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气站事故易发部位及危险点
- 格式:docx
- 大小:19.09 KB
- 文档页数:3
X X X液化气站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风险点辨识1.1储存、充装过程中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为火灾、爆炸、电气伤害、机械伤害、车辆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低温冻伤以及噪声振动伤害等。
公司内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区域有:储罐区、压缩机间、计量灌瓶间。
上述区域一旦因为设备腐蚀、操作不当、工作超压等情况时,液化石油气均有可能泄漏,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
在接卸、充装过程中,如果操作条件变化引起压力波动,或者误操作,均可能因设备自身缺陷或焊缝缺陷而引起液化石油气泄漏。
可能发生泄漏的地点很多,管道焊缝、阀门、法兰盘、压缩机等都有可能发生泄漏。
泄漏气体一旦遇引火源,就会发生火灾和爆炸。
能够引发火灾、爆炸的原因主要有:(1)泄漏引发事故①接卸液化石油气时,液位计监测不准确,容易造成跑冒,引发火灾、爆炸。
②接卸液化石油气胶管破裂、密封垫破损、快速接头紧固栓松动等原因引起泄漏,导致火灾、爆炸等事故。
③在放散时液化石油气急剧气化容易在放散口形成蒸气云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
④低温液体泵发生故障及损坏导致泄漏引发火灾、爆炸。
⑤运行过程中管道发生结冰现象,导致设备破裂泄漏,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
⑥在对设备进行化冰作业过程中,如果使用高温蒸汽或者热水、电加热器进行加热,极易因液化石油气快速气化引起压力升高过快,导致设备、管道破裂引发泄漏,从而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
⑦输送管线如接触高温热源、受明火烘烤或夏季高温等原因而导致管道内压增大、管线开裂,发生泄漏。
⑧液化石油气储罐超量储存、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等附属安全设施失效导致大量泄漏引发火灾、爆炸。
⑨夏季高温,储罐未采取良好的降温喷淋措施,导致储罐内压增大,储罐发生物理爆炸,泄漏的石油气气化后与空气混合,遇明火高热引发火灾事故。
(2)存在着多种引|火源①站内明火使用不当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
明火包括火柴、打火机、烟火、普通灯具照明、机动车的排气管、电焊等。
液化气站安全管理与隐患防范措施某液化气站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缺陷:如果液化石油气储罐、残液罐等设备存在缺陷,可能会导致设
备损坏,进而引发事故。
例如,储罐可能因长期使用或维护不当而出现腐蚀、老化等问题,使其在压力作用下破裂或爆炸。
2.操作失误: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如果违反安全规程或缺乏必要的培训,可能
会导致操作失误,进而引发事故。
例如,灌装时如果速度过快,可能会产生较大的静电,存在安全隐患。
3.火源控制不当:火源控制不当可能会引发火灾或爆炸等事故。
例如,液化
气站的火源可能来自加热炉、电火花、烟蒂等,如果缺乏有效的火源控制措施,可能会引燃可燃气体,导致事故发生。
4.环境因素:液化气站所处的环境也可能会导致事故发生。
例如,液化气站
应远离高温、明火、易燃易爆物质等危险区域,以避免发生连锁反应造成重大事故。
5.应急设施不足:液化气站应配备齐全的应急设施,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能够
及时处理和救援。
如果应急设施不足或维护不当,可能会错过最佳的救援时机,导致事故扩大化。
综上所述,液化气站应当加强设备维护和安全管理,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完好;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严格控制火源,消除事故隐患;选择安全的建站位置,避免环境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同时也要加强应急设施的配备和维护,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救援和处理。
XXX液化气站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风险点辨识1.1储存、充装过程中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为火灾、爆炸、电气伤害、机械伤害、车辆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低温冻伤以及噪声振动伤害等。
1.1.1火灾、爆炸公司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区域有:储罐区、压缩机间、计量灌瓶间。
上述区域一旦因为设备腐蚀、操作不当、工作超压等情况时,液化石油气均有可能泄漏,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
在接卸、充装过程中,如果操作条件变化引起压力波动,或者误操作,均可能因设备自身缺陷或焊缝缺陷而引起液化石油气泄漏。
可能发生泄漏的地点很多,管道焊缝、阀门、法兰盘、压缩机等都有可能发生泄漏。
泄漏气体一旦遇引火源,就会发生火灾和爆炸。
能够引发火灾、爆炸的原因主要有:(1)泄漏引发事故①接卸液化石油气时,液位计监测不准确,容易造成跑冒,引发火灾、爆炸。
②接卸液化石油气胶管破裂、密封垫破损、快速接头紧固栓松动等原因引起泄漏,导致火灾、爆炸等事故。
③在放散时液化石油气急剧气化容易在放散口形成蒸气云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
④低温液体泵发生故障及损坏导致泄漏引发火灾、爆炸。
⑤运行过程中管道发生结冰现象,导致设备破裂泄漏,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
⑥在对设备进行化冰作业过程中,如果使用高温蒸汽或者热水、电加热器进行加热,极易因液化石油气快速气化引起压力升高过快,导致设备、管道破裂引发泄漏,从而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
⑦输送管线如接触高温热源、受明火烘烤或夏季高温等原因而导致管道压增大、管线开裂,发生泄漏。
⑧液化石油气储罐超量储存、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等附属安全设施失效导致大量泄漏引发火灾、爆炸。
⑨夏季高温,储罐未采取良好的降温喷淋措施,导致储罐压增大,储罐发生物理爆炸,泄漏的石油气气化后与空气混合,遇明火高热引发火灾事故。
(2)存在着多种引|火源①站明火使用不当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
明火包括火柴、打火机、烟火、普通灯具照明、机动车的排气管、电焊等。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一、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危险、有害因素结合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储存工艺过程的特点,其主要存在的事故类别有泄漏、中毒窒息、火灾、机械伤害、触电、化学腐蚀、冻结、高处坠落、容器爆炸等危险、有害因素。
1、产生液化石油气泄漏危险的原因分析在液化石油气储配站运行过程中。
液化石油气泄漏是最可能和最容易酿成重大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
有4个重要的工艺单元,是可能产生液化石油气泄漏危险的主要部位。
(1)液化石油气火车槽车的装卸栈桥a.装卸栈桥长度和宽度不够和未设置机械吊装设施等,因建造中不符合标准造成卸料作业困难;b.装卸鹤管、管道破损都会导致液化石油气泄漏。
(2)压缩机运行可能造成液化石油气泄漏的原因a.由于压缩机进出口管道未按工艺要求设置相应的阀门或阀门有缺陷:b.压缩机室布置不符合规定,造成操作不便,导致泄漏。
(3)液化石油气储存过程中可能造成泄漏的原因a.因设计制造和安装缺陷导致液化石油气贮罐、缓冲罐、残液管、管道、阀门等破损泄漏。
b.因冬季寒冷.防冻措施不力.导致阀门等部位冻裂泄漏。
(4)液化石油气钢瓶充装过程可能造成液化石油气泄漏的原因a.充装枪或软管破损,导致液化石油气泄漏;b.充装间布置不符合规定,造成操作不便。
导致泄漏。
2、中毒窒息根据GBl1518—89标准规定.石油液化气卸装场所的允许浓度不得超过1000mg/m3,当液化石油蒸气浓度高于17990m/m3时.人在其中将会引起眩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症状。
严重时表现为麻醉状态及意识丧失。
3、火灾液化石油气的爆炸速度为2000m/s~3000m/s,火焰温度高达2000℃,沸点低于-50℃,自燃点为446℃~480℃。
当一有火情,即便在远方的液化石油气也会起燃,形成长距离大范围的火区,灾害异常猛烈。
液化石油气液体发热值为46.1MJ/kg,气体低发热值为 92.1MJ/m3108.9MJ/m3,约为焦炉煤气的6倍多,由于其燃烧热值大,四周的其他可燃物也极易被引燃。
液化石油气罐区火灾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液化石油气(LPG)是一种常见的能源,被广泛用于燃料和加热设备。
然而,液化石油气罐区火灾是一个具有严重危险性的潜在风险。
在进行危险性分析和预防措施之前,需要了解液化石油气罐区火灾的主要危险因素。
1. 罐区内泄漏:液化石油气罐区火灾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是气体泄漏。
这可能是由于管道或设备的损坏、操作错误或自然灾害等原因引起的。
泄漏的LPG与空气中的氧气形成易爆混合气体。
一旦点燃,火灾将以极高的温度和强大的火焰蔓延。
2. 点火源:另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是存在可点燃源。
这包括明火、静电火花、电器设备故障或大气中的静电放电等。
一旦点燃混合气体,火灾将迅速扩散,并可能引发爆炸。
3. 高温和压力:LPG在罐区内被储存为液体状态,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保持稳定。
然而,如果温度升高或压力超过容器的承受范围,液化石油气将迅速蒸发并扩散到周围环境中。
高温和压力是引发火灾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为了预防液化石油气罐区火灾,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液化石油气罐和管道,确保它们没有任何泄漏或损坏。
定期维护和保养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2. 安全操作和培训:对所有涉及液化石油气的员工进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
确保所有操作都符合安全操作标准,避免操作错误。
3. 设备和防护措施:安装和使用适当的安全设备,例如泄漏检测器、火灾报警器和自动灭火系统。
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例如在操作区域周围设置防护栏,并使用耐火材料构建设施。
4. 紧急预案和应急演练:制定紧急预案,包括疏散计划和应急联系方式,以及灭火器材的位置。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火灾紧急情况的能力。
5. 风险评估和改进:定期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危险点和改进机会。
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进一步提高罐区的安全性。
总之,液化石油气罐区火灾是一种具有严重危险性的火灾,但通过合适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风险并确保人员和设施的安全。
液化气站设备设施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应对措施某液化气站设备、设施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分析液化气站作为一种高风险的活动区域,存在着多种危险和有害因素。
以下是对某液化气站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分析的结果:一、物理危害因素1.设备故障:液化气站的设备如储罐、管道、阀门等可能发生故障,导致液化气泄漏、压力波动等问题,从而引发事故。
2.操作失误:操作人员技能不足或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设备故障或误操作,进而引发事故。
3.地震:液化气站地震烈度指标若未达到要求,可能会引发地震灾害,造成设备损坏、液化气泄漏等事故。
二、化学危害因素1.易燃易爆气体泄漏:液化气站储存的液化气属于易燃易爆物质,泄漏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等事故。
2.有毒气体泄漏:液化气站储存和输送的液化气中含有一系列的有毒有害气体,泄漏可能导致人员中毒、窒息等事故。
3.化学反应失控:液化气站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失控,导致设备损坏、压力波动等问题,甚至可能引发化学爆炸事故。
三、人为因素1.恶意行为:未经授权的人员可能非法进入液化气站,恶意破坏设备或进行其他危险行为,从而引发事故。
2.误操作:操作人员误操作可能导致设备故障或误操作,进而引发事故。
四、设备设施故障1.管道破裂:液化气站输送液化气的管道可能发生破裂,导致液化气泄漏,从而引发事故。
2.阀门失效:液化气站的阀门可能因磨损、老化等原因而失效,从而导致液化气泄漏等问题。
3.储罐泄漏:液化气站的储罐可能因腐蚀、损伤等原因发生泄漏,导致大量液化气外泄,从而引发事故。
五、环境因素1.自然灾害:液化气站可能遭受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水等侵袭,导致设备损坏、液化气泄漏等事故。
2.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如温度骤降可能引起液化气站的设备和管道破裂,导致液化气泄漏等事故。
六、安全管理体系缺陷1.安全培训不足:如果员工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可能会导致误操作或不熟悉应急预案,在发生事故时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2.安全监管不力:如果安全监管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隐患和违规行为,可能会埋下事故隐患。
液化石油气站事故易发部位及危险点液化石油气站事故易发部位及危险点液化石油气(LPG)是一种常见的燃气,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和居民生活等领域。
然而,由于其易燃易爆的特性,液化石油气站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本文将重点介绍液化石油气站中事故易发部位及危险点,主要包括罐区、储罐和灌瓶间等方面。
一、罐区罐区是液化石油气站的重要区域,主要用于存储液化石油气。
由于存储容量大,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往往较为严重。
以下是罐区常见的危险点:1.泄漏事故:由于罐区存储的液化石油气为高压气体,若设备密封不良或管道破损,会导致液化石油气泄漏。
泄漏的液化石油气遇明火或高温,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
2.压力异常:罐区内的液化石油气储罐需保持一定的压力。
若压力过高,可能导致储罐破裂;若压力过低,可能导致液化石油气供应不足。
不合理的压力控制也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3.非法操作:非工作人员或未经培训的人员操作罐区设备或管道,可能导致意外事故。
例如,错误操作可能导致液化石油气泄漏或设备损坏。
二、储罐储罐是液化石油气站的主要设备之一,其设计和使用不当可能引发事故。
以下是储罐常见的危险点:1.设计缺陷:储罐设计不合理,如材料选择不当、结构不合理等,可能导致液化石油气泄漏或压力异常等问题。
2.制造缺陷:储罐制造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如焊接不牢、密封不良等,可能导致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
3.腐蚀老化:长期使用过程中,储罐可能受到腐蚀或老化,导致设备性能下降或失效。
这种情况下,液化石油气可能泄漏或压力异常,引发安全事故。
4.充装过量:储罐充装过量可能导致液化石油气体积膨胀,超出储罐承受能力,引发破裂或爆炸事故。
三、灌瓶间灌瓶间是液化石油气站向用户供应气体的区域,也是安全事故易发地点。
以下是灌瓶间常见的危险点:1.气体泄漏:灌瓶间内的液化石油气管道、阀门或密封件可能因老化、破损或操作不当导致泄漏。
泄漏的气体遇明火或高温,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
2.操作失误:灌瓶间内的工作人员需进行一系列操作,如气体灌装、阀门开关等。
液化石油气站事故易发部位及危险点
液化石油气站事故易发部位及危险点有:罐区、储罐、灌瓶间、压气机室和仪表间、接卸站台、汽车槽车、气瓶库、液化气管道等。
1.罐区
罐区是液化石油气站的危险区域,在其内设置了盛装各种危险品的压力储罐和附属设施。
如果罐区选址不当,地面坑洼不平,布局不合理,防火间距不够,消防水源不足,消防道路不畅,防雷设施不完善等,都会带来火险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容易蔓延,难于扑救。
2.储罐
储罐为盛装液化石油气的压力容器。
由于罐体材质及附件的缺陷、灌装操作失误、疏于试压检修等原因,容易发生泄漏、着火、爆炸事故。
3.灌瓶间
在气瓶灌装的过程中,由于气瓶完好程度不同,同时灌装的注气连接口又多,装、卸操作频繁,气流速度大,静电的危险性增多,灌满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