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真正的英雄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导学案

真正的英雄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导学案

真正的英雄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导学案
真正的英雄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导学案

真正的英雄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导

学案)

导语:今天,我们向迪克司各比和他的伙伴们保证,他们的梦想决没有破灭,他们努力为之奋斗的理想一定会成为现实。为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献身工作的人们,他们的大家庭中失去了七位成员,他们仍要继续工作去实现既安全可行又冒险、大胆的更有效的太空计划。人类将继续向太空进军,不断确立新的目标,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这正是我们纪念“挑战者”号上七位英雄的最好方式。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真正的英雄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真正的英雄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内容。

2、朗读课文,体味文章丰富强烈的感情。

3、品味关键语句,培养欣赏和理解能力。

4、培养困境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内容。面前永不言退,对未知领域进行百折不挠地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内容。

2、朗读课文,体味文章丰富强烈的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关键语句,培养欣赏和理解能力。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加强朗读。

2、了解有关航天飞机和载人宇宙飞船的概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学生已知导入。

师询问学生是否知道中国宇航员杨立伟的事迹,从而引出杨立伟是一个成功的英雄。再讨论明确美国“挑战者”号英勇牺牲的七名宇航员虽然升空失败但仍然称得上是英雄,应“不以成败论英雄”,从而引出课文。

(板书课题、文体、作者)

二、欣赏图片:七名宇航员的肖像和“挑战者”号爆炸时的情景。

三、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读的过程中做到:

1、看看里根总统讲了哪些内容?

2、体会里根总统在演讲时的感情是怎样的?

(师提醒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①必须是默读,不要朗读。力戒倒回去重读。②采取抓内容要点、抓关键字、词、句、段的读法。内容相同的段落可以适当合并,有时可以读得快些,甚至是跳读。)

四、朗读指导:

1、师明确课文大致所包含的两种感情:悲痛和力量。阐释说明这两种感情的变化脉络是前半部分主要是抒发悲痛,后半部分主要是表达力量。但两者不是泾渭分明,而是水乳交融的。

2、师明确朗读课文的语气:低沉→激昂。

3、教师选取三个自然段范读。

五、品味语言:

师找出你认为精彩或让你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这个环节可结合“研讨与练习”一、二。学生说理由时,只要能说出他所体会和理解的即可,多给予肯定。)

六、教师小结:(强调学习宇航员身上在困难面前永不言退和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

七、拓展延伸:阅读左拉(法)《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并思考问题。

八、作业:

1、在班内组织一场“再现里根”的演讲比赛。

2、上图书馆或利用互连网查找资料,了解“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一些情况,与同学进行交流。

3、如果尚未完成《在》的阅读,课后继续努力。

真正的英雄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教学重难点:

1、加强朗读,把握文章内容,体味文章感情。

2、主动探究,演讲词的主题。

3、培养探索精神

背景资料: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进行美国航天飞机的第25次飞行中,发生空中爆炸。这是美国56次载人航天飞行中第一次爆炸事件,也是美国宇航员第一次在飞行中死亡。“挑战者”号的失事,是震撼世界的悲剧,全世界人民为人类航天壮举发生的这一重大挫折和不幸感到悲痛和惋惜。

基础知识:

1、字词

哀悼(dao ) 锲而不舍(qie ) 勋章(xūn ) 锤炼( chui) 阴霾(mai ) 孜孜不倦(zī ) 企求(q ) 凝聚(ning )

战栗(li ) 拓荒(tuo ) 弥补( mi ) 不朽(xi )

2、词语积累

哀悼:悲痛的悼念(死者)。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迫不及待:急迫的不能再等待。

建树:建立(功绩)。

锤炼:磨练。

孜孜不倦:勤勉,不知道疲倦。

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希望着。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课文内容把握:

1、结构梳理:1-4:表达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

5-13:追忆几位献身的英雄,要人民永远记住这些“真正的美国英雄”。

14-21:号召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英雄未尽的事业,继续向太空进军。

2、感情归纳:

(1) 前半部分抒发悲痛心情。因为英雄已死,无论对人类,对国家,还是对亲人,对朋友

,这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2) 后半部分主要表达力量。人类不能永远悲痛、消沉下去,而应该化悲痛为力量,沿着

英雄的足迹继续前进。

3、主题概括:

这篇演讲词哀悼了罹难的航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

问题研究:

1、宇航员们因为航天飞机的失事而牺牲,但演讲者却说“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

如何理解?

2、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世纪前的开拓者”?“今天的

荒漠就是太空和人类知识没有达到的疆域”,相对于“今天的荒漠”,“昨天的荒漠”指的是哪里?

3、我们的国家的确非常幸运,因为我们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和刚毅

不屈的品质,我们仍然有像‘挑战者’号上七位宇航员那样的英雄。”这是“美国精神”的集中表述,你是如何这种“美国精神”的?

答案:

1、人类探索本来就意味着冒险,宇航员的每一次升空,都意味着危险,很有可能是灾难,但他们并没有害怕,而是义无反顾随时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他们的都是胜利者,都是勇敢者。

2、此为例证明美国历史上就有这样的传统,不怕失败,开拓进取,也为下文号召大家“重新振作起来,忍受着磨难,不断前进”做好铺垫。

3、这种百折不挠的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绝不仅仅只属于美国精神,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课后习题答案

(一)、这篇文章动人心魄的力量,主要是演讲者以情动

人,以情感人,言语都从肺腑自然流出,不给人客套、虚假、做作的感觉。

(二)、1、这是作者对英雄们的高度评价,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们之所以是英雄的真正原因的看法。

2、这是作者面对困难与挫折而概括出的具有哲理色彩的观点,表明了只有克服困难才能推动历史前进。

3、这是作者对英雄们的祝愿,也表明了英雄们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三)略

拓展练习:

全体队员分成两组,携带剩余的全部公共和个人装备继续负重行军。在明朗的阳光下,大家穿越一道道流水冲击谷,爬上一道道漫坡。回首望去,博格达群峰已经幻影一般漂浮在高远的云雾间。此时此刻,你才能对自己在以往7天里作出的建树有所估量。那些在平日里只能借助与望远镜观察的神圣的峰峦,在过去的7天里,你曾经依靠自己的奋斗,真正投入到过它那父亲般宽厚的怀抱里。

你会透彻的感悟到,当你一旦离开被各自的功利扰昏了头脑的人群,投入到大自然固有的逻辑和灵性中去时,物质的美和精神的美时刻都在伴随着你。

当你孤立无助地沿着冰坡滑向深渊时,你前方队员伸出的雪仗会及时遏制你的下滑,你后方队员扎下的冰镐会让你及时获得一个支点。那一瞬间,你会为自己以往在人群中对无助老人的冷漠而深刻的汗颜。

当你完成了背负20公斤的行囊,一天走完30公里山路,并垂直上升1000你的业绩时,你无法不想到,在此前的日子里,你曾经是一个把自己娇惯到连自己用的煤气罐都扛不到六楼的男人。

人类创造了光辉的现代化的物质,也令人悲哀的未能躲开某些现代伦理对个人精神的绞杀。但在1999年春节,有十三个性别不同,职业各异,年龄差距很大,但却信仰大自然的逻辑和灵性的普通人,曾经走进天山深处,完成了一次不能用成败来评价的回归。

他们从不后悔!

1、为下面句中的空白处选择合适的词语。

(1)博格达群峰已经幻影一般()在高远的云雾间。(漂浮耸立)

(2)你曾经是一个把自己()到连自己用的煤气罐都扛不到六楼的男人。(纵容娇惯)

(3)当你孤立无助地沿着冰坡下滑向深渊时,你前方队

员伸出的雪仗会及时()你的下滑。

(挡住遏制)

(4)但在1999年春节,有十三个性别不同,职业各异,年龄差距很大,但却()大自然的逻辑和灵性的普通人,曾经走进天山深处,完成了一次不能用成败来评价的回归。(相信信仰)

2、作者说“物质的美和精神的美时刻都在伴随着你”,作者认为“物质的美”指的是什么?“精神的美”指的又是什么?

3、作者认为探险是“不能用成败来评价的回归”,回归到哪里去?为什么“不能用成败来评价”?

参考答案

(二)1、(1)漂浮(2)娇惯(3)遏制(4)信仰 2、“物质的美”指的是“那些在平日里只能借助与望远镜观察的神圣的峰峦,在过去的7天里,你曾经依靠自己的奋斗,真正投入到过它那父亲般宽厚的怀抱里。”“精神的美”指的是精神上会得到净化,意志得到锻炼。

3、回归到自然中去,虽然会遭到失败的命运,但精神上的收获却是巨大的,所以不能用成败来评价。

真正的英雄优秀导学案及答案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2.了解“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有关知识。

3.学习航天英雄们献身航天事业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2 学习航天英雄们献身航天事业的精神

【自主预习案】

一、给加点字注音

锲而不舍( ) 生涯( ) 家眷( ) 弥补( )

许诺( ) 凝聚( ) 梦寐以求( ) 归宿( )

二、解释词语,

1. 孜孜不倦:

2. 梦寐以求:

3. 阴霾:

三、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句子的横线上。

1.对机长司各比来说,危险从来就是一位_ 的伙伴。

A.熟悉

B.熟知

C.经常

D.亲密

2.今天,我们向迪克司各比和他的伙伴们保证,他们的__ 决没有破灭,他们努力为之奋斗的理想一定会成为现实。

A.幻想

B.想象

C.梦想

D.愿望

四、选词填空

1.就在灾难发生的那天,我们所有美国人都关切地 (守护、守候、守卫、等候)在电视机前,彻夜不眠。在那个不幸的 (时刻、时候、日子、时间),我们的 (高兴、愉快、喜悦、兴奋)变成了颤栗。

2.进行文艺创作有很大的自由,写应用文则要受到种种(压制、牵制、制止、限制),所以,还是写文艺作品比较符合我的个性。

五、简答

1课文题目“真正的英雄”,摘录文中关于“英雄”的阐释,并说说你的理解。

答:

2.课文中对七位“英雄”都一一作了介绍,请你选择其中三位给他们分别建立一个简单的个人档案(写出这三个人的名字、身份和特点)。

(1)姓名,身份,特点。

(2)姓名,身份,特点。

(3)姓名,身份,特点。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你心目中的“英雄”是谁?“英雄”一词你怎么理解?

英雄----(1)才能勇武过人的人。

(2)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

(3)具有英雄品质的。

那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里根的一篇有关“英雄”的文章《真正的英雄》。(板书)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读文本

1、听一听。

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2、记一记。

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都要积累一些新词。在听读中,你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

3、想一想。

①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

②用什么感情朗读课文?

(二)忆英雄

1、读一读

1、概括七名宇航员的事迹或性格特征。

2、七位“挑战者”有哪些共同特点?

(三)品佳句

1、品一品

哪些句子让你深受触动?你是怎样理解

2、诵一诵

(四)、抒豪情

1谈一谈

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也在蓬勃发展,你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2写一写

我想成为______ 的英雄,因为_______

【拓展检测案】

一、课内语段阅读。

就在灾难发生的那天,我们所有美国人都关切地守候在电视机前,彻夜不眠。在那个不幸的时刻,我们的兴奋变成了战果。我们等待着,注视着,想弄清所发生的一切。那天夜里我收听了广播电台的采访节目。老老少少都在诉说自己的悲哀,都为我们的宇航员感到骄傲。阴霾笼罩着整个国家,我们走出家门,手拉着手,互相安慰。

你们所热爱的人们的牺牲轰动了整个国家。在痛苦中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意义深远的道理:未来的道路并不平坦,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我们又一次认识到,我们的美国是在英雄主义和崇高献身精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是由像我们的七位宇航员那样的男人和女

人,那些把全社会的责任作为自己责任的人,那些给予人民比人民期望和要求的更多的人,那些为人类做出贡献而从不企求些微报答的人建立起来的。

我们不禁回想起一个世纪前的开拓者们,那些带着家眷和财产去开发荒凉的美国西部的刚毅不屈的人们,他们常常面临着恶劣的条件,沿着俄勒冈小道,你们仍能看见那些倒下去的拓荒者的墓碑。但是悲痛只能使他们更加坚定开拓前进的决心。

今天的荒漠就是太空和人类知识没有达到的疆域。有时,我们会感到想达到外星球还力不从心。但我们必须重新振作起来,忍受着磨难,不断前进。我们的国家的确非常幸运,因为我们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和刚毅不屈的品质,我们仍然有像“挑战者”号上七位宇航员那样的英雄。

迪克司各比知道,每一次太空飞行器的发射都是一个技术上的奇迹。他说:“如果出现什么,它决不意味若太空计划的结束。”我所接触的每一位英雄的家庭成员,都特别请求我们一定要继续这项计划,这是他们失去的可爱的亲人所梦求实现的计划。我们决不会使他加失望。

今天,我们向迪克司各比和他的伙伴们保证,他们的梦想决没有破灭,他们努力为之奋斗的理想一定会成为现实。

为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献身工作的人们,他们的大家庭中失去了七位成员,他们仍要继续工作去实现既安全可行又冒险、大胆的更有效的太空计划。人类将继续向太空进军,不断确立新的目标,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这正是我们纪念“挑战者”号上七位英雄的最好方式。

1.“在那个不幸的时刻,我们的兴奋变成了战栗”,“兴奋”在这里是指 _____________,“兴奋变成了战栗”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

2.在引文的第三段里,演讲词的人称一开始是“我们”,接着又变成了“他们”.然后又变成“你们”、“他们”。请指出文中加点的人称代词所指,并谈谈这样变换人称对于表情达意的作用。

3.宇航员(机长)迪克司各比说:“如果出现什么,它决不意味着太空计划的结束”。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4.演讲词中提到一个世纪前美国西部的开拓者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几段话的主要内容:

二课外语段阅读。

壮士情怀

探险家终于倒在了罗布泊。正如他预言的,倒下时面对着东方,面对着上海。此时此刻,我正在听他的一个录音,那是一个月前他与上海大学生的谈话。他分明在说:欧洲近代的发展,与一大批探险家分不开,他们发现了大量被中世纪埋没的文明。在中国,则汉有张骞,唐有玄奘……现在,世界上走得最远的是阿根廷的托马斯先生,而他已经年老。中国人应该超过这个纪录,这个任务由我来完成。………走在有的路段,每分钟都可能死亡,但死亡不算什么,8年前的我早已死亡,走了8年,倒是从无知走向( ),从浮躁走向( ),从浅薄走向( )。

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因此,在那远天之下,有我迟早要去的地方。…

听着这些语言我十分惊讶,一个长年孤独地跋涉在荒漠野岭间的灵魂,怎么会驮载着这般见识、这般情怀!他究竟应该算是什么样的人呢?

大地自有公论。据我所知,他早已获得了一个尊称。不管在哪儿,他听到最多的

声音是:“请停一停,壮士!”直到沙丘上那块纪念木牌,仍然毫不犹豫地重复了

这个古老的称呼:壮士。

壮士,能被素昧平生的远近同胞齐声呼喊的壮士,久违矣。

与一般的成功者不同,壮士绝不急功近利,而把生命慷慨地投向一种精神追求。

以街市间的惯性眼光去看,他们的行为很不符舍普通生活的逻辑常规,但正因为如此,他们也就以一种强烈的稀有方式提醒着人类超越寻常、体验生命、回归本真。奥运健儿的极限性拼搏也是一种提醒,而始终无视生死边界的探险壮士则更是提醒我们作为一个人有可能达到的从肢体到心灵的双重强健,强健到超尘脱俗,强健到无牵无挂,强健到无愧于缈缈祖先,茫茫山川。壮士不必多,也不会多,他们无意叫人追随,却总是让人震动。正如电视上那位新疆女司机说的:看着这个上海人的背影,心想,以前自己遇到的困难都不能叫困难了。

但是,“这个上海人”也有一点小小的苦恼:“一路上很多人都不相信我是上海人,甚至硬要我说一句上海话作为测试,因为上海话很难冒充。”为此,上海人很难说什么,大家只记得纪录片里他与上海电视台的记者告别,彼此用的是上海话。余青刚刚散尽,背影已飘浮进沙海,不再回归。

好在探险家留下了许多作品,他的身影,他的目光,他的发现,他的惊喜,他急于要把眼前的罕见景象留下来呈示

给人们的热忱,都能在这些作品中找到。这是一个寂寞者寄给喧闹世界的一份厚礼,这是一个远行者交给自己家乡的一笔遗产,当然,这也是今天的探险家远比张骞、玄奘们幸运的地方,是壮士的另一种回归。不久前当他的摄影作品在上海展出的时候,展览馆中曾出现过空前的轰动,成千上万的上海人摩肩接踵,瞻仰着这位既熟悉又陌生的同乡人遗留在遥远异乡的风采,这个热闹景象实在让人欣慰。

1.文章的开头“倒下时面对着东方,面对着上海”让我们用一个成语来表达探险

家对故乡的思念。这个成语是( )

A.兔死狗烹

B.狐假虎威 c.狐死首丘 D.狡兔三窟

2.第2段摘用探险家与大学生谈话录音的内容,其目的是为了表现探险家

3.第2段括号中依次所填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尚稳重充实

B.充实高尚稳重

C.充实稳重高尚

D.稳重高尚充实

4.文章许多地方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两组对比的句子。(或找出对比的双方

)

“二诊”作文学案:当我们在谈论“英雄”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作文导写:当我们在谈论“英雄”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一、命题意图: 作文题目属于“时事话题型”任务驱动式作文,这则材料意在引导学生关注当今时代中有价值的人事,强化作文“文章和为时而著”的社会性。考生由“英雄”引发的思维点也应该落在“当下”,不要跳脱“时代”的背景。 此外,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思辨、文化、审美能力,本材料也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思辨能力——学生对“英雄观”的表述涉及文化价值观的考查,对当今“英雄”的有无、“英雄”与“偶像”的比较、古今英雄的异同等分析,则考验学生的理性思辨力。 二、作文题解: 本则材料涉及两个层次,两个选择,两个概念,一个是非问。 两个层次,首先是古典诗词即历史中的“英雄”。杜甫与辛弃疾作品里的“英雄”,即传统英雄形象,他们聪明秀出,胆力过人,无私忘我,不辞艰辛……他们多生逢乱世,时势造英雄。正如金庸在武侠世界中建构的,“侠之大也,为国为民!”英雄的个人机遇与家国情怀紧密联系,达则兼济天下,穷则“泪流满襟”。 另一个层次,则是“而今时代”的英雄。当今时代,远离战火,四方平定,百姓乐业。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了匡时济世的机遇,民智已启,民生已成,更强调“本我”,强调精神富足大于世俗“功业”的建立。而这个时代的“英雄”,到底有何特质?有何内涵? 两种选择,体现命题的开放性。选择“英雄辈出”,最重要的要明确“当今时代”的“英雄观”。作文要求考生对“英雄”有清晰的阐释,廓清概念。比如特别强调“利他”,在这个个人利益至上的时代,仍然有人以“自我奉献”甚至“终身奉献”为己任,就像“开山岛”;比如特别强调“引领”,不止于匠人精神,更多是在“精益求精”之上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甚至推动人类进步的高度,就像“袁隆平”;还有特别强调“个人信仰”,基于正向的信仰,会形成强大的人格力量,最终获取自我与时代的尊重,就像“田家炳”;再比如形同“最美教师”“最美司机”的列举,尽管身份平凡,但在人生的机要处为他人抛弃自我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做出常人难以做出的选择,这一定是英雄情怀在支撑…… 两个概念,体现命题的思辨性。选择“只有偶像,没有英雄”,要把“偶像”与“英雄”的异同写明白。如果把“偶像”狭义地理解为“被追捧的作家、 娱乐圈艺人或在某些

《真正的英雄》教案3合

《真正的英雄》教案3合 《真正的英雄》教案1 教学重难点: 1、加强朗读,把握文章内容,体味文章感情。 2、主动探究,演讲词的主题。 3、培养探索精神 背景资料: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进行美国航天飞机的第25次飞行中,发生空中爆炸。这是美国56次载人航天飞行中第一次爆炸事件,也是美国宇航员第一次在飞行中死亡。"挑战者"号的失事,是震撼世界的悲剧,全世界人民为人类航天壮举发生的这一重大挫折和不幸感到悲痛和惋惜。 基础知识: 1、字词 哀悼(dào )锲而不舍(qiè)勋章(xūn )锤炼( chuí) 阴霾(mái )孜孜不倦(zī)企求(qĭ )凝聚(níng ) 战栗(lì)拓荒(tuò)弥补( mí)不朽(xiŭ ) 2、词语积累 哀悼:悲痛的悼念(死者)。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迫不及待:急迫的不能再等待。 建树:建立(功绩)。 锤炼:磨练。 孜孜不倦:勤勉,不知道疲倦。 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希望着。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课文内容把握: 1、结构梳理:1-4:表达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 5-13:追忆几位献身的英雄,要人民永远记住这些"真正的美国英雄"。 14-21:号召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英雄未尽的事业,继续向太空进军。 2、感情归纳: (1)前半部分抒发悲痛心情。因为英雄已死,无论对人类,对国家,还是对亲人,对朋友 ,这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2)后半部分主要表达力量。人类不能永远悲痛、消沉下去,而应该化悲痛为力量,沿着 英雄的足迹继续前进。 3、主题概括: 这篇演讲词哀悼了罹难的航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 问题研究: 1、宇航员们因为航天飞机的失事而牺牲,但演讲者却说"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 如何理解? 2、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世纪前的开拓者"?"今天的荒漠就是太空和人类知识没有达到的疆域",相对于"今天的荒漠","昨天的荒漠"指的是哪里?

海底两万里学案

庆云二中八年级年级_______ 导学案 学案序号:备课组长签名:

庆云二中八年级年级_______ 导学案学案序号:备课组长签名:

《海底两万里》达标测试题、填空(每空1分,共20分)必做题

1儒勒?凡尔纳是(国家)科幻小说家,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他被公认为为。 2、《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的三部曲之二,其余两部是:第一部 ________ ,第三部是 。 3、《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潜艇的故事。凡尔纳的小说之所 以动人,原因在于 __________ , _________ ,还在于_________ 。 4、《海底两万里》书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个半即: 家、仆人 船长、自然科学___________ 和捕鲸手 _______ 。 5、《海底两万里》中诺第留斯号潜艇是船长尼莫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 身坚固,利用_______ 发电。 6、《海底两万里》中人物在印度洋的珠场和_____________ 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__________________ ,它肉当晚就被端上了 餐桌。 7、《海底两万里》一书,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具有强烈的可读性,而且书中还包 含了大量的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方面的知识,小读者在阅读引人入胜的历险故事的同时,还能够轻松地获取科学知识。 8、《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说了一句话来形容人类的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简答(每小题5分,共1 0分)选做题 1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请概括出3次险情。 2、你认为尼摩船长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真正的英雄》优秀教案

真正的英雄 里根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真正的英雄》是鲁教版初一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丰富的题材,多样的文体,引人入胜的情节,令人深思的主题和精美的语言表达,将使学生对本单元的“探险之旅”充满兴味!《真正的英雄》是一篇演讲词(演讲稿),这篇演讲词声请并茂,它既是悲痛的,又是鼓舞人心的。是一篇关于航天探险的悲剧的文章。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文意,深刻体会文章中那种动人心魄的力量和演讲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情感。(2)初步学习并掌握有关演讲词(演讲稿)的文体知识。 过程和方法目标:认真朗读演讲词,理清文章思路。体会重点语句蕴涵的深刻哲理,并积累有价值语言。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理解本文所展现的主题思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味本文作者的深沉而悲痛但却发自内心的赞颂与敬佩之情。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为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掌握有关演讲词(演讲稿)的文体知识。 2、难点:体味重点语句蕴涵的深刻哲理,及本文作者所洋溢的赞颂与敬佩之情。从小培 养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为事业勇与献身的精神。 五、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进行启发式与引导式相结合的方式同时采用朗读法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主旨与情感。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类前进的道路历来就不是平坦的。从某种意义说,科学的发展就是与艰难险阻作斗争的经历,人类的前进同样如此!美国“挑战者”号的伟大创举与悲壮消失,就是很好的证实与体现!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美国前任总统里根先生饱含真情的演讲稿《真正的英雄》。 2、释题:题目中的“英雄”用“真正”一词限制,这是里根对航天英雄的崇高精神品品质进行了高度赞美。 二、文体知识简介:(2分钟) 1、演讲词(演讲稿)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它一般不讲究说理的严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而总是以某种精神鼓舞人,以真切的感情打动人。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具有如下三个特点:针对性、可讲性、鼓动性。其分类主要是根据实践需要决定的,有求职、竞聘、就职、续职、先进事迹报告、典型经验报告、比赛、会议讲话、辩论词(稿)等。 2、作者简介:罗纳德.威尔逊.里根(1911年2月6日生于伊利诺伊州)曾经做过演员。1980年被提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1981年1月20日,里根上台,仅69天后他就被刺伤。1984年再度连任。在他任职末期,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没有经济衰退和经济萧条的和平时期。本文是里根在“挑战者”号1986年1月28日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的第3天,在休斯顿航天中心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上发表的声请并茂的演讲。本文即是这次演讲的演讲词。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检查生字词。(3分钟) 重点生字:阴霾mái哀悼dào疆域:jiāng yù余暇yúxiá 迫不及待pòbùjídài 锲而不舍qièér bùshě刚毅不屈 孜孜不倦 zīzībùjuàn梦寐以求mèng mèi yǐqiú 锲而不舍(qiè)勋章(xūn)锤炼(chuí)孜孜不倦(zī) 凝聚(níng)战栗(lì)拓荒(tuò)弥补( mí)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 真正的英雄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1)

二五真正的英雄(一课时) 【知识链接】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进行美国航天飞机的第25次飞行中,发生空中爆炸。这是美国56次载人航天飞行中第一次爆炸事件,也是美国宇航员第一次在飞行中死亡。“挑战者”号的失事,是震撼世界的悲剧,全世界人民为人类航天壮举发生的这一重大挫折和不幸感到悲痛和惋惜。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哀悼.()锲.而不舍()勋.章()锤.炼() 阴霾.()孜.孜不倦()企.求()凝.聚() 战栗.()拓.荒()弥.补()不朽.() 2.词语积累 锲而不舍: 迫不及待: 建树:锤炼: 孜孜不倦: 梦寐以求: 二、合作探究 1.宇航员们因为航天飞机的失事而牺牲,但演讲者却说“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如何理解? 2.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世纪前的开拓者”?“今天的荒漠就是太空和人类知识没有达到的疆域”,相对于“今天的荒漠”,“昨天的荒漠”指的是哪里? 3.演讲者在演讲中蕴含的感情及变化的脉络是什么? 4.文中所宣扬的美国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5.为什么说麦考利芙“凝聚了整个国家的想像力”? 6.文中赞扬了七位宇航员哪些精神和品? 三、精读精练 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沉痛地哀悼我们失去的七位勇敢的公民,共同分担内心的悲痛,或许在相互间的安慰中,我们能够得到承受痛苦的力量并坚定追求理想的信念。 对家庭、朋友及我们的太空宇航员所爱着的人们来讲,国家的损失首先是他们个人的巨大损失。对那些失去亲人的父亲、母亲、丈夫和妻子们,对那些兄弟、姐妹,尤其是孩子们,在你们悲痛哀悼的日子里,所有的美国人都和你们紧紧地站在一起。 我们今天所说的远远不够表达我们内心的真实情感,言语在我们的不幸面前显得如此软弱无力:它们根本无法寄托我们对你们深深爱着的、同时也是我们所敬佩的英勇献身的人们的哀思。 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赞颂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我们所能尽力做到的就是记住我们的七位宇航员——七位“挑战者”,记住他们活着的时候给熟悉他们的人们带来的生机、爱和欢乐,给祖国带来的骄傲。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真正的英雄教案新人教版

24 真正的英雄 教与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内容。 2.朗读课文,体味文章丰富强烈的感情。 3.品味关键语句,培养欣赏和理解能力。 4.培养困境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内容。面前永不言退,对未知领域进行百折不挠地探索的精神。 教与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内容。 2.朗读课文,体味文章丰富强烈的感情。 教与学难点:品味关键语句,培养欣赏和理解能力。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加强朗读。 2.了解有关航天飞机和载人宇宙飞船的概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由学生已知导入。 师询问学生是否知道中国宇航员杨立伟的事迹,从而引出杨立伟是一个成功的英雄。再讨论明确美国“挑战者”号英勇牺牲的七名宇航员虽然升空失败但仍然称得上是英雄,应“不以成败论英雄”,从而引出课文。 (板书课题、作者) 2、欣赏图片:七名宇航员的肖像和“挑战者”号爆炸时的情景。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读的过程中做到: 1.看看里根总统讲了哪些内容? 2.体会里根总统在演讲时的感情是怎样的? (师提醒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①必须是默读,不要朗读。力戒倒回去重读。②采取抓内容要点、抓关键字、词、句、段的读法。内容相同的段落可以适当合并,有时可以读得快些,甚至是跳读。) (二)、读出自我,合作交流: 朗读指导 1.师明确课文大致所包含的两种感情:悲痛和力量。阐释说明这两种感情的变化脉络是前半部分主要是抒发悲痛,后半部分主要是表达力量。但两者不是泾渭分明,而是水乳交融的。 2.师明确朗读课文的语气:低沉→激昂。 3.教师选取三个自然段范读。 4. 小组朗读互评 (三)、重点赏读,探究质疑: 师——找出你认为精彩或让你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学法指导:这个环节可结合“研讨与练习”一、二。学生说理由时,只要能说出他所体会

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含答案

目录 第一单元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4) 3 丑小鸭 (7) 4 诗两首 (9) 5 伤仲永 (11) 写作训练:成长的烦恼 (13)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一) (16) 第二单元 6 黄河颂 (21) 7 最后一课 (23)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26) 9 土地的誓言 (28) 10 木兰诗 (30) 写作训练:黄河,母亲河 (32)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二) (35) 第三单元 11 邓稼先 (40)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43)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 (46) 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50) 15 孙权劝学 (52) 写作训练:我也追“星” (55)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三) (58) 第四单元 16 社戏 (63) 17 安塞腰鼓 (66) 18 竹影 (69) 19 观舞记 (71) 20 口技 (73) 写作训练:戏曲大舞台 (76)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四) (78) 第五单元 21 伟大的悲剧 (83) 22 荒岛余生 (86) 23 登上地球之巅 (90) 24 真正的英雄 (93) 25 短文两篇 (95) 写作训练:漫话探险 (98)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五) (100) 第六单元 26 猫 (104) 27 斑羚飞渡 (106)

28 华南虎 (109) 29 马 (111) 30 狼 (112) 写作训练:马的世界 (115)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六) (117)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目标】 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学习重点】 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难点】 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自学 (一)了解作者及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有小 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二)题解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 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熟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1.填空。 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体裁),选自。作者鲁迅,原名,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他写的小说集有、,散文集有。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菜畦()宿儒()倜傥()()敛() 脑髓()桑葚()斑蟊()攒在一起()秕谷() 拗()盔甲()锡箔()()人声鼎沸() 二、课堂导学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过渡段

4真正的英雄教案5

《真正的英雄》教案5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真正的英雄》是鲁教版初一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丰富的题材,多样的文体,引人入胜的情节,令人深思的主题和精美的语言表达,将使学生对本单元的“探险之旅”充满兴味!《真正的英雄》是一篇演讲词(演讲稿),这篇演讲词声请并茂,它既是悲痛的,又是鼓舞人心的。是一篇关于航天探险的悲剧的文章。 二、教学目标: 本文有着动人心魄的力量,言语从演讲者的肺腑自然流出。特定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和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文意,深刻体会文章中那种动人心魄的力量和演讲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情感。(2)初步学习并掌握有关演讲词(演讲稿)的文体知识。 过程和方法目标: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认真朗读演讲词,理清文章思路。体会重点语句蕴涵的深刻哲理,并积累有价值语言。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理解本文所展现的主题思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味本文作者的深沉而悲痛但却发自内心的赞颂与敬佩之情。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为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掌握有关演讲词(演讲稿)的文体知识。 四、教学难点:体味重点语句蕴涵的深刻哲理,及本文作者所洋溢的赞颂与敬佩之情。从小培养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为事业勇与献身的精神。 五、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进行启发式与引导式相结合的方式同时采用朗读法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主旨与情感。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时间: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并掌握演讲词(演讲稿)文体知识。以此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 知文意。 2、初步体会作者那饱含真挚情感的哲理语言与文章中体现的对英雄们充满无限 敬仰与赞颂之情! 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导入新课(10分钟) 1、出示航天飞机的图片,请学生根据自己掌握和搜集的有关航天知识进行介绍。(5分

《真正的英雄》教案

《真正的英雄》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理解积累“余暇、阴霾、迫不及待、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等词语。 2.了解有关航天飞机和载人宇宙飞船的发展情况。 3.了解演讲词的特点。 能力目标:1.体会演讲者丰富强烈的思想感情。 2.联系生活体验,理解本文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航天英雄在探索太空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献身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充分朗读课文,体会演讲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深入领悟主题思想。 突破方法:多形式,多角度朗读理解文本,以快速阅读实现整体感知,以听录音体味感情基调,以体验角色总统般地投入情境把握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心目中的“英雄”是谁?“英雄”一词你怎么理解? 英雄——(1)才能勇武过人的人。 (2)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 (3)具有英雄品质的人。 那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英雄”的文章《真正的英雄》(板书) (二)交流资料,讲英雄 1.了解作者的生平:1911年2月6日出生于伊利诺伊州坦皮科2004年6月5日逝世于加州洛杉矶贝莱尔。美国政治家,第33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第40任美国总统(1981年-1989年)。他也是一名伟大的演讲家。在踏入政坛前,里根也担任过、报社专栏作家、电视节目演员、电影演员和励志讲师,并且是美国影视演员协会(Screen Actors Guild)的领导人。他的演说风格高明而极具说服力,被媒体誉为“伟大的沟通者”(The Great Communicator)。历任总统之中,他就职年龄最大。他是历任总统中唯一一位演员出身的总统。 2.介绍交流有关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的概况,感受科技进步。 3.教师多媒体展示航天飞机外形、熊熊的火球、爆炸时的分叉火焰、飞机残骸的视频。 4.听泛读课文。 5.介绍演讲词的分类:叙事型、抒情性、说理型 演讲词的特点:针对性、条理性、鲜明性、通俗性、适当的感情色彩。 (三)朗读感知,知英雄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标识字词,画出宇航员的名字,并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1.字词 哀悼(dào )锲而不舍(qiè)勋章(xūn )锤炼(chuí) 阴霾(mái )孜孜不倦(zī )企求(q? )凝聚(níng ) 战栗(lì)拓荒(tuò)弥补(mí)不朽(xi? ) 2.词语积累 哀悼:悲痛的悼念(死者)。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迫不及待:急迫的不能再等待。

24.真正的英雄导学案

《真正的英雄》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教学目标】 1.教学目的与要求 ①.理清演讲的思路,把握演讲词的内容。 ②.体味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③.品味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演讲词的思想内涵。 2.教学重点 ①.理清演讲的思路,把握演讲词的内容。 ②.体味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3.教学难点 品味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演讲词的思想内涵。 【教学创意】 本文设计最大的着眼点在于“类文联读,资料助读”。在教学过程中相机引入相似相关联的类文进行联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既能增加教学的容量,又能调节课堂的节奏,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资料的引入,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情感,让他们直观地感受特定的氛围,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实施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爆炸时的图片等资料) (教师一边用课件播放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爆炸的相关图片及机上七名宇航员的图片资料,一边播报新闻《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导入新课。)师:一边播放图片资料,一边播报《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的新闻。 师: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在事发当晚即向全国发表了电视讲话,对罹难的英雄表示哀悼,并决心继续对宇宙进行探索。1月31日,休斯敦航天中心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里根总统又在会上发表了声情并茂的演讲。本文即是这次演讲的演讲词。 点评:此类文章的教学要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快速引领学生进入课文内容,感受文章的情感内涵。教师在此处用多媒体引入图片,并配以新闻解说,达到一种电视效果,看似简单的一步,不经意中营造了一种悲壮的气氛,为课文的阅读讲解开启了情感通道。 二.感知文意、梳理文章思路 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思考回答:里根总统讲话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生1:对七名宇航员的不幸罹难表达了哀悼之情。 生2:也对七位英雄的壮举进行了高度的赞颂。 生3:还回忆了七位英雄的生前事迹,要人民永远记住这些“真正的美国英雄”。 师:用“追忆”是不是更恰当些?七位英雄虽然灵魂永存,但毕竟躯体不在了。 生4:号召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续英雄未完成的事业,继续向太空进军。 师:同学们概括得很简练、准确,也很全面。综大家所述,里根总统的讲话实际上包括三个部分,可从你们的发言中提取三个词来概括:哀悼—追忆—号召,这也就是里根总统演讲的思路,即文章的写作思路。师:里根总统的演讲思路很清晰,他演讲的目的也很明确,课文的第1自然段中,有表明里根总统发表电视讲话“目的”的词或短语,请同学们划出来。 师:都有哪些词或短语呢? 生5:沉痛地哀悼 师:(概括并板书)表示哀悼 生6:分担内心的悲痛 师:(概括并板书)分担悲痛 生7:相互间的安慰 师:(概括并板书)相互安慰 生8:得到承受痛苦的力量 师:(概括并板书)得到力量 生9:坚定追求理想的信念 师:(概括并板书)坚定信念 师:这一演讲的目的实际上也显现出了演讲者在演讲中要表达的感情,从感情脉络来看,全文可分为前后两大部分,两部分各主要表达什么情感,能从黑板上的板书中得到吗? 生10:哀悼 师:哀悼是行为,不是情感。 生11:悲痛 生12:力量 师:没错,前半部分主要是抒发悲痛心情。因为英雄已死,无论对人类,对国家,还是对亲人,对朋友,这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后半部分主要表达力量。因为人类不能永远悲痛、消沉下去,而应该化悲痛为力量,沿着英雄的足迹继续前进。当然这两种感情在文中不是泾渭分明的,而是水乳交融的。(在板书中将“悲痛、力量”二词打上着重符号) 师小结:在同学们的努力下,整篇演讲词的结构明朗又立体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从写作思路看,可分哀悼——追忆——号召三个部分;从情感脉络看可分悲痛——力量两个部分。 点评:篇幅较长的文章把握结构是个难点,文章分层往往答案是多样的。明确地分层、说段意的教学往往令学生生厌,教师用了一种很巧妙的方法,让学生把两种分层的标准都弄清楚了,文章结构的把握在不着痕迹的课堂讨论中完成了。 三.朗读课文。(引入课文朗读录音,把握情感基调,指导朗读、培养学生语感) 师:演讲词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它具备议论文的说理特点,又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它一般不刻意追求说理的严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它的基本特点是:以某一种精神鼓舞人,以真切的感情打动人。那么对于里根总统的这篇演讲词该如何朗读呢?请同学们先听朗读录音。(师课件播放朗读录音,学生静听) 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表情也很严肃,想必是被朗诵者带入演讲的现场了。要想像录音朗读者那样读得有感染力,首先必须把握住文章的情感基调:悲痛——力量。 师:这篇演讲词三部分的内容即“哀悼—追忆—号召”,对每一个部分我们该作怎样的情感处理,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呢?请同学们先斟酌酝酿,然后起来演读。

七年级语文真正的英雄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真正的英雄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真正的英雄公开课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真正的英雄公开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味文章的感情。 2.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内容。 3.培养学生探索科学未知领域的精神。教学重点让学生加强朗读,主动探究,把握演讲词的思想感情,感悟主题。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加强朗读。教师:请物理老师或对航空航天感兴趣的同学介绍有关航天飞机和载人宇宙飞船的概况;查阅有关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网络信息,补充资料。教学内容《真正的英雄》是一篇演讲词。演讲者是美国总统里根,他就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的事件发表了声情并茂的演讲,对罹难的英雄表示哀悼,并决心继续对宇宙进行探索。这篇演讲词以真切的感情打动人,鼓舞人,教师要引导学生悉心感受。教学设计导入同学们查阅了有关航天飞机和载人宇宙飞船的资料,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查阅的资料。(学生交流,相互补充,教师参与引出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明确学习目标。(投影显示)检查预习字词情况。教师范读课文。(配录音)学生听读,仿读,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演讲词的主题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小结里根的这篇演讲哀悼罹难的英雄,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演讲词的内容虽然写的是美国人和美国的事,其意义却超越了民族、国家和不同的科学领域,上升到全人类的高度,体现了人类最闪光的品质──百折不挠地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研读与赏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思考。(投影显示)从文中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为什么感动了你。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理解几个精彩的句子,师生共同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学生再次朗读让自己感动的句子或段落。体验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里根总统宣扬的美国精神的内涵是什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24《真正的英雄》精品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24《真正的英雄》精品教学案(新版) 新人教版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1)整体感知文意,深刻体会文章中那种动人心魄的力量和演讲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情感。 (2)初步学习并掌握有关演讲词(演讲稿)的文体知识。 2、中招考点 演讲词(演讲稿)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它一般不讲究说理的严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而总是以某种精神鼓舞人,以真切的感情打动人。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考点:1、明确文章的论点。2、分析论据及其作用。3、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3、教材分析 《真正的英雄》是鲁教版初一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丰富的题材,多样的文体,引人入胜的情节,令人深思的主题和精美的语言表达,将使学生对本单元的“探险之旅”充满兴味!《真正的英雄》是一篇演讲词(演讲稿),这篇演讲词声请并茂,它既是悲痛的,又是鼓舞人心的。是一篇关于航天探险的悲剧的文章。 4、学情分析 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认真朗读演讲词,理清文章思路。体会重点语句蕴涵的深刻哲理,并积累有价值语言。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理解本文所展现的主题思想。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参照课下注释或者工具书,能说出作者,能写出重点字词并能够正确理解字义。 2、通过速读课文,能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的情感。 3、通过朗读课文,学习宇航员的优秀品质和高尚精神。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个一活动:通过朗读课文,能说出作者,能写出重点字词。 2、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通过速读课文,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通过理清文章的思路,能说出每个宇航员的性格特 点,并学习宇航员的优秀品质和高尚精神。 四、教学过程 背景:1986年1月28日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爆炸后,飞机坠入大西洋中。这架耗资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转瞬间销于无形。美国全国上下悲痛万分,纷纷哀悼;全世界也为之震惊。1月31日,休斯敦航天中心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里根总统在会上发表了声情并茂的演讲。本文即是这次演讲的演讲词。 演讲词: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它一般不讲求说理的严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而总是以某一种精神鼓舞人,以真切的感情打动人。本文即具备了这一基本特点。

河南省南乐县张果屯镇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24 真正的英雄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真正的英雄 教学目标:1、字词积累。 2、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把握内容。 3、了解演讲词的特点。 4、理解宇航员的精神,体会英雄的含义,把握主旨。 5、朗读课文,感受文中隐含的强烈感情。 重点: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把握内容。 2、理解宇航员的精神,体会英雄的含义,把握主旨。 3、朗读课文,感受文中隐含的强烈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人物的人生追求,引导学生去追求有信念、有理想、有奋斗的人生。教学方法: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自读、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精神,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感受、 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学法:采取“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发现问题,通过合 作交流的方式探讨、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仰望苍穹,我们内心会有无穷的遐思,想象着太空的模样,神游其中。但人类真正走向太空的每一步,是需要解决很多问题,需要战胜重重艰难险阻,需要人类优秀的儿女付出一切,包括生命。今天,我们学习《真正的英雄》这篇课文,来感受人类探索太空的勇气和信心。 二、解题。学生交流后媒体展示背景资料。 三、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四、审读题目和导语,进行联想,提出问题。(预测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类,媒体展示) 1、谁是真正的英雄?他们有什么特点? 2、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3、真正的英雄有什么价值? 4、作者要表达什么? 五、自学。 1、齐读字词,正字音。 2、自读课文,找出表现作者情感、观点、人物特点的句子。 3、完成学习目标。 六、交流。 1、概括内容。 赞颂英雄,分别追忆几位献身的英雄,对英雄的罹难表示深深的哀痛,号召人们永远记住这些真正的英雄,化悲痛为力量,继承他们未竟的事业,继续向太空进军。 2、理清思路。文章结构是“总——分——总”。 第一部分(1-4):表达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第二部分(5-13)分别追忆几位献身的英雄,要人民永远记住“这些真正的美国英雄”。第三部分(14-21)号召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英雄未竟的事业,继续向太空进军。 3、演讲者在演讲中有什么样的情感?

真正的英雄教案

真正的英雄 一、视频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伟大的悲剧》讲述的是什么样的故事嘛? (斯科特一行五人与挪威人阿蒙森争做最早到达南极点的第一人,结果以失败告终,在返回途中遭遇暴风雪不幸遇难。) 其实,在人类科学探险的道路上,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太多太多了。人类科学探险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人们从未因此而停下探索的脚步! 1986年1月28日,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进行了第10次飞行,然而在升空73秒后发生爆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化作碎片,坠入大西洋,7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造成了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惨剧。这是美国进行25次载人航天飞行中首次发生在空中的大灾难。(观看视频) 当长烟在天际消散,悲痛却在人们的心中积聚起来。1月31日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在追悼会上发表了声情并茂的题为《真正的英雄》的演讲。今天我们将跟随里根走进英雄的世界。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里根,美国第49、50任总统。历任总统之中,他就职年龄最大。也是历任总统中唯一一位演员出身的总统。 在踏入政坛前,里根也担任过运动广播员、救生员、报社专栏作家、电影演员、电视节目演员和励志讲师,并且是美国影视演员协会的领导人。他的演说风格高明而极具说服力,被媒体誉为“伟大的沟通者”。 2.速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同时找出你最敬佩的英雄人物,并说说理由。 哀悼(dào)锲而不舍(qiè)勋章(xūn)锤炼(chuí) 阴霾(mái)孜孜不倦(zī )战栗(lì)拓荒(tuò) 3.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英雄。 请大家看PPT,这就是在这次意外中牺牲的七位英雄的遗照,请同学们找出你最敬佩的英雄,并说说理由。 (学生分别说出七位英雄的性格和品质。) 机长迪克·司各比,不怕危险; 驾驶员迈克·史密斯,为祖国屡建战功; 宇航员朱蒂丝·莱恩尼科,乐观(笑对工作,笑对人生); 埃里森·奥尼佐卡,有梦想并为之奋斗(充满梦想,建树了难忘的业绩); 罗纳德·麦克耐尔,有梦想,性格刚毅(性格刚毅); 格里高利·杰维斯,善于感激(不忘母校,为国争光);

真正的英雄导学案及答案-精品

【关键字】情况、道路、方法、条件、空间、领域、会议、计划、认识、难点、开拓进取、自主、继续、整体、文明、持续、开拓、合作、举行、保持、发展、建立、掌握、了解、特点、突出、关键、内涵、意识、理想、思想、力量、精神、基础、需要、利益、重点、能力、方式、作用、标准、结构、任务、速度、进取、分析、主张、凝聚、借鉴、把握、拓展、发扬、教育、宣传、巩固、加强、创新、提高、推动、中心、爱心、痛心、决心、鼓动性、可讲性、针 《真正的英雄》导学案及答案 主备教师:习志国焦立伟杨明杰时间:2014.4 共计 2 课时 课题:《真正的英雄》课型:自读课文 【学习目标】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背景,结合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演讲的特点。 2.认真品读课文,加强朗读,学会自主阅读、分析课文,把握课文选材上的一些特点。 3.理解什么是真正的英雄,怎样做真正的英雄。 【学习重点】 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掌握有关演讲词(演讲稿)的文体知识。 【学习难点】 1、体味重点语句蕴涵的深刻哲理,及本文作者所洋溢的赞颂与敬佩之情。从小培养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为事业勇与献身的精神。 【课件准备】白板 【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 【课堂过程】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罗纳德.威尔逊.里根(1911年2月6日生于伊利诺伊州)曾经做过演员。1980年被提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1981年1月20日,里根上台,仅69天后他就被刺伤。1984年再度连任。在他任职末期,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没有经济衰退和经济萧条的和平时期。本文是里根在“挑战者”号1986年1月28日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的第3天,在休斯顿航天中心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上发表的声请并茂的演讲。本文即是这次演讲的演讲词。 文体知识简介:演讲词(演讲稿)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它一般不讲究说理的严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而总是以某种精神鼓舞人,以真切的感情打动人。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具有如下三个特点:针对性、可讲性、鼓动性。其分类主要是根据实践需要决定的,有求职、竞聘、就职、续职、先进事迹报告、典型经验报告、比赛、会议讲话、辩论词(稿)等。 【自学质疑】 1、注音 阴霾.()疆域.()余暇.()迫.不及待()锲.而不舍()孜.孜不倦()梦寐.以求()刚毅.不屈() 2、解词 余暇: 迫不及待: 孜孜不倦: 刚毅不屈:

《真正的英雄》教案.

《真正的英雄》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朗读精彩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3.理解人类在科学探索上愈挫愈奋,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内容,体会感情,理解精彩语句的含义。 难点:演讲词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科学探索的漫漫长路上,人类每前进一小步,都可能以牺牲她一部分最优秀的儿女作为代价。可是,人类并不因此停步不前,而是总结教训,积蓄力量,继续前进,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科技奇迹。 1986年1月28日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爆炸后,飞机变成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拖着长蛇般的然后分叉的火焰和黄白色浓烟坠入大西洋中。这架耗资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转瞬间销于无形。美国全国上下悲痛万分,纷纷哀悼;全世界也为之震惊,各国元首纷纷发表讲话,对死难者家属和美国人民表示慰问。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当晚即向全国发表了电视讲话,对罹难的英雄表示哀悼,并决心继续对宇宙进行探索。1月31日,休斯敦航天中心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里根总统在会上发表了声情并茂的演讲。本文即是这次演讲的演讲词。(演讲词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它一般不讲求说理的严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而总是以某一种精神鼓舞人,以真切的感情打动人。本文即具备了这一基本特点。) 2、由学生已知导入。师询问学生是否知道中国宇航员杨立伟的事迹,从而引出杨立伟是一个成功的英雄。再讨论明确美国“挑战者”号英勇牺牲的七名宇航员虽然升空失败但仍然称得上是英雄,应“不以成败论英雄”,从而引出课文。(板书课题、文体、作者) 二、欣赏图片视频:七名宇航员的肖像和“挑战者”号爆炸时的情景 三.感知性阅读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读的过程中做到: 1、看看里根总统讲了哪些内容? 2、体会里根总统在演讲时的感情是怎样的? (师提醒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①必须是默读,不要朗读。力戒倒回去重读。②采取抓内容要点、抓关键字、词、句、段的读法。内容相同的段落可以适当合并,有时可以读得快些,甚至是跳读。) 解决问题: 1、你能体会出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吗?

《老人与海》学案答案

《老人与海》预习学案答案 二、基础积累 1.鲭(qīng)鲨两颚(è)脊鳍(qí)嘎吱(gā zhī)攮(nǎng)进吞噬(shì)鳐(yáo)鱼嗜(shì)杀蹂躏(róu lìn)抡(lūn)起黏(nián)液 拽(zhuài)掉榫(sǔn)头桅(wéi)杆残骸(hái)尽(jǐn)量 啐(cuì)了一口胳(gā)肢窝 2.答案D。解析A项涛—滔。B项戮—戳。C项涌—拥。 三、分析情节 四、自主探究 1.参考: 孤独,背运,贫穷,年老体衰,但是他乐观,自信,坚韧,刚毅、勇敢、无畏地面对痛苦和死亡。无论情况多么严重,困难多么巨大,死神多么可怕,他都不失人的尊严,不失勇气和决心。(一个面临厄运甚至绝境,永不屈服,永不放弃的硬汉子!) 桑地亚哥是位坚毅刚强的老人。在世俗的眼光看来,他也许是一个失败者,但在作者笔下,他却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英雄,是一个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英勇抗争的勇士,是一个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的人。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 所以我认为他是一个成功者,一位真正的英雄。桑地亚哥是一个“硬汉子”的形象,他勇敢坚毅,有自信心,不服输的精神。从表面上来看,老人失败了,因为他失掉了大马林鱼,但从精神上来看,他胜利了。(言之成理即可) 2.参考:准确、简洁、凝练、精当,体现了简洁朴素的创作风格。 3.参考:明确:本文主要通过语言、动作,特别是内心独白描写来塑造人物。文中除了有关老渔夫桑地亚哥与鲨鱼搏斗场面的描写,还有大量人物的内心独白,它们忠实地记录了桑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写出他在海上漂泊的这几天的心态,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

《方山子传》导学案【学生版】

《方山子传》导学案(学生版)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用意 2.理解并翻译重点语句,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 3.分析方山子的人物形象,培养洒脱的人生态度,追求心灵的自由。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能够准确地翻译。 【学习难点】揣摩作者苏轼写这篇文章的意图,理解作者幽微难明的内心世界。 【学习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第一二段中重要的文言知识 【作者与作品】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金石、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方山子,即宋代陈慥,字季常,因头戴方山冠,号方山子,别号龙丘先生。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陈季常与苏轼友善,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陈季常好宾客,家有歌妓。妻柳氏非常厉害并且爱忌妒,常常当着客人的面就与陈季常大闹,让他下不了台。苏东坡就写诗嘲笑陈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 字词正音 闾()遁()庵()居谪()居矍()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