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5银杏类黄酮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28.16 MB
- 文档页数:63
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李红军
【期刊名称】《北方园艺》
【年(卷),期】2013(000)005
【摘要】以银杏叶为原料,研究了单因素(液料比、浸提pH、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银杏叶中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以硼砂-氢氧化钙-水为溶剂提取银杏叶中的黄酮,用正交实验方法优化了银杏叶中黄酮的提取工艺,用油脂抗氧化试验研究了黄酮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影响黄酮提取因素顺序为:提取温度>液料比>提取时间=浸提液pH,最佳提取工艺组合为:A1 B2 C2 D2,即液料比为1∶30,浸提液pH为8,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3h,在此工艺条件下银杏叶中黄酮的提取率为2.67%.银杏叶中的黄酮对猪油的氧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抗氧化性初期表现为逐渐增强的趋势,当添加量为0.20%时达到最佳抗氧化效果,其抗氧化性不如抗氧化剂维生素C;当提取物添加量继续增大时,抗氧化效果有所下降.
【总页数】4页(P156-159)
【作者】李红军
【作者单位】永吉县口前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吉林永吉132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7.9
【相关文献】
1.芫荽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J], 杨洋;朱晓华;李煜彬
2.洋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J], 张强;孙玉军;储俊;辛继伟
3.藜叶中黄酮类化合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J], 樊青玲;张耀兮;李天才
4.洋葱中黄酮类化合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J], 张强;王松华;孙玉军;蒋圣娟;宋玉
5.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 [J], 李志平;李护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银杏产黄酮内生菌的分离培养研究汤晓;朱建华【摘要】从银杏根与茎中分离筛选出9株产黄酮类物质的内生菌,分别属于匐柄霉、暗梗梭孢霉属、交链孢属、镰孢霉属、蜜孢霉和放线菌属.这些内生菌以真菌为主,并首次发现一株放线菌也产黄酮.内生菌产黄酮的能力以槲皮素衡量,槲皮素产量最高可达9.14 mg/L.内生菌体外培养的传代稳定性较差.HPLC测定结果显示,银杏内生菌均分可分泌一种非黄酮类物质的成分.【期刊名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14)002【总页数】6页(P96-101)【关键词】银杏;内生菌;黄酮类物质;槲皮素;传代;HPLC【作者】汤晓;朱建华【作者单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系,浙江,宁波,315800;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系,浙江,宁波,315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3银杏提取物含有多种对人类健康有益的活性成分,其中研究和利用最多的是黄酮类物质。
目前,虽然利用银杏叶工业化生产黄酮类物质的技术已成熟,但由于银杏黄酮主要从植株或叶中提取,这在生产上受到很大限制,也会引起资源的枯竭。
研究表明,植物内生菌几乎存在于所有目前已研究过的植物中,并且一些内生真菌能够产生与宿主相同或者相似的生理活性成分。
如果能利用内生菌,实现银杏黄酮的微生物发酵体外培养,则可使银杏黄酮的工业化生产不受植物资源的限制,并可防止银杏资源的日益短缺。
但是,利用内生菌发酵生产黄酮类物质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微生物传代培养的稳定性;二是黄酮体外发酵培养的产量较低。
本研究的目的是从银杏根、茎中分离出产黄酮类物质的内生菌,并进行体外传代培养,初步分析银杏黄酮体外发酵培养的可行性。
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取树体健康、无病虫害的幼龄银杏树的根、茎,采集后48h内进行菌种分离。
改良固体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银杏根部树皮浸汁20%(体积分数),2%琼脂,即得。
改良固体PDA培养基:在PDA培养基中加入银杏根部树皮浸汁20%(体积分数),2%琼脂,即得。
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研究进展银杏树Ginkgo biloba L.又称白果树、公孙树,是我国古老的树种之一,具有“活化石”的美称。
由于其生长规律特殊,抗病能力强而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有关银杏叶的有效成分及疗效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已开发出保健品、化妆品、药品等多达100多种,形成国际市场上销售额20多亿美元的新兴产业。
银杏叶的化学成分有黄酮类、萜类、内酯类、酚酸类以及生物碱、聚异戊二烯等化合物。
黄酮类为银杏叶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含量随品种、产地、树龄、不同的采摘时间而不同。
黄酮类化合物优异的抗氧化、抗病毒、防治心血管疾病、增强免疫力等作用而受世人瞩目。
药学研究表明,有38种银杏黄酮类化合物从银杏叶中分离出来,其中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3类:黄酮(醇)及其昔28种:如槲皮黄酮等;黄烷醇类:如儿茶素等4种;双黄酮:如白果双黄酮等6种(儿茶素)。
1 银杏叶黄酮的提取分离1.1 溶剂提取法目前国内外掀起了研究开发银杏叶热。
国内银杏叶常用溶剂例如乙醇、丙酮、醋酸乙酯、水以及某些极性较大的混合溶剂浸泡银杏叶进行提取,溶剂提取方法一般有:煎煮、冷浸、回流、渗施等经典方法。
1.1.1 水提取树脂分离法有关水浸提银杏黄酮苷的文献报道不多。
肖顺昌等报道了用l6倍量沸水分3次浸提银杏叶,得到的水溶液,经冷藏、分离杂质得溶液,然后用D101型吸附树脂吸附得到浓度达38%的黄酮苷。
胡敏等研究水浸提银杏叶黄酮苷并用树脂精制的工艺,探讨了影响黄酮苷浸出的主要因素以及最适的精制方法,结果表明:水为提取剂,在90℃水溶回流浸提银杏叶2次,4h/次,经沉淀,过滤,浓缩后,用树脂精制、冷冻干燥后,制得总黄酮苷含量高的提取物、产品得率为银杏叶干重的 1.2%-1.5%。
水提取成本低,没有任何环境污染,产品安全性高,但是水对有效成分的选择性差,提取率低。
1.1.2 有机溶剂浸提法一般的有机溶剂浸提法。
田呈瑞等研究了乙醇浸提银杏叶黄酮的方法。
银杏叶中有效成分黄酮的提取研究及黄酮的检验和分析姬晨辉(内蒙古农业大学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摘要:银杏是我国的特有植物,又称公孙树。
银杏叶为最古老的中生代孑遗植物银杏的干燥叶。
银杏有裸子植物活化石之称。
据《本草纲目》记载,银杏果具有敛肺平喘、止遗尿、白带的作用。
在医药上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银杏叶的提取方法有有机溶剂萃取法、水提取法、碱性稀醇或碱性水提取法、超临界萃取法、超声波提取法、酶法等。
本文采取乙醇提取总黄酮的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
关键词:银杏叶总黄酮乙醇含量测定Abstract: Ginkgo biloba is our country's endemic plants, also known as maidenhair tree. Ginkgo biloba is the oldest Mesozoic relict plant Ginkgo biloba dried leaves. Ginkgo has gymnosperms living fossil. According to the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records, ginkgo fruit with convergence lung asthma, only enuresis, vaginal discharge effect. In medicine has a high value in use. Ginkgo biloba extract organic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 water extraction, dilute alkali or alkaline aqueous alcohol extraction, supercritical extraction, ultrasonic extraction, enzymatic and so on. This paper adopts ethanol extract flavonoids method, using 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total flavonoids.Key word s: Ginkgo biloba Flavonoids Ethanol Determination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银杏叶采集于自然生长的银杏树叶、75%酒精、石油醚、旋转蒸发器、丙酮、4~5碳烷基醇、醋酸酯1.2 试验方法1.2.1 银杏叶总黄酮提取率计算方法银杏叶总黄酮提取率(%)=提取液中心黄酮的重/提取所用银杏叶中总黄酮含量*100%。
银杏叶黄酮的生物合成途径研究银杏叶黄酮是一种重要的植物化学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如今,人们对银杏叶黄酮的认知越来越深入,其中最重要的是了解其生物合成途径,这有助于生产出更为优质的银杏叶黄酮产品。
一、银杏叶黄酮的基本介绍银杏叶黄酮是一种黄色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许多植物体中,多为酚类或黄酮类化合物。
而银杏叶黄酮,是银杏树的主要活性成分,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血管功能、抗炎和氧化应激等。
因此,银杏叶黄酮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和化妆品行业。
二、银杏叶黄酮的生物合成途径银杏叶黄酮的生物合成途径是一个复杂的代谢网络,包括几个关键基因和调控因子。
在银杏树体内,银杏叶黄酮的合成主要取决于银杏叶黄酮类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
银杏叶黄酮的生物合成途径研究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它的形成机制,而且可以为生产出更优质的银杏叶黄酮产品提供依据。
1. 芽九酮途径芽九酮途径是银杏叶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的核心,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芽九酮途径的关键酶是芽丙烯醇合酶(GPPS)、静止芽丙烯醇合酶(FPPS)和芽九酮酸合酶(GGPS),它们参与了芽九酮的合成和分解过程。
2. 甲基茉莉酸途径甲基茉莉酸途径也是银杏叶黄酮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之一。
在这个途径中,甲基茉莉酸生成脱甲基茉莉酸,接着脱甲基茉莉酸生成苯丙酸,从而形成银杏叶黄酮。
3. 去氧赤藓糖途径去氧赤藓糖途径是银杏叶黄酮生物合成的第三个途径。
它的关键酶是4-羟丙基-3-甲基-2-联苯醚氧化酶(HMME),能够促进银杏叶黄酮的合成。
三、银杏叶黄酮的应用银杏叶黄酮作为一种天然健康食品,具有多种应用价值。
近年来,银杏叶黄酮的利用逐渐扩大,被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化妆品、医药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银杏叶黄酮还可以与其他活性物质结合,以提高其生物活性和药效。
1. 保健食品银杏叶黄酮在保健品中应用较为广泛。
它的生化特性决定了其能促使微血管扩张,增强血管的抵抗力、改善微循环和脑血流量。
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唐于平;郑卫平;等
【期刊名称】《中国药学:英文版》
【年(卷),期】2000(9)3
【摘要】从银杏(Ginkgo biloba L.)叶中分离得到5个黄酮苷类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它们的结构为洋芹素-7-葡萄糖苷(apigenin 7-glucoside 1),木樨草素-3'-葡萄糖苷(luteolin 3'-glucoside 2),木樨草素-4'-葡萄糖苷(luteolin 4'-glucoside 3),柯伊利素-7-葡萄糖苷(chrysoeriol 7-glucoside 4)和tricetin 4'-methyl ether-3'-β-D-glucoside(5)。
其中化合物5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和4为次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
【总页数】3页(P119-121)
【关键词】银杏叶;木樨草素-4'-葡萄糖苷;柯伊利素-7-葡萄糖苷;化学成分
【作者】唐于平;郑卫平;等
【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南京2100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1
【相关文献】
1.超声波法提取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J], 于文萃
2.微波法提取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研究 [J], 于文萃
3.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研究 [J], 黄可婧
4.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研究 [J], 杜峥;刘文洁;明璞;李凯璐;丁雪莲
5.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研究 [J], 崔润丽;李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效应研究概况
洪梅;梁红;潘伟明
【期刊名称】《农业与技术》
【年(卷),期】2003(023)001
【摘要】银杏叶提取物的主要成分黄酮和萜类内酯有着重要的医学价值.本文就黄酮类化合物在抗氧化、消除自由基及抗辐射等方面作用做了重点阐述.
【总页数】3页(P33-35)
【作者】洪梅;梁红;潘伟明
【作者单位】仲恺农业技术学院;仲恺农业技术学院;仲恺农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64.3
【相关文献】
1.波罗蜜属植物2004-2008年新发现的黄酮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概况 [J], 陈凯峰;欧阳胜;温慧玲;申作洁;谢平
2.近10年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概况 [J], 马艳
3.苜蓿电生物效应的研究概况 [J], 张琼琳;张爱东;白春利;青格乐;孙杰;王海霞
4.微生物脂肪酶概况及其动物营养效应的研究进展 [J], 叶慧;雷建平;左建军;冯定远
5.毫米波辐射的生物效应研究概况 [J], 李翔;胡向军;彭瑞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测定方法的研究作者:于文萃来源:《硅谷》2013年第15期摘要银杏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活化石”,是我国特有植物。
其主要药用成分为黄酮类和萜内酯类化合物。
我国银杏叶资源占世界资源的3/4以上,但在银杏叶的提取和测定上,还很落后。
所以,要更深一步对银杏叶进行研究。
本文研究了银杏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包括它的成分、提取方法和测定方法。
由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血脂、血压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慢性肝炎等多种药理及保健作用,因此,对其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前景。
关键词银杏叶;黄酮;提取;测定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5-0116-011 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在银杏叶中含量较高,有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及其苷类,儿茶素类和双黄酮等成分。
黄酮类化合物都含有Cl5核,在银杏叶提取物中的含量约占5.91%,目前从银杏叶提取物中已分离的黄酮类化合物有40种。
2 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1)有机溶剂提取法主要是使用的溶剂为酮、醇类,后再进行净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被采用。
在国内,多采用乙醇作溶剂进行提取,在国外,多用丙酮作溶剂进行提取;银杏叶被溶剂粗提后,再进行精制,国内一般采用树脂吸附的方式进行精制,在国外一般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式精制。
2)微波提取法微波具有试剂用量少、加热均匀、提取批量大、选择性好等优点。
以微波辐射的方式可加快反应速度。
在提取黄酮类化合物上取得很好的效果。
3)超临界萃取法具有节能明显,工艺流程简单,萃取的效率高,无有机溶剂残留,产品质量好,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
但超临界萃取法使用的设备属高压设备,投资比较大,操作比较困难等缺点,很难应用于大规模的生产。
4)酶浸渍萃取法是利用酶反应的高度专一性,将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水解或降解,破坏细胞壁,从而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且要求酶有极高的活性、温和的反应条件,酶法提取的效果主要取决于酶的种类、用量、酶解时间、温度、酸碱度、物料细度、搅拌等多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