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管理概论全套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2.05 MB
- 文档页数:94
管理学要求:1.独立完成,作答时要写明题型、题号;2.作答方式:手写作答或电脑录入,使用学院统一方格信件纸模版(模版详见附件);3.提交方式:以下两种方式任选其一,1)手写作答的同学可以将作业以图片形式打包压缩上传;2)提交电子文档的同学可以将作业以word文档格式上传;4.上传文件命名为“中心-学号-姓名-科目.rar”或“中心-学号-姓名-科目.doc”;5.文件容量大小:不得超过10MB。
请在以下五组题目中任选一组作答,满分100分。
第一组:一、论述题1.论述决策与计划的区别与联系。
(30分)计划是为决策服务,计划是决策的基础,决策是计划的目的,一个良好的决策往往是需要从两个以上的备选计划方案中选择的。
区别:这两项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决策是选择组织活动的方向、内容以及形式。
计划则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它详细规定了不同部门和成员在该时期内从事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联系: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为计划的任务安排了依据,计划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相互渗透,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2.职业生涯规划划分的阶段?(40分)( 1) 探索期:对大多数人而言,职业探索期会在他们 20 多岁从学校步入工作岗位时结束,人们在这一阶段形成了对其职业生涯的一种预期,很多预期实现不了(2 )建立期,特征是逐渐改进工作表现,不断发生错误,也不断从错误中汲取教训(3)职业中期:恃征是职业中期的人已经不再是一个学习者,错误容易使人付出巨大的代价(4)职业后期:特征是有的人被其他人所认可,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而有的人对自己的能力不再抱有希望,人们意识到徐嗷减少工作的流动,安心于现有的工作(5)衰弱退期:早期获得成功的人会感到失去一种重要的认同感,早期表现平平的人则会比较愉快,把烦恼抛在脑后3.有效控制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30分)( 1)适时控制,只有及时的采取措施纠正组织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偏差,才能避免偏差扩大或者防止偏差对组织产生不利影响。
管理学教案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一、什么是管理•所谓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
•4、核心:处理好人际关系第二节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一、管理学及其特点•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
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特点:1、一般性。
2、多样性。
3、历史性。
4、时间性。
•二、管理学研究内容与范畴•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①生产力方面;②生产关系方面;③上层建筑;•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来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第三节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一、唯物辩证法。
•二、系统的方法•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管理学形成前的管理思想与实践•一、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总结•管理学形成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即: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管理理论丛林;4、战略管理;5、全面质量管理;6、学习型组织理论;•二、早期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三、管理理论的萌芽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一、泰罗及其科学管理理论•1、泰罗的生活•2、科学管理理论要点:①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
③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④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⑤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
第一章理解管理的涵义;领会管理的性质;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明确管理者的分类;掌握管理者的技能要求。
一、管理的涵义:1.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活动。
2.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实现预期的目标。
3.管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所构成的,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它们是管理的基本职能。
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5.管理者是实施管理职能的主体。
6.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
二、管理的性质:科学性和艺术性三、管理的基本职能:1.计划 2.组织 3.领导 4.控制四、管理者的分类:1.按照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层次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2.按照管理者所从事的工作领域分为:一般管理者、职能管理者五、管理者的技能要求:1.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技能(看看各个层次管理者应该有的技能)第二章掌握二重性原理、系统原理、动力原理、弹性原理和人本原理。
理解相关的概念、基本内容。
一、二重性原理:企业管理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具有组织技术属性(自然属性),是生产过程固有的属性:另一方面,管理与生产关系、企业制度相联系,具有社会经济属性(社会属性)。
这就是管理的二重性。
二、系统原理: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要运用系统的思维与观点看问题,将管理对象看做一个系统,深入系统分析每一个要素及要素之间的联系,把我系统的特征及系统整体的运行规律,运用科学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对系统进行有效地管理、控制和优化,进而实现系统的总体目标。
(系统的特征:集合性,整体性,层次性,有一定的周界,目的性,环境适应性)系统原理强调整体性,一加一大于二。
三、动力原理:管理的动力原理认为,管理必须具有动力,并且管理者必须会正确的运用动力,才能使管理活动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
管理的基本动力有三种: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
四、人本原理:人本原理认为,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第一节管理者与组织一.组织的定义管理者都工作在组织中,因此,在明确谁是管理者这个问题之前,搞清楚什么是组织是非常重要的。
组织是对为了完成某些特定目的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
组织有三个共同的特征:✓每一个组织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这个目的一般由一个或一组目标来表示;✓由人组成;✓建立了一种系统性结构,用以规范和限制组织成员的行为。
因此,组织是指一种由人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第二节管理和管理的职能一、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在执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各项职能的过程中,通过优化配置和协调使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二、管理的职能:法约尔(Henri Fayol),二十世纪初期的工业家,提出管理者都履行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四、管理者的技能1.概念技能。
是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的能力。
2.人际技能。
是指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3.技术技能。
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第二章管理发展史第二节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人类系统地研究并形成管理理论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后人称这一阶段的管理理论为“古典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主要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理论。
考试内容(人物、代表作、贡献、称号)第三章组织环境与国际管理第二节组织环境组织环境是指企业边界之外对企业运作可能产生影响的一组力量和条件。
这些力量和条件不断变化,从而为管理者带来了机会和威胁。
组织还有其内部环境,它是由处于组织内部的要素构成的,如雇员、管理模式,特别是组织的文化,它由组织内部共享的价值观、规章制度、规范条例、风格特征等内容构成。
组织文化不仅决定了组织内部雇员的行为方式,而且决定了组织对外部环境适应能力的高低一般环境(General Environment)是指经济、科技、社会文化、政治法律以及全球力量等更大范围的影响企业及其任务环境的一组力量。
天津大学管概(管理概论)要点总结(2018年6月)作者:孙逊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第一节管理者与组织组织:组织是为了完成某种特定目的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
组织的特征:1 每个主治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
2 每个组织都是有人组成的,这意味着组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
3 每个组织都建立了一种系统性结构,可以规范和限制组织成员的行为。
第二节管理和管理的职能管理:管理是各级管理者在执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各项职能的过程中通过优化配置和协调使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者的技能: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组织:是对为了完成某些特定目的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
是指一种由人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的结构的实体。
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的能力。
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即与特定的工作岗位有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人际技能:是指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第二章管理发展史第一节历史背景亚当斯密——英国古典经济学——《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经纪人”“劳动分工”工业革命:它开始于18世纪的英国,在美国内战结束后又传到了美国。
在工业革命中,机械力代替了人力,在工厂中制造商品更加经济。
机械力的引入加上劳动分工,使得在大型工厂中采用动力驱动的设备进行高效率的生产成为可能。
第二节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古典管理理论1。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书中提出科学管理四原则。
科学管理:是以工厂管理为对象,以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在对公认的工作和任务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标准的操作方法,并用此法对工人进行指导、训练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科学管理四原则:1 对工人工作的每一个要素开发出科学的方法,用以代表经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