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 第九章 有机化合物 第2讲 乙醇和乙酸 基本营养物质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3.55 MB
- 文档页数:105
2012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必修部分讲义第九单元第2讲乙醇、乙酸及基本营养物质 解读与阐释考纲要求 权威解读1.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2.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3.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
常见的考查形式:①乙醇、乙酸分子的组成、结构和性质;②乙醇、乙酸及基本营养物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③酯化反应的反应原理及实验装置、实验现象、注意事项的分析;④有机物的鉴别。
梳理与整合一、乙醇导学诱思下列有关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实验室中可以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B .可以用钠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C .乙醇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D .乙醇分子中无碳碳双键,所以是饱和烃教材回归1.结构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C 2H 6O __________ 或________2.物理性质俗名______,密度比水____,沸点比水____,能与水____________。
我们可以用无水硫酸铜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将无水硫酸铜与酒精混合,如果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蓝色,则酒精中含有水,如果不变色,则证明酒精中不含水。
3.化学性质(1)与Na 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速率比Na 与水反应____。
(2)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催化氧化: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醇也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直接氧化成______。
我们学习的有机物大多数能被氧化,如甲烷、苯、乙酸,虽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但能在空气中燃烧,被氧气氧化。
二、乙酸导学诱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①乙醇与乙酸都能与Na 反应生成氢气 ②乙醇、乙酸与Na 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相等③可以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乙醇与乙酸④可以用碳酸钠溶液鉴别乙醇与乙酸⑤可以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鉴别乙醇与乙酸⑥可以用溴水鉴别乙醇与乙酸教材回归1.组成和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官能团C2H4O22.物理性质食醋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因此乙酸又叫______。
第2讲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基本营养物质[考纲要求] 1.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
2.了解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
3.了解乙醇、乙酸的重要应用。
4.了解酯化反应。
5.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组成的特点、主要性质。
6.了解三类营养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7.了解葡萄糖的检验方法。
考点一 乙醇和乙酸1.完成下列有关乙醇、乙酸结构和性质的比较表(1)Na 与乙醇的反应:2CH 3CH 2OH +2Na ―→2CH 3CH 2ONa +H 2↑。
(2)乙醇的催化氧化:2CH 3CH 2OH +O 2――→Cu△2CH 3CHO +2H 2O 。
(3)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CH 3CH 2OH +CH 3COOH 浓H 2SO 4△CH 3COOCH 2CH 3+H 2O 。
(4)乙酸与CaCO 3反应:2CH 3COOH +CaCO 3―→(CH 3COO)2Ca +CO 2↑+H 2O 。
深度思考1.能否用Na 检验酒精中是否有水?应如何检验酒精中的少量水?答案 不能,因为Na 与乙醇也发生反应。
实验室常用无水CuSO 4来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水。
2.怎样鉴别乙酸和乙醇?答案物理方法:闻气味法。
有特殊香味的是乙醇,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是乙酸。
化学方法:可用Na2CO3溶液、CaCO3固体或CuO、石蕊试液。
加入Na2CO3溶液产生气泡的是乙酸,不能产生气泡的是乙醇。
能溶解CaCO3固体且产生气泡的是乙酸。
能溶解CuO,溶液变蓝的是乙酸。
加入石蕊试液变红的是乙酸。
题组一乙醇、乙酸性质及应用1.交警对驾驶员是否饮酒进行检测的原理是橙色的酸性K2Cr2O7水溶液遇呼出的乙醇蒸气迅速变蓝,生成蓝绿色的Cr3+。
下列对乙醇的描述与此测定原理有关的是( )①乙醇沸点低②乙醇密度比水小③乙醇具有还原性④乙醇是烃的含氧衍生物⑤乙醇可与羧酸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A.②⑤ B.②③ C.①③ D.①④答案 C解析由题中信息(+6价Cr被还原为+3价)可知测定原理利用了乙醇的还原性,同时从体内可呼出乙醇蒸气,说明乙醇的沸点低。
课时规范练30 乙醇和乙酸基本营养物质选择题:本练包括21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江苏卷,1)我国为人类科技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下列成果研究的物质属于蛋白质的是( )A.陶瓷烧制B.黑火药C.造纸术D.合成结晶牛胰岛素2.我国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淀粉属于多糖,分子式为C6H12O6,是纯净物B.由CO2等物质合成淀粉的过程涉及碳碳键的形成C.玉米等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将CO2转化为淀粉D.该成就能为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人类面临的挑战提供解决手段3.化学可使生活更美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食盐可用作调味剂,也可作食品防腐剂B.包装用材料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都属于烃C.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目的是避免蛋白质变性D.利用油脂的皂化反应可制得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甘油、植物油都可作溴水的萃取剂B.煤、石油可用作三大合成材料的原料C.棉花和羊毛的主要成分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葡萄糖、蔗糖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鉴别5.(浙江1月选考,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化石油气是纯净物B.工业酒精中往往含有甲醇C.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D.许多水果和花卉有芳香气味是因为含有酯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油脂、蛋白质是重要的营养物质,组成元素也相同B.在淀粉水解液中先加过量的氢氧化钠,再滴加碘水,溶液未变蓝,说明淀粉已经完全水解C.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在催化剂作用下可生成一种可降解的塑料D.花生油、羊油、水果中的异戊酸异戊酯都能发生皂化反应7.(广东卷,9)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碳循环研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是多糖,在一定条件下能水解成葡萄糖B.葡萄糖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都属于烃类C.1 mol CO中含有6.02×1024个电子D.22.4 L CO2被还原生成1 mol CO8.舞蹈作品《只此青绿》收获一致好评,舞者服装采用了不同种类的棉麻布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棉麻的主要成分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B.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C.棉麻和蚕丝主要成分的水解产物相同D.棉麻和蚕丝的主要成分和油脂属于三大天然高分子化合物9.(浙江6月选考,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油脂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可用于制造肥皂和油漆B.福尔马林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浸制动物标本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常用的燃料D.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10.下列实验结论不正确的是( )混合加热淀原性11.淀粉在人体内被转化成葡萄糖为机体提供能量,是重要的食品工业原料。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1.[2021·湖北黄冈质检]下列关于乙醇和乙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B.相同条件下,与金属钠反应的速率,乙醇比乙酸慢C.乙醇可由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制得,乙酸可由乙醇氧化制得D.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的逆反应为皂化反应答案 D解析乙醇俗名酒精,可用在料酒等调味品中,乙酸俗名醋酸,食醋中含肯定量的乙酸,A正确;乙醇分子中羟基电离出氢离子的程度小于乙酸分子中羧基电离出氢离子的程度,故乙酸与金属钠反应更快,B正确;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可以制取乙醇,乙醇氧化可制取乙酸,C正确;乙醇和乙酸酯化反应需要浓硫酸作催化剂,而酯的皂化反应是酯在碱性溶液中的反应,反应条件不同,所以不互为可逆反应,D错误。
2.[2021·福建高三质检]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醇制乙醛、乙酸制乙酸乙酯均为取代反应B.蛋白质盐析、糖类水解均为化学变化C.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D.糖类、油脂、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在肯定条件下都能水解答案 C解析乙醇制乙醛发生氧化反应,A项错误;蛋白质盐析是物理变化,B项错误;葡萄糖、蔗糖、果糖、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葡萄糖不能发生水解,D项错误。
3.[2021·金版原创]芳樟醇在食品、医药、日化等领域均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芳樟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B.芳樟醇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碳碳双键C.芳樟醇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D.1 mol芳樟醇完全燃烧消耗313.6 L O2答案 D解析A项,由结构简式可知芳樟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正确;B项,芳樟醇所含的官能团为羟基、碳碳双键,正确;C项,芳樟醇含有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正确;1 mol芳樟醇完全燃烧,消耗标准状况下O2的体积为⎝⎛⎭⎪⎫10+184-12×22.4 L=313.6 L,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