液化石油气公路运输罐车事故主要分为3种:未泄露、泄露、爆炸。
1.未泄露事故未泄露事故是指罐车受损未泄露和倾翻受损未泄露两种事故类型。
由于罐体受到损伤,其耐压性能降低,任何偶然因素都可能造成罐体的灾难性瞬间泄露。
根据点燃时间及泄露形态的不同,产生火球或发生蒸气云闪爆。
2.泄露事故泄露事故是指罐车因撞击擦碰等造成受损泄露和倾翻、坠落等原因造成的事故类型。
由于事故罐体发生泄露,根据泄露形态的不同,液化石油气与空气形成爆炸蒸汽云或者蒸汽一一液滴气云。
3.泄露燃烧爆炸事故泄露燃烧爆炸事故是指罐车受损、倾翻导致泄露燃烧的事故。
罐体由于受热,易发生热失效,沸腾液体迅速蒸发扩散,发生蒸气云爆炸,产生火球。
由于爆炸时泄漏物动量未完全损失,因此风力对爆炸影响较小,爆炸的破坏范围主要与液化石油气载液量有关,通过冲击波和火球对周围人员、建筑造成伤害与破坏。
由于蒸气云爆炸与液化石油气载液量及临界破裂压力有关,可由模拟软件计算出爆炸的大致危害范围。
二、液化石油气公路运输罐车事故基本处置措施1.冷却降温冷却降温是指当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罐体手段、泄露或者着火时,利用雾状水对罐体冷却降温,以达到降低罐体内压、防止罐体破裂目的的一种处置措施。
注意事项:罐体冷却均匀,不留空白,防止罐内温升与压力变化导致气相部分产生膨胀,液相部分出现冷缩,罐体受力不均出现裂缝。
对于满液位倾翻状态的罐车,不能对安全阀部位射水,防止液态石油气泄露过程气化吸热,喷射水流冻结安全阀弓起罐内压力剧升。
2.稀释抑爆稀释抑爆是指当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发生泄露时,利用喷雾水枪和水幕水枪出雾状水对泄露的液化石油不断进行稀释,降低现场可燃气体的浓度,可以达到抑制爆炸的目的。
注意事项:由于直流水与罐壁碰撞时会产生静电,因此,在稀释抑爆的过程中,不能喷射直流水。
当液化石油气从管口、喷嘴或破损处高速喷出时易产生静电,因此,在稀释抑爆的过程中排险组应及时将罐体尾部及阀箱内的接地线接入大地。
液化石油气泄露处置附件2道路运输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指导方案一、液化石油气的主要危险特性液化石油气极度易燃,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受热、遇明火或火花可引起燃烧、爆炸。
二、现场处置程序与措施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处置(一)现场询情救援人员接警到场后,要详细询问泄漏罐车的储量、泄漏部位、泄漏量、扩散范围;有无人员伤亡;是否采取堵漏措施以及可能采取的堵漏方法等。
(二)侦察检测掌握泄漏扩散区域及周围有无火源;利用检测仪器检测事故现场液化石油气浓度;测定现场及周围区域的风力和风向。
(三)设立警戒污染范围不明的情况下,初始隔离至少100m,下风向疏散至少800m,发生大量泄露时,初始隔离至少500m,下风向疏散至少1500m。
然后根据询情和侦检情况,确定警戒范围,设立警戒标志,布置警戒人员,严控人员出入,在整个处置过程中,实施动态检测。
密切注意危险区有关人员的行动,并随时注意风向的变化,以便采取应急措施。
(四)疏散救人救援人员应立即搜寻遇险人员,并对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警戒范围内的所有人员及时组织疏散,有序进行,确保被疏散人员的安全。
对现场伤亡人员,由医疗急救单位及时进行抢救。
(五)禁绝火源切断警戒区内所有电源,熄灭明火;高热设备停止工作;关闭警戒区内抢险人员的手机,切断电话机线路,使用防爆通讯工具;不准穿化纤类服装和带铁钉的鞋进入警戒区,不准携带铁质工具进入扩散区参加救援。
(六)有效防护进入事故现场的消防人员,都要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进入内部执行关阀堵漏任务的消防队员要着全封闭式防化服,或其他型号的防化服,戴防化手套,穿防化安全靴。
处理液化气体时,应穿防寒服。
(七)稀释气体以泄漏点为中心,在罐车或容器的四周设置水幕或喷雾水枪喷射雾状水驱散、稀释沉积漂浮的气体,禁止使用直流水,以免强水流冲击产生静电。
用抗溶性泡沫覆盖泄露物,防止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
(八)堵漏排险1.器具堵漏(1)罐体孔洞型泄漏,可使用专用的管道内封式、外封式、捆绑式充气堵漏工具进行堵漏,或用螺丝钉加粘合剂旋拧,或利用木楔、硬质橡胶塞封堵。
液化石油气罐车泄漏的应急抢险范文液化石油气罐车是一种常见的运输工具,但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泄漏事故。
液化石油气罐车泄漏事故一旦发生,往往会给周围环境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
因此,当发生液化石油气罐车泄漏事故时,我们必须迅速采取应急抢险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小事故带来的影响。
液化石油气罐车泄漏事故的应急抢险工作需要经过三个步骤:事故调查、应急处置和事故评估。
首先,我们需要对事故进行调查,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泄漏物的性质,为后续的应急处置提供依据。
其次,我们需要迅速进行应急处置,防止泄漏物进一步扩散和造成更大的危害。
最后,我们需要对事故进行评估,总结教训并改进应急抢险措施,以提高应对类似事故的能力。
在进行应急处置时,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先是确保人员安全。
在液化石油气罐车泄漏事故中,面临着爆炸、火灾、中毒等多种危险因素,因此,我们要确保抢险人员的人身安全,穿戴防护装备,避免暴露在有害物质中。
接下来,我们要迅速切断泄漏源。
可以借助专业工具和装备,对泄漏处进行封堵,以防止液化石油气进一步泄漏。
然后,我们要进行泄漏物的扩散控制。
使用吸附剂、沙土等材料进行泄漏物的抑制和收集,防止泄漏物流入水体和地下。
同时,要对周围环境进行监测,及时判断泄漏物扩散范围,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护周围人员和环境。
最后,进行事故清理和恢复工作。
清理泄漏物,修复设备和设施,确保现场恢复安全与正常。
在应急抢险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做好与相关部门和组织的沟通协调工作。
及时向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
同时,要与相关企业、居民等进行沟通,告知他们事故的情况和应对措施,减少恐慌和误解。
同时,要积极寻求国内外专家的帮助,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确保应急抢险的顺利进行。
液化石油气罐车泄漏事故的发生给周围环境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应急抢险的重要性,要加强应急抢险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响应的能力和水平。
液化石油气罐车事故紧急处置措施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在运输过程中,如遇到液化石油气泄漏,应立即通知所在地(或附近)液化气充装企业和起吊车辆,并及时营救和安全疏散周围人员,实施紧急处置措施。
一、参加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泄漏事故应急处置的人员应获取液化石油气的理化性质、毒性特征、中毒急救等必要信息,并按本措施进行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泄漏处置。
处置人员应首先询问遇险人员情况,了解容器储量、泄漏量、泄漏时间、部位、形式、扩散范围,周边单位、居民、地形、电源、火源等情况,消防设施、工艺措施、到场人员处置意见。
并使用检测仪器测定泄漏物质、浓度、扩散范围。
二、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事故通常有:1.液化石油气泄漏2.液化石油气火灾三、液化石油气泄漏应急处置措施(一)报警拨打119,120等,并视泄漏量情况及时报告政府有关部门。
(二)建立警戒区。
立即根据地形、气象等,在距离泄漏点至少400米范围内实行全面戒严。
划出警戒线,设立明显标志,以各种方式和手段通知警戒区内和周边人员迅速撤离,禁止一切车辆和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
对于大泄漏,考虑至少隔离800米(以泄漏源为中心,半径800米的隔离区)。
(三)消除所有火种立即在警戒区内停电、停火,灭绝一切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的火种。
进入危险区前用水枪将地面喷湿,以防止摩擦、撞击产生火花,作业时设备应确保接地。
(四)控制泄漏源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或翻转容器,避免液体漏出。
如管道破裂,可用木楔子、堵漏器堵漏或卡箍法堵漏,随后用高标号速冻水泥覆盖法暂时封堵。
(五)导流泄压若各流程管线完好,可通过出液管线、排污管线,将液态烃导入紧急事故罐,或采用注水升浮法,将液化石油气界位抬高到泄漏部位以上。
(六)罐体掩护从安全距离,利用带架水枪以开花的形式和固定式喷雾水枪对准罐壁和泄漏点喷射,以降低温度和可燃气体的浓度。
(七)控制蒸气云如可能,可以用锅炉车或蒸汽带对准泄漏点送气,用来冲散可燃气体;用中倍数泡沫或干粉覆盖泄漏的液相,减少液化气蒸发;用喷雾水(或强制通风)转移蒸气云飘逸的方向,使其在安全地方扩散掉。
液化石油气罐车泄漏的应急抢险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常见的能源,广泛应用于家庭、工业和交通领域。
然而,在液化石油气的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偶尔可能会发生泄漏事故。
液化石油气泄漏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给人员和环境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应急抢险措施对于处理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液化石油气罐车泄漏的应急抢险方法,主要包括事故场景评估、危险识别和防护措施的制定、泄漏源控制、人员疏散和安全救援等方面。
首先,针对液化石油气罐车泄漏事故,需要尽快对事故现场进行评估,了解泄漏程度和可能引发的危害。
评估包括了解罐车容量、气体泄漏速率、泄漏位置和环境条件等。
同时需要考虑到泄漏气体的特性,比如密度、易燃性、爆炸极限等。
评估得出的信息将为后续的抢险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其次,在了解泄漏情况后,需要制定相应的危险识别和防护措施。
首先,需要确定事故现场的危险区域,并进行标识。
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安全方案,包括设立隔离区域和设置临时隔离点。
此外,还需提前准备好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和扑救器材,以确保每个抢险人员的安全。
第三,泄漏源控制是应急抢险的重中之重。
根据泄漏情况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控制手段。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遮燃物、水雾或泡沫等来控制泄漏源。
对于小型的泄漏事故,可以尝试用泥土、砂土或其他固体物质覆盖泄漏点,以阻止气体进一步泄漏。
同时,根据泄漏点的大小和位置,可以考虑对罐车进行封堵或转移。
其次,在进行泄漏源控制的同时,需要对现场人员进行疏散和安全救援。
在疏散过程中,要确保抢险人员尽可能远离泄漏源,避免进一步造成伤害。
同时,应及时通知周边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告知事故情况和安排疏散措施。
根据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可以组织专业救援队伍进行救援和医疗抢救工作。
最后,对于液化石油气罐车泄漏事故,应急抢险后的善后工作是同样重要的。
善后工作包括清理事故现场、修复设备和恢复正常运行等。
在清理过程中,应注意处理泄漏物质的规范,确保不会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浅谈液化石油气槽车事故处置方法刘标摘要:近年来,随着液化石油气使用的不断增多,液化石油气槽车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一旦泄漏,由于其特殊的理化性质,事故现场处置十分复杂、困难,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排险措施,彻底不留隐患地消除险情,如果处置不当,极易造成严重的灾难事故,如何科学、合理处置液化气槽车泄漏事故已经成为救援队伍亟待解决的难题。
文章通过分析液化气槽车罐体的基本结构、事故特点、事故成因、处置对策、预防措施,总结此类灾害事故的处置措施。
供各级各类参战人员参考、借鉴,以期发挥有益的警示和启示作用。
关键词:液化石油气;结构;槽车事故;措施1引言液化石油气槽车是一种储存、运输液态石油气的移动式压力容器。
由于工作状态下承受着剧烈的振动和冲击,环境恶劣多变,介质易燃易爆。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C3、C4和少量的C5。
由炼厂气所得的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同时含有少量戊烷、戊烯和微量硫化合物杂质。
液化石油气是混合物,其比重随组成的变化而变化。
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具有气体性质。
在气态时密度大于1.52kg/m3,比空气重1.5~2倍,易在低洼处会聚,沿地面扩散。
在液态时密度小,同体积的重量约为水的1/2。
在常温下,它的沸点是-6.3℃~-47.7℃。
液化石油气由液态变成气态时,其体积扩大250~300倍。
闪点为-140℃~-40℃。
着火温度为470℃~510℃。
点火能量小。
为万分之几毫焦耳,最小引燃能量为0.2~0.3m J。
爆炸下限低。
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达到1.5%~9.5%时,遇有点火源即能发生爆炸。
液化石油气具有易燃性、聚积性、扩散性、膨胀性、爆炸性、毒害性等。
燃烧时伴随爆炸、破坏性大、火焰温度高,辐射热强、易形成二次爆炸、火灾初发面积大。
通过对近15年100例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事故原因的统计分析,可归纳为六种:车体失衡、碰撞刮擦、超高通行、设备老化、罐车超载、介质问题[1]。
液化石油气贮罐(槽车罐)事故的安全处置规定(一)侦察检测1、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严禁盲目进入燃烧区,可利用望远镜等装备从远处观察。
深入燃烧危险区侦察作业人员,三人以上形成侦察小组,穿戴密封的防静电服、鞋、手套、隔绝式空气呼吸器,并用开花水枪或喷雾水枪掩护。
2、必须使用可燃气体检测仪从安全区域开始向危险区域逐渐进行检测,必须进行不间断的侦察检测。
(二)警戒1、燃烧危险区域,禁绝一切火源、电源、火花和炽热物体;除消防指战员及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灭火车辆外,禁止一切其它车辆和人员入内。
入内人员禁止携带打火机、手机、笔记本电脑、BP机和非防爆照明灯具等一切可能产生火花的物件。
2、除进入爆炸危险区域内直接处理事故的消防指战员和有关工作人员(人数限制到最低程度)外,禁止一切车辆和其他人员入内。
(三)处置1、支队、中队必须设立安全员,支队安全员由指挥长以上人员担任,中队安全员由副中队长以上人员担任。
负责本级单位的作战行动安全,检查进入燃烧危险区以内人员的防护装备,不按要求佩带防护装备和防护装备达不到安全要求的,严禁进入;对进出作业人员进行登记(包括姓名、进出时间、钢瓶压力);提醒作业人员严格按照处置程序作业,对违反处置程序的必须立即制止其作业;观察储罐变化情况及当天的气象条件(风向、风力等变化情况),如出现爆燃、爆炸前兆,及时报告现场指挥部。
2、必须在贮罐不泄漏、爆炸危险区液化石油气浓度降低到爆炸下限的1/4以下,才能把罐体转移到对人员和其它物体没有威胁的安全处。
3、在贮罐破裂严重,液化石油气大量泄漏,无法进行封堵,随时可能发生爆燃、爆炸的情况下,爆炸危险区域和燃烧危险区域内人员要在指挥员的命令下,有组织有秩序的迅速撤退到戒严区域内指定位置,撤退时要尽可能的将灭火车辆器材一同转移。
4、当贮罐发生尖啸声,火焰颜色由红变白或贮罐发生颤抖等爆炸前兆现象,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所有人员要在指挥员的命令下,有组织有秩序的撤退到戒严区域内指定位置,并做好防爆掩蔽(防冲击和砸碰)。
液化石油气罐车泄漏的应急抢险范本液化石油气(LPG)是一种高度易燃易爆的气体,一旦罐车发生泄漏,可能引发严重事故。
为了能够有效地应对液化石油气罐车泄漏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应急抢险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立即通知、组织力量、现场处置、风险评估等几个方面,探讨应急抢险工作的范本。
一、立即通知当液化石油气罐车发生泄漏事故时,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和责任单位。
首先,要拨打急救电话,快速报警并告知事故的具体情况。
同时,应向公安、消防、环保、卫生等相关部门发起通报,以便它们能够及时赶赴现场并做好相应的工作准备。
除此之外,还要通知工作和救援人员,以及事故现场周边居民,提醒他们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危险进一步扩大。
二、组织力量在通知相关部门后,应立即组织相关力量进行应急抢险工作。
首先,要成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指挥部,确定指挥人员和分管各项工作的责任人。
指挥部要做好工作分工,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并确保信息畅通,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进展。
同时,要及时召集专业人员组成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装备和器材,以便能够高效地进行现场处置。
三、现场处置现场处置是应急抢险的核心环节。
在进行现场处置时,要根据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以及泄漏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要确保现场的周边区域安全,封锁事故现场,并设立警戒线,避免人员和车辆靠近现场。
然后,要迅速扑灭可能引燃的火源,采取泡沫、干粉等灭火剂进行灭火。
同时,要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佩戴必要的防护装备,防止发生二次事故。
另外,要注意采取防止扩散和隔离措施,使用隔离器材封堵泄漏源,减少泄漏速度,降低风险。
最后,要做好现场清理工作,将泄漏物和清洗剂进行妥善处理,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
四、风险评估在进行现场处置之后,要进行风险评估工作。
首先,要对泄漏事故造成的影响范围进行评估,包括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程度和环境污染情况等。
然后,要评估事故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包括住户的安全状况、交通道路的通行情况等。
液化石油气罐车泄漏的应急抢险
液化石油气罐车泄漏是一种危险情况,需要采取紧急的抢险措施来保护人员和环境。
下面是一些应急抢险措施的建议:
1.采取安全措施:首先,确保员工和周围人员的安全。
将人员远离泄漏点,迅速设置警戒线,并确保禁止任何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2.报警通知:紧急情况下应及时拨打紧急救援电话(例如110、119等)并向当地相关部门报警,告知详细情况,并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
3.紧急切断燃气源:如果可能的话,尝试切断石油气罐车的燃气源。
关闭罐车上的阀门等控制装置,以停止泄漏。
4.隔离泄漏点:要立即采取措施将泄漏的石油气隔离,避免进一步泄漏扩散。
使用牢固的物体(例如沙袋、土堆、围栏等)构建临时隔离物,以限制泄漏范围。
5.通风处理:确保泄漏区域有良好的通风,以防止气体积聚。
利用风或机械设备增加通风,并避免任何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的情况。
6.防爆措施:在泄漏点周围设置泄漏通道,以防止气体积聚,并在可能发生火灾或爆炸的区域设置适当的防爆设备。
7.调动专业人员:及时联系当地的危险品处理公司或专业人员,他们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来处理此类紧急情况,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现场处理。
8.公众安全宣传:及时向周围的居民、商户等公众宣传相关紧急情况,并提供相应的安全建议,让他们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自己。
请注意,在处理液化石油气泄漏的紧急情况时,请确保自己的安全,并尽量遵从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建议。
如果您不熟悉应急抢险措施,请尽快联系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浅谈气槽车事故应急处置风险液化石油气是石油产品之一。
英文名称liquefied petroleum gas,简称LPG。
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在一定的压力下(0.4~0.6MPa)为液态的烃类物质。
是由炼厂气或天然气(包括油田伴生气)加压、降温、液化得到的一种无色、挥发性气体。
近年来,随着液化石油气使用的不断增多,液化石油气汽罐车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引起泄漏,造成爆炸及火灾的事故也日益增多。
液化石油气一旦发生泄漏,由于其特殊的理化性质,事故现场处置十分复杂、困难,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排险措施,彻底不留隐患地消除险情。
1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和理化性质1.1 组分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C3、C4和少量的C5。
由炼厂气所得的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同时含有少量戊烷、戊烯和微量硫化合物杂质。
1.2 理化性质1.2.1 比重。
液化石油气是混合物,其比重随组成的变化而变化。
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具有气体性质。
在气态时密度大于1.52kg/m3,比空气重1.5~2倍,易在低洼处会聚,沿地面扩散。
在液态时密度小,同体积的重量约为水的1/2。
在常温下,它的沸点是-6.3℃~-47.7℃。
液化石油气由液态变成气态时,其体积扩大250~300倍。
1.2.2 闪点低。
闪点为-140℃~-40℃。
1.2.3 燃点低。
着火温度为470℃~510℃。
1.2.4 点火能量小。
为万分之几毫焦耳,最小引燃能量为0.2~0.3mJ。
1.2.5 爆炸下限低。
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达到1.5%~9.5%时,遇有点火源即能发生爆炸。
2 液化石油气的危险特性液化石油气具有易燃性、聚积性、扩散性、膨胀性、爆炸性、毒害性等。
燃烧时伴随爆炸、破坏性大、火焰温度高,辐射热强、易形成二次爆炸、火灾初发面积大。
3 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事故原因分析通过对近15年100例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事故原因的统计分析,可归纳为六种:车体失衡、碰撞刮擦、超高通行、设备老化、罐车超载、介质问题。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浅谈液化石油气槽车泄漏事故处置(通用版)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浅谈液化石油气槽车泄漏事故处置(通用版)摘要:近年来,液化石油气槽车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事故越来越。
液化石油气泄漏后,往往处置难度很大,而且一旦发生爆炸,会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目此,研究液化石泄漏事故的处置措施很有必要。
关键词:液化石油气;槽车;泄漏;处置措施液化石油气是我国城镇居民的主要生活燃气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燃料。
我国每年消耗的液化石油气在1000万t以上,用以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液化石油气的装置,遍及城市的各个角落。
作为燃料,液化石油气具有热值高、无污染等特点,使用的普及率越来越高。
近年来,随着液化石油气使用的不断增多,液化石油气槽车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引起泄漏,造成爆炸及火灾的事故也日益增多。
液化石油气一旦发生泄漏,由于其特殊的理化性质,事故现场处置十分复杂、困难,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排险措施,彻底不留隐患地消除险情。
1液化石油气的理化性质液化石油气是从油气田或石油炼制过程中所取得的一部分碳氢化合物,其成分主要由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组成。
(1)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无色、透明、低毒、有特殊气味的物质,在低温或加压下是液体,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
(2)液态液化石油气比水轻,气态液化石油气比空气重。
常温常压下的液化石油气为气志,相对密度(空气=1)大f1.52,比空气重1.5~2倍。
消防作战危化品应急救援—液化石油气(LPG)泄漏事故处置措施一、液化石油气的理化特性(一)液化石油气组成液化气主要成分含有丙烷、丙烯、丁烷、异丁烷、丁烯、异丁烯等低分子类,(碳三-碳四的混合物)而一般经过处理的民用液化气主要成分有:丙烷、正丁烷及异丁烷等,无色气体或黄柠色油状液体、特殊臭味。
(二)液化石油气理化性质常压下为气态,具有气体性质,经过降温和加压处理后成为液态,密度增大。
闪点为-74℃,引燃温度为426~537℃,爆炸极限为2%~10%。
液态的液化气挥发性较强,在液态挥发成气体时,其体积扩大250~300倍,其热值大,最高燃烧温度可达1900℃,体积膨胀系数约为水的10~16倍,相对密度为空气的1.56倍,易在低洼处沉积。
(三)液化石油气危险性(1)易燃易爆。
(2)气液态体积比值大、易挥发。
(3)液化石油气液态比重比水轻。
(4)体积膨张系数大。
(5)容器内压力大于外界大气压(四)液化石油气的毒害性液化石油气本身并无毒性,但有麻醉及窒息性,使生物反应能力降低。
但液化石油气使用不当时,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素结合,而造成缺氧状态(一氧化碳中毒,导致死亡)。
二、常见液化石油气槽车事故及泄漏处置方法情形一:槽车底盘严重损坏,人员伤亡,但罐体及联接管路、阀门、安全附件没有损坏,没有造成液化石油气泄漏。
处置方法:经过缜密侦察后,如罐体及联接管路、阀门、安全附件、法兰联接保持完好,没有造成液化气泄漏,可先进行倒罐处理,再将事故槽车拖至安全空旷地带做进一步的处置。
情形二:槽车底盘严重损坏,罐体焊缝破裂,液化石油气大量泄漏。
处置方法:由于事故罐体焊缝破裂,破坏力极大,堵漏难度极大,一旦发生燃烧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
首先应划定警戒区域,消除各种火源,疏散区域内的群众,实施道路交通管制、启动跨区域灭火救援行动预案,成立现场指挥部,调集起重设备、医疗救护力量等。
同时马上用喷淋水对事故罐进行喷淋冷却,用高压喷雾水枪驱散稀释空气中的液化气和保护抢修人员。
The crisis not only brings trouble, but also contains unlimited business opportunities.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如何处置液化气槽车泄漏事故随着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油、气等能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大,各类加油站、液化气站、乡镇化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
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方便的燃料,是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燃气之一,现已进入大部分家庭,同时,它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而公路运输已成为将液化石油气从生产领域转移向消费领域的主要输送途径,运输车辆也随之增多。
但由于液化石油气属于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火灾危险性较大,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车毁人亡的火灾或爆炸事故。
如何合理处置液化气槽车泄漏事故已经成为每一支特勤队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事故特点(一)引发事故原因多车辆陈旧、技术状况或天气状况差、运输人员对道路不熟悉、车辆与过街架空建筑相撞、驾驶人员技术不熟练或疲劳驾驶、违章运输、违章装卸、运输人员未经安全培训等都会引发液化气槽车泄漏,甚至燃烧爆炸。
(二)易造成人员伤亡交通事故发生突然,驾驶室内人员很难迅速作出反应。
无论是单车还是两车相撞,很容易造成驾驶室内人员受伤或死亡,倘若驾驶室变形严重,被困人员很难自己逃生,普通救援人员也难以施救。
(三)处置时间长交通事故引起的液化气槽车泄漏,处置时间少则需要五、六个小时,多则可达二十几个小时。
因此,在实施交通管制后,事故现场周围积压的车辆越来越多,交通压力非常之大。
(四)危险性大液化气槽车一旦发生事故,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或造成流淌性大面积火灾。
未起火的情况下,泄漏出的可燃物扩散后同时迅速蒸发,可燃气体或蒸气笼罩事故现场,发生着火或爆炸的危险性相当大。
二、液化石油气的主要理化性质液化石油气具有易燃易爆、低温、腐蚀等特性,常温常压下为无色低毒气体,添加恶臭剂后,有特殊臭味,低温或加压时为棕黄色液体。
浅谈液化石油气槽车泄
漏事故处置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浅谈液化石油气槽车泄漏事故处置摘要:近年来,液化石油气槽车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事故越来越。
液化石油气泄漏后,往往处置难度很大,而且一旦发生爆炸,会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目此,研究液化石泄漏事故的处置措施很有必要。
关键词:液化石油气;槽车;泄漏;处置措施
液化石油气是我国城镇居民的主要生活燃气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燃料。
我国每年消耗的液化石油气在1000万t以上,用以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液化石油气的装置,遍及城市的各个角落。
作为燃料,液化石油气具有热值高、无污染等特点,使用的普及率越来越高。
近年来,随着液化石油气使用的不断增多,液化石油气槽车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引起泄漏,造成爆炸及火灾的事故也日益增多。
液化石油气一旦发生泄漏,由于其特殊的理化性质,事故现场处置十分复杂、困难,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排险措施,彻底不留隐患地消除险情。
1 液化石油气的理化性质
液化石油气是从油气田或石油炼制过程中所取得的一部分碳氢化合物,其成分主要由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组成。
(1)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无色、透明、低毒、有特殊气味的物质,在低温或加压下是液体,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
(2)液态液化石油气比水轻,气态液化石油气比空气重。
常温常压下的液化石油气为气志,相对密度(空气=1)大f1.52,比空气重1.5~2倍。
经过降温或加压即成为液态,其密度约为水的一半。
(3)液化石油气的沸点低。
在常压下,丙烷为-42℃,丁烷为-10℃。
在常温常压下易气化,一般情况下,单位体积的液体全都气化,体积增大250~300倍,同时吸收大量的热。
(4)燃点低、热值大。
液化石油气的着火温度约为430℃~500℃,点火能量低。
在标准状况下燃烧1kg液化石油气约释放4.98×106J的热量,相当于城市煤气的6倍。
(5)受热膨胀。
液化石油气随着受热温度增高,密度越来越小,体积则增大。
其液态体积膨胀率比汽油、煤油都大,比水约大10~16倍,在15℃时其膨胀率为0.3%,容器内的液化石油气体随着温度上升压力迅速增大。
(6)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台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爆炸下限为1.5%,上限为10%,它的爆炸极限低而宽。
(7)有毒性、带电性、腐蚀性。
若空气中含有10%以上液化石油气时,人在该气体中5min就会麻醉。
液化石油气中含有硫化氢,对人的神经系统危害极大。
液化石油气在灌装和运输中极易产生静电,所以,灌装和运输中应设有静电导除装置。
液化石油气具有腐蚀性,对容器、管道、橡胶管阀门、密封物料等有腐蚀作用。
2 液化石油气槽车简况
槽车,也叫罐车,是固定在流动车架上的卧式储罐,分压力储罐槽车和常压储罐槽车,其功能是专门用来运输危险化学品(液化气体和常压液体)。
2.1 槽车的分类形式
(1)按照运输工具划分,可分为汽车槽车和铁路槽车。
(2)按照设计温度划分可分为常温型、低温型、深冷式3种。
2.2 槽车的基本结构
槽车由车底盘和罐体2大部分构成,在罐体上设有安全阀、阀门箱、紧急切断装置、液位计、温度计、压力表、装卸阀门、入孔、导静电接地装置、防冲板、铭牌等部件。
(1)安全阀:安全阔位于罐体上部,是一种通过自动开启排放气体来降低容器内压力的安全泄压装置。
(2)紧急切断装置用于发生泄漏时进行紧急止漏,包括手动油泵、串联阀、紧急卸油阀、液相紧急截止阀、气相紧急截止阀等部件。
手动油泵和串联阀位于阀门箱内,紧急卸油阀位于罐体尾部,在发生泄漏时,可以利用手动油泵和紧急卸油阀关闭位于罐体内部的液相和气相紧急截止阀。
(3)液位计:罐体尾部的液位计,能方便准确地测得罐体内的液面高度。
(4)装卸阀门:位于阀门箱内,包括液相和气相快速接头,以及液相和气相手动球阀。
(5)人孔:位于罐体顶部或尾部,供检修和内部清洗用。
(6)温度计:测量罐体内介质温度,位于阀门箱内。
(7)压力表:测量罐体内压力,位于阀门箱内。
(8)防冲板:位于罐体内部,用于减少运输中介质对罐体的运行压力,增加槽车运行的稳定性。
(9)铭牌:位于罐体尾部表面,标有槽车型号、介质名称容量、压力、满载总重、温度、容积等内容。
3 液化石油气槽车易发生泄漏的部位
3.1 阀门的泄漏
阀门法兰的密封垫片因老化、开裂等引起的泄漏。
法兰分为阀门前法兰和阀门后法兰,一般说来,阀门后法兰泄漏危险性较小,阀门前法兰泄漏就比较麻烦。
3.2 营线的泄漏
液化石油气管线因材质薄弱或受震动、撞击等出现裂缝泄漏,若气相管泄漏,在一定时间内的泄漏量要少一些,如果液相管泄漏,危险性更大。
3.3 罐根部的泄漏
贮罐根部因材质问题或其他原因出现裂缝泄漏,此处不受阀门控制,但一般裂缝不会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