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阅读教程第一册第十八课
- 格式:pptx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24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zhuì)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
屠乃奔(bēn)倚其下,弛(chí)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dān)眈相向。
少(shǎo)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míng),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shù)刀毙(bì)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suì)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xiá)矣,而顷(qǐng)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教案学习目标:一、掌握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文学常识。
二、背诵翻译全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三、理清情节,分析形象,理解主旨。
四、正确认识狼的品格。
第一课时一、成语积累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引狼入室)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前怕狼,后怕虎)比喻坏人当权。
(豺狼当道)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狼心狗肺)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狼烟四起)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鬼哭狼嚎)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狼子野心)二、文学常识蒲松龄,明末清初人,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
创作出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相传蒲松龄曾摆过一个茶摊,为过往路人提供休息解渴之地,但是路人需要留下一个故事,久而久之,蒲松龄搜集了如此丰富的资料,写成了此书。
第16课或者有时候借还是总是一起安静走资料常常1.晚上我___________听音乐或者看电视。
2.我常在宿舍看书___________跟朋友聊天儿。
3.你上午去___________下午去?4.我___________上网跟朋友聊天儿,___________给朋友发微信或者收发邮件。
5.我要___________图书馆一本书。
6.你的宿舍___________吗?7.我不常上网查___________。
8.星期六和星期日我___________去超市买东西。
9.我有时候在宿舍休息,有时候跟朋友___________去公园玩儿。
10.晚上咱们一起___________吧。
第17课挤的时候事儿没不问阅读回答学期教坐门怎么在1.他___________做什么呢?2.我出来___________,他正在听课文录音呢。
3.下午你有___________吗?4.咱们___________去呢?5.我们___________车去书店吧。
6.今天星期六地铁里太___________了。
7.这___________你们有几门课?8.我们现在只有四___________课:综合课、口语课、听力课和___________课。
9.林老师___________你们什么课?10.A:他们在上课吗?B:他们___________在上课。
11.我们常常___________老师问题。
12.老师常常___________我的问题。
第18课本拿替浇火车帮吧时候盒用飞机当骑代表顺便1.我去修车,___________去超市买点儿东西。
2.你顺便___________我买一___________曲别针和一___________《读者》吧。
3.我给你___________钱。
4.他们___________车去超市买东西。
5.我朋友明年来上海___________。
6.明天一个外贸___________团去上海参观。
7.我要给我爸爸妈妈___________翻译。
教学方案语文第一册第十八课教学方案:语文第一册第十八课第一部分:教学目标本篇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们全面了解和掌握语文第一册第十八课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并能正确解读课文中的语句。
2. 掌握课文所涉及的重点词汇,提高词汇记忆和运用能力。
3. 练习运用正确的语法和句法结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全面发展。
第二部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包括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学习并记住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并能灵活运用。
3. 练习运用正确的语法和句法结构。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们理解并解读课文中的较难的句子和篇章。
2. 引导学生们思考和讨论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和主题。
第三部分: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熟悉课文内容,并准备相关教学素材。
- 准备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
- 准备练习题和活动安排。
2.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并了解故事大意。
- 准备相关学习用具,如笔记本、课本等。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们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 通过与学生们互动,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引发思考和讨论。
2. 展示与讨论(15分钟)- 展示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图示、图片或动画等方式呈现,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 引导学生们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并解释相关的词汇和句子。
3. 词汇学习(10分钟)- 教师通过举例和示范等方式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并帮助学生们正确发音和记忆。
- 引导学生们进行词汇拓展和语境运用,巩固词汇掌握程度。
4. 句子解析(15分钟)-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们理解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
- 分析句子中的主谓宾结构、修饰成分等,引导学生们学习正确的句子构建方式。
5. 阅读理解(15分钟)- 教师出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们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成吉思汗伊赫扎撒克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汉语专业一年级汉语阅读课教学大纲仇晴郑先华编写乌兰巴托市2012年10月1.汉语阅读课程说明1.1.汉语阅读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对外汉语教学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是本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之一。
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重要方面。
一个人其具备了阅读能力,就可以凭借它选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从而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因此,人们把阅读能力比作一把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
今天,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人类知识正成倍增长。
人类的知识的大部分来自视觉,主要是通过阅读。
本课程把重点放在学生能够自觉独立的读懂简单的汉语文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汉语阅读能力,使学生对汉语阅读有系统、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1.2.汉语阅读课程作用和要求对外汉语阅读教学是从识读汉字开始的。
“要阅读,首先要识字。
”汉字是汉语书面语的文字符号,学习汉语一定要学习汉字。
对学生来说,识记汉字是非常困难的,一次在每节课的第一部分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汉字让学生认读。
在讲授汉字的同时,读音、意思也一并讲授,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汉字形—音—义的联系。
词是由字组成的,词与词构成词组,词、词组时构成句子的单位。
培养、训练学生认读词、词组的能力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步。
词、词组的认读也要形—音—义结合,同时还要注意词重音、停顿等方面的练习。
学生识记汉字的困难在于对汉字字形的特点、汉字的构成没有足够的了解,因此我们有必要向他们介绍一些有关汉字的知识,如汉字的起源、汉字的基本笔画、汉字的偏旁部首、汉字的部件以及汉字的结构等等,这样对于促进学生了解汉字字形、字音、字义之间的关系,快速识记汉字,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认读字、词和句子是为阅读课文(语段或语篇)打基础的。
因此,从十九课开始,每一课在“字---词---词组---句子”一项中安排了“字词句扩展练习”。
其中的句子大部分是常用句,而且多是由本课的词组扩展而成的,有的还将在下面的对话或短文中再次出现,这样做目的是培养学生逐步扩大视距,为今后的阅读做准备。
【导语】《乌鸦喝⽔》课内容通俗易懂,很适合阅读。
教学中重点应引导学⽣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喝不着⽔—想办法喝⽔—喝着⽔了”这⼀系列变化过程。
同时,教育学⽣明⽩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语⽂版:⼩学⼀年级上册语⽂第18课《乌鸦喝⽔》原⽂及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原⽂】 ⼀只乌鸦⼝渴了,到处找⽔喝。
乌鸦看见⼀个瓶⼦,瓶⼦⾥有⽔。
可是瓶⼦⾥⽔不多,瓶⼝⼜⼩,乌鸦喝不着⽔。
怎么办呢? 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
想出办法来了。
乌鸦把⼩⽯⼦⼀个⼀个地放进瓶⼦⾥,瓶⼦⾥的⽔渐渐升⾼,乌鸦就喝着⽔了。
【教案⼀】 教学⽬标: 1、认识“乌、鸦”等9个⽣字,会写“可、⽯”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背诵课⽂。
3、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喝——-喝不着⽔——-想办法喝⽔——-喝着⽔了”这⼀系列变化过程。
能⽤“渐渐”说句⼦。
4、明⽩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准备:⽣字卡⽚、挂图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 第⼀课时 课时⽬标: 1、会认“乌、鸦”等9个⽣字,会写“可、⽯、办”3个⽣字。
2、整体感知课⽂内容,朗读感悟第⼀⾃然段,读出乌鸦四处找⽔喝的⾟苦和焦急的语⽓。
3、有合作意识,培养学⽣认真思考的能⼒。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整体感知内容,朗读感悟第⼀⾃然段 教具准备:⽣字卡⽚、⼩⿊板、乌鸦图⽚ ⼀、故事导⼊: 1、出⽰“乌鸦”图⽚,这是什么? 板书:乌鸦(师⽣唱笔画书空) 2、谈话:同学们想知道有关乌鸦的故事吗?(⽣:想) ⽼师给同学们讲⼀个“乌鸦反哺”的故事吧,听完后请同学们说⼀说这是⼀只怎样的乌鸦?(⼀只孝顺、孝敬⽼⼈的乌鸦) (⽼乌鸦把⼩乌鸦养⼤后会脱⽑⽽不能飞⾏,此时⼩乌鸦会到处觅⾷喂养⽼乌鸦,直到它重新长出⽻⽑。
当乌鸦母亲年⽼体衰,双⽬失明飞不动的时候,⼩乌鸦便将觅来的⾷物嘴对嘴喂到母亲的⼝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
并且从不感到厌烦,⼀直到⽼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
第十六课1.晚上你常做什么?2.你星期五晚上常做什么?3.你星期天常做什么?4.你常去图书馆做什么?借书还是查资料?5.你常在宿舍复习课文、预习生词吗?6.你常在宿舍做练习吗?7.你常上网吗?你常上网做什么?跟朋友聊天儿还是收发邮件?8.你星期天常去超市买东西吗?9.你常给你爸爸妈妈发微信吗?10.你常看中文电影和电视剧吗?11.你常跟朋友一起去公园玩儿吗?12.你觉得你们宿舍安静吗?第十七课1.你现在在做什么?2.你的家人现在正在做什么呢?3.你上课的时候,你家人在做什么?4.你休息的时候,你室友在做什么?5.你出来的时候,你室友在做什么?6.你的同学是不是在听音乐?7.明天你有事儿吗?8.你这个星期六想做什么?9.你要去哪儿?你打算跟谁一起去?你们打算怎么去?为什么?10.这学期你们有几门课?11.你们有没有文化课和体育课?12.张老师教你们什么(课)?13.谁教你们听力课和阅读课?14.你常问老师问题吗?第十八课今天早上我身体不太好,我室友去食堂吃饭,他____________________我去食堂__________ __________。
我也不可以来教室上课,所以(suǒyǐ)我不懂(dǒng)。
我的同学们都非常好,他们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我身体好非常好。
我要去超市买东西。
我室友有事儿,不可以去,但是他也想买一些东西。
我________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
他的钱包里没有钱,他说他要先去银行__________钱,然后给我。
可是我没有时间等他。
我跟他说:“__________给我__________钱,先用我的钱买吧。
我的钱包里有很多钱。
”我__________走到学校门口的时候,玛丽给我发__________,她说她也要去超市,想_________我一起去。
我说没问题。
我们打算坐__________去超市,又快又便宜。
阅读第一册第18课教案第一课处理生词教学目标:1.通过对较难记的汉字的分解掌握猜测汉字的意思及背生字的技巧。
2.通过扩展一些重点生词同学们掌握生词的意思并能在句子中准确应用。
教学内容及环节1.教师领读本课生词学生们齐读。
3分2.做课后课外练习题(一)(二)并让同学学们猜“观/拿/裹”的意思。
2分3.组词扩展。
同学们认读并理解其意思。
10分寄信/寄包裹/寄钱邮票/邮局旅行/旅游代表团/旅行团参观/参加火车票/飞机票/船票/电影票帮忙/帮助顺便/顺利/顺序报纸/报名/报道4.同学们做检测题。
8分报纸/报名/报道我的爷爷喜欢读()。
你看了今晚的电视新闻()吗?我们学校有中国书法课,我想()。
顺便/顺利/顺序我的工作很()。
请同学们按()排列下面的句子你去书店的时候()帮我还一下书。
帮忙/帮助同学们常常()我。
我不会写这个汉字,我让老师()翻译替参观旅行寄我学汉语是为了当()。
妈妈每个月给我()两千块钱。
明天代表团去上海()。
请()我办一件事。
我要跟姐姐去北京()。
5.同学们口述以上的句子,正确理解填空。
12分6.同学们自己读会话,做课后判断题。
5分7.让同学们口头儿回答判断题。
5分8.作业(1)分角色背会话内容,下节课表演。
(2)完成课后练习题。
要求114页的汉字注音并组词翻译。
第二课处理短文教学目标:1.流利的读出对话,并进行会话表演。
2.理解短文并能流利的复述短文。
教学内容及环节:1.老师让同学们表演会话。
10分2.限时阅读并完成选择题。
同学们从文中划出答案。
8分3.教师领读课文让同学们学会阅读时正确的断句。
5分4.限时背短文。
然后进行复述短文练习。
17分5.布置作业(1)默写课文内容。
(2)阅读理解课后短文。
第十八课我去邮局寄包裹一、教学重点1.课文2.语法动作行为目的和方式的表达:连动句二、教具纪念邮票和普通邮票、包裹单三、教学要求通过课文讲练,要求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说,能用连动句表达:去哪儿做什么(去上海参观/旅行);怎么去哪儿(坐飞机去上海);用什么做什么(先用我的钱买吧)等。
四、教学提示汉语的连动句表达动作目的和方式。
过去我们较多地注意了句子的语法结构, 不太注意掲示这个句型的语义和语用。
在这个句型里, 如果第一个动词是“来”或者“去”,第二个动词往往表达第一个动作的目的。
例如:我来中国学习汉语。
他去图书馆看书。
如果第一个动词不是“来”或“去”, 一般第一个动作是第二个动作的方式或工具。
例如:他坐飞机去上海。
我用铅笔写字。
我们用汉语谈话。
引人课文连动句引入课文的方式比较简单也很轻松。
老师可以像聊天一样,问学生:老师:山本,明天星期六,你去哪儿? 学生:我去北京大学。
老师:你去北京大学做什么? 学生:我去北京大学看朋友。
老师:你骑车去还是坐车去? 学生:我骑车去。
针对课文提问:老师:张东去哪儿? 学生:他去邮局。
老师:他去邮局做什么学生:他去邮局寄包裹。
老师:田芳也去邮局吗? 学生:田芳不去。
老师:田芳为什么不去? 学生:一会儿玛丽来找她。
老师:田芳要张东给她买什么? 学生:买邮票和青年报老师:张东用谁的钱买?学生:张东用自己的钱买。
第一段课文进行完以后, 很自然就转到第二段课文。
老师: 珍妮去哪儿? 学生:她去上海。
老师:她去上海旅行吗? 学生:不。
她去给一个外贸代表团当翻译。
老师: 珍妮怎么去上海? 学生:她坐飞机去。
这种引入课文的方法,是交际式的,这对学生和老师的要求都很高。
学生必须要预习课文,起码要预习生词,能看懂课文,才能銀老师进行有效的比较流利的课堂会话。
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课文意思的基础上,老师还要领读课文。
然后再指定角色, 让学生充当田芳、张东、珍妮, 让他们自己展开对练。
教学解析语文第一册第十八课第一册第十八课教学解析教学解析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第一册第十八课《阿凡达》的内容及情节发展。
2. 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提高其对于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
教学重点:1. 教学文本《阿凡达》的内容和情节发展。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法:通过讲解《阿凡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作品要点。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朗读法:让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
4. 创作法: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黑板上的关键词激发学生对于《阿凡达》的兴趣,引入课文。
2. 引导学生讲述他们对于《阿凡达》的了解和感受。
二、讲解分析(15分钟)1. 教师讲解《阿凡达》的内容,介绍作品要点和情节发展。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性格和作品背后的意义。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讨论一个问题,例如: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如何影响他的价值观?或者探讨当代社会背景下,类似《阿凡达》的故事有何借鉴意义等。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意见和观点。
四、课文朗读(10分钟)1. 教师分发课文,让学生进行课文朗读。
2. 引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五、文学创作(20分钟)1.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例如:写一个类似《阿凡达》的故事情节,或者写一篇关于环保主题的诗歌等。
2. 鼓励学生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思考能力。
六、展示分享(10分钟)1.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或者读出自己的文学创作。
2.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鼓励积极参与和分享。
七、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强调学生参与讨论和创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